抗戰時期,日軍裝備精良,為何攻了20多次陝西,均以失敗告終?

2020-12-22 騰訊網

前言:

「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是我國《左傳》中的一句記載,但是這句話用在當時對我國發動入侵的日本人身上卻是十分合適的。

當時的日本打算佔領我國整個疆土,我國的四大古都中,北京、南京、洛陽都是被日軍攻陷了,為何只有最後一個古都,也就是西安能免受入侵呢?有的人說是因為西安資源匱乏,所以沒有被入侵,但是事實到底是什麼呢?專家說:日本根本沒有實力也沒那個膽子敢打陝西。

陝西

一、陝西

在我們的認知當中,日本在發動侵華戰爭的時候,首先都是搶佔省會城市,或者軍事重工城市,這樣的城市能夠讓日軍就地休息,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也方便日軍入侵下一個城市。所以在多數人心中會主觀的認為,糧食產量不足的陝西理當不會成為日本人侵略的首選。

▲八路軍

但是實際上,陝西才是日本人最想入侵的一個城市。陝西的延安是我黨的發起地,也是八路軍當時的根據地。並且在陝西還有著當時八路軍的軍校,還有國民黨的黃埔軍校分校。如果入侵陝西是不單單能夠摧毀我國八路軍的根據地還能夠打擊當地的知識學子。

那麼如此重要的位置,為什麼日本人遲遲無法入侵呢?

▲陝西軍校圖

二、外在優勢

日軍在發動了侵華戰爭後,很快便佔領了整個東北。隨後南下佔領了華北,自此後,日軍心中最急切佔領下來的便是延安和重慶,這兩座中國的最重要的軍事陣地。

日軍遲遲打不下陝西的主要原因其實是自身的實力不足以攻打陝西。首先,日本部隊的資源極其匱乏,所以對於部隊的補給也是不足的。日本的人口數量和中國的部隊數量相比也是相差甚遠。其能進攻東北和華北如此順利其實主要原因,是我國內部的政治鬥爭對日本部隊的不抵抗導致的。

日軍侵華

儘管日本部隊的武器裝備可能會好於我國,但是在佔領了東北和華北兩大地區後,很多重要的城市需要派兵駐守,因此部隊力量也被大大減弱。並且很多東北軍和華北部隊都已經進入陝西,這樣的兵力讓日本望而生畏。

除此之外,陝西的天然優勢也是十分大的,那麼陝西有哪些天然的優勢,讓日軍不敢輕易進攻呢?

▲抗日戰爭局勢圖

三、天然優勢

我們從地圖上就能夠知道,與陝西相鄰的就是山西。而日軍早已佔領了山西,這對陝西來說可謂是城門大開,儘管日軍已經佔領了當時的山西,但是日軍越對山西進行全面掃蕩,山西的民眾抵抗熱情就越高。

▲我軍作戰圖

再加上晉綏軍和八路軍聯合了起來一致對外,一股力量與日軍正面作戰,另一股力量靠遊擊打法偷襲敵人後方防線。百團大戰等優秀的戰役,讓日軍節節敗退甚是頭疼。當時參軍的人也是越來越多,在山西境內就有十萬之多。

▲百團大戰

從地形上來說,陝西作為我國首個帝王秦始皇的王朝建立地,定是易守難攻的。陝西境內高山很多,當時的日軍主要靠著重武器進行大規模侵略。所以平原地帶也成為了其進攻速度最快的地方。在高山層出的陝西重武器卻沒這麼好用,不僅發揮不出效果,甚至無法攜帶。儘管陝西遭受多次飛機轟炸,但是其造成的效果卻收效甚微。陝西也成為了日本人永遠打不進的一個地方。

綜述:

陝西當時已經成為我國作戰的大後方了,就算日軍全面進攻,我軍也勢必拼盡全力反撲。日本共發動了二十餘次對陝西的入侵試探,但都被我國的英勇將士打敗。

如今的和平生活是前輩用鮮血換來的,我們在進步,在享受先進富裕的生活的時候,也要牢記國恥,勿忘振興中華。

【參考資料】:《新中華報》

【圖片來源網絡】

【文案編輯】目海志青子

相關焦點

  •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為何沒能打進陝西?專家:怕黃河是原因之一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為何沒能打進陝西?專家:怕黃河是原因之一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本經過了近半個世紀的準備,開始對於我國展開了大規模的侵略戰爭,在戰爭初期,我國雖然進行了積極的防禦,但是因為武器準備等問題,導致了大半壁江山淪陷,直到武漢會戰之後,日軍失去了戰略進攻的能力,抗戰進入了相持階段。
  • 抗戰八年,為何日軍直到最後,都沒打陝西?
    關中地區作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糧倉,對於二戰時期的日本軍隊來說應該是一塊「肥肉」,但是為什麼直到抗戰結束,日軍都沒去打陝西? 自抗戰開始以來,陝西是少有沒被日軍鐵蹄踐踏的土地。
  • 八年戰爭時期,日軍為何不打陝西?專家:有賊心有賊膽沒那本事!
    過河的日軍大家都知道我們的革命根據地延安是在陝西的,張、楊二位逼蔣促成全國抗戰的基地西安也在陝西。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日軍只能從潼關進入陝西,但潼關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地方。日軍計劃第一步是突破黃河防線,日軍顯然是沒見過黃河這樣的壯觀的河流。日軍的情報顯示,留守在陝北的部隊只有一萬多人,但需要防守的黃河有300多公裡。
  •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為啥不進攻陝西地區?專家:有賊心但沒那本事
    抗日戰爭時期,懷著狼子野心的日軍妄圖一舉佔領我國,一度攻佔了我國的許多省份,但令人奇怪的是,日軍一直沒有進攻過陝西地區,這是怎麼回事呢?後來有專家經過仔細分析後發現,原來不是日軍不想攻打,只是沒那個本事!
  • 抗日戰爭時日軍為什麼沒有打進陝西?是沒有能力,還是不想?
    抗日戰爭時日軍為何打不進陝西?其實,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有過進軍陝西的計劃和行動,但以失敗告終。 日軍有過進軍陝西關中的計劃,佔領陝西關中地區,就可以從北面對川蜀地區形成戰略包抄。
  • 抗戰打了8年,為何日軍未踏進陝西一步?專家:有賊心但沒那本事
    抗戰打了8年,為何日軍未踏進陝西一步?專家:有賊心但沒那本事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先是搶佔東北,然後在一路南下攻佔華北,進而河南江淮地區,陝西不僅有我黨的革命根據地延安,是八路軍的軍事重地,而且還有包括抗日紅軍大學和黃埔軍校漢中分校在內的大批軍校,日軍為何不攻打陝西?
  • 抗戰最難攻的城市,40萬日軍連攻3次,在留下11萬屍骨後鎩羽而歸
    抗戰最難攻的城市,40萬日軍連攻3次,在留下11萬屍骨後鎩羽而歸! 說起戰爭的殘酷,恐怕沒有人會喜歡,它會讓人失去家園,失去親人,失去朋友,甚至失去一切,無處安生。
  •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無惡不作,為何卻不攻打陝西?
    不過當時的日軍並沒有佔領陝西地區,有人就認為,可能是這裡的地理位置或者是戰略價值太小,畢竟它既不是產糧大省,也不是重要的中心城市,日軍侵佔的城市大部分都是交通樞紐中心城市,因為這些城市明顯具有更高的價值,可以給日軍緩衝的條件,更符合他們"以戰養戰"的思想。
  • 抗戰中,日軍的刺刀術橫行一時,為何遇到美軍和蘇軍卻變成了送死
    為了節約彈藥,減少消耗,加上日本軍國主義思想嚴重,鼓吹所謂的武士道精神,所以日軍還是堅持強化刺刀戰。像日軍在二戰期間裝備最多的三八式步槍依然採用一戰前的長槍管,裝上刺刀以後長度達到了166釐米,比很多日本鬼子身高還長,也是當時各國陸軍裝備的步槍中最長的一款。
  • 抗戰時期,日軍唯一沒有攻打的地區陝西,是因為日軍慫嗎?
    日軍佔領的城市是那些在重要位置的城市,或者是那些具有物資的城市,這些常常是日軍攻打的重點對象。但實際上,這是一個不對的推測,據說,日軍其實是非常喜歡陝西這個地方的,陝西這個城市雖然不是交通要塞,但是日軍也是非常想要佔據這個城市,當然了,這只是一個很簡單的原因,陝西在當時出現了很多的軍校,很多有名的軍校在全國範圍內都是比較有名的。
  • 抗戰時為何我軍很少大規模殲滅日軍,抗戰老兵這樣解釋的
    抗戰時為何我軍很少大規模殲滅日軍, 抗戰老兵這樣解釋的 抗日戰爭時期,以國民黨軍為主的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和日軍進行了22次大型會戰,大小戰役共計四萬餘次,而且每一次大型會戰都是幾十萬人甚至上百萬人的大型會戰。
  • 8年抗戰消滅日軍45萬,蘇聯6天消滅了75萬,為何差距這樣大?
    從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中國在這8年的抗戰中,陸續消滅45萬日軍,但是蘇聯最後只用了短短6天時間,就消滅了75萬日軍,這是怎麼回事兒?中蘇雙方的差距,為何會這麼大?一邊是裝備精良,人數佔據優勢,氣勢如虹的蘇聯軍隊。一邊是人數較少,且沒有大量配備重型武器的關東軍。兩相對比的話,蘇聯方面能在戰場上佔據優勢,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實劣勢作戰並非真的無法贏得勝利,歷史上有很多以弱勝強的案例。如果處於劣勢的一方,士兵足夠頑強,且能採取更加有效的戰略和戰術,就可以對敵人進行針對性打擊,最終逆轉局勢贏得勝利。
  • 淞滬抗戰期間,國軍80萬人為何打不贏30萬日軍?雙方的差距在哪?
    #甲午中日戰爭後,清朝以戰敗而告終,千百年來,日本終於戰勝了心中的夢魘,此後雄心壯志開始急劇膨脹。日本明治天皇早在1868年就確立了以武力徵服世界的方針,並於19世紀80年代逐步成熟,直到甲午戰爭時才被證實。那時候,日本是以戰爭手段對外擴張,侵吞朝鮮、中國等國。小軍閥,怎麼會有這麼大的野心?
  • 抗戰時期,7個未曾遭受日軍侵佔的省份,大家都知道是哪幾個嗎?
    在整個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侵略咱們中國所制定的戰略線路是非常簡單,先拿下朝鮮半島,接著再出兵進入中國東北地區,然後再揮兵南下,直搗中國中原之腹地,日軍還打算從東南沿海等地區尋找進攻的突破口,並逐漸繼續深入。
  • 日軍為何要炸死張作霖?看看東北軍的裝備就知道了
    張大帥像是裝備狂熱,不停地打造 打仗需要人,因此大帥在徵兵這方面可絕不含糊,在人數方面,東北軍手握30萬大軍,且裝備精良。 最後來說說大帥手中的王牌,也是讓日軍十分忌憚的,就是他手中的400餘架戰機。鼎盛時期,一度達到了5個航空編隊。而打造這個空軍部隊,大帥著實是花費了不少的心血。 可以說,這樣的配備別說在中國,在整個亞洲都不多見。
  • 抗戰時期,日軍一個師團多少人,為什麼我們幾十師打不過他們一個師團
    ——科林伍德(英) 抗戰時期,我們和日軍的幾場大規模的會戰,基本上都是以我們的失敗而結束。並且,這些大會戰日軍都是在以少勝多的情況下戰勝的我們。 咱們,就拿著名的武漢會戰來說,當時我們動用了70的師的兵力投入到會戰中,而當時日軍只投入了7個師的兵力就把我們打敗了。
  • 抗戰時期!日軍為何喜歡給中國小孩糖吃?看看日教科書都寫了什麼
    文/行走天涯 抗戰時期!日軍為何喜歡給中國小孩糖吃?看看日教科書都寫了什麼 我國歷史上曾經經歷了一次慘絕人寰的戰爭。這場戰爭是由日本人帶給我國人的。戰爭充斥著殺戮暴力和血腥。雖然這場戰爭最終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而告終。
  • 抗戰國軍裝備了大批德式武器,為何在火力上還是壓制不住日軍?
    眾所周知,德國軍隊一直以裝備精良、戰鬥力強悍而著稱於世。在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也曾裝備了大量的德械師,但在與裝備明顯遜於德式裝備的日軍對陣之時,幾乎每次都是一觸即潰,那麼問題究竟出在了哪?
  • 抗戰時期,武器裝備劣勢的八路軍,憑什麼能抵擋強大的日軍?
    這些事情最終讓日軍最終做出了更換華北司令部總負責人的心思。在一些抗日神劇中,很多日本高級軍事負責人,在對待治安戰的時候都是一臉不屑的樣子,仿佛治安戰不值一提,就連正規軍他們都給滅了,民兵遊擊隊算個啥?但真實情況是,自打進了陝西,日軍的華北司令部就沒有一天順心過。
  • 抗戰時期有一「硬核」村寨,日軍久攻不下,最後只能繞行離去
    縱觀我國古代時期,建造大量關隘,防禦工事以防止敵人的入侵。河南地區存在這樣一座小村寨,修建於清朝時期,但在抗日戰爭時期立下奇功,日本軍隊企圖攻破它的防禦工事,經歷多日的猛烈攻擊,依舊沒能取得好的效果,最終只能主動放棄。這座神奇的村落名字叫做朱窪村,村中存在著一座紅色的城堡,當地人民更習慣叫它臨灃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