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秒回簡訊,我被領導批評了!」,同事小莉哭訴道。
雖然聽起來好像是領導無理取鬧,這問題還真出在小莉身上。
小莉這個「秒回」的毛病不是一天兩天了,老闆發材料,她總是第一個回復收到,領導安排任務,她每次都會趕完成答覆,領導偶爾問一下與工作無關的事情,她也參與的最積極的那一個...
可是真正聰明的職場人,從來不會秒回老闆信息,小莉這雷到底踩在哪兒?聽我細細給你講。
一、聰明的職場人,從來不會秒回老闆信息
(1)秒回的人,不一定抓住了信息
很多職場人都有這樣一種誤解,覺得「秒回」上級消息顯得自己認真負責,把對方的話放在了心上,但事實可能正好相反。
就拿小莉來講,她每次回復老闆都很及時,但是她的工作也經常會出現紕漏。
因為她覺得速度是很重要,表現出自己的「積極」的態度也很重要,相比較而言,這條信息本身反而沒那麼重要了,所以她經常漏看信息,或者為了速度交出一堆低質量的方案。
不信你回憶一下,你是不是每次秒回老闆的時候,你都完整地理解了消息,是不是每次快速腦暴出來的方案都是最佳方案?
我想應該沒有幾個人敢回答「是」。
我們要搞清楚一個事實:回復上級信息是工作的流程,但不是目的。
(2)秒回的人,顯得態度輕浮
有人說,我雖然秒回的時候沒有仔細看消息,但事之後是有認真看的。
嗯,或許你是這樣,可你的老闆這樣認為嗎?
工作和生活中的很多小事其實都反映了一個人的整體態度,「回復消息」也是其中之一。
那麼「秒回」代表的是什麼態度呢?我們站在領導的角度看一下。
你「秒回」上級,對方的確會覺得你反應快,但他是不是也會想:你有真有認真讀完我的信息嗎?這麼快就出了方案,有檢查過嗎?每次都這樣是不是太敷衍?
很多人覺得「秒回」是在表明自己對上級抱有尊重的態度,有時候卻恰恰相反,「秒回」,會讓對方覺得你態度輕浮。
(3)秒回的人,看起來很閒
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情況,就是領導在群裡講與工作無關的閒話,就拿我們公司來講,我們公司整體比較年輕化,所以偶爾會在群裡聊下八卦,比如昨天我們主管在群裡問了一句:羅志祥今天爆了個大瓜,大家有空可以吃吃看。
主管剛發完消息,小莉就往群裡丟了四五個連結,開始大談特談這個瓜,反而搞得主管不說話了。
其實偶爾在群裡互動一下無傷大雅,還能適度放鬆,不過你每次都秒回,你覺得領導會怎麼看待你?
如果你每次都第一個參與這種話題,還討論得格外積極,那領導心裡就可能對你有了疑惑:為什麼你的空閒時間這麼多?是在摸魚嗎?為什麼你每次都能及時回覆信息?該不會上班淨玩手機了吧?別人都是忙裡偷閒,你怎麼總是這麼閒?
所以,群裡講閒話,千萬別太積極。
二、回消息記住兩點,領導高看你一眼
職場人回復消息都是有門道的,回復得當,領導還能高看你一眼。
(1)不要秒回,但要及時回
有人問,如果不及時回復領導信息,耽誤工作了怎麼辦?
你搞混淆了一個概念,「秒回」並不等於「及時回復」。
有人覺得,必須在領導剛發消息給你的時候就回復才叫及時回復,其實根本不是這樣。
不無故拖延時間,完整理解信息之後的回覆才叫及時回復,而且這個回復不一定非要是一個答案,或者一個完成任務似的「收到」。
你的回覆可以是:收到+我會儘快完成;或者:收到+我大概xx的時候把方案交給您。
如果你沒能完全理解信息,你可以多揣摩幾遍,然後回覆:收到,但在xxx方面我還有些不明白。
及時回復是及時的,有效的回覆,而不是快速的,無用的回覆。
(2)輕重緩急不同,反應時間不同
我們在回復領導信息的時候也應該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來進行反應。
比如說工作上,比較急的任務,我們的反應速度就應該加快,反饋次數也應該更多,因為需要與領導及時核對,也要防止有錯漏出現,這是對領導負責,也是對自己的工作負責。
如果說領導同事在群裡發發家常閒話什麼的,你就沒必要每次都去摻一腳,不然難免會讓人覺得你在無所事事。
所以說越重要,與工作關聯度越高的事情,我們越該及時上手,無關的閒事我們可以放到空閒時間來說,甚至於不回復。
三、寫在最後
為什麼勸職場人不要秒回領導信息?因為「秒回」是個職場大坑。
你看小莉,雖然每次都及時回復「收到」,但其實根本沒有仔細看領導發了什麼,她完成任務的速度雖然快,但錯漏也不少,每次講閒話她都最積極,所以領導心裡也不由犯嘀咕:你到底是在工作還是在摸魚?
所以說,真正厲害的人都明白,回復領導信息要及時,但不要秒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