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職場中,離不開在線溝通。但是在線溝通很多時候卻會傳遞出某些隱晦的內容。
有個同事剛入職,為了表現得積極主動一點,群裡消息在討論什麼,不管跟他有沒有關係,他都很積極地回復。要是領導的信息,則會第一時間回復。然而,他的行為並沒有得到領導表揚。
有次會議上,領導打算給他安排一個新的任務,但是他卻推辭,他說他現在手上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完成。領導當場就火了,批評他有時間玩手機聊微信,卻沒時間好好工作,問他平時在幹嘛?
同事平時也沒有偷懶,有時還會主動加班,但是他因為他的「積極」被領導誤解了。換了其他領導,或許也會一樣誤解他。
很關鍵一點,他對於領導發的信息,沒有做到「三思」而回。
不三思而回,容易顯得自己很閒
領導的信息立馬回復,領導可能就會覺得你是不是很閒了,不然怎麼會回復這麼快。他可能會想著給你加點任務。
一旦你本來就有很多任務,加上領導又給你分派新的,你就沒法完成,這樣累的肯定是自己。
職場上一個人不可能一直都處於忙碌狀態,也需要一點空隙來調整自己。但你每次在調整狀態的時候都讓領導知道,領導可不就覺得你一直在「調整」,一直都沒事做嗎?
你自己可以知道自己偶爾有一點閒,但不要輕易讓領導認為你很閒。
不三思而回,容易出錯
很多時候,領導給我們發信息,我們可能會覺得不能讓領導等太久了,不然領導等急會責怪。
然而,讓領導等急,總比出錯要好。
有次領導問項目負責人,項目什麼時候完成。他立馬回復了一個具體的日期。
隔了好幾個小時之後才意識到他記錯了,他發的是另外一個項目的完成時間,但是領導已經對外宣傳,並且市場部也開始策劃這個項目的推廣日期。好在他趕緊跟領導說明情況,但領導卻要因他的這個失誤,而重新安排很多事情。
他被領導點名批評,並剋扣了那個項目的獎金。
罰點錢或許還好辦,但是讓領導覺得你並沒有那麼靠譜,卻是你的極大的損失。
領導的信息,如何「三思」而回?
領導給我們發的信息,有時或許會很重要,有時可能只是隨便問候。
對於這兩種信息,我們就得有不一樣的「三思」而回的方式。
首先對於重要的信息,我們可以先回復一個「告知」,告知領導我們已經看到了他發的信息,接著我們就要準備真正的內容了,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好好地組裝我們的語言。
比如,領導問項目進展怎麼樣?我們可以就可以先回覆:「領導,您稍等下,我先整理下,整理好了再發您。」而不是一開始就組織語言直接向領導匯報。
當然我們還得告知領導,我們多久可以整理好。
其次,對於那些不太重要的信息。其實我們可以假裝沒看到,或者過段時間再回消息。
這樣的好處,就是避免領導誤以為你很閒。比如,領導發了一個紅包,你比誰都積極去搶,那領導想你工作不飽和也是應該的。
很多人說,能面對面溝通,就不要語音溝通,能語音溝通的,就不要在線文字溝通。
面對面溝通的效率最高,而且不容易出錯或誤解。
相反,在線文字溝通卻不一樣,很多時候會讓人不知道說些什麼,何況還會有一些隱晦的信息。
在職場中,把握好回復領導信息的「分寸」,領導滿意,工作才能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