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訓練

2021-02-08 INDO 運動訓練中心 INDO

哈嘍,INDO又和大家見面了。

 

在過往的訓練過程中,我們經常會提到「功能性訓練」這一陌生的詞語,我們也經常被短視頻中那些「小工具訓練」所困擾,比如站在BOSU球上進行深蹲,又或者用瑜伽球做些訓練,那我們會問這就是功能性訓練嗎? 

圖片來源:體能網

我們接著往下看。

 

 

 

1.過往的訓練

 

首先要說的是健美孤立訓練不等於不功能,這裡泛指大眾的健身需求。

 

往前推個幾年,短視頻風潮還沒出現,「功能性訓練」這一詞語也不為人所知。那時的訓練,多以固定器械和槓鈴啞鈴為主,追求肌肉肥大。同時我們常常坐著去訓練,而生活中我們更多的是站著做一些日常活動。

 

在20世紀90年代,物理治療師Gary•Gray創立了一種肌肉功能的新觀點,它指出我們應該考慮一個人站著或參與運動時,肌肉在做什麼,肌肉是如何驅動相關的關節和肌肉群,配合完成動作。 

 

而非只是傳統意義上的關節孤立運作。

 

Gary發現傳統的力量訓練沒有關注人體的運動功能,只是在單純地發展肌肉力量,但是在比賽的時候這種力量使不出來,同時運動員的靈敏性和動作控制能力差,受傷風險增加。

他提醒教練要注意培養和發展運動員所需要的身體功能,而不要過度關注局部肌肉力量。

 

簡單來說,過往的孤立訓練,不是最符合我們大眾健身需求的。對運動員來說,更是如此。

 

 

 

 

 

2.相鄰關節假說

圖片來源:網絡

 

功能性訓練專家Michael Boyle和FMS的發起人Gray Cook提出了一項重要的概念:相鄰關節假說。

 

 

相鄰關節假說認為,人體是一個整體。

人體運動系統極其複雜,你就想像它是一支交響樂團,由幾百塊不同類型的肌肉組成,在演奏一首歌時,這些肌肉的分工各不相同但又需要高度協同,有些肌肉負責指揮,有些負責獨奏,又有一些肌肉負責伴奏。

 

每個關節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和特點,通常一個穩定性的關節上面又有一個負責活動度的關節,這都是為了高效率地組織身體運動。

 

正如圖中所示,胸椎應靈活,腰椎需穩定,因此在平時的訓練過程中,我們應強調身體的功能特性,相信INDO的會員應該有所體會。

 

訓練,應更加合理科學。

 

 

 

3.功能性訓練

增強式訓練

《功能性訓練——提升運動表現的動作練習和方案設計》這本書指出,功能性訓練是符合關節解剖結構特點,滿足日常需求或運動表現需求的一種訓練方式。

什麼是符合關節解剖結構特點,比如說,以彎腰的姿態完成一次硬拉,就不符合腰椎的解剖結構特點,會對椎間盤造成巨大的壓力,儘管彎腰可能拉起更重的重量。

 

以下摘自:《功能性訓練—提升運動表現的動作練習和方案設計》

 

而滿足日常需求的人體運動,無非就是這四大類動作:位移、水平改變、推拉以及旋轉。

位移是我們最基本的運動技能,走、跑、跳都包括在裡面,位移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單腿穩定性,和為了保持上下肢協調一致的核心抗旋轉、抗屈伸能力。

 

水平改變涉及許多非移動的動作,比如撿東西,俯身到低位,或者從地板上站起來。

推的動作涉及諸如推開對手或摔倒後將自己推離地面站起,和投擲動作的後半程;拉的動作使物體向我們靠近,以便握住或抬起,其經常發生在投擲動作的前半程。

最後是旋轉,包括改變身體方向和擺動工具,比如轉彎、傾倒垃圾的動作。

 ————

對於一般大眾而言,生活即是我們的專項,所以以上四大類運動技能才是我們的功能性訓練。

再比如說,「卷腹」這個動作之所以被認為不夠「功能」,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幾乎不需要做動態屈曲脊柱發力的動作,取而代之的「平板支撐」就有足夠的功能性,可以遷移到日常生活中,加強腰腹部在人體走跑過程中的靜態穩定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不需要去關注某塊肌肉的發力感受,因此,比起傳統的健美式訓練,功能性訓練更關注動作,這也符合我們的「專項需求」。

 

那麼,這就是「功能性訓練」所有的定義了嗎?

 

 

4.任何訓練都可以是功能性訓練

《體育運動中的功能性訓練》

 

在Michael  Boyle的大作《體育運動中的功能性訓練》第二版書中,把功能性訓練定義為「有目的的訓練」,即不以訓練內容、訓練動作和器材界定,而應該由訓練目標來決定。

 

這時候功能性訓練的定義貌似發生了些許變化,功能性訓練也可被稱為「目的性訓練」。

 

比如你的訓練目標是讓手臂變粗,那麼啞鈴槓鈴的彎舉,就是你的功能性訓練。

 

最後總結下:

 

功能性訓練,是基於你的訓練目的,且符合關節解剖和滿足日常活動的理念體系,它不是指某一個動作。

 

一起科學訓練,為了更好的生活。

Let's INDO!

——如果你想體驗不一樣的訓練,歡迎聯繫我們。也歡迎您轉發給有需要的人,讓我們一起運動INDO。

現推出  青少年寒假7天集訓營,歡迎諮詢。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功能性訓練?健身房適合功能性訓練嗎
    在這樣的趨勢下大家對於功能性訓練的爭議不斷,本次就和大家分享一些功能性訓練的知識以及關於在場館應用方面的解答。(包括傳統訓練)所有的動作都是有目的性的,但並能說你做的這個動作就是功能性訓練,例如我們大家經常做的深蹲,這是一個功能性動作,但是深蹲可以被加入到功能訓練中以提高下肢力量訓練。
  • 功能性課程分享:什麼是功能性訓練?
    摘要:功能性訓練越來越讓更多健身者受到青睞,特別私人教練,利用功能性訓練來提高會員的興趣性,功能性訓練也成為私人教練銷售課程的最好方法之一。功能性訓練概念: 你活著是為了運動嗎?對於這個問題一般答案都是否定的,當然除非你是專業的運動員。事實上,大多人運動只是為了改善生活質量。 而這正是功能性訓練的目的。功能性訓練是通過鍛鍊肌肉以能夠更容易、更安全的進行日常的活動,比如拿一些雜物或者和孩子打籃球。
  • 功能性訓練的迷思
    為何我們需要功能性訓練?了解功能性訓練,我們要先了解什麼是功能性。我們並不是有損傷的患者,我們都是健康的正常人,對於正常人來講,什麼動作是功能性的呢?在實際運動中,很多動作會超過傳統訓練的幅度、方向。在運動中,我們的肢體需要在更大的空間,具備穩定輸出爆發力的技巧。
  • 功能性訓練逐漸成為健身行業熱詞,但什麼是真正的功能性訓練?
    ,但什麼是真正的功能性訓練?本文將帶我們探討了不同認知和專業領域下的功能性訓練,以及識別功能性訓練目標並形成個性化的訓練計劃。這是業內最容易被誤解的術語之一,原因很簡單,功能性訓練一詞起源於運動醫學,更確切地說,起源於康複診所。早期的定義側重於康復,以提高或發展與日常生活活動(ADLs)有關的技能,並經常是針對老年人的各種問題 (1,2)。隨後功能性訓練通過運動訓練進入教練領域,接著被應用到訓練設施上,因此運動員和普通人接觸到與功能性訓練相關的各種方法。
  • 「功能性訓練」到底是什麼?
    「功能性訓練」這個詞這幾年實在是太火了,到處都是鋪天蓋地的功能性訓練。比如你在網上搜一下功能性訓練就會出現這樣。但是對於大眾的我們,到底什麼是功能性訓練呢?該怎麼去理解功能性訓練呢?我們怎麼去鍛鍊「功能性訓練」呢?
  • 關於功能性訓練的探討
    但很多人也是非常陌生,最常被問到的是什麼是功能性訓練,功能性訓練在那裡有,功能性訓練與力量訓練有什麼區別。小編本期跟大家一起聊聊功能性訓練。什麼是功能性訓練?著名的教練Michael Boyle對於功能性訓練,他說:「功能基本上就是目的,功能性訓練就是目的明確的訓練;應用在運動訓練上,是指透過目標明確、系統性的計畫與訓練,強化運動員的基礎運動能力,而非僅只是體型更大或是力量更大;功能性訓練還包含降低運動傷害與增進運動表現的作用。」
  • 功能性減脂訓練動作
    核心提示:  很多人減肥都有一個誤區,覺得減肥只要堅持鍛鍊,比如每天晨跑一下,慢走一個小時等,每天重複著這樣的動作,其實這樣是不對的,如果每天都重複著昨天的運動量以及運動模式,那麼身體會有一個適應期就會到一個平臺期,再怎麼堅持有可能都不會達到減肥的作用,現在有一種新的減肥方式叫功能性減脂,也就是說通過鍛鍊減掉身上多餘的脂肪,讓人看上去更有形,功能性減脂訓練動作有哪些。
  • 什麼是功能性的訓練?功能性訓練能給你帶來什麼好吃!
    很多人認為功能性訓練就只是在不穩定的表面上的平衡訓練,甚至是許多花哨的工具,卻不知道那只是功能性訓練的一小部分。
  • 讓訓練更具有功能性
    功能性訓練或功能性練習的概念其實源於運動醫學領域。康復的思路和練習通常能從物理治療室和運動訓練場走進體能房。這其中最基本的思路是,那些幫助運動員重返健康的訓練也可能是保持和改善健康的最佳練習。功能性訓練最基本的用處是讓運動員為自己的運動項目做好準備。(並不是用一項運動來訓練另一項運動的運動員)功能性訓練教會運動員如何把控自身重量。
  • 功能性訓練計劃的制定
    但是以這種方式訓練時,他們忽視了體育活動的長期後果,最終導致體育損傷的發生。要想達到一種理想體能訓練結果,在能夠實現目標的同時防止損傷的發生,運動員必須學會讓身體獲得功能性體能。功能性訓練包括平衡能力、柔韌性、穩定性、加速和減速訓練。從本質上看,功能性訓練,練習的是動作而非孤立的肌肉。
  • 到底什麼樣的才叫功能性訓練?
    今天我們要聊一聊功能性訓練,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會覺得很陌生,很多時候,我們身邊能看到的那些在不平衡的平面,比如瑞士球,平衡板上進行訓練,或是使用一些功能性訓練器械
  • 生活中的功能性訓練
    而在訓練學中有一種訓練類型極為貼近生活,叫做「功能性訓練」。功能性訓練基於人類最基礎的動作模式而展開,它包括 7 大類動作:蹲、抬、推、拉、旋轉、移動物體、移動自身。這些動作模式全部可以在訓練和生活中一一對應,下面我來舉例說明。
  • 什麼是功能性訓練?7個動作詮釋功能性訓練,跟我一起學習吧
    功能性訓練一度被認為是「商業概念」,是健身領域「炒作」的產物。你可能會在網上看見各種各樣打著#功能性訓練#標籤的教程或者計劃。還有可能看見這樣的訓練方法:一條腿站在BOSU球上,同時進行單臂推舉啞鈴。其實……這類運動既不是功能性運動,也不適用於日常生活,他們可能是大眾對功能性訓練造成誤解的源頭。
  • 一個教練眼中的「功能性訓練」
    柏齡註:功能性訓練是當下很熱門的一個名詞。但是好像誰也沒辦法說清楚什麼是功能性訓練。就連鮑爺他的《體育運動中的功能性訓練》一書中,也只說了「功能性訓練不是什麼」,而沒有說「功能性訓練是什麼」,這也使得「一千位訓練者有一千種功能性訓練的定義」。這篇文章,齡動館的家振教練和大家一起談談,他眼中的功能性訓練。
  • 「Superman」功能性訓練是什麼?
    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功能性訓練的重要性但是卻不了解功能性訓練是什麼今天,陳晨就從理論知識開始講解什麼是功能性訓練怎麼樣才能讓訓練更具有功能性!所以在體育訓練中談及這個詞,我們指的是目標明確的運動訓練。功能性訓練或功能性練習的概念其實源於運動醫學領域。
  • 溫故知新|《體能訓練》之 功能性
    所謂過程是我們分析問題實現目的的思考方向以及邏輯,它主要體現在功能性原則和金字塔。這次來說說功能性原則。說到「功能性」,可能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功能性訓練」(看成"性功能"的自己去面壁),這倆是一回事麼?當然不是!
  • 全方面帶你理解功能性訓練
    從「肌肉」到「動作」的健身旅程功能性訓練可以說是當今健身行業被濫用得最厲害的詞彙,原因在於我們迫不及待地想擺脫這種孤立地、肌肉取向的傳統健美訓練,並採用動作取向的全身性訓練。我喜歡功能性訓練!這年頭的健身教練喜歡跟風、並且自以為是,到處宣傳功能性訓練這個詞,生怕別人不知道他的訓練很「功能性」,這是多麼荒謬且毫無意義,任何流行的運動或趨勢,總會被外界用爛,或者因為過度地商業化而失去了原本的意味。
  • 無目的的功能性訓練,是一場馬戲表演
    簡單來說,功能性訓練並非「什麼都需要練」,無目的的訓練方式無法達成功能性訓練的「活動表現」提升。 美國力量訓練及康復教學專家Scotty Butcher,提出力量是功能性訓練的基石。而美國運動醫學院ACSM曾發表文章,指出力量訓練具備的SAID人體對特定負荷產生的適應性原則,與功能性訓練密切相關。
  • OneFit上海健身培訓班 讓功能性訓練走進日常訓練中
    但是一通操作後,發現離當初走進健身房的目標還差很遠,是時候了解下功能性訓練了。在眾多健身方法中,功能性訓練是國外健身圈備受推崇的訓練方法。功能性訓練能在最小化損傷風險的同時,保持高水平運動表現。 OneFit健身教練培訓學院旨在運用功能性訓練方法,為學員設計有針對性的訓練計劃。
  • 大家都在說的功能性訓練,到底是什麼?
    於是各類「功能性訓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健身房、網際網路和書店,甚至被各類健身房包裝成了包治百病的高端訓練。在這樣的大趨勢下,關於功能性訓練的爭議也隨之不斷,網絡健身訓練大神的針鋒相對讓吃瓜群眾看著一臉茫然。  到底什麼是功能性訓練?其實,不用器械的訓練不叫功能性訓練,那叫徒手訓練;專做奇怪動作的不叫功能性訓練,那叫瞎練;讓你站在平衡球上做深蹲硬拉的也不叫功能性訓練,那叫雜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