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知新|《體能訓練》之 功能性

2020-12-22 古德體育科技

作者 |邵蘇

編輯 |馬明浩

圖片來源 |網絡

體能訓練是一種開源的程序,它所依仗的並不是固有的方法手段,而是能夠貫穿始終的邏輯,它是一種指導實踐的思維方式,我們管它叫「體能思路」。

體能思路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原點,一個是過程。所謂原點我們認為是人體的本質屬性,比如之前我們分享的五大運動素質以及動力鏈理論。所謂過程是我們分析問題實現目的的思考方向以及邏輯,它主要體現在功能性原則和金字塔。

這次來說說功能性原則。

說到「功能性」,可能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功能性訓練」(看成"性功能"的自己去面壁),這倆是一回事麼?當然不是!

我們所說的功能性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而功能性訓練則定義了一種多關節參與,多平面運動的複雜練習。功能性訓練是具體的,比較好理解,我就不贅述了,也不評價其優劣,因為在「功能性」的思維方式下,只存在目標之下的合適與否。

什麼是功能性

我們把它定義為目標導向下的效率,所以它是一種程度的體現。如果一個練習與目標的相關性強,那麼我們認為它具備較強的功能意義;而如果一個練習與它的目標背道而馳,那麼我們就認為它缺乏功能意義。

舉個例子,對於偏癱患者來說,一個手指的屈伸就已經具備非常強的功能意義了,而對於一個馬拉松愛好者來說,靜蹲的價值可能並不是想像中那麼高。

一般來說,在思考功能性問題的時候我習慣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肌肉的生理適應 動作模式和專項需求

01

肌肉的生理適應

其實練肌肉誰都會,是一個相對好入手的技能,但是當你給這個行為賦予體能訓練使命的時候就需要思考一些問題,比如說你現在練習所發展的東東真的是你實際運動中所需要的東東麼?

我們都知道肌肉的生理收縮模式可以簡單的分為向心收縮,離心收縮和靜力收縮。現在的研究表明,這三種收縮模式的練習所產生的適應性提高存在顯著的特異性。也就是說我向心練習所發展的能力只在向心運動中表現最好,在離心和靜力中都不佳。同樣,離心收縮也只能獲得最好的離心能力收益。而靜力就更變態,其訓練最佳效果僅僅體現在所鍛鍊的關節角度下,換一個角度能夠遷移的效果有可能都不到一半兒。這樣看來,你的訓練是不是並沒有達到你想要的效果呢?

舉個例子:

為什麼靜蹲對於跑步愛好者來說可能並沒有那麼理想?因為膝關節股四頭肌在跑步中以離心緩衝為主,而且角度在伸膝末端的30°左右,而靜蹲卻是在屈曲90°左右的角度下呆著不動……著不動……不動……動……

Tips:

除此之外,需要考慮的問題還很多,比如說發力模式,是加速?減速?還是勻速?再比如關節活動角度上發力點的位置,是伸展末端發力?屈曲極限發力?還是在屈伸過程中的某一點發力?阻力加在哪裡,就會在哪裡產生最好的適應,那麼功能的意義就體現在這裡。

02

動作模式

動作模式是動作程序的體現,而基礎動作模式是諸多複雜動作模式共性的抽象體現,並且基礎動作模式一定是符合解剖結構和生物力學特點的,說白了也就是我們人體被設計來應該完成的動作。

如果說大多數運動都可以認為是基礎動作模式的升級與排列組合,同時基礎動作模式本身又能衍生出來很多訓練動作,那麼選擇和實際運動相對應的練習就是另一個功能性的體現了。

比如說發展起跳能力,因為跳是蹲的升級,所以我一定首選深蹲練習;再比如說跑步,存在大量的下肢擺動與支撐的交替,擺動可以認為是下肢開鏈屈髖與蹬伸,而支撐可以認為是下肢單腿蹲的一瞬間,那麼我會選擇箱式單腿蹲,保加利亞蹲,懸垂屈髖等等;再再比如,拳擊是基於「旋轉」加「上肢推」加「單腿蹲」的動作模式,那麼我就要練習剪蹲...旋轉...單臂...推舉...嗎?

其實動作模式的選擇要結合動力鏈一起去思考,這裡除了要思考開鏈還是閉鏈之外,還要考慮動力鏈的完整性以及發力的順序或者說是力學結構。說到上肢推的動作模式,水平推的話我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臥推和伏地挺身,那麼這兩個動作的功能性如何評價呢?

臥推,一個挺奇葩的動作,奇葩在哪呢?來,咱們數數臥推的主動關節都有哪些:肩關節,肘關節。那麼我們上肢鏈在上肢推動作模式下參與的關節都有哪些呢?肩關節,肘關節!就這些麼?再想想!其實你還疏漏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關節——肩胛胸壁關節!幾乎所有上肢的動作都以肩胛胸壁關節的運動為基礎,而臥推卻並沒有,特別是標準的臥推~

伏地挺身,雖然肩胛胸壁,肩關節,肘關節全面參與到運動中去,但不巧的是它是一個閉鏈運動,而實際運動中我們的上肢會以開鏈為主!呵呵~

別著急,認真你就輸了!上面兩段其實是個偽命題,我這麼做主要是想通過這個平易近人的例子來幫助大家掌握的分析問題的思路!如果你需要發展上肢最大力量表現,那麼顯然臥推是你的首選。而如果你要優化上肢的力學結構,特別是水平推的發力順序,那麼伏地挺身是你首選。再如果你要提高上肢的延展性以及伴隨旋轉的加速能力,那麼單臂水平推的練習給你的幫助最大!

所以,選擇什麼,看目標嘍~

03

專項需求

其實這個非常好理解,也是功能性原則的根本目的,但是為了和上面兩個方向區分開,這裡主要針對的是不同的運動素質需求。

Q:對一個英超的後衛進行長距離高強度的遊泳練習是否具備功能性意義?!

A:具備!

Q:為什麼?

A:因為他喜歡遊泳,這個可以讓他心情愉悅然後更好的訓練和比賽!

咳咳!當然,這樣的答案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去分析。

英超,幾乎是足球聯賽中對抗最強的,他們的後衛每場比賽動不動就跑個8千1萬的,而這8千1萬真心不是慢慢悠悠顛兒下來的,而是各種加速減速變向拼搶,所以其強度非常之大。那麼這就需要很好的心肺系統功能,一方面體現在有氧與無氧耐力上,另一方面呼吸器官的機能上。遊泳練習,不僅可以提高有氧以及無氧耐力,其水環境還可以給胸擴張帶來阻力,直接鍛鍊了呼吸肌的收縮能力。另外,水環境真的能夠給人們帶來愉悅的感覺,特別是水流水壓給肌肉和筋膜的按摩效果,真的是一舉兩得的「功能性」訓練。

還有啊,你以為籃球運動員的拳擊練習真的只是給枯燥乏味的體能訓練增加一點樂趣麼?並不是!

1.拳擊可以在發生場內衝突的時候很好地保護自己;

2.拳擊運動可以強化旋轉動作模式下的速度、穩定、和準確性;

3.拳擊是手腳高度協調的運動,對於發展手腳搭配的動作靈敏有神奇的效果

而這些不就是一名籃球運動員所需要的麼?!

總結:

所以,功能性原則,解決的是「為什麼練(for!not why)以及練什麼」的問題!如果我們是簡單活動活動身體那就算了,但如果我們要進行一個有針對性的體能訓練,那麼請琢磨琢磨你選擇的動作是否合理,是否能夠滿足你的專項需求!

所以,招財貓式彈力帶抗阻外旋真的是練習肩袖首推的動作麼?

所以,蚌式練習和dirty dog真的是發展髖外旋外展能力最好的練習麼?

所以,仰臥卷腹發展出來的腹直肌是好看呢?還是好用呢?

所以,我們真的要來一次大清洗,摒棄掉我們以前那些練習麼?

當然不要!每一個動作都有它存在的意義,都有它的價值所在!有可能這個動作和你要發展的能力不直接相關,但是它可能是你進行「功能性」訓練的基礎,你不得不去做它!

所以,訓練的邏輯很重要!

相關焦點

  • 溫故知新 | 體能思路之金字塔
    體能思路,是指導我們設計實施體能訓練的思維方式,分析邏輯。它包括回歸原點的五大運動素質&動力鏈理論,也包括在過程中引領方向的功能性原則和金字塔。體能思路之金字塔體能訓練是一門實踐科學,實踐先於理論,而理論印證實踐。體能訓練有四大基礎學科,分別是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力學和運動訓練學。
  • 功能性體能訓練的內涵旨向、結構功能及本質屬性釐清
    功能性體能訓練的內涵旨向,集中體現在體能訓練本身必須滿足於或適應於先期期望達到的體能功能訴求
  • 功能性訓練的迷思
    為何我們需要功能性訓練?了解功能性訓練,我們要先了解什麼是功能性。我們並不是有損傷的患者,我們都是健康的正常人,對於正常人來講,什麼動作是功能性的呢?在實際運動中,很多動作會超過傳統訓練的幅度、方向。在運動中,我們的肢體需要在更大的空間,具備穩定輸出爆發力的技巧。
  • 功能性訓練逐漸成為健身行業熱詞,但什麼是真正的功能性訓練?
    如果請五位健康和健身專業人士定義功能性訓練,你很可能會得到五個截然不同的定義。可能會有一些相似之處,但同時也會有一些有趣的不同點。為什麼會這樣呢?當你被問到「什麼是功能性訓練?」運動員的力量和體能教練使用功能性這個術語來反映將提高運動表現的訓練計劃。私人教練使用這一概念來反映客戶的訓練結果,如更好的運動模式、運動技能、職業技能,或在一個或多個健身要素(力量、心肺功能、靈活性、肌肉耐力)方面的改善。
  • 關於功能性訓練的探討
    但很多人也是非常陌生,最常被問到的是什麼是功能性訓練,功能性訓練在那裡有,功能性訓練與力量訓練有什麼區別。小編本期跟大家一起聊聊功能性訓練。什麼是功能性訓練?功能性訓練最早是由物理治療師或是復健師所使用的一種觀念、方法,他們希望透過某些肌力與體能訓練來使其患者恢復其受傷部位之功能,也就是讓這些受傷的部分能夠恢復足以讓患者執行其符合個人需求之任務或工作的能力。
  • 功能性訓練
    在過往的訓練過程中,我們經常會提到「功能性訓練」這一陌生的詞語,我們也經常被短視頻中那些「小工具訓練」所困擾,比如站在BOSU球上進行深蹲,又或者用瑜伽球做些訓練,那我們會問這就是功能性訓練嗎? 圖片來源:體能網我們接著往下看。
  • 到底什麼樣的才叫功能性訓練?
    ,就是大家眼裡的功能性訓練了。為此就延伸出了不少的偏見,做功能性訓練的人覺得自己做的訓練才有足夠的現實意義,而不做這種類型「功能性訓練」的人,則覺得這些花裡胡哨都只是在逗樂…然而事實是,其實功能性訓練最早呢,主要是起源於運動康復領域,是為了治療一部分人由於損傷而使身體某些功能喪失的情況,通過針對性的動作,來幫助他們恢復身體基礎功能。
  • 讓訓練更具有功能性
    功能性訓練或功能性練習的概念其實源於運動醫學領域。康復的思路和練習通常能從物理治療室和運動訓練場走進體能房。這其中最基本的思路是,那些幫助運動員重返健康的訓練也可能是保持和改善健康的最佳練習。功能性訓練最基本的用處是讓運動員為自己的運動項目做好準備。(並不是用一項運動來訓練另一項運動的運動員)功能性訓練教會運動員如何把控自身重量。
  • 功能性訓練計劃的制定
    但是以這種方式訓練時,他們忽視了體育活動的長期後果,最終導致體育損傷的發生。要想達到一種理想體能訓練結果,在能夠實現目標的同時防止損傷的發生,運動員必須學會讓身體獲得功能性體能。功能性訓練包括平衡能力、柔韌性、穩定性、加速和減速訓練。從本質上看,功能性訓練,練習的是動作而非孤立的肌肉。
  • OneFit上海健身培訓班 讓功能性訓練走進日常訓練中
    但是一通操作後,發現離當初走進健身房的目標還差很遠,是時候了解下功能性訓練了。在眾多健身方法中,功能性訓練是國外健身圈備受推崇的訓練方法。功能性訓練能在最小化損傷風險的同時,保持高水平運動表現。 OneFit健身教練培訓學院旨在運用功能性訓練方法,為學員設計有針對性的訓練計劃。
  • 「Superman」功能性訓練是什麼?
    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功能性訓練的重要性但是卻不了解功能性訓練是什麼今天,陳晨就從理論知識開始講解什麼是功能性訓練怎麼樣才能讓訓練更具有功能性!所以在體育訓練中談及這個詞,我們指的是目標明確的運動訓練。功能性訓練或功能性練習的概念其實源於運動醫學領域。
  • 生活中的功能性訓練
    功能性訓練基於人類最基礎的動作模式而展開,它包括 7 大類動作:蹲、抬、推、拉、旋轉、移動物體、移動自身。這些動作模式全部可以在訓練和生活中一一對應,下面我來舉例說明。強悍的體能和脂肪燃燒,作為一項全身肌肉都參與的體力活,必然能在單位時間內消耗大量熱量,且對心肺耐力要求很高,從而燃燒大量脂肪,並大幅提高基礎代謝,這也是它的優勢所在。
  • 無目的的功能性訓練,是一場馬戲表演
    而美國ABC新聞於近期發表文章,提出強調功能性動作的CrossFit有望成為奧運會賽事。 但在趨勢下,一些不同意見正出現。「這不是功能性訓練,更像馬戲團表演」正成為國外體能教練,對波速球站立啞鈴彎舉,瑜伽球槓鈴深蹲的別樣稱謂。
  • 大家都在說的功能性訓練,到底是什麼?
    於是各類「功能性訓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健身房、網際網路和書店,甚至被各類健身房包裝成了包治百病的高端訓練。在這樣的大趨勢下,關於功能性訓練的爭議也隨之不斷,網絡健身訓練大神的針鋒相對讓吃瓜群眾看著一臉茫然。  到底什麼是功能性訓練?其實,不用器械的訓練不叫功能性訓練,那叫徒手訓練;專做奇怪動作的不叫功能性訓練,那叫瞎練;讓你站在平衡球上做深蹲硬拉的也不叫功能性訓練,那叫雜技。
  • Mike Boyle功能性訓練峰會 | 首日精彩
    由上海OneFit健身學院&動作學院聯合全球著名體能訓練機構MBSC舉辦的
  • 「功能性訓練」到底是什麼?
    「功能性訓練」這個詞這幾年實在是太火了,到處都是鋪天蓋地的功能性訓練。比如你在網上搜一下功能性訓練就會出現這樣。功能性訓練的起源是康復,隨著時代的進步,功能性訓練的定義逐漸清晰化,也誕生了許多在這個領域裡的大咖人物。比如:麥可·鮑伊爾、JC、Carry·Cook、等等...每個大咖都有獨自的功能性訓練的體系和定義。但是大體上都是相通的。
  • 2019 OneFit成都功能性訓練行業峰會
    功能性訓練行業峰會·成都站將於8月28-29日在OneFit健身學院成都培訓基地隆重舉行,這是OneFit在國內舉辦的第三次功能性訓練交流盛會。每次盛會我們都期望帶給大家不一樣的乾貨課程,這次峰會中特別邀請到臺灣國立體育大學運動保健學系及研究所副教授——林晉利、GLUTEBUILDER創始人——ARTUROGARCIA、MBSC體能教練同時也是廣東省隊力量及體能教練——DAMIAN三位導師,與OneFit核心團隊一同為大家帶來關於功能性訓練的精彩分享。
  • 《足球體能訓練方法》之利用小場地對抗訓練發展體能
    從應用角度來說,包括持球在內的與比賽相關的動作可以提升球員的有氧代謝能力,也可以激發球員訓練的動機。因此,使用小場地對抗訓練而不是傳統訓練方法(如間歇性或者持續性跑動)的優勢是相當明顯的。 然而,場地面積、球員數量、持續時間長短、教練員的鼓勵和技術限制,都會嚴重地影響小場地對抗訓練對球員體能的需求和技術的需求(Owen等,2004;Owen 等,2011;Rampinini 等,2007;Hill-Hass 等,2011)。最近 , 關於小場地對抗訓練作為球員在準備期的體能訓練手段以及對精英球員運動功能性的作用方面的研究顯著增多。
  • 正確看待體能訓練的「火爆現象」
    我們國家在上個世紀的80年代初期,由國家體委組織的大規模選材測試和爾後的有關理論研究中,將體能又分解為機能、形態和素質。近年來,人們對體能組成要素的理解逐漸歸同於以下認識:運動素質是體能的主要表現,形態是運動素質的人體解剖學基礎,機能則是運動素質的生物學基礎。長時間以來,在一些技能和戰術能力為主導的競技項目中對體能訓練重視不夠,訓練方法與手段單一、枯燥,是需要引起重視和加以改進的。
  • 全方面帶你理解功能性訓練
    從「肌肉」到「動作」的健身旅程功能性訓練可以說是當今健身行業被濫用得最厲害的詞彙,原因在於我們迫不及待地想擺脫這種孤立地、肌肉取向的傳統健美訓練,並採用動作取向的全身性訓練。我喜歡功能性訓練!我的經歷:健美訓練我剛踏上健身之途的時候,正值健美運動的狂熱時期,阿諾・施瓦辛格與路・法瑞諾(Lou Ferrigno) 是我們當時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