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古柏:多與廟陵相伴,玄機何在

2020-12-14 鄉約河南

讀友您好!今天帶大家瀏覽《鄉約河南》,尋找鄉土文化那些不為人知秘密,那就聆聽河南鄉音,品讀河南故事,更多精彩請點擊「關注」哦!【河南古柏:多與廟陵相伴,玄機何在】

存世滄桑古柏,是見證歷史的「綠色文物」。

宋代詩人方惟深《古柏》曰:

四邊喬木盡兒孫,曾見吳宮幾度春。

若使當時成大夏,也應隨例作埃塵。

說起古柏,從古至今,百年以上古柏多與廟陵相伴,其中玄機何在?是廟宇袒佑了古柏,還是古柏眷顧了廟陵?在河南古柏頗多,未能一一親臨參觀拜謁,不敢隨意忖度杜撰。

對拜見過的四處廟陵古柏,以拙劣文筆分享大家,一覽其這些和「國之瑰寶」的滄桑歲月和神秘玄機。

在河南孟津光武帝陵,現存隋唐植柏1458株,且獨具「四絕奇觀」於天下。一絕歷代皇帝選陵擇塋,皆是背山面河,唯光武帝陵枕河蹬山;二為一園千柏,聚植一園,拔地通天,蓊然肅穆;三是柏體杏質,木色金黃,國內僅有,柏體杏香,故稱杏柏;這些古柏相互交織又呈現出:鳥鳴柏,苦戀柏,漢皇仰臥三大景觀,千百年來為觀者稱奇樂道。

無獨有偶,在孟津縣小浪底鎮有個歷史山村,相傳村子四方各有一座廟宇庇護村莊,故得名「廟護村」。村中謝姓祖先祖居山西,明初遷居孟津,在黃河南岸發展成一大村落,承名「鐵謝」,後一部分謝氏族人由鐵謝村遷於廟護。

在廟護村村北面的小山上,有一棵古柏,系一級古樹,已有1750多年的高齡,古柏歷經滄桑,依然蒼勁有力。古柏紋理縱橫交錯頗為神秘。

繼續西行,在黃河中遊南岸雄渾的黛眉山下,毗鄰古柏的河南省新安縣峪裡鄉東山地和澠池縣南村鄉西山地年長的村民所說。

長在西山底柏帝廟內這棵古柏名曰:「周柏」,距今有2500多年,樹高約26米,樹圍2.95米,6個成年人牽手才能合抱。

位於登封市東六公裡處,面對玉案山,背依黃蓋峰,東有牧子崗,西望朝嶺的中嶽廟,在180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廟宇被樹木覆蓋的茫茫林海。

中嶽廟內三百多株古柏,這些古柏樹齡高,樹形傳神,似猴、似羊、似鹿、似凰,千姿百態,形象逼真,可稱為古柏博物館。

今天話題就分享到這裡,你有什麼想要說的話,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也請把你家鄉的古柏文圖分享給大家,傳承和弘揚中原大地更多的「綠色文物」和「國之瑰寶」。

撰文丨李健 (圖片來源網絡 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河南這座陵廟 栽種罕見耳柏 歷代帝王52次御祭被譽「天下第一陵」
    據《陳州府志》記載:太昊陵建於春秋時期,到了元代,因未經修葺,廟貌漸毀,僅存一塊「太昊伏羲氏之墓」的宋代青石墓碑,相傳這塊碑是蘇東坡的妹妹蘇小妹用絲巾作筆寫成。明清時期,太昊陵歷經多次修復擴建,殿宇巍峨,金碧輝煌,現已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此廟位於河南周口,歷史悠久,規模壯大,位列中國十八大名陵之一
    河南周口,素以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而著稱。數千年前,華夏古文明在此誕生,因此這裡有「華夏先驅、九州聖跡」的美譽,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處名勝,位於周口淮陽區,它始建於春秋,增制於盛唐,完善於明清,見證了我國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十八大名陵之一。它,就是久負盛名的太昊陵。
  • 歷代對黃帝的祭祀,是「拜廟」還是「拜陵」?
    (據光明日報)「古不墓祭」再思考    近年來,隨著把黃帝祭祀上升為國家祭祀的呼聲漸強,產生了對黃帝的國家級祭祀是應該在陝西還是河南的爭論。不過,對於出現的這一爭論,簡單歸之為陵、廟之爭並不準確。河南新鄭的拜祖活動始於1992年,相傳這裡古代建有黃帝祠廟。陝西省黃陵縣的黃帝祭祀,新中國成立以後儘管延續了祭陵的傳統,但從1999年開始祭祀黃帝大典改在軒轅廟舉行,從而使得黃陵縣每年的祭祀活動也並非直接祭陵。  漢代學者曾有「古不墓祭」的說法,古今都有學者提出質疑。
  • 漢光武帝原陵之謎
    原陵一反帝王選陵常規,枕河蹬山,園中至今保存有隋唐古柏1500多株。墓冢、神道、祠院、古柏的輪廓,形成清晰可辨的人形臥像,俗稱「漢皇仰臥」。每當穀雨前後的雨後,陵園柏林之中紫煙嫋嫋、虹光四射,宛如仙境,人稱「漢陵曉煙」,漢陵曉煙是明清「孟津八景」之一。陵園西側有巨柏名「鳥柏」,遊人在鳥柏下拍手,柏樹間會發出「啁啾啁啾」的鳥鳴聲,令人倍感神奇。
  • 陵、冢,墓、墳的區別
    旅遊的時候,會到一些名人的墓地參觀,不知大家注意了沒有,有些人的墓叫什麼陵,有些人的叫冢,大多數叫墓,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是我國封建時代的一種等級制度:   帝王的墓叫陵,如北京的十三陵,那兒埋了明朝十三個皇帝。東陵,西陵是大清皇帝的墳墓。皇陵一般依山而建,氣勢宏偉,佔地面積廣大。自然金銀財寶也就多。考古價值也高。一些遠古時代的帝王被後人祭祀,後人根據傳說,在他們死亡的地方蓋廟紀念,這種廟也叫陵,如黃帝陵,炎帝陵,那兒不一定真有炎黃二帝的屍體。
  • 奇峰生煙霞 古柏掩禪院——甘肅天水市甘谷縣天門山報恩寺(泰山廟...
    千年古寺  天門山古寺,由始建於秦漢、重建於宋仁宗天聖年間(公元1023—1031年)的泰山廟,與原甘谷縣城中遷移至此的報恩寺合而為一的佛、道共融之寺院,各類設施建築面積達10000多平方米,故形成了今日由泰山廟、報恩寺、淨土院、東禪院、土地廟五部分構成的宏闊龐大的建制與規模。
  • 古柏渡豐樂櫻花園 千畝櫻花爛漫綻放
    ,按國家級AAAA級景區標準打造,是河南南水北調古柏渡穿黃文化旅遊規劃區域50平方公裡的拳頭生態觀光旅遊項目之一。櫻花源於中國,盛名於世,繁於河南。滎陽古有「上櫻苑」,今有「豐樂櫻花園」。如果說櫻花代表純潔高雅,那麼豐樂櫻花園的櫻花多了一份「中國情」。櫻花源於中國,盛名於世,繁於河南。選在「上櫻苑」遺址的豐樂櫻花園,從2001年開始在黃河灘區建設萬畝櫻花苗木基地用心科研培育,種植櫻花苗木。通過十幾年的努力,5000畝近120000株百餘種名優珍惜櫻花品種,再次回到母親河畔。
  • 懷柔的這個小村裡隱藏著一座古寺,寺中有千年古柏與明代大鐘
    修繕後大雄寶殿兩邊各有耳房,東耳房是廟內住持及僧人居住和議事的地方,西耳房是廚房。耳房在大殿兩邊互相襯託,顯示寺廟規範完整。廟內東西廂房各為三間,是供奉十八羅漢及菩薩的地方。鳳翔寺外西北處,早年曾有數座磚塔,村民管叫它「塔院」,據說是寺內僧人存放骨灰的地方,每有一名僧人圓寂,就建一座塔。
  • 關帝廟—對聯
    (懸湖北當陽關陵拜殿)英雄幾見稱夫子;豪傑如斯乃聖人。(清·夏力恕)日讀孔子遺書,惟愛春秋一部;心存漢室正統,豈容吳魏三分。此吳地也,不為孫郎立廟;今帝號矣,何須曹氏封侯。(浙江富陽關帝廟聯)志在春秋,孔聖人末見剛者;氣塞天地,孟夫子所謂浩然。
  • 《昭烈忠武陵廟志》 武侯祠歷史上唯一一部志書
    潘氏「家世藏書」,潘時彤之父潘元音學識不凡,為華陽縣名儒,著有《東庵詩文集》,民國《華陽縣誌·藝文》中,載錄有潘元音多篇詩文。潘時彤受家庭影響頗深,又「性復好學」,成為當時成都地區著名學者之一。壹道光九年 初雕版成書  嘉慶年間,潘時彤應華陽縣知縣董淳之邀,修纂《華陽縣誌》。纂修從嘉慶二十年(1815年)夏天開始,至嘉慶二十一年冬天結束。
  • 淮陽遊記:詳敘太昊陵地標六七件
    耳柏:能心想事成的樹洞太昊陵耳柏,是生長在太昊伏羲陵前的一棵古柏,已有1000餘年的歷史,樹身上長出一隻酷似人耳的神奇「耳朵」。傳說為人祖爺的耳朵,能傾聽心聲,且只有一隻「耳朵」,只進不出,遊客對耳輕語,表達自己的心願,無不心想事成。
  • 河南人最懷念的老鄉,竟然是嶽飛 豫記
    河南人紀念嶽飛的方式多種多樣,遍布河南各地,形式主要有廟宇、銅像、手跡、事跡等等,這些紀念嶽飛的歷史遺蹟,有你家鄉的沒?曹路 | 文豫記微信號:yjhltxdjm河南人傑地靈,千百年來誕生了許多名人,而嶽飛是我們不得不提的大人物。
  • 全國居然有這麼多劉氏歷史文物遺蹟,一個比一個霸氣!
    .▲ 堯廟劉氏源自帝堯,遠古「五帝」之一,屬賢達王帝,非常有名,據說,帝堯曾經在平陽(現山西臨汾)建都,後人就在此地建了堯廟一座紀念他,堯廟內現有10餘座碑碣,上面記載著他的功德和建廟過程。、安陵、長陵、陽陵。
  • 閆家車道紅牆廟探源
    要想知道紅牆廟的淵源,就必須從明朝時期的「全神廟」說起:明洪武(1368年——1398年)初年,閻姓始祖由四川襄陽郡(現屬湖北省)棗陽縣蓮花峪,途經湖北、河南、至山西洪洞縣境,眾稱大槐樹移民御站,始遷昌樂境內定居,後因昌邑北部地廣人稀,又應詔昌邑(當時稱都昌)北鄉,濰河西岸芙蓉莊南頭定居,屬車道社(縣城通往鹽場漁爾堡巡檢司車道旁),故以姓氏命名為「閻家車道村」。
  • 乘南航、東航飛機到河南,可享太昊陵景區門票半價啦!
    7月27日,省文旅廳舉辦的「老家河南清涼一夏」暑期航空旅遊產品推介會上再次傳出重磅消息:這個暑期,河南183家景區將對乘坐南航、東航來豫遊客實行門票免票或者打折優惠,依此引流更多的省外旅客暢遊河南。周口太昊陵景區邀你半價玩!!!
  • 香港北角關聖帝君慈善基金會當陽關陵謁祖進香
    關陵廟[湖北當陽關陵]開放分類:廟宇關陵廟,原稱「大王冢」,位於湖北當陽城區西北3公裡處,坐西朝東,面臨沮水,和景山遙遙相望。與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河南洛陽關林並稱中國三大關廟,已有1700餘年歷史。關陵是為紀念三國蜀將關羽而建。建築特色廟宇座西向東,佔地6.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845平方米,陵區分為五院四殿,護以內外宮牆。
  • 「太昊伏羲氏之陵」碑考辨
    (太昊陵廟主體建築群)     太昊陵作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第一陵廟,隨著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的挖掘和伏羲文化的傳播
  • 每日一景 | 走進當陽關陵風景區
    關陵,原稱「大王冢」,位於湖北當陽城區西北3公裡處,坐西朝東,面臨沮水,和景山遙遙相望,國家AAA級旅遊區。與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河南洛陽關林並稱中國三大關廟,已有1700餘年歷史。關陵是為紀念三國蜀將關羽而建,乃關羽之陵寢,2006年05月25日,關陵作為三國時期古墓葬,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是「靈秀湖北」十大旅遊名片之一。
  • 當陽非遺風採---當陽關陵廟會
    關陵廟會是以祭祀關羽為主要內容的大型民俗活動,在當陽關陵舉辦。當地民眾,沮漳河流域、外省市及臺港海外等地多有關公信眾來趕廟會。關陵位於當陽市區西五裡,今屬玉泉辦事處雄風村,佔地130畝,現有建築1萬平方米。 關陵廟會由祭祀關羽引發而來。當陽古屬楚國,境內有長坂坡、當陽橋、麥城、昭丘等古蹟,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其民喜巫鬼,尚淫祀。」
  • 全國三大關帝廟 個個名副其實名聲在外 你知道第四大關廟在哪嗎?
    解州關帝廟、洛陽關林、當陽關陵,是當之無愧的全國三大關帝廟。個個都有顯赫的歷史,排名在全國也是毫無疑義的。那麼你知道第四大關帝廟在哪裡嗎? 還是先從三大關帝廟說起吧! 解州關帝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