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冢,墓、墳的區別

2021-02-19 三僚儒易館

旅遊的時候,會到一些名人的墓地參觀,不知大家注意了沒有,有些人的墓叫什麼陵,有些人的叫冢,大多數叫墓,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是我國封建時代的一種等級制度: 

  帝王的墓叫陵,如北京的十三陵,那兒埋了明朝十三個皇帝。東陵,西陵是大清皇帝的墳墓。皇陵一般依山而建,氣勢宏偉,佔地面積廣大。自然金銀財寶也就多。考古價值也高。一些遠古時代的帝王被後人祭祀,後人根據傳說,在他們死亡的地方蓋廟紀念,這種廟也叫陵,如黃帝陵,炎帝陵,那兒不一定真有炎黃二帝的屍體。河南周口還有一個叫什麼「太昊陵」的,就是這樣的廟。

      還有一些人不是帝王,可是他們的墳墓也照帝王的標準去建,如周口鹿邑的老君臺,是紀念老子的廟,廟的格局是按帝王的模式建的,這是因為老子大大的有名,被後世帝王推崇,撥巨款建造,享受他們的待遇。後來帝王們又喜歡上了孔子,就把老子拋到一邊了。所以現在老君臺就成這樣了。這兩種陵不是真正的,是廟的一種。  

 王候將相的墓叫冢,凡是有官職的人死後,埋藏他們的地方都可以叫冢。內蒙古自治區的青冢是埋藏王昭君的地方,而且很多地方都有青冢,這都是衣冠冢,那麼什麼叫衣冠冢呢?一些人死後不一定留下屍體,沒有屍體就用他們生前擁有的物品代替,埋藏死者物品的墓叫衣冠冢。 

  平民百姓的就叫墳墓。知識分子的,或有一定知名度的,不是當官的,特指墓 。奴隸,農民,下層人民的,特指墳。

  另外,有兩位特殊。他們是孔子和關羽,一個是文聖人,一個是武聖人,聖人的墳墓叫林,山東省曲阜的孔林,河南省洛陽的關林。就是這種情況。  

即然說到墳墓,就說說死亡的叫法吧,帝王死亡了,叫崩。在電影電視裡經常看到:「皇上駕崩了。」諸候死了,叫薨(hong,平聲),這就沒多少人知道了。至於其他人死了,該怎麼叫就怎麼叫吧。如逝世,不在了,走了,駕鶴西歸,圓寂(特指出家人的死)等等。

      陵指帝王或諸侯的墓地,今通稱以陵墓為主的園林。也作「園陵」

      墳,本義為高出地面的的土堆,後指埋葬死人的地方. 

      冢,高墳的意思. 

      墓,墳墓,埋死人的地方. 

在古代,這三字是有區別的,「墓」和「墳」同為埋死人之所,但「墓」一般是平的,不高於地面。而「墳」呢,是在墓上還堆起一個土包,以做標記。所以古人有「墓而不墳」的說法。「冢」呢,是比較高大的墳,也就是「冢」比平常的墳要高要大,能建高大的墳墓之人,身份地位當然也是比較高的。 

      真要按尊卑排列 在古代 應該是 陵、冢,墓、墳  

 

風水業務諮詢QQ微信:114760447

掃碼關注了解更多中華傳統國學人文知識

相關焦點

  • 墳、墓、冢、陵有啥不一樣?簡單的四個字,體現了嚴格的尊卑制度
    墳、墓、冢、陵,簡單的四個漢字,體現的卻是尊卑之禮,是中國傳統社會嚴格的等級制度,人活著講尊卑、講等級,死後依然不可以逾越這道鴻溝。比如,說一個人死去,平民死曰死;士大夫死曰不祿;諸侯死曰薨;帝王死曰崩。
  • 陵、冢、墓、墳意思相同,但不能混為一談,亂用違法,有啥區別?
    再來說說陵、冢、墓、墳,大家都知道這幾個詞的意思是相同的,其實在古時候,這幾個詞是被嚴格區分的,絕對不能亂用。首先說說陵,一座墳墓能夠被稱之為陵,是需要幾個要素的,第一點墓主人的身份得是皇帝,陵是皇帝專屬的詞,根據歷史記載來看,大約戰國中後期帝王的墓開始使用這個詞。
  • 聖人墓稱「林」,全國僅有四座半「林」,最後半座誰都不服
    最常見的通稱,當然就是「墓」。墓字從莫從土,土表意,莫表音。從「莫」的字,如「幕」「暮」「慕」等,均有「昏暗」、「隱秘」之意,因為「莫」字本身是個會意字,就是太陽落在草叢裡。「墓」自然也不例外。不管有沒有堆土都可以叫「墓」,如果有了堆土,就可以叫「墳」。再高一些的封土叫做「冢」。
  • 探秘福建福州閩國帝陵,地宮淪為垃圾場,僅剩兩座巨大墳冢
    歡迎關注我的最新探索主題:《荒野探墓之探尋福建十大古墓》,希望能夠喚起人們對福建本土古墓文化的關注。福州閩王墓據了解,在福建民間山區散落著大量歷朝歷代的名人古墓,例如:蔡京、施琅、閩王、建文帝等。然後大部分墳墓卻如一盤散沙,散落在福建各個山區裡,很多古墓瀕臨荒廢。
  • 當陽非遺風採---當陽關陵廟會
    關陵廟會是以祭祀關羽為主要內容的大型民俗活動,在當陽關陵舉辦。當地民眾,沮漳河流域、外省市及臺港海外等地多有關公信眾來趕廟會。關陵位於當陽市區西五裡,今屬玉泉辦事處雄風村,佔地130畝,現有建築1萬平方米。 關陵廟會由祭祀關羽引發而來。當陽古屬楚國,境內有長坂坡、當陽橋、麥城、昭丘等古蹟,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其民喜巫鬼,尚淫祀。」
  • 灌南堆溝港:「零、亂、散」墳冢有了歸向
    這個公墓12.4畝,可容納2000多個碑位,截至目前,已有880餘座墳冢搬進墓內。除此之外,該鎮還出資10餘萬元,擴建了原老港鎮的西寧公墓。該鎮把公墓管理納入目標考核序列,對公墓進行統一登記、統一管理。(胡可群 翟玉軍 孫連海 朱貴傑)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力士村的「東冢」,一個到現在都沒有解開的謎
    諸如南有漢武帝及其衛青霍去病陪葬墓的茂陵、周文王、武王的周陵(一說是秦武王陵墓)、北有唐太宗昭陵、薄太后塔等。漢代、唐代帝王將相陵墓密度之大全國少有。而力士村村名由來據老人講是村東一公裡有一個冢,據說埋葬一個大力士。至於是哪個朝代什麼人卻無據可考。小時候,東冢(村裡人叫法)是小孩子們學餘經常戲耍、玩鬧的地方。印象裡當時(三十多年前)冢高十五米左右,佔地面積三四百平米。
  • 光武帝原陵之謎
    東漢帝陵封土就要比西漢時期小很多。西漢時期從漢高祖劉邦到漢宣帝,都修建有陵邑。而東漢的帝陵都沒有陵邑。西漢帝陵附近往往有規模宏大的陵寢建築,東漢帝陵則往往很簡略。西漢帝陵周圍往往有大量的陪葬墓,比如霍去病就陪葬在漢武帝茂陵。東漢的帝陵周圍很少有陪葬墓。根據文獻記載,東漢帝陵的陪葬品也比西漢帝陵要少很多。其次,東漢帝陵體現出更多的儒學色彩。雖說漢武帝罷黜百家以後,儒學就在西漢獲得了獨尊的地位。
  • 【邙山陵墓群】——西晉帝後陵寢之晉宣帝司馬懿高原陵
    傳說,這三陵乃司馬懿及其祖塋,一說是司馬懿與其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之陵墓,另一說是司馬氏家族之祖塋。按照司馬懿的遺詔和《晉書》的記載,司馬懿去世後,遺詔葬於首陽山,並未葬於溫縣。其二:洛陽老城東北盤龍冢村說。司馬懿墓位於洛陽老城東北盤龍冢村附近,其上有冢,高約15米,直徑約30米。此墓過去訛傳為「司馬懿墳」,直到1948年元懌墓誌從墓中盜出,人們才知道此墓墓主為北魏元懌。
  • 當陽關陵,關雲長的安臥之地
    想想古人關於墓地的稱呼也頗有意思,帝王的墓地叫「陵」;王侯的墓地叫「冢」,有的冢內沒有屍骨,只有一些生前用過的物品、衣帽等,所以稱之為「衣冠冢」;將相的墓地叫「墓」;而普通老百姓的,則叫作墳。只有古時聖賢的墓地叫「林」。
  • 1966年孔子墓蒙難:墳冢被掘 聖賢頭顱被當球踢
    劉亞偉記得,那天吃完早飯,聽說譚厚蘭要帶領北京來的紅衛兵去扒孔子墓,他和一幫孩子跑到孔林看熱鬧。他們趕到時,孔子墓周圍已經擠滿了人,擠不進去的便爬到樹上和圍牆上,負責維持秩序的紅衛兵手挽手拉起了人牆。濟寧地區和曲阜縣的幾位領導跟在譚厚蘭後面,再往後,是一大串帶著高帽子的「牛鬼蛇神」。
  • 春節期間盜墓者將武則天兒媳墓炸開,被抓後帶到墓地槍斃
    1998年2月2日至2月5日之間,陰曆是正月初六至初九,盜墓者盜掘了位於河南省偃師市緱氏鎮滹沱嶺武則天兒媳婦的墓給。武則天兒媳婦墓當地俗呼「娘娘冢」,墓主是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的太子李弘的妃子裴氏,故此墓又稱「哀後墓」。李弘的墓稱「恭陵」,很高大,現在尚有二三十米。裴氏與李弘同陵不同穴,她的墓在李弘墓左後方約50米,殘高13米,也不算小。
  • 世界上最大的家族墓地,有十萬座墳冢,為何卻烏鴉不棲蛇類遠避?
    關於墓地,我們中國古代也有說法,帝王的墓叫陵,仕官的墓叫冢,像孔聖人這樣的宗師的墳墓叫作林,所以孔子的墓地就叫孔林。孔林是中國時間最長,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家族墓地,已經有了2400多年的歷史,孔子的所有後人都在這裡安息,大家可以算一下現代的後人是孔子的第幾代子孫。
  • 秦始皇陵到底有多麼複雜?到現在都不能打開,源於四個條件的制約
    陵、墓、墳、冢都是下葬逝者遺體的建築,下葬平民的稱作墳,下葬有一定名望和身份之人的稱作墓,冢用來埋葬諸侯將相等身份地位較高的人,或者埋葬他們的遺物,陵則是專門用來埋葬帝王,為了彰顯帝王的身份,所以建造得非常氣派。
  • 河南滑縣|村名來源於名人冢的村落知多少
    滑縣有許多古村落的村名就來源於名人冢。史書有記載的主要有:八裡營鎮八裡營村,原稱八裡塋,是因春秋時期衛靈公墳塋在此,且此地距衛國都城楚丘八裡而得名。衛靈公(前540年——前493年),春秋時期衛國第28代國君,姬姓,名元,在位42年。衛靈公雖限於國勢未能稱霸,但其所作所為絲毫不遜於齊桓公、晉文公、楚莊公以及秦穆公那些霸主們,也是一代諸侯佼佼者。
  • 關羽墓被挖開,發現鐵鏈鎖著5把方天畫戟!專家:傳說是真的!
    關羽死後,孫權匣其首快馬送於曹操,同時在當陽修建大墓,厚葬了關羽之軀,此墓即是「當陽大王冢」關陵,亦是關羽真身墓。當地縣誌記載,大王冢原本只是7米高的大土堆,周圍僅有幾株古樹而已。一直到南宋年間,當陽關羽墓才開始修築墓園亭閣,截止明代,當陽大王冢已然成為規模宏大的關陵,佔地4萬餘平方米的陵園碑亭華表林立,大小石翁仲森羅,終日鼓聲陣陣香菸嫋嫋,每年更有盛大的廟會吸引十裡八鄉的人到此瞻拜懷古。隨著關陵愈發富麗堂皇,深埋土層之下的地宮墓室,也受到盜墓者的覬覦。
  • 湖北當陽關陵
    史載,當陽關陵是埋葬關羽身軀的地方。《三國志》載: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孫權於臨沮夾石(今遠安縣回馬坡)擒關羽,斬關羽,權送羽首於曹公,以諸侯禮葬其屍骸於當陽西北。故當地民間流傳有「頭枕洛陽,身困當陽」之說。關陵墓建於東漢末年,稱「漢義勇武安王祠」。關陵,開始是座土冢。
  • 《龍嶺迷窟》墓中墓重現:盜墓賊捷足先登,民工一腳踩出國寶!
    這部劇主要講述了摸金校尉胡八一、shirley楊和王胖子鐵三角再度合體,共同進入陝西龍嶺的一座古墓中探險,遇到了罕見的「墓中墓」,差一點葬身「幽靈冢」的經過……這個幽靈冢,在原著中描寫的十分詭異——胡八一等人的目標,原本是一座唐代古墓,可是等他們進入古墓之後才發現,這座墓中處處透著古怪,就在他們沒有弄清楚真相之前,卻意外地落入了另外一座西周古墓的懸魂梯中。
  • 後晉 武帝顯陵(石敬塘墓)
    諡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廟號高祖,葬於顯陵。       後晉武帝顯陵(石敬塘墓)位於河南宜陽縣石陵村,從陝西走連霍高速,到新安縣下高速改走S246省道大概5個小時不到就能到石陵村,經過一夜的行駛我到達時剛好天亮,自北向南剛進村子第一個分叉路口就從很窄的村道向西看見一座封土,當然按位置推斷它肯定就是顯陵。
  • 張作霖墓雜草叢生,張學良墓如詩如畫,張學良:遺憾從未掃父親墓
    張作霖和張學良都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兩人都頗具爭議性,誰也不能說清楚到底誰是誰非,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兩人都對中近代史的發展走向起了決定性作用,是舉足輕重的人物,死後墓地一墓亂草遍地,一墓如詩如畫,也是千差萬別。對比之下,讓人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