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與三個人關係再好,也不要施以大恩

2021-01-09 夢莜記

《易經》是中國非常古老的一部佔卜書籍,成書時間距今大約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據說是西周時所創作,關於《易經》的由來曾經有很多種說法。

有人說《易經》是人類先祖伏羲所創,還有人說是當年周文王被紂王囚禁時無聊時所推演出來的一部奇書。

《易經》對後人的影響非常大,其中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哲理知識,不僅可以用來佔卜,而且蘊含著豐富的人生道理。

易經: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與這3種人再好,也不要施以大恩

俗話說: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

在我們身邊,我們常常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一些人,會把對自己有過一些小恩小惠的人大加讚賞,嘴裡有無限的感激。

而對一些對自己有過大恩的人,不是閉口不談,就是不屑一顧,有的甚至是自己的父母,也會憤恨責罵。究其原因,這就是一種「「久負大恩必成仇」」的心理在作怪了。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會成為一個「大恩成仇」的人,只是以下的這3種人,即使關係再好,我們也要懂得施恩的分寸,不要做出「大恩養仇人」的遺憾之事了。

第一種人:欲望無度的人。

在《易經》中,表現為「中正」的思想。凡事過猶不及,物極必反,保持適度,才是最佳的狀態。

我們要注意提防欲望無度的人。這些人平時和我們來往的時候,也是很大方乾脆的。

也許,在和我們沒有多大利益往來的時候,大家也是惺惺相惜,感情很不錯。但是一旦這種人遇到了某種困難,他一定會向朋友獅子大開口的。

我們幫了他一次,他就會兩次三次甚至無數次地找你。但是如果我們選擇拒絕幫助他們,那麼他就會將我們曾經對他的好和幫助全部否定。

所以,對於欲望無度的人,我們一定要警惕,千萬不要對他們施加大恩,以免彼此鬧翻,從此變仇人。

第二種人:沒良心的人

對於一個沒有良心的人來講,你對他越好,恩情越重,越會被他視為理所當然,應該應分。當終有一天你不再幫他的時候,他就很容易和你反目成仇。

我們常說一句話:幫是人情,不幫是本分;但在這種人看來卻是:幫是應該,不幫是可恨。

你幫他多少次,他都不會記得,不知道感恩;你有一次不幫他,他就立馬翻臉,對你充滿怨恨,就好像誰原本就欠他的一樣。這種沒良心的人,別說是大恩,就算施以小恩都不值得。

善良,也要分對什麼人;施恩,也要講究分寸。別讓你的恩情養出仇恨,那樣不僅傷心,也會對自己不利,在這方面,所有善良的人們都需要警醒。

第三種人:過度自卑的人。

《周易》乾卦,潛龍勿用。屯卦,雲雷屯,君子以經綸。小畜卦,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在我們身邊,我們有一些朋友,為人忠厚老實,但是,性格卻偏軟弱。這樣的人,和我們來往,我們不必太忌諱什麼,而且也不怕被他們算計。

這樣的人,在他們遇到大困難的時候,我們也是非常願意幫忙。但是,如果我們對他們施加很大的恩惠,那麼,這個受恩惠的人,因為自己能力有限,覺得一時難以報恩。

於是,無法報恩的惶恐之心就會變成一塊巨大的石頭,壓在他們的心頭上。久而久之,這種恩情就成為了一種大負擔,讓過度自卑的人,有了強大的心理壓力。

於是,他們就選擇了逃避,選擇了遠離,選擇了不敢面對我們。這無疑就把一對要好的朋友,變成了「仇家」。

所以,對於我們身邊那個過度自卑的人,我們一定要懂得幫忙有度,點到為止,給人留下可以回報的自尊為好啊。

人這一生就該讀一讀《易經》

《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其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群經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經典。

《易經》是這本經典著作,被稱為帝王之書,是很多歷史知名人物的必讀書。

孔子曾說,讀懂《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

曾國藩說,《易經》的智慧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馮友蘭曾說,「《周易》不僅是中國的,也是東方的,更是世界的,不僅是古代的,也是現代的,更是未來的;

馬雲更是將《易經》中的太極八卦的智慧應用到企業管理之中,成就了當今的阿里巴巴。

這本書能傳承千年而不衰,可見真是一本奇書。

不過很多人覺得原始版《易經》上面都是文言文晦澀難懂,不知道從哪裡下手。老哥我讀的是這本原文譯文對照版《易經》,書中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我們通俗易懂的白話文,在書中領悟到了很多古人的智慧。

讀懂了《易經》,就是讀懂了人生,那麼人生又有何難?

為了讓更多人領悟《易經》的智慧,將以圖解的形式,結合現實生活場景,希望讓你成為大智慧、大格局、活得更明白的人!

身邊很多朋友想要讀《易經》,但是很多人都提到一個問題,就是《易經》裡面全是文言文,自己根本就讀不懂,有這樣煩惱的朋友們,可以讀一讀這一本《易經的智慧》彩圖全解版本。

所以,為了人生多點智慧,早點讀懂《易經》,才能更好把握未來!這本原文譯文版《易經》才50塊錢,也就是一包煙錢,就可以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讓你受益終生!可以買來自己閱讀或者送禮,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相關焦點

  • 《易經》:「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不要對這4個人施以大恩
    《易經》:「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不要對這4個人施以大恩古人云:「《易經》之重,在於包羅萬象,點透世人。」《易經》透露: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這三種人,不要施以大恩。行善需要理性的鋒芒,一味地付出、給予,只會助長他人的貪慾,養出恩將仇報的「白眼狼」。
  • 「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與這3種人關係再好,也不要施以大恩
    這就是俗話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所體現的道理。自然,也並非所有的人,都會變成一個大恩成仇的人。《易經》告知我們,與這3種人的關係再好,也不必施以大恩。一、心胸非常狹隘的人有句諺語:胸中天地寬,常有渡人船。一個人,心胸越寬廣,越明白寬容他人,越會獲得他人的幫助。心胸狹隘的人,經常會斤斤計較,甚至於把他人的利益都想盡辦法佔為己有。
  • 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
    民間有句俗語叫:「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意思就是說,對人施以小恩,他會感激你,適時地會報答你。若對一個人施恩過多,就容易用這種恩情,把對方養出依賴性,一旦你不再幫他,他就會視你為仇人。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你對別人好沒錯,但是凡事要有個度。
  • 俗語「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牢記老祖宗忠告,一生受用
    聽人勸,吃飽飯,和老一輩人相處多了,總會聽到他們說一些非常經典的俗語,就比如這句「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許宜錦國畫紫藤《動人春色不須多》作品選自:聚藝上品與人相處,保持一顆慈悲之心,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是這顆慈悲之心也要有個限度,一味的付出只會增長他人的貪慾,很容易養出恩將仇報的白眼狼。
  • 易經: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與這3種人再好,也不要施以大恩
    《易經》對後人的影響非常大,其中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哲理知識,不僅可以用來佔卜,而且蘊含著豐富的人生道理。易經: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與這3種人再好,也不要施以大恩俗話說: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會成為一個「大恩成仇」的人,只是以下的這3種人,即使關係再好,我們也要懂得施恩的分寸,不要做出「大恩養仇人」的遺憾之事了。第一種人:欲望無度的人。
  • 「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這句俗話揭示了殘酷的人性真相
    比如人們常說:「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在著名的語錄集《菜根譚》中也有一句類似的話:「千金難結一時之歡,一飯竟致終身之感。」家人對你好了一輩子,但是稍有一點事情不如意,就大發雷霆,將他所有的好全部忘掉,甚至變成仇人一樣;而有人稍微給了一點小恩小惠,就覺得是遇到了大救星,對人家感恩戴德。筆者認為,可以從兩方面來解釋。一是人性中的貪婪與自私。
  • 《易經》:「大恩養仇人」,與這3種人關係再好,也不要施以大恩
    這就是俗話"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所體現的道理。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會成為一個"大恩成仇"的人。《易經》告訴我們,與這3種人的關係再好,也不要施以大恩。一、心胸非常狹隘的人有句諺語:胸中天地寬,常有渡人船。
  • 升米恩養鬥米仇:再善良,也不要對這三種人施以大恩
    嫉妒心強,見不得別人好的人。 見不得別人好的女人,往往嫉妒心都很強。再善良,也不要對善妒之人施以大恩。因為嫉妒心太重的人,就會想通過一些手段來破壞別人所擁有的。 他們心胸特別狹窄,不能容忍別人比自己好,就算你有恩於他,他也容不下你。看到你成功,非常的眼紅,喜歡在背地裡偷偷破壞你的成功,來獲得一絲心裡的慰藉。
  • 《易經》:「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遠離這4種人,更別施恩
    小到兩儀四象,大到星辰運轉,無所不包。我們不難發現,很多人之所以能獲得巨大的成就,就是因為他們熟讀《易經》,並從中獲得了大智慧。即便不是為了治國安民,我們普通老百姓也能從《易經》中學到生活的智慧,並通過這些智慧幫助我們的生活越過越好。
  • 「大衣哥」朱之文家門被踹: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
    別人肯來沾光,那是關係好。時至今日,大衣哥抽屜裡一堆借條,沒有幾個人想還。老話說:借米不借柴。借米是救濟人,是為自己積福,所以一般人都不會拒絕。但是柴遍地都是,只要自己肯努力,都能去打柴。習慣不勞而獲之後,就再難去賺辛苦錢了。幫人有尺,善良有度。對於那些懶惰的人來說,你的幫助只會加劇他們的依賴心理。你幫得越多,他胃口越大、墮落得越快。
  • 「大恩如大仇」與「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老話有說「大恩如大仇」。老話又有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兩句話放在一起,似乎有些精神分裂。應如何看呢?「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是說人應該報恩。這話應該沒有人反對。別人給以幫助,給以饋贈,哪怕就白給了你一滴水那麼一點點好處,也應該知恩記恩。
  • 王陽明:幫助這3種人,要懂得點到為止,避免出現「大恩養仇人」
    王陽明在《知行合一》一書中提到「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一觀點,是在王陽明開創「心學」後被世人稱之為聖人,曾對一個弟子施於恩惠,這個弟子不但沒有感恩,還多次利用王陽明的好,給王陽明引來禍端。第一種人:極度貪婪的人《知行合一》:凡事過猶不及,對於極度貪婪的人關係再好,也不要施以大恩。
  • 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醍醐灌頂!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一句話點醒多少夢中人!如果你在別人危難的時候,給他一個適當的幫助,然後推他往前走一步,他會永遠感激你。打小接受的傳統教育是做人要講義氣,也明白「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道理,所以自己傾心相助的朋友離我而去時,我苦悶並百思不得其解:雖然自己不圖回報,可事情不應如此,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道理?「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理解了這句話讓我茅塞頓開!一個人饑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
  • 易經忠告:與這四個人關係再好,也不要施以大恩,謹記大恩養仇人
    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易經:不要輕易對這四種人施以大恩。周易忠告:大恩養仇人,與這4個人關係再好,也不要常常施以恩惠1、自私自利的人《易經》的第三十九卦蹇卦,說:利西北,不良影響東北地區;利見成年人,貞吉。
  • 《易經》:「大恩養仇人」,人過50不要靠近4種人,更不要施大恩
    《易經》:「大恩養仇人」,人過50不要靠近4種人,更不要施大恩中國自古以來,就一直研究著《易經》,幾千年來各國的縱橫家、思想家、文學家、天文學家都在研究著《易經》中神奇的奧秘,後經過千年的打磨驗證,發現《易經》中所包含的不僅僅是對政治、天文、以及推算風水等其他奧秘。
  • 佛山親子鑑定:少女被拋棄16年後被親父母找回,生恩還是養恩大
    佛山親子鑑定:少女被拋棄16年後被親父母找回,生恩還是養恩大梅梅16歲之前,過得很快樂,有疼愛她的姥姥姥爺、父母、弟弟,直到16歲後,她才發現,世界不是她想的那樣的。親生父母因為梅梅是第三個女兒,為了再生個兒子把她送人,是梅梅養母的媽媽,也就是她的姥姥把她抱養回去的,因為當時養父母沒有孩子,農村有個迷信的傳說就是抱養女孩子,能夠給他們帶來弟弟,沒想到梅梅真的給養父母帶來了弟弟,養父母一家對梅梅都非常好。視如己出。後來親生父母找梅梅養母這邊打聽梅梅的消息,這個事被梅梅知道了,在此之前梅梅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不是父母親生的。
  • 那些對我們有大恩的人,不應該被忘記、抹黑
    在施恩一方和受恩一方之間,如果加上親情這層關係,這個瓜就更大了。理不清頭緒,捋不清關係,糊塗帳。最後,中國式和稀泥,受恩方逢人便說我們關係不錯,施恩一方有怨氣無處使,就剩下無奈。施恩方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討回來,我試著用小人的視角揣度了一下:因為是親戚關係,所以低頭不見抬頭見。遇到受恩一方時他可以高人一頭,受恩一方提出一個話題他可以冷漠對待,作譏笑諷刺狀等,反正討不回來了,我就是不能讓你舒服了,氣也得氣你個半死,豈不快哉!
  • 也說「杯米養恩,擔米養仇」
    生活中我們常聽見「杯米養恩,擔米養仇」這句話,類似的說法還有「鬥(碗/升)米養恩,擔(石)米養仇」、「升米養恩,鬥米養仇」、「滴水恩鬥米仇 」、「升恩鬥怨」等等。升、鬥、斛、石(擔)都是我國古代的容量單位。在古代中國,十合為一升,十升為一鬥, 十鬥為一斛(大斛)。
  • 小恩養貴人、中恩養懶人、大恩養仇人!醍醐灌頂!
    先來看一個故事:出於對奇石的共同愛好,老鍾和十幾個同好組成一個小圈子,相約每個雙休日聚會,交流一下揀石、玩石、賞石的心得。第一次聚會,大家都帶著自認為最好的藏品,相互展示品鑑,一時歡聲笑語,氣氛熱烈。另一個人說:「是啊老鍾,有權不用,過期作廢哩!」老鍾張了張嘴,想說什麼,但他一向愛面子,終於什麼也沒說,起身揮手,「走吧,喝酒去!」散了,老鍾走在後面,遠遠聽見前面一個人說:「這老鍾,還算夠意思!」另一個人說:「嘁,還不是用公款!」
  • 生育之恩大還是養育之恩大
    養育之恩大還是生育之恩大?俗話說得好生身之恩大於人,養育之恩大於天,百善孝為先!讀懂這句古訓的人都明白了肯定是養育之恩比生育之恩大。我就是生長在這麼樣的一個家庭。我父親出生的第二天開始就被送人了。不過我父親非常的幸運,他被送到了一家家裡生了6個女兒的家庭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