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課標必背古詩詞 | 135、《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唐詩】

2021-02-19 自然童年故事屋


點擊音頻條,收聽故事!

主播:小沐。

   詩詞 • 釋義   

2、左遷:古人尊右卑左,習慣上稱降職為左,也就是「貶官」的意思。3、龍標:也就是今天的湖南省黔陽縣,王昌齡這次是被貶為龍標尉。5、子規:即杜鵑鳥,又稱布穀鳥,相傳它的啼聲哀婉悽切,甚至啼血。6、龍標:詩題中的「龍標」指地名,而這句詩中的「龍標」指的是王昌齡這個人,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7、五溪:是五條溪流的總稱。當時屬於黔中道,在今天的湖南省西部、貴州省東部。9、夜郎:漢代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曾在今貴州西部、北部和雲南東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區建立過政權,稱為夜郎。唐代在今貴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設過夜郎縣。這裡指湖南的夜郎,李白當時在東南,所以說「隨風直到夜郎西」。楊花飄落盡,杜鵑在悲啼,我聽說您被貶到龍標去了,那裡地方偏遠,還要經過五溪。我把我的愁思託付給天上的明月,希望它能隨風一直陪著您到夜郎以西。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當時李白的好友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尉,李白在揚州聽到好友被貶後寫下了這首詩,表達了對王昌齡懷才不遇的惋惜與同情之意。

這是一首對朋友表示關切之情的詩歌。

第一句「楊花落盡子規啼」運用了比興的手法,寫景和時令,渲染悽涼哀愁的氣氛。在景物中選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和悲啼的杜鵑,分別象徵著飄零之感和離別之痛;第二句「聞道龍標過五溪」是直接敘事,點明了愁思的由來。「聞道」,表示驚訝;「過五溪」三個字還點明了路途的遙遠和艱難。這兩句看似平淡,實際卻包含著豐富的內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寫了時令,也寫了氣氛,既點明題目,又為後面兩句的抒情做了鋪墊。

後面兩句緊承上文,集中抒寫了詩人此時此地的情懷,側重於抒情,點出了詩歌的主旨。人隔兩地,難以相隨,而月照中天,千裡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龍標。這裡把明月和風都給擬人化了,藉以抒發旅思鄉愁、懷舊念遠的感情。

之前我們在講《芙蓉樓送辛漸》時講到過,王昌齡一生官場不順,遭人排擠,其實這一次王昌齡左遷龍標也並不是由於什麼重大問題,而只是由於一些生活小節。王昌齡曾對辛漸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來表明自己的純潔無辜。李白當然知道自己的朋友王昌齡是個怎樣的人,所以在聽到他左遷龍標的不幸遭遇以後,對王昌齡的懷才不遇感到深深地同情和惋惜,於是便寫了這首充滿了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對好友王昌齡表達了一顆真心,以及對二人友情的珍惜。「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因此也成為千古傳頌的名句。


不講道理 · 講故事

愛自然 愛童年 愛故事

按住多彩指紋,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

關注後回復「目錄」免費收聽600多個優質故事

關於我們

「自然童年故事屋」由三位畢業於國內知名院校的研究生媽媽創辦,在播音主持、故事創作、財富風險管理等方面擁有專長與資源,相信故事的神奇魔力,倡導通過「不講道理講故事」的方式給予孩子「順應自然呵護靈性」的教養。

喜歡這份用心,就分享給更多朋友吧!

更多優質團購,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初一課內古詩文詳解精練——《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常識記憶
  • 至誠金蘭之情,跨越萬千山水 ——讀《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舊唐書·文藝傳》載唐玄宗天寶年間,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尉,是因他「不護細行」。也就是說,他的得罪貶官,並不是什麼重大問題所致,而只是由於不注重生活小節。此時的李白亦被朝廷排擠出來,東遊揚州,心情苦悶憂憤。當王昌齡被貶龍標的消息傳出,他深感同情與不平,大有「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便題詩抒懷,遙寄友人,予以安慰,這便是《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 【詩詞賞析】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王昌齡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好朋友。他的七言絕句寫得極好,被譽為七絕聖手!他的詩大家也非常熟悉,比如「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左遷,古人以右為尊,所以一般把貶謫、流放叫做左遷,直譯就是向左遷移,向下遷移。龍標,是地名,在湖南洪江市。王昌齡被貶謫到龍標這個地方擔任縣尉,相當於現在的縣公安局長一類負責治安的官職。詩的第一句說「楊花落盡子規啼」。
  • 七上語文《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天淨沙·秋思》考試要點
    (說明:★為重點識記篇目 ——為易考句子 ●為考點)★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盛唐)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1.左遷:降職。2.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①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寓情於景,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②次句敘事。「聞道」,表示驚訝惋惜。
  • 李白「聞道龍標過五溪」中的「龍標」何意?詩詞大會難住5名選手
    李白一生有不少鐵哥們兒:孟浩然、杜甫、王昌齡等。對於這些好哥們兒,咱們詩仙從不掩飾對他們的喜歡,曾為他們都寫過詩作。其中除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外,最出名的則當屬他給王昌齡寫的這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 李白寫給王昌齡的詩中 「楊花」「子規」有哪些特殊含義?
    李白交遊廣泛,與同期諸多文人、豪士皆有來往,多有贈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送別好友孟浩然時所寫,《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聽說王昌齡被貶謫後所寫。作者:辛上邪資料圖:王炳輝 攝孟浩然是李白的「偶像」,他們深厚的交情為後人熟知。
  • 一生必背四十句古詩詞名句,每一句都足夠驚豔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一生必背的四十句古詩詞名句,每一句都足夠驚豔。一、愛情類名句:1、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2、欲把相思說似誰,淺情人不知。 —— 晏幾道《長相思·長相思》3、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 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4、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 王昌齡:生得灑脫 死得糊塗
    王昌齡這首《出塞》,被認為是唐代最好的絕句之一,在很多唐詩選集裡,這首詩都是壓軸的作品。李白聽說王昌齡被流放到龍標,很替他發愁,於是寫了一首詩相贈,這首詩也入選了中學課本——《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中的子規指的是什麼?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中的子規指的是什麼?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中的子規指的是什麼?以上是螞蟻莊園小課堂11月5日的問題,答對可以領取小課堂每天一份的180g小雞飼料。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該問題的答案吧。
  • 詩詞丨一生必背的50首經典唐詩,值得收藏
    ——岑參《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08-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10-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 醉夢|​​李白: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王昌齡:唐代詩人,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年間被貶為龍標縣尉。左遷:貶謫,降職。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職稱為左遷。龍標:古地名,唐朝置縣,在今湖南省懷化市一帶。楊花:柳絮。子規:即杜鵑鳥,相傳其啼聲哀婉悽切。
  • 七絕聖手王昌齡
    王昌齡(698—757年),字少伯,今山西太原人,著名邊塞詩人。      說起王昌齡,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是那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還是李白寫給他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 小學必背古詩詞分類百科集錦,快為孩子收藏起來!
    (李白《行路難》之一)  5、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詩中哲理】  1、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5、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李白《聞王昌齡左遷至龍標遙有此寄》)  6、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李清照《如夢令》)  7、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 唐代李白《永王東巡歌·其五》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此組詩當作於唐肅宗至德二載(757)正月。當時李白隨永王李璘水師東下尋陽(即潯陽)。 李白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平行篇 相邀李白 第2部分 如果李白來到現在,還會寫出怎樣的詩歌
    >1、靜夜思2、望廬山瀑布3、行路難·有耳莫洗潁川水4、早發白帝城5、獨坐敬亭山6、望天門山7、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8、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人李白,筆墨重來。鬥膽餘書,以寄情懷。行路難·有耳莫洗潁川水長雲天上居池秀參名何道,自古如虎伴君王。功高不可嘗欺主,成名隱退歲可長。
  • 山西人 | 王昌齡:詩家夫子,七絕聖手
    他早年貧苦,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秘書省校書郎,而後又擔任博學宏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有「開天聖手」「詩天子」的美譽,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開元十二年甲子(724年),二十七歲約在是年前後,赴河隴,出玉門。
  • 唐代李白《子夜吳歌·秋歌》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本詩是《子夜四時歌》中第三首,李白是沿用樂府舊題創作的新詞,具體創作時間不詳。 李白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