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為何李世民勝出?並非偶然,看看雙方的班底就知道了

2020-12-18 不易君子

題/玄武門之變為何李世民勝出?並非偶然,看看雙方的班底就知道了

文/土老帽

圖片聲明/本文內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號。

盜用警告/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前言:玄武門之變,看上去是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三兄弟之間的爭鬥,實際上不單純是三兄弟的爭鬥,而是兩個集團之間的鬥爭,即李世民一方的秦王集團和李建成李元吉一方的東宮集團之間的鬥爭。鬥爭的結果當然是秦王集團獲得了勝利,但是你知道為何秦王集團會勝出嗎,仔細研究一下兩個集團的班底,就不難得出結論。

(玄武門之變相關劇照)

1、李世民的班底

不妨先看一下李世民的班底。文有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高士廉,武有尉遲恭、程咬金、秦叔寶、段志玄、張亮、侯君集、柴紹、長孫順德、張公瑾。這些人物可以說個個功勳卓著、青史留名,他們都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李世民劇照)

四位文臣,都做過唐朝的宰相,而且都是名相,房玄齡和杜如晦不僅是唐朝的名相,而且名列中國歷史十大名相。歷史上一直有房謀杜斷的說法,說的就是房玄齡善謀,杜如晦善斷,這兩位頂尖級的人物組合在一起,會產生怎樣的智慧,也就可想而知了。

(房玄齡、杜如晦畫像)

秦王府的幾位武將,更是了得。他們追隨李世民南徵北戰,個個都是獨當一面的大將,個個都立有大功。尉遲恭不僅勇冠三軍,而且頗有謀略。程咬金每逢徵戰,總是舉旗先登,並屢立戰功。

秦瓊百萬軍中能取敵上將首級。侯君集平突厥、滅高昌,立不世之功……李世民的這些武將可以說是幫助唐朝打下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能力可見一斑。

(尉遲恭劇照)

2、李建成的班底

李建成的班底也可以列出一個長長的名單:李綱、薛萬徹、竇軌、裴矩、馮立、鄭善果、王珪、魏徵、歐陽詢、徐師謨、袁郎、唐臨、唐憲、韋挺、武士逸、榮九思、裴宣儼。

但是這些人大多沒有什麼名氣,有人可能會說,因為李世民是勝利一方,所以李建成的的人當然不為後世所知,應該說有這個因素。但是李世民奪取政權以後,對東宮集團的人一概不予問罪,其中的人不少還受到重用,比如魏徵和王珪後來都做了宰相。

(李建成劇照)

東宮集團的重要謀士說起來也就是王珪、魏徵和李剛,王珪和魏徵都名列唐朝四大名相,智謀當然不一般。李剛是唐朝的禮部尚書,兼太子詹事,是李淵為李建成專門挑選教導太子的重臣,可惜這個直言敢諫的直臣多次給李建成進言,李建成都當做耳旁風,氣得李剛向李淵提出辭職。

(魏徵劇照)

東宮集團的武將就要比秦王府的武將差遠了。這主要是李建成沒有參與重要的戰爭。李建成手下能拿得出手的有薛萬徹和馮立。薛萬徹是東宮集團的重要武將,他是將門之後,他本人也以驍勇著稱。

馮立是東宮翊衛車騎將軍,他的主要戰功是投靠李世民以後所立。總的來說,東宮的武將跟秦王府的武將不在一個數量級。

(薛萬徹劇照)

當然東宮集團還有一個齊王李元吉,但是這個李元吉打仗不行,德行不高,屢犯過失,吃啥啥不剩,幹啥啥不行,連李淵都不待見他。

他是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主,是東宮集團的豬隊友。他多次謀害李世民,激化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把雙方逼到玄武門之變這樣一種你死我活的地步。如果沒有李元吉,李建成很可能會跟李世民和平相處。

(李元吉劇照)

3、東宮集團有哪些作為

李世民功蓋天下,這給李建成造成很大的壓力。於是李建成就走嬪妃路線,跟李淵的一些年輕的嬪妃打得火熱,讓嬪妃們給李建成說好話,並詆毀李世民,李建成甚至跟李淵的嬪妃勾搭成奸,淫亂不堪。

王珪和魏徵還給李建成出了個主意,當時有個反王劉黑闥,只有不到一萬兵力,並且糧草匱乏,王魏二人建議李建成向李淵主動請纓,去平定劉黑闥,這樣可以讓李建成建立軍功,縮小跟李世民的差距。

李建成聽從二位謀士的建議,向李淵請求領兵徵討劉黑闥,得到準許。李建成果然大獲成功。

李元吉多次建議李建成殺死李世民,起初李建成不忍,後來李建成終於對李世民下手,李建成弄到一匹烈馬讓李世民騎,企圖借烈馬摔死李世民,誰知李世民武藝高強,烈馬怎麼也摔不死他。李建成又請李世民飲酒,在酒裡下毒,差點毒死李世民。兩個集團的矛盾終於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李建成劇照)

4、秦王府有哪些作為

在東宮步步緊逼的過程中,李世民一直採取隱忍的態度,到最後東宮要殺害他的時候,他仍然不忍心對兩個兄弟下手。

在整個謀划過程中,李世民的幾個重臣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當時李建成已經通過告黑狀的方式讓李淵把房玄齡和杜如晦逐出秦王府,李世民身邊尚有長孫無忌、高士廉、侯君集和尉遲恭。這四人反覆勸說李世民對李建成採取行動,張公瑾也從外地趕來,極力勸說李世民。李世民終於下決心發動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劇照)

李世民讓尉遲恭和長孫無忌召來房玄齡和杜如晦。於是一個嚴密的計劃制定出來。李世民首先狀告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亂後宮。

李淵當然很生氣,就下令要對李建成和李元吉進行審問,並讓李世民明早入朝參見。

第二天,秦王府的人馬在玄武門設下伏兵,著名的玄武門之變爆發了。

這邊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尉遲恭馬上以保護皇上的名義控制了李淵,並讓李淵手書敕令,讓所有參戰人員聽候李世民的命令。秦王府大獲全勝。

(玄武門)

綜觀兩個集團的爭鬥過程,東宮集團屢屢對李世民發難,但李世民每次都逢兇化吉。秦王府只對東宮發難一次,就取得了完勝。秦王府的勝利決非偶然,因為秦王府的文臣武將太強大了,強大到東宮根本不是對手。

李世民的手下即使放到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大背景下來看,都可以說是最強班底,他們把大唐帝國推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李建成拿什麼跟他鬥?

更多【不易君子】精彩內容請參見:

無情未必真豪傑,用在李世民身上再恰當不過

扶蘇不死秦朝絕對不止傳二世?這麼想真是太天真!

蒙古鐵路舊事:前世崎嶇坎坷,今生路在何方?

韓安國:生錯年代的「全能戰士」

東漢走向沒落的標誌:漢和帝繼位,宦官把持朝政

相關焦點

  • 玄武門之變,李建成掌握了天時地利人和,可成功的為何是李世民
    大家好,我是昊童,一個專注中國古代史的90後小編 經過一千多年的歷史演變,我們大多數人對玄武門之變的印象都是停留在,李世民是正義的,李建成是非正義的,正義打敗非正義是理所當然。
  • 玄武門之變後,看看「太上皇」李淵的下場,就知道李世民有多狠心
    唐初,最令天下為之震動的莫過於「玄武門之變」了,關於這場著名的事變,史書上大概是這麼寫的:太子李建成是個大草包,能力威望都不如李世民,於是李建成一直對李世民羨慕嫉妒恨
  • 李世民妃嬪眾多,為何玄武門之變後,還要娶李元吉的妻子楊氏
    玄武門之變,是我國歷史上一大重要事件。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殺死了自己的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後又逼迫父親李淵退位,成為唐朝第二位皇帝。不僅如此,他還將李元吉的妻子楊氏,納入自己的後宮。 李世民在玄武門一戰中大獲全勝,也就意味著他的皇位到手了,當上皇帝後,後宮佳麗自然少不了。
  • 玄武門之變,李元吉三箭沒能射死李世民,被李世民一箭封喉?
    在玄武門的變化中,李元吉看到了李世民。那時候就知道情況並不美妙。馬上對李世民射了三個箭。結果被李世民反擊一箭斃命,每次我們看到這一段的時候,相信大家都會有很多疑問。為什麼李建成想殺李世民,最後卻是李元吉動手呢?為何武功高強的李元吉三箭殺不了李世民,卻被李世民一箭擊敗呢?
  •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要霸佔李元吉的妻子?原因很簡單
    可是,據史料記載,這位有為的君主在繼位之初就搶了自己親兄弟的妻子,將其收入後宮,這是怎麼回事兒呢?難道真實的李世民是一個不知廉恥的好色之徒?還是說李世民此舉別有用心?李世民自幼就很上進,有膽識、有謀略,年少時就入軍,跟隨父親為隋朝效力。後來,隋朝被推翻了,李淵在亂世的角逐中勝出,奪得了皇位,建立了榮耀的大唐王朝,而李世民因為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在歷次戰爭中表現出色,所以被晉封為秦王。
  • 玄武門之變到底是誰挑起的?李淵為何很快就讓位李世民了呢?
    玄武門之變過程。其實,李建成對於唐王朝功績並不弱於李世民。自李淵617年起事開始,李建成一直在中央政權從事後勤與行政工作。李世民因長於軍事所以出徵在外。事實上,李建成擁有的力量並不遜色於李世民,否則,玄武門之變就不是李世民率先發動伏擊了。
  • 玄武門之變背後真相,史官不敢如實記載,王國維:李世民差點弒父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這天是李世民向皇位發起最後衝鋒的日子,當天他在長安皇宮玄武門誅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並逼迫李淵退位,史稱「玄武門之變」。從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再到李淵主動讓位,一切都太順利了。事出反常必有妖,當玄武門發生激戰時,李淵在做啥?《資治通鑑》和《舊唐書》裡的描述都一樣,「泛舟海池」,直到尉遲恭來告訴他玄武門發生了激戰,李淵這才恍然大悟。
  •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李建成一家,為何下葬當天哭了?
    為此,李世民召集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等親信商議對策,準備剷除東宮與齊王府勢力,逼迫李淵退位。大將李靖、李績、秦叔寶等則持中立態度,不說支持,也沒明確反對。理論上講,李世民在長安鬥不過李建成,但也有自己優勢,就是具有魄力,敢於孤注一擲。所以,李世民預先在玄武門埋伏將士,李建成、李元吉上朝時,直接將其射殺,搞「斬首行動」。李建成、李元吉呢?
  • 李建成和李世民誰的班底強大,為什麼最後獲勝的是李世民?
    李世民便開始成為李唐在外面南徵北戰的代表人物。再鋒利的柴刀日久不用的話,也會生繡。如果單純看雙方的武將班底,無疑是李世民的班底略佔優勢。李建成的優勢在哪方面呢?無疑便是李建成的太子身份。李建成是李淵欽點的儲君人選,自然會得到朝堂中大部分大臣、乃至整個皇宮的認可。如果李建成和李世民同時振臂高呼要做皇帝,無疑李建成就是名正言順的,李世民則是謀逆反賊。
  • 李淵在玄武門之變後,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死,為何表現得如此淡定
    唐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之一,發生過太多的歷史故事,玄武門之變絕對算得上是重要的事件之一了。公元626年7月,李世民在玄武門殺死了他的兩位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這個大家都很熟悉。但這次事件比較讓人不解的是,身為皇帝的李淵看到兒子之間的廝殺,表現得很淡定,這是為何呢?
  •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如何保命,李世民如何善後?
    唐朝建立以後也避免不了這個問題,統治階級內部的權力之爭愈演愈烈,尤其是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之間,他們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雙方都在做手腳,最後性格果敢的李世民先下了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前夜召集手下文官武將密謀政變一事,可惜的是史書並沒有記載密謀的內容,在我看來有兩點必不可少。
  •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將哥弟的兒子全部除掉,為何不殺其女兒?
    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與李建成命運的分水嶺,經過這一場政變之後,李世民從原本的秦王直接跨越了太子之位,而成為了皇帝,李建成卻從原本的太子,變成了李世民刀下之魂,更加不幸和糟糕的是,就連李元吉也和李建成一起去地下相聚了。
  • 揭秘玄武門之變:為什麼李世民會殺害自己的手足?
    為什麼李世民會殺害自己的手足?說到李世民人們都會想到玄武門之變,玄武門之變也是在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個爭奪權位的故事。在中國歷史上,其實李世民是一代明君,並且也開創了貞觀盛世,同時他也造福了很多百姓,並且發展了唐朝的文化與經濟。所以在這種值得稱讚的事件下,也掩蓋了玄武門之戰這件事情。
  • 李世民一箭射不中,李建成逃脫,玄武門之變結果如何?
    也許是過於緊張,李元吉居然沒有射中,李世民則不客氣,直接彎弓射箭,一箭射死了李建成。《舊唐書》對玄武門之變有記載,「建成、元吉行至臨湖殿時,發覺事情有變,立即返回,秦王隨後呼喊,元吉彎弓欲射,接連三次未果。秦王隨即射死建成,元吉中箭逃走,尉遲敬德將他追殺。」可知,李世民是神箭手一枚,一箭就射死了兄長李建成,三國老將黃忠都甘拜下風。
  • 真實的玄武門之變
    1、太祖李淵接受太子李建成的建議,反常規的以李元吉而不是李世民為帥徵討突厥,並成功被李建成釜底抽薪,徵召秦王府武將班底為李元吉徵討突厥所用。李淵的這種態度已經使李世民清楚的明白了他自己所處的環境,這也逼迫他下定最後決心發動軍事政變。
  • 深度揭露玄武門之變真相
    那麼,李世民是怎樣奪得太子之位,併名正言順的成為大唐的第二位皇帝的呢?這就要提到一件對初唐政局影響極大的政治事件——玄武門之變。玄武門之變在正史中有明確記載,《舊唐書·太宗本紀》載:「九年,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謀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髙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叔寶、叚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於玄武門誅之。
  • 李世民玄武門兵變,皇帝李淵不管嗎?
    李淵的次子李世民也很優秀,他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初期基業不穩,李世民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戰功赫赫。李建成雖然擁有太子之位,但論戰功與威信,他對弟弟心有忌憚,於是就與四弟聯合排擠李世民,雙方擁護者也處於明爭暗鬥的狀態。
  •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真實過程,看這裡
    皇帝李淵當然知道,二兒子李世民這小報告一點也沒技術含量。但是,這些年,大兒子也是太子李建成與二兒子李世民,為了爭奪我屁股底下的椅子,已經到了隨時擦槍走火的地步。說實話,兩個兒子都太優秀了,皇帝椅子只有一把,按照自古以來的傳統,只能給長子。為了安撫世民,我已經給他封了許多職務了,甚至給了他超標的辦公室。可手背手心都是肉,為父眼見弟兄骨肉相殘,心在滴血啊。
  • 「玄武門之變」的真相是怎樣的?討論了千餘年,至今仍沒有定論
    公元626年7月2日,唐朝都城長安刀光劍影,宮門喋血,唐高祖李淵的次子李世民於宮中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害長兄建成、四弟元吉及其家屬數百人,史稱玄武門之變。對這一聞名於世的事件,歷來正史多認為是因唐太宗李世民被逼無奈,自衛反抗。
  • 大唐皇帝李淵,牢牢掌握政權,為何在玄武門之變中沒有人幫他?
    但是秦王李世民能力也是非常突出的,就算是大唐建立後,李世民也曾帶隊大殺四方。為大唐的建立和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這也讓他在軍中的地位非常高。李淵鑑於自己兒子的功勞,封李世民為天策上將。李世民還設立文學館,籠絡四方人才,在當時風頭不亞於李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