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的小顧是江蘇男子柔道冠軍,五年級開始參加柔道專業訓練的他,現在已經是全國柔道冠軍。可不幸的是,在近期一次與隊友的對抗賽中不慎摔倒,嚴重扭傷了右膝關節。
經過一周的保守治療,小顧的膝關節腫痛已經基本消退,可以正常步行。但是發現想完成例如上下樓和跪、摔、蹲等訓練中必不可少的動作卻十分困難。如果膝關節持續處於這種狀態,訓練和比賽可能與這位柔道小將漸行漸遠。
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
「這麼嚴重的病一聽就是需要高強度、高對抗項目訓練的運動員才會得的,跟我們普通人沒有什麼關係吧?」
「其實不然,造成前交叉韌帶損傷的原因有很多,而且程度不同。日常生活中的跑跳、基本體育鍛鍊以及交通傷都有可能造成前交叉韌帶損傷。
而且,很多時候我們的損傷已經發生,只是腫痛消退,因為正常步行不受影響,我們往往會忽視它可能帶來的遠期問題。」
例如:
1、打籃球時,一次上籃動作的摔倒。回家休息幾周腫痛好了,便又投入到球場中。
2、一次不小心的車子側翻,拍了X光後覺得又沒傷到骨頭,沒什麼事就回家了。
3、甚至就是一次步行或跑步過程中的意外滑到。
前交叉韌帶損傷隱患隱藏在生活中,卻又會因為損傷後症狀不是特別嚴重而被大家「忍忍就過去了」。但是有的時候,這種不可逆的損傷就會像定時炸彈一樣潛伏在你今後運動的每一刻。
前交叉韌帶損傷不治療的後果是什麼呢?
前交叉韌帶是防止脛骨相對於股骨過度前移和旋轉的重要韌帶,損傷後會使得膝關節不穩,很難完成一些有剪力的動作。而且還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半月板也會出現破裂甚至關節軟骨也會因此加速磨損,誘發不可逆的骨性關節炎。
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自我檢測一下是否損傷了呢?
臨床中我們會用兩種簡單的查體來判斷
1、前抽屜試驗
患者平臥床上,膝關節屈曲90°,雙足平置於床上,保持放鬆。檢查者坐於床上,抵住患者雙足使之固定,雙手握住脛骨近端,向前方拉小腿。如果出現脛骨向前移比健側大則為陽性,說明前交叉韌帶存在損傷。
2、Lachman 試驗
Lachman試驗就是屈膝30°的前抽屜試驗,有兩種不同的檢查方式。
對於瘦小的患者,檢查者一手握持大腿遠段,一手握持小腿近段,在患者仰臥位即可進行檢查。
對於大腿較粗的患者,不能夠用一隻手握持。需要在患者仰臥位時,檢查者用自己的膝關節墊於大腿遠段之下,再進行檢查。
還有六種較通俗的平時生活中的檢測方法
1、關節扭傷時,有時可聽到韌帶的斷裂聲,可以感覺膝關節的錯動感。
2、扭傷後關節疼痛,迅速腫脹,有時有活動受限。
3、關節腫脹消退恢復運動後,關節有鬆動感。
4、不敢急跑急停,不敢急轉身,不敢單腿做大幅度的動作。
5、大腿會比對側大腿細。
6、膝關節反覆扭傷。
有了以上方法,我們就能自我檢測損傷了
那麼治療是怎麼治療呢?
是要進行手術治療嗎?手術後會不會一條腿長一條腿短呢?
這種擔心完全是多慮了,治療方式的選擇是取決於損傷程度以及病患的自身情況。
1、保守治療
保守治療可並不是什麼都不做的單純靜養,而是有針對地消腫,加強膝蓋周圍肌肉群和本體感,儘早恢復正常的膝關節活動度和力量。
保守治療的適用人群:
不從事有剪力的工作或運動的人群且生活中無打軟腿現象,高齡人群,醫師鑑定為前交叉韌帶部分損傷的患者。
保守治療的優缺點:
優點是:不用承擔手術的風險、疼痛以及較高的手術費用。
缺點是:潛在的膝關節半月板甚至軟骨損傷、韌帶的再次損傷發生概率升高、高於常人的關節炎發生率。
2、手術治療
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是前交叉韌帶損傷後手術治療的金標準,也是目前國際和國內對於前交叉韌帶損傷手術的最常用方案,就是ACL重建手術。目前這種手術都是在關節鏡下通過幾個小的切口微創完成。
小貼士
根據膝關節磁共振,我們可以判斷交叉韌帶損傷的程度,一共分為三級:
Ⅰ級是磁共振內前交叉韌帶有水腫信號提示有損傷,但是前交叉韌帶完整性良好;
Ⅱ級是前交叉韌帶部分纖維的完整性中斷;
Ⅲ級是前交叉韌帶完全斷裂。
同時也可以根據膝關節的穩定性來區分損傷程度,分為穩定性損傷和不穩定性損傷。
不穩定性損傷又分為輕、中、重三度。
輕度不穩定性損傷可從事一般的運動,例如慢跑。但是不能從事某些體育運動,例如跳起之後單足著地,或者用患側的腿支撐健側足進行射門等動作均不能完成,或者完成時候需要一定時間,運動能力明顯下降;
中度不穩定性損傷,患者不敢快跑,或者在跑步過程中不能急停急轉、不能單腿跳;
嚴重不穩定性損傷是指在行走或者慢跑的過程中,大腿的遠端和小腿的近端會有明顯的錯動感。
一般來說,從事有剪力運動的人群前交叉韌帶損傷後,與對側膝關節相比鬆弛度差值達到5mm以上就有手術治療的指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