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國主義的毒害有多恐怖?來看這個日本兵可憐、可悲又可恨的表現

2020-12-18 覃仕勇講史

蘇聯兒童文學作家列昂尼德.班臺萊耶夫(也譯作潘捷列耶夫)有一篇很著名的小說:《諾言》。

小說內容很簡單,是說一群小孩在公園裡玩打仗遊戲,其中一個小孩扮演了哨兵的角色,給他下達命令的大孩子說,我是元帥,你是中士,諾,你的任務就是在這個小房旁邊站崗放哨。大孩子異常認真嚴肅地說:「在我沒把你換下來之前,你就站在這兒,保證決不離開。」天黑了,一起做遊戲的熊孩子都回家了,卻遺忘下了還在小房子邊站崗放哨的「下士」。這個「下士」固執地堅守著諾言,守到公園快關門了也不肯離開。最後,是一個遊客幫他解除了困境。遊客找來了一個正趕往軍營的軍官,讓該軍官來下達撤離崗位的任務。很搞笑的是,當軍官對孩子說:「你已出色完成任務,我命令你立刻撤崗回家。」那孩子竟然使勁地吸了吸從鼻子裡流出的鼻涕,嘴裡咕嘟地說:「您的軍銜是什麼?我看不清您有幾顆星……」「我——是少校。」幸虧這個軍官的軍銜是少校,比中士高,不然問題還是解決不了。聽說是少校,那孩子把手舉到自己的小灰帽的寬簷旁,說道:「是,少校同志。奉命撤崗。」然後歡快地回家了。

這真是一則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

不過,這故事還真有現實版。

1922年3月19日出生於日本和歌山縣海南市的小野田寬郎是一個深受軍國主義毒害的日本青年,他在1942年12月加入和歌山步兵第61聯隊,1944年1月進入久留米第一種陸軍預備士官學校。畢業後被派往菲律賓,在菲律賓一個名叫盧邦島的小島收集情報並準備在美軍登陸後開展遊擊戰。

這時候,二戰已經接近尾聲了。

1944年12月17日,上司谷口義美命煞有介事地對小野田說:「我們撤退,但只是臨時的。你們進山,用埋地雷、炸倉庫的辦法與敵人周旋。我禁止你自殺或者投降。三年、四年或者五年之後,我將回來。這個命令只有我才能取消。」

谷口義美這道命令的重點是最後那一句「這個命令只有我才能取消」,這一句,可把深受軍國主義毒害、腦袋一根筋的小野田寬郎給坑慘了。

1945年2月28日,美軍在盧邦島登陸,大部分的日本士兵不是投降就是戰死。

小野田一夥只剩下四人:他自己、伍長島田、上等兵小冢金七、一等兵赤津。

四人隱入叢林,繼續頑抗。

1945年8月15日,在盟軍的聯合打擊下,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美軍派出由已投降日兵充當的軍使赴各島勸降,同時撒下大量的傳單。

這些傳單,小野田是有看到的,但在他的心目中,大日本帝國是戰無不勝的,怎麼可能會投降呢?不信!堅決不信!

小野田攻擊目標包括當地美軍雷達站,倉庫和美菲軍警據點。

每天清晨,小野田四人就會爬上山峰,對著旭日敬禮,「神聖而莊嚴」地繼續著他們的戰鬥。

他們的策略是:就算佔領不了整個島嶼,也應該讓島上的菲律賓人知道他們的存在,從而產生一種無所不在的恐懼。做到了這一點,他們就成了整個島嶼的統治者。

小野田說:這正是遊擊戰的最高目標。

為此,他們經常襲擊居民。並竊取和搶掠居民的食物。

過了五年,即1950年,赤津一等兵實在忍受不了這種野人生活,走出了叢林,向當地警察投降。

可恥,真可恥!

小野田在痛罵赤津可恥的同時,也意識到了要對剩下兩人加強教育的必要。

從此,他每天的生活又多了一項內容:給島田和小冢兩個人念咒,猛灌效忠天皇的軍國主義思想。

赤津重見天日後,知道戰爭已經結束,日本已經投降了好幾年,也漸漸恢復了正常人生活、恢復了正常人的理智。他帶領盧邦島副行政長官埃拉莫斯前往小野的宿營地勸降,但小野已經轉移了藏身地址了。

赤津的迷途知返,也使小野田三人的家人得知他們還存活在世。這些家屬寫了大量的家書,讓赤津帶進山裡散發。

小野田三人藏得更深,赤津根本找不到他們的蹤影。

小野田看到散落在大山角落的家書,認定這是敵人瓦解他們意志的策略,笑嘻嘻著將那些家書當廁紙用了,約定決不投降。

1954年5月,島田伍長在一次襲擊當地漁民的衝突中被當場擊斃。

家書沒能讓他們覺悟,那就只能讓親人親自出面來勸了。

小野田的親兄弟來到這個島嶼,拿著高音喇叭滿山遍野地喊話。

小野田的第一反應是:假的,這絕對是美軍宣傳人員耍的小伎倆。以為找個聲音像我兄弟的人來喊話我就會現身?哼,做夢!

冥頑不靈一至於此,看來,只能讓他們自生自滅了。

大家唉聲嘆氣地各回各家、各找各媽,散了。

沒成想,小野田和小冢一直頑強地生活著。

1972年10月小野田還在山下的村莊埋設了剩下的最後一枚地雷,幸好,地雷已經生鏽,沒有爆炸。

菲律賓警察部隊決定進山剿滅這兩個陰魂不散的狗東西。

1972年10月19日,菲律賓警察部隊在島上的一個小山崗上發現了這兩個形同野人的傢伙,一場激烈的槍戰就此展開。

在一場乒桌球乓的交火過後,一等兵小冢金七被擊斃;小野田寬郎遁入了密林。

這時,距離日本投降已經過了27年!

在菲律賓小島擊斃日本二戰士兵的消息傳出,日本政府高度重視此事,馬上派人到菲律賓尋找藏在森林中的日軍老兵。

日本探險家鈴木紀夫還帶著帳篷自告奮勇進山尋找小野田的蹤跡。

功夫不負有心人。

1974年2月20日,鈴木紀夫終於得償如願地在山裡邂逅了小野田。

因為彼此都是日本人,交流得以順利展開。

鈴木告訴小野田,日本真的投降了,戰爭早就結束了。

小野田沉默了很久,幽幽說了一句話:我必須有隊長谷口義美的命令才會投降,我還要將保存良好的軍刀親自交給天皇。

老實說,小野田之前也懷疑過隊長谷口義美是不是早把他遺忘了,他還有過自殺的念頭,但放棄了,因為隊長谷口義美說過「我禁止你自殺或者投降」。

對隊長的話,他堅持不懈地貫徹執行了。但,想不到,隊長還真是把他給遺忘了。

傷心,真該傷心。

可是,深受軍國主義毒害的小野田並沒有怎麼傷心,他突然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是那麼偉大,遠遠了超過了那渺小的隊長,有一種說不出的得意。

鈴木懷著一種不知是悲哀還是崇敬的心情回到了日本,費盡周折,找到了兒孫繞膝、安度晚年的小野田的老上司——谷口義美。

1974年3月9日,谷口義美少佐和鈴木在大批電視、報紙記者的簇擁下,來到了小野田藏匿的原始森林,見到了小野田,附上一份完整撤退命令的影印本。

已經52歲的少尉小野田寬郎對著谷口義美一本正經地做了一個最標準的敬禮動作。

谷口義美少佐咳嗽了兩聲,清了清嗓門,有板有眼地念了天皇1945年的投降詔書和山下奉文生前命令向他宣布的第14方面軍參謀部別班甲2003號任務解除和歸國命令。

這樣,在日本政府的斡旋下,小野田返回了闊別多年的日本。

27年,人生有多少個27年?

小野田的一生算是廢了。

即使他回到了日本,也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節奏了。 

據說,回到日本的小野田坐立不安。洗衣機等家用電器令他心驚肉跳,而噴氣式飛機和電視更把他嚇成神經病。

一年之後,無法過正常人生活的小野田選擇了一個適合自己走完人生歷程的處所——巴西的原始森林,在原始森林中過他喜歡的野人生活。

小野田的一生真的是廢了。

相關焦點

  •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下半句更經典但鮮為人知
    很多的影視劇中都會有這樣一句經典的臺詞,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聽起來也確實是沒錯,比如說很多,因為自己家庭條件不好,最終走上犯罪道路,並且,被法律所制裁的人,他們確實很可憐,但是也確實,有很多的可恨之處不值得被同情,這時候主角們往往都會說出這樣一句經典臺詞,但是這句話卻還有下半句
  • 「跑步女」梁某妍,跑步改變命運,可恨!可憐!可悲
    曾入職於羅氏、阿斯利康、輝瑞等多家知名外企上班,2019年9月就職於拜耳公司,擔任自動化主管。從她的履歷可以看出,她是高學歷、高職位、高收入,完完全全是一個成功的白領,年入百萬不成問題。跑步女梁某妍發飈視頻就被這位女士所在的澳大利亞公司發現,這個名叫拜耳的公司通過中國微博發布了處理結果,對於該員工做出辭退處理,立即生效。
  • 可憐之人真的必有可恨之處?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事實真的如此嗎?何為可憐之人,無家可歸之人,孤寡殘疾之人,生活貧苦之人,眾叛親離之人,身傷苦病之人,這些人都是可憐之人。這些人都有可恨之處?萬事沒有絕對,相信他們之中絕對有一部分人是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不斷地作,才把自己作到可憐地步的。可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卻給天下所有的可憐人都定了性,讓他們都成了可恨之人。而且還有許多人視這句話為真理。
  • 川島芳子:從清朝格格到日本浪人之女,再到日本間諜,可憐又可恨
    經過日本軍國主義的洗腦,川島芳子的思想逐漸日本化,這也是她成年後成為日本間諜殘害中國同胞的主要原因。長大後的川島芳子容貌清秀,亭亭玉立,但也因此遭遇了讓她終其一生都難以忘卻的凌辱。年近花甲的川島浪速對自己的養女川島芳子產生了淫念,他對川島芳子的哥哥愛新覺羅·憲立說:「你的父親是一個仁者,而我是一個勇者。仁者和勇者的血液結合生出來的孩子一定是仁勇兼備的。」
  • 皓鑭傳:岫玉一個可恨可憐又可悲的人
    最近看《皓鑭傳》看到岫玉的結局覺得她是罪有應得卻又相當的可悲。用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來形容岫玉再合適不過。岫玉的變壞又或者說她在皓鑭面前露出真實面目其實是有前提的。電視劇中只是在皓鑭和岫玉的夢境裡體現了一下兩個人以前的姐妹情誼。
  • 人人都知「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下半句更經典,但鮮為人知
    一些家世背景很可憐的人,為了更快的實現自己的目標,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最終受到了法律的制裁。這些人雖然可憐但並不值得同情。對於這些人,很多人都會形容他們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不過,這俗語還有下半句,你知道是什麼嗎?
  • 二戰時,日本女人有多瘋狂?其實她們作的惡不比男兵少
    思想侵蝕的可怕我們常會用到「洗腦」這個詞,雖然這只是一個網絡用語,但是從更深的層面上來看,「洗腦」這個詞就是關於思想上的侵蝕。當被人用一種思想打敗了自身頭腦當中原有的思想,這個思想佔據了你的頭腦,久而久之這個人就會被他人控制。所以,思想上的侵蝕是非常可怕的。
  • 不懂規則的人可悲!不讀書的人生可憐!忘恩負義的人最可恨!
    孫楊禁賽八年,故事兜兜轉轉,竟然和她的母親有關係。01不懂規則的人可悲孫楊的事情,有人說全是他母親作的妖,就算不是,母親的教育方式也是有問題的。你這麼高,對女朋友身高有沒有要求?孫楊回答說:「我考慮一下吧,這個和父母商量一下吧。當觀眾一片譁然的聲音後,孫楊又補充了一句,母親希望找個1米75左右。「孫楊母親說,他現在才21歲,運動員的職業生涯才剛剛開始。現在開始肯定不現實,奪了冠軍後對他的關注肯定更多了。希望他的人生更加完美。魯豫:」所以就是說暫時不考慮?
  • 韓劇《夫妻的世界》:女主可憐又可恨?我看只有可憐,沒有可恨
    這幾天,韓劇《夫妻的世界》引發吃瓜群眾們的熱烈討論,原本大家都在感慨李泰伍(樸海俊飾演)的渣、池善雨(金喜愛飾演)的可憐、呂多景(韓素希飾演)的壞,這本身是顯而易見的事情。然而,話鋒一轉,部分觀眾開始用「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來形容女主池善雨。真是這樣嗎?難道池善雨真的可憐又可恨?
  • 被遺忘在叢林中的日本兵!野外求生27年,自己織衣服捕鼠捕魚為生
    可是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太平洋地區還有「日軍殘留兵」的身影。 1972年1月24日傍晚,有兩個關島獵人在叢林中聽到一個山洞有動靜,起初他們以為是遇到了野獸,就趕緊進洞查看,不禁大吃一驚,這哪裡是什麼獵物,這是一個黃皮膚、黑頭髮的東亞人。而被發現的這個人以為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脅,就直接向兩位獵人發起了攻擊,但雙拳難敵四手,最終他被獵人押回了村子。
  • 這個中國軍人的墳墓裡,為啥埋著一個日本兵?
    一、加入中國抗日部隊的日本兵宮川啟吉,1918年出生於日本山梨縣笛吹市一個貧寒農民之家。家裡6個孩子,他是老小。老爹供應不起上學,他一早就輟學當學徒了。適逢日本侵華,大批徵兵,21歲的宮川和哥哥都入伍了。1941年7月,在山東長清縣雙乳山戰鬥中,32師團的宮川和另一個日本兵被我軍俘獲。
  • 日本軍國主義最後的餘波——二戰後巴西日僑「戰勝論」亂象
    日本的海外僑居情況和其他國家並不相同,從明治維新到二戰結束之前,日本的移民多是由政府主導,僑民在海外也和政府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日本僑民在他國的融入度很低,他們生活在日本僑胞組成的小社會內,由日本政府管控。
  •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竇娥冤》中竇娥的毒舌
    直到今天,「竇娥」經常成為一個含冤受屈的代名詞,一個人一旦覺得自己有冤屈,往往會說「我就是竇娥啊!」或者說「我比竇娥還冤吶」。那麼,竇娥為什麼會含冤受屈?人們往往籠統地概括為封建制度的迫害,但是如果細究文本,我們會發現可憐之人也必有可恨之處:《竇娥冤》中的竇娥對婆婆的態度並不完全是孝順,其實她還是個毒舌婦,而竇娥的人生悲劇跟這有很大關係。
  • 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你會可憐馬保國這樣一個老人麼
    70多歲的人了,真的是不容易啊,還蠻讓人可憐的!小編覺得:馬保國這一路走來,還真心的不容易,有太多太多讓人可憐又可恨的地方。。。你說,馬保國一個馬上70歲的老人了,搏擊賽上被打倒、昏迷,怎麼能不讓人去可憐他?不過,也真的讓人覺得挺可恨的,武術大師的臉面算是讓他丟盡了!(二)異國他鄉授藝:馬保國自己說,2002年,他兒子出國借了十多萬,為了幫兒子還帳,馬保國從2002年到2007年,在英國呆了五年。
  • 日本的軍國主義殘存及現實危害
    日本軍裝裝扮的兒童近年來,日本政要否認甚至美化軍國主義侵略歷史的風潮大有蔓延國際社會的跡象。日本右翼勢力猖獗、軍國主義陰魂不散有其深刻的根源,它時刻威脅著亞洲及世界的和平與安寧,是當代日本社會難以徹底根除的毒瘤。靖國神社是日本軍國主義對外發動侵略戰爭的精神工具和象徵,其內現今供奉著246萬個日本陣亡者靈位,其中1000多個靈位是二戰中的甲級、乙級和丙級戰犯,包括東條英機等罪大惡極的14名甲級戰犯。
  • 電影「前哨」(2020):第一次讓我覺得美國軍人既可憐又可恨
    在這,我主要想圍繞我的題目:「電影[前哨](2020):第一次讓我覺得美國軍人既可憐又可恨」這個觀點說一下。之所以會起這麼個標題,是因為當我看完整個該部影片後我被深深的震撼和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使我不得不對美國軍人重新做出一番認識和理解。看完這部影片,我之所以說美國軍人很可憐是因為我對他們有了全新的認識。
  • 「可恨」,什麼時候成為對一個可憐的人的形容詞
    此前,智慧長沙曾發布一個視頻,系一女子疫情期間確診視頻,標題為「可恨!26歲石家莊女子確診前連續六天下班兼職」。我們先不論「可恨」用來形容一個人是否恰當,先來討論一下這個背景。疫情期間,石家莊面臨著巨大挑戰,一個26歲的成年人面對著生活的壓力,還有疫情的挑戰,每天白天完成工作後,晚上下班回到家還要出去兼職。
  • 二戰反思:美國從日本撤軍,日本還會回到軍國主義時代嗎?
    現在美國從日本撤軍,日本也不可能回到軍國主義時代,軍國主義時代有自己的社會背景和時代背景,而這些背景從目前來看,日本整個社會是不復存在的。日本軍國主義的第一個要素就是日本天皇專制制度,天皇專制制度在當下已經不復存在,尤其是在美軍駐日期間,對日本進行的政治,社會,經濟的民主化改革,使得天皇制度在日本已經成為一個名義上的象徵,不僅沒有實權,甚至在社會上所起到的一種信仰精神,照比過去也大大折扣。
  • 居然是日本人拍的「軍國主義電影」?
    軍武菌感覺,《永遠的零》當中有一些反戰元素,也表現了戰爭的殘酷,有那麼一點譴責的意思,但反得太淺了,顯然沒有觸及靈魂,甚至讓人看的感覺有點洗白日本。    不難看出,宮部只是對愚蠢的戰爭手段有牴觸,而非反對日本發動戰爭本身,至少,影片裡並沒有表現出這一點。當然,「不要輕易去死」的觀念在影片中那個年代已屬難得,對發動戰爭的衝動有一定的制約和警示作用,但總歸力道太淺。
  •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的」你怎麼看?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的」對此你怎麼看?個人贊同這個觀點。「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出自魯迅先生筆下,是說來評價所著小說人物孔乙己的,孔乙己受封建理教荼毒至深,在讓人同情可憐的同時又讓人憤恨!社會是現實的,一個可憐人的諸多不如意,確實有些是自己咎由自取造成的,有些人明知自己錯了卻不知道悔改,再次遇到同樣的事還會犯同樣的錯,這確實是無法讓人同情憐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