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誇家底」!網上帶貨化直播流量為「扶貧力量」

2020-12-17 中安在線

4月7日下午,安徽省舒城縣轉水灣村扶貧隊副隊長江萬永做客「皖裡有貨」直播帶貨。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一碟椿醬,全村希望,買它!」「高端食材只需簡單烹飪,楊營麻油,就是這麼優秀!」……過去一個多月,無論在皖北平原還是皖西田園,「榮譽村民」高佳總會在直播鏡頭前熱情地介紹推銷當地特色農貨。作為安徽新媒體集團主持人,她身邊的村書記來了一位又一位,一個個貧困村的特產藉助集團「皖裡有貨」直播帶貨平臺成為「網紅」,上萬網友為安徽扶貧「下單」。

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4月7日以來,作為省直主要新聞單位、省屬重點文化企業的安徽新媒體集團,全國首家策劃推出「第一書記誇家底」直播帶貨公益行,為脫貧攻堅戰獻智獻力。目前已在安徽舒城、臨泉、渦陽三地進行了直播,有力地帶動了當地農產品擴大銷路、農業產業釋放活力和農民增收致富。

【轉變】從「帶路扶貧」到「帶貨脫貧」

近一個多月以來,即便趕上周末,45歲的江萬永也常會在筆記本上記下發貨信息。這些信息來自全國多地的買家,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讓這位六安市舒城縣轉水灣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儘快催生產香椿醬的廠家發貨。

可在3月底,江萬永的筆記本上還留著一個大問號:「香椿採摘季來了,全村1600畝的天然有機香椿咋銷出去?」

受地緣交通的困擾,2017年以前,舒城縣轉水灣村掛著貧困村的帽子。2017年4月,供職於省編委辦的江萬永進村扶貧時,當地發展香椿種植的圖景剛起步。江萬永走遍了該村田間地頭,帶領村民走出了「開展有機香椿種植、開辦香椿醬廠、發展香椿田園旅遊」的三產融合發展之路,村民的錢袋子不癟了。

轉水灣村的特產香椿醬通過直播帶貨被更多網友青睞。

一碟香椿醬,成了全村希望。受今年新冠疫情影響,正當季的香椿頭銷售打了對摺,仍面臨滯銷,這讓「帶路扶貧」的江萬永如坐針氈。

幾乎同時,在200公裡外的阜陽市臨泉縣,楊營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郭北順也在為當地農特產的銷路犯愁。「楊營地處大別山連片特困地區和安徽省深度貧困地區。」郭北順說,駐村扶貧以來,他帶領村民摸索出「盤活資源興麻油」的扶貧路,「但疫情以來,村裡有多個確診病例。村子封了,麻油香就再也沒聞到了。」郭北順記得,3月末,楊營村解封時,全村有3000斤小磨香麻油麵臨滯銷。

就在這時,在省委網信辦、省扶貧辦、省農業農村廳的支持下,安徽新媒體集團短視頻電商帳號「皖裡有貨」重磅推出了「第一書記誇家底」的扶貧助農公益直播帶貨行動,並將前兩站鎖定在江萬永和郭北順的村子。兩位從未在直播鏡頭前誇家底的村幹部帶上全村的希望,變身線上帶貨主播,與集團主持人高佳一同推銷當地特色農產品,扶貧助農。

【效應】直播中,一場賣掉2200多斤麻油

借力安徽新媒體集團「皖裡有貨」直播帶貨平臺,一場「第一書記誇家底」的直播帶貨公益行能帶來怎樣的價值與效應?

4月7日下午,在舒城縣轉水灣村香椿種植基地的直播間,江萬永與高佳一同為該村天然有機香椿和香椿醬代言。面對鏡頭,江萬永賣力地介紹著該村三大系列、八種口味的香椿醬。一小時直播很快過去,他沒想到,直播間內農貨見漲的人氣,為全村銷路闖出了新路。

「如果不在扶貧助農公益行上誇誇咱們村家底,眼下這麼多外銷渠道和合作夥伴哪裡來?」江萬永說,此前,轉水灣村生產的香椿和香椿製品主供合肥市場,直播帶貨後多了很多省外訂單。「不僅如此,省內的百大合家福等大型連鎖商家也在直播裡相中了香椿醬產品,已前來村裡對接採購事宜,未來會有更多香椿醬走進百姓家。」4月下旬,江萬永對該村38戶種植香椿的農戶做了樣本調查,「從4月7日到4月20日,這些香椿種植戶的香椿收入與2019年環比,已經達到2019年全釆摘季(2019年3月20日-4月30日)的80%。」

楊營村的農特產麻油在直播帶貨中一小時賣掉2200多斤。

自4月24日攜小磨香麻油走進臨泉縣楊營村的直播帶貨間後,38歲的郭北順時常喜上眉梢。郭北順介紹,喜有兩點。一是驚讚於安徽新媒體集團「皖裡有貨」直播帶貨平臺出眾的帶貨能力。據統計,短短1個小時,楊營小磨香麻油迅速竄紅,網絡直播間圍觀人數峰值一度高達23.8萬人,上千次點讚。僅麻油單項售出2200餘斤,芝麻醬、黑頭蒜等人氣產品售罄。「二是通過那場『第一書記誇家底』的直播帶貨公益行,村子拓寬了農產品銷路,激發了農業產業活力。」郭北順特意提到了當地的種植大戶陳華立,「他流轉了多戶土地,出資辦麻油加工廠,更多農戶有了穩定收益,麻油廠近半個月的訂單已突破700筆。」

阜陽臨泉縣楊營村扶貧隊副隊長郭北順在直播帶貨中與安徽新媒體集團主持人互動。

【助力】舉集團力量促扶貧「下單」

5月13日下午,「第一書記誇家底」扶貧助農公益江淮行走進安徽渦陽縣義門鎮菜園村,曾是「貢品」的苔幹登上了安徽新媒體集團「皖裡有貨」的帶貨直播間。

為讓家鄉的優質苔幹儘快在「雲端」銷出,該村第一書記楊曉進最近沒白忙。他特意挑選了最為正宗的苔幹上鏡,直播前反覆念叨網性化的推薦用語。主持人高佳也做足了功課,「渦陽苔幹目前種植面積已達到25萬畝,總產量2萬噸左右,產值逾3億元,苔乾產業已成為渦陽縣特色產業、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高佳告訴記者,每一次直播,皖裡有貨直播團隊不僅對當地農特優產品精挑細選,在大型賣貨平臺比對各地競品的價格和優劣,還會深入了解真實的扶貧故事,「保證一小時的直播帶貨沒有品牌方控價,又有刷屏的滿滿正能量,讓『好皖貨』真正成為『好網貨。』」

「第一書記誇家底」直播帶貨公益行,彰顯著安徽新媒體集團舉全集團之力助力脫貧攻堅的堅定決心。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皖裡有貨」直播團隊負責人介紹,為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集團在全國率先策劃推出了聯動全省的「第一書記誇家底」大型直播帶貨公益行,投入骨幹力量、專項資金予以保證,從當前受眾最喜歡的「短視頻+直播」的傳播方式出發,即迎合新形勢下的市場實際需求,又有雄厚的技術、人才力量予以保障。

「每一次直播帶貨始末,安徽新媒體集團都會在全媒體矩陣同步予以新聞、消息、及相關專題的推送。」該負責人稱,「集團戰略合作夥伴抖音平臺也助力『扶貧流量』,進一步擴大受眾覆蓋面,讓更多人為安徽扶貧『下單』。」

記者了解到,此次公益行將持續到2020年年底,擬服務近百個有特色農優產品的脫貧鄉村;累計實現不少於1億人次的觀看受眾。「在為農特優產品找市場、促農民增收,讓消費者在獲得價廉質優農產品的同時,我們要進而真正搭建從產品到市場的無障礙渠道,設計長期的幫扶計劃,為貧困鄉村脫貧後的致富探索道路。」該負責人表示。

安徽省渦陽縣菜園村「第一書記」楊曉進做客「皖裡有貨」直播帶貨間推薦苔幹。

【意義】直播帶貨公益行為「三農」發展開啟新模式

化直播流量為「扶貧力量」,安徽新媒體集團借力「皖裡有貨」直播帶貨平臺,在全國首創讓農村第一書記走進田間地頭的帶貨直播間,講述扶貧故事、推薦特色農貨,由此帶出了脫貧攻堅新力量。

這樣的「雲端」直播帶貨模式已獲得了國家層面認可。今年4月24日,國務院扶貧辦政策法規司司長陳洪波表示,通過網絡直播銷售扶貧產品,是一個很好的方式,特別是在疫情期間,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安徽省內,據不完全統計,今年3月以來,除了農村「第一書記」和扶貧隊長,全省還有十餘位縣長走進直播間,為當地農產品奮力吆喝。如何超越地理上的限制向農戶們傳遞積極信號,助力脫貧攻堅,為產業發展按下「加速鍵」 ——他們與誇家底的第一書記們一樣,從「皖裡有貨」這樣的直播帶貨電商平臺找到了答案。

從舒城到臨泉再到渦陽,「第一書記誇家底」大型直播帶貨公益行的每一次助力扶貧,都吸引了安徽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王雲飛的目光。「這樣的公益行暢通了農產品的銷路、激發了農業產業活力,有效助力貧困群眾致富增收。」王雲飛認為,要讓直播帶貨成為新的農產品流通渠道,尤其需要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讓群眾也能夠成為擁有帶貨能力的「主播」,才能讓增收致富成常態。「安徽新媒體集團推出的這次公益行,為群眾做出了一個好的示範。」

阜陽臨泉縣楊營村扶貧隊副隊長郭北順在直播帶貨中推薦麻油備受網友好評。

「直播帶貨在鏡頭內外都是『新農活』。」安徽省人大代表、省青聯副主席、合肥論壇創始人汪海稱,「第一書記誇家底」直播帶貨公益行為推動農業、農民、農村的新變化、新發展創新了思路和模式,有助於鄉村發展「彎道超車」。汪海建言,要讓直播成為宣傳農副產品,為農民帶貨的新渠道,不僅要進一步完善網際網路的基礎設施建設,培養一批具有專業知識能力的直播人才,還需要在農副產品的品質、服務和包裝上不斷提升,讓「新農活」為群眾帶去更多的收益。(記者 吳洋)

相關焦點

  • 第一書記賈羲:直播帶貨為農產品拓銷路
    賈羲(右一)直播帶貨。翠翠秀山客戶端訊疫情發生以來,全國眾多農產品陷入滯銷困局,電商直播帶貨成為當前促進消費增長的新動力。隘口鎮富裕村駐村第一書記賈羲積極投身直播助農行動,通過開展直播帶貨為富裕村農產品打開新銷路。今年「6•18」期間,他通過直播帶貨活動,銷售富裕高山土豆等農產品千餘件,銷售額5萬餘元。隘口鎮地處渝湘黔交界的武陵山區,山高林密,是重慶市十八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富裕村更是該鎮最偏遠的鄉村。
  • 第一書記直播帶貨 促銷售助扶貧
    這幾天,阿日希鄉阿日希村的第一書記胡建平成為了一位臨時主播,開啟了直播帶貨模式,通過網絡平臺向網友推介阿日希村的特色農產品,增加農產品的銷售渠道。胡建平說:「我們村有3600畝核桃地,每年光我們村可以產出400噸核桃, 那麼這麼多的核桃到底要去向何處?怎麼樣走向市場?讓老百姓儘快的變現成了一個大難題。」
  • 直播帶貨帶技術 為脫貧攻堅「賦能」
    ▲網紅"杏奶奶"(右)也來現場帶貨主播帶貨、線上賣貨、支付下單……第27屆中國楊凌農高會上,網上直播在現場諸多展位得到普及應用,成為新亮點。直播帶貨帶技術格外紅火,為打贏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助力、多方攜手推動形成消費扶貧發展格局"強勢賦能"。
  • 第一書記直播帶貨變身推薦官 「小屏幕」打開「大市場」
    「直播平臺給了貧困群眾直接走入活躍市場的機會,更給我們扶貧幹部提供了開展消費扶貧工作的平臺。」「通過洛川第一書記消費聯盟,通過直播帶貨,第二、三批香菇已經預訂一空。今年香菇產了5萬斤,村貧困戶除工資外,人均增收2500元。」「做了第一書記更能深切感受到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是多麼嚮往。
  • 駐村第一書記變身「網紅」直播帶貨 為脫貧致富開拓新路子
    為了全面展示脫貧攻堅奔小康的生動實踐和喜人成果,以及駐村第一書記在脫貧攻堅中的核心作用和動人風採,去年5—12月,我市組織開展了8場「我們村裡的新鮮事」暨駐村第一書記直播帶貨活動,20多位駐村第一書記變身「網紅」,掀起了一場直播帶貨熱潮。數據顯示,平均每場活動的直播點擊量超10萬次,群眾反響熱烈,產品銷售火爆。
  • 直播帶貨脫貧致富 柞水縣優秀第一書記曹陸有心得
    在「漁具」的選擇方面,她瞄準了時下最火的直播帶貨。她讓村裡的年輕人免費去縣裡學習電商培訓,號召村民拍攝優質農產品帶貨視頻,讓視頻通過多個平臺傳播出去,讓大山裡的好產品吆喝出去,讓腰莊村的木耳、核桃、板慄等特色產品用手機「直播帶貨」給帶出去,打破地域空間限制,通過此方法增加農民收入,擺脫貧困現狀,助力鄉村振興。
  • 重慶市自駕旅遊消費扶貧暨直播帶貨專項行動啟動
    6月23日下午,2020年重慶市「自駕旅遊消費扶貧暨直播帶貨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暨啟動儀式舉行。本次專項行動,將從IP主題旅遊活動策劃、特色農旅產品文創包裝、旅遊達人直播帶貨、自駕俱樂部定點扶貧、平臺商城流量支援、全媒體營銷宣傳組合等六大方面助力文旅扶貧。
  • 公益扶貧:直播帶貨玩出新花樣
    公益扶貧:直播帶貨玩出新花樣 出處:北京商報
  • 區委書記直播帶貨,鎮村幹部紛紛直播吆喝!上海這個區為促消費拼了
    ……今晚,寶山區高境鎮三鄰橋體育文化園的「E購市集」開市,寶山區委書記汪泓走進各品牌的直播間,為相宜本草、小衛科技、漢康豆腐等多家本土優質企業開啟自己的直播帶貨首秀。……     區領導組團帶貨區領導為企業直播帶貨,正是寶山區在疫情之下對於幫助企業危中尋機,探索全新發展之路的思考。寶山區區長陳杰,也化身「段子手」,直接在朋友圈帶起貨來。「有人問我帶貨嗎?帶啊,雖無流量,得有膽量!不過,您別怕,俺帶貨,絕不信口開河。」
  • 黨建扶貧風景線——吉林省以「第一書記」品牌助脫貧攻堅
    為提升農村治理水平,吉林省組織1489個貧困村的第一書記抓黨建、抓扶貧、抓發展,打造「第一書記代言」品牌、創建「第一書記協會」,連續兩年獲得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在「為了老鄉」理念指引下,走出以黨建為魂,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無縫銜接之路,打造出一道亮麗黨建扶貧風景線。百姓需求是第一書記的召喚需求對接是品牌創新的源泉。
  • 四川遂寧:第一書記中英文「直播帶貨」
    6月12日,室外36℃,四川遂寧安居區東禪鎮報國寺村第一書記李承洋頭戴草帽,手持智慧型手機,開始網絡直播,一遍遍地用中英文和粵語,向網友介紹茄子、藤椒、高粱燒酒等「山貨」:村裡茄子沒打農藥,產量比較大,都已賣到日本,需要的親趕緊下單……「我不是來鍍金的」一輪直播結束,李承洋白白的面頰和黑色手機一樣燙,汗珠一串接一串地從額頭滾落
  • 副縣長×「薏仁姐姐+鬍子哥」直播帶貨讓貴州扶貧致富「加速度」
    通過短視頻,通過直播帶貨,織金竹蓀、威寧核桃、盤州刺梨等貴州深山好貨一個接著一個"蹦"上熱門,強力霸屏!  為深山農品打Call,助多彩貴州脫貧,大咖帶貨季強勢駕到!  6月7日下午2點,一場把"扶貧"與"短視頻"嫁接起來的電商直播帶貨活動在貴州省首個直播電商基地——興義開啟,貴州黔西南州晴隆縣副縣長,貴州帶貨女王"薏仁姐姐"吳榮豔以及鄉村「鬍子哥」趙富海現身抖音直播間,為貴州晴隆綠茶、茉莉花茶等農品打Call帶貨。
  • 阿爾山走西口,西口村助農扶貧「快手」直播帶貨
    為了給山區的農產品打開銷路,西口村發起系列助農扶貧直播帶貨活動。2020年7月11日,「阿爾山走西口,鄉村美食好風光、慢種慢養慢生活」西口村助農扶貧直播帶貨活動在北京和西口村兩地精彩上線。「農村電商第一人」王小幫、青年主播思瑤、西口村第一書記鄭海勇、西口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劉穎聯手為明水河鎮西口村生態農副產品代言、帶貨,助力西口村優質農產品走出大山,熱銷全國。
  • 周口市、縣婦聯主席變身「主播」為巧媳婦產品直播帶貨
    胡辣湯是河南名吃,胡三姐胡辣湯料包,能讓你在家做出地道的逍遙胡辣湯的味道……」6月3日下午,周口十餘名市、縣婦聯主席變身「主播」,為當地20個巧媳婦產品「直播帶貨」。為紮實推進「巾幗脫貧行動」,助力復工復產,讓更多人了解巧媳婦產品,當天下午3點,周口市婦聯黨組書記、主席張麗娟攜縣市區婦聯主席及周口廣播電視臺主持人張闠、趙路走進直播間,如數家珍地向全國網友推介「巧媳婦」產品,一改往日嚴肅形象,化身吃播博主「開直播」賣貨。
  • 當直播帶貨遇上彩虹平臺中國太保按下消費扶貧「快進鍵」
    如何才能更好地將產品轉化為商品,助力建立脫貧攻堅長效機制?中國太保近期因地制宜通過「彩虹平臺」精準扶貧公益平臺推出直播帶貨,開啟消費扶貧新模式。為扶貧產品代言因地制宜化身「網紅」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中國太保凝心聚力、上下聯動,積極策劃「彩虹精準扶貧」直播帶貨計劃,中國太保產、壽險各地分支機構,將對口扶貧地區的特色農產品帶進「直播間」,通過彩虹平臺帶貨達人PK賽的形式,通過開展銷售對戰,培養一支幫助貧困戶提高產品銷量的「帶貨達人
  • 好青年助農帶貨天團來襲,共青團山東省委奏響直播扶貧最強音
    為全面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深化「村村都有好青年」選培計劃,帶動全省各級「鄉村好青年」創新發展模式,助力在線新經濟騰飛,2020年6月8日至6月9日,由共青團山東省委、山東廣播電視臺主辦,貝殼視頻、人民文娛聯合發起的「鄉村好青年」電商扶貧直播活動在山東省網上共青團綜合平臺舉辦,通過「青春山東」快手官方帳號和閃電新聞客戶端,共青團山東省委副書記劉少華帶領多位市縣(區)團幹部以及
  • 直播帶貨 為扶貧下單
    當時,李旭瑛正在準備直播,總書記的到來,讓她一下子成了網紅。  李旭瑛直播賣的土特產,很多來自貧困戶。「為貧困戶賣貨,我更有動力,因為裡面多了一份責任。」李旭瑛向記者說。  為扶貧下單,網友同樣有動力。直播中,李旭瑛推介的產品經常「秒光」、賣斷貨。  直播帶貨、為扶貧下單正成為一種潮流。
  • 郝小藝:直播帶貨讓貧困戶疫情期間仍能增收
    「通過洛川第一書記消費聯盟,通過直播帶貨,第二、三批香菇已經預訂一空。今年香菇產了五萬斤,村貧困戶除工資外,人均增收2500元。」11月28日,在人民優選直播大賽總結大會暨頒獎典禮活動的現場,陝西省延安市洛川縣老廟鎮過村第一書記郝小藝向大家分享了他們在扶貧路上的故事。直播帶貨,以「小屏幕」打開「大市場」,用消費扶貧助推產業扶貧良性循環發展,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探索出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新路子、新模式。
  • 戰疫不忘扶貧 新安街道直播帶貨送山中好物上深圳人餐桌
    為了幫天嶺村、共和村增強當地「造血功能」、鞏固脫貧成果,新安街道推出的首個街道「異地帶貨」扶貧助農項目,藉助「農特產品+直播+電商+助農」模式,開通網絡銷售渠道,用電商打通貧困村農產品銷售渠道,從而緩解了農戶就業壓力,紓解農產品經營困難,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為答好戰「疫」戰「貧」答卷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 坐擁12億月活流量,騰訊直播帶貨的底牌
    一開始,看點直播也是走的這一模式,小程序是主要的直播入口,沒有其他埠。後來更名為騰訊直播後,團隊也推出了蘋果端APP,但APP主要是為服務B端商家,幫助開播商家運營的工具,不為C端的直播觀看推流。依託微信小程序,騰訊直播也玩起了獨特的「去中心化」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