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下午,安徽省舒城縣轉水灣村扶貧隊副隊長江萬永做客「皖裡有貨」直播帶貨。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一碟椿醬,全村希望,買它!」「高端食材只需簡單烹飪,楊營麻油,就是這麼優秀!」……過去一個多月,無論在皖北平原還是皖西田園,「榮譽村民」高佳總會在直播鏡頭前熱情地介紹推銷當地特色農貨。作為安徽新媒體集團主持人,她身邊的村書記來了一位又一位,一個個貧困村的特產藉助集團「皖裡有貨」直播帶貨平臺成為「網紅」,上萬網友為安徽扶貧「下單」。
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4月7日以來,作為省直主要新聞單位、省屬重點文化企業的安徽新媒體集團,全國首家策劃推出「第一書記誇家底」直播帶貨公益行,為脫貧攻堅戰獻智獻力。目前已在安徽舒城、臨泉、渦陽三地進行了直播,有力地帶動了當地農產品擴大銷路、農業產業釋放活力和農民增收致富。
【轉變】從「帶路扶貧」到「帶貨脫貧」
近一個多月以來,即便趕上周末,45歲的江萬永也常會在筆記本上記下發貨信息。這些信息來自全國多地的買家,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讓這位六安市舒城縣轉水灣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儘快催生產香椿醬的廠家發貨。
可在3月底,江萬永的筆記本上還留著一個大問號:「香椿採摘季來了,全村1600畝的天然有機香椿咋銷出去?」
受地緣交通的困擾,2017年以前,舒城縣轉水灣村掛著貧困村的帽子。2017年4月,供職於省編委辦的江萬永進村扶貧時,當地發展香椿種植的圖景剛起步。江萬永走遍了該村田間地頭,帶領村民走出了「開展有機香椿種植、開辦香椿醬廠、發展香椿田園旅遊」的三產融合發展之路,村民的錢袋子不癟了。
轉水灣村的特產香椿醬通過直播帶貨被更多網友青睞。
一碟香椿醬,成了全村希望。受今年新冠疫情影響,正當季的香椿頭銷售打了對摺,仍面臨滯銷,這讓「帶路扶貧」的江萬永如坐針氈。
幾乎同時,在200公裡外的阜陽市臨泉縣,楊營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郭北順也在為當地農特產的銷路犯愁。「楊營地處大別山連片特困地區和安徽省深度貧困地區。」郭北順說,駐村扶貧以來,他帶領村民摸索出「盤活資源興麻油」的扶貧路,「但疫情以來,村裡有多個確診病例。村子封了,麻油香就再也沒聞到了。」郭北順記得,3月末,楊營村解封時,全村有3000斤小磨香麻油麵臨滯銷。
就在這時,在省委網信辦、省扶貧辦、省農業農村廳的支持下,安徽新媒體集團短視頻電商帳號「皖裡有貨」重磅推出了「第一書記誇家底」的扶貧助農公益直播帶貨行動,並將前兩站鎖定在江萬永和郭北順的村子。兩位從未在直播鏡頭前誇家底的村幹部帶上全村的希望,變身線上帶貨主播,與集團主持人高佳一同推銷當地特色農產品,扶貧助農。
【效應】直播中,一場賣掉2200多斤麻油
借力安徽新媒體集團「皖裡有貨」直播帶貨平臺,一場「第一書記誇家底」的直播帶貨公益行能帶來怎樣的價值與效應?
4月7日下午,在舒城縣轉水灣村香椿種植基地的直播間,江萬永與高佳一同為該村天然有機香椿和香椿醬代言。面對鏡頭,江萬永賣力地介紹著該村三大系列、八種口味的香椿醬。一小時直播很快過去,他沒想到,直播間內農貨見漲的人氣,為全村銷路闖出了新路。
「如果不在扶貧助農公益行上誇誇咱們村家底,眼下這麼多外銷渠道和合作夥伴哪裡來?」江萬永說,此前,轉水灣村生產的香椿和香椿製品主供合肥市場,直播帶貨後多了很多省外訂單。「不僅如此,省內的百大合家福等大型連鎖商家也在直播裡相中了香椿醬產品,已前來村裡對接採購事宜,未來會有更多香椿醬走進百姓家。」4月下旬,江萬永對該村38戶種植香椿的農戶做了樣本調查,「從4月7日到4月20日,這些香椿種植戶的香椿收入與2019年環比,已經達到2019年全釆摘季(2019年3月20日-4月30日)的80%。」
楊營村的農特產麻油在直播帶貨中一小時賣掉2200多斤。
自4月24日攜小磨香麻油走進臨泉縣楊營村的直播帶貨間後,38歲的郭北順時常喜上眉梢。郭北順介紹,喜有兩點。一是驚讚於安徽新媒體集團「皖裡有貨」直播帶貨平臺出眾的帶貨能力。據統計,短短1個小時,楊營小磨香麻油迅速竄紅,網絡直播間圍觀人數峰值一度高達23.8萬人,上千次點讚。僅麻油單項售出2200餘斤,芝麻醬、黑頭蒜等人氣產品售罄。「二是通過那場『第一書記誇家底』的直播帶貨公益行,村子拓寬了農產品銷路,激發了農業產業活力。」郭北順特意提到了當地的種植大戶陳華立,「他流轉了多戶土地,出資辦麻油加工廠,更多農戶有了穩定收益,麻油廠近半個月的訂單已突破700筆。」
阜陽臨泉縣楊營村扶貧隊副隊長郭北順在直播帶貨中與安徽新媒體集團主持人互動。
【助力】舉集團力量促扶貧「下單」
5月13日下午,「第一書記誇家底」扶貧助農公益江淮行走進安徽渦陽縣義門鎮菜園村,曾是「貢品」的苔幹登上了安徽新媒體集團「皖裡有貨」的帶貨直播間。
為讓家鄉的優質苔幹儘快在「雲端」銷出,該村第一書記楊曉進最近沒白忙。他特意挑選了最為正宗的苔幹上鏡,直播前反覆念叨網性化的推薦用語。主持人高佳也做足了功課,「渦陽苔幹目前種植面積已達到25萬畝,總產量2萬噸左右,產值逾3億元,苔乾產業已成為渦陽縣特色產業、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高佳告訴記者,每一次直播,皖裡有貨直播團隊不僅對當地農特優產品精挑細選,在大型賣貨平臺比對各地競品的價格和優劣,還會深入了解真實的扶貧故事,「保證一小時的直播帶貨沒有品牌方控價,又有刷屏的滿滿正能量,讓『好皖貨』真正成為『好網貨。』」
「第一書記誇家底」直播帶貨公益行,彰顯著安徽新媒體集團舉全集團之力助力脫貧攻堅的堅定決心。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皖裡有貨」直播團隊負責人介紹,為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集團在全國率先策劃推出了聯動全省的「第一書記誇家底」大型直播帶貨公益行,投入骨幹力量、專項資金予以保證,從當前受眾最喜歡的「短視頻+直播」的傳播方式出發,即迎合新形勢下的市場實際需求,又有雄厚的技術、人才力量予以保障。
「每一次直播帶貨始末,安徽新媒體集團都會在全媒體矩陣同步予以新聞、消息、及相關專題的推送。」該負責人稱,「集團戰略合作夥伴抖音平臺也助力『扶貧流量』,進一步擴大受眾覆蓋面,讓更多人為安徽扶貧『下單』。」
記者了解到,此次公益行將持續到2020年年底,擬服務近百個有特色農優產品的脫貧鄉村;累計實現不少於1億人次的觀看受眾。「在為農特優產品找市場、促農民增收,讓消費者在獲得價廉質優農產品的同時,我們要進而真正搭建從產品到市場的無障礙渠道,設計長期的幫扶計劃,為貧困鄉村脫貧後的致富探索道路。」該負責人表示。
安徽省渦陽縣菜園村「第一書記」楊曉進做客「皖裡有貨」直播帶貨間推薦苔幹。
【意義】直播帶貨公益行為「三農」發展開啟新模式
化直播流量為「扶貧力量」,安徽新媒體集團借力「皖裡有貨」直播帶貨平臺,在全國首創讓農村第一書記走進田間地頭的帶貨直播間,講述扶貧故事、推薦特色農貨,由此帶出了脫貧攻堅新力量。
這樣的「雲端」直播帶貨模式已獲得了國家層面認可。今年4月24日,國務院扶貧辦政策法規司司長陳洪波表示,通過網絡直播銷售扶貧產品,是一個很好的方式,特別是在疫情期間,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安徽省內,據不完全統計,今年3月以來,除了農村「第一書記」和扶貧隊長,全省還有十餘位縣長走進直播間,為當地農產品奮力吆喝。如何超越地理上的限制向農戶們傳遞積極信號,助力脫貧攻堅,為產業發展按下「加速鍵」 ——他們與誇家底的第一書記們一樣,從「皖裡有貨」這樣的直播帶貨電商平臺找到了答案。
從舒城到臨泉再到渦陽,「第一書記誇家底」大型直播帶貨公益行的每一次助力扶貧,都吸引了安徽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王雲飛的目光。「這樣的公益行暢通了農產品的銷路、激發了農業產業活力,有效助力貧困群眾致富增收。」王雲飛認為,要讓直播帶貨成為新的農產品流通渠道,尤其需要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讓群眾也能夠成為擁有帶貨能力的「主播」,才能讓增收致富成常態。「安徽新媒體集團推出的這次公益行,為群眾做出了一個好的示範。」
阜陽臨泉縣楊營村扶貧隊副隊長郭北順在直播帶貨中推薦麻油備受網友好評。
「直播帶貨在鏡頭內外都是『新農活』。」安徽省人大代表、省青聯副主席、合肥論壇創始人汪海稱,「第一書記誇家底」直播帶貨公益行為推動農業、農民、農村的新變化、新發展創新了思路和模式,有助於鄉村發展「彎道超車」。汪海建言,要讓直播成為宣傳農副產品,為農民帶貨的新渠道,不僅要進一步完善網際網路的基礎設施建設,培養一批具有專業知識能力的直播人才,還需要在農副產品的品質、服務和包裝上不斷提升,讓「新農活」為群眾帶去更多的收益。(記者 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