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初學者如何度過筋骨關?

2020-08-21 懸崖峭壁一棵松

站樁訓練其實是很苦的,至少有兩關要過,第一是筋骨關,肌肉酸痛,大汗淋漓,兩股顫顫,肩臂酸痛;第二是心理關,心猿難伏,意馬難收,人心思動,心浮氣躁。

初學站樁者第一個遇到的就是筋骨關,因為很多人還沒有練到心情煩躁的時候就已經累的無法堅持了。

如何過筋骨關?此關雖然難過,但並非不能過,不可過,又不是葵花寶典的入手第一式,只要方法正確,有明師的指點,堅持一下就過去了。

筋骨關第一處為肩頸拙力,由於普通人的用力習慣都是端著肩膀讓肩頸肌肉用力,所以松肩頸為站樁入手第一步。記得我剛開始站樁的時候,最累的不是腿而是肩和脖子,腿累了會發抖,但我還可以堅持,畢竟腿的力氣要大,而肩膀累了卻酸痛難當,忍不下去了。此關如何過?無他,放鬆。將這些酸痛的肌肉放鬆,讓肩胛後背的肌肉發揮作用,去支撐肩膀的重量。肩胛的力量上來了,肩膀的力量就可以放鬆了,這樣肩膀就不累了。在「盧氏結構」中,這一步叫做落肩回胛,所謂落肩指的是肩膀放鬆,將原來端著的肩膀放下來,肩膀放下來了,就形成了所謂的「熊膀」,你看那大狗熊人立起來的時候,那個肩膀是什麼樣子的,那就是我們追求的狀態。我們如何檢查松肩的效果呢?那就是看自己鎖骨的位置,普通人的兩根鎖骨,位置大概相當於10點10分時分鐘和時針所指的位置,鎖骨斜向上聳的。鎖骨上聳,則肩聳,肩聳則氣浮,氣浮則身體緊張。只有放鬆,肩才能落得下來,兩根鎖骨的位置由10點10分向9點15分轉變,「盧氏機構」中將其稱為平鎖,平鎖要領很關鍵,不能平鎖則肩和胸無法放鬆。所謂「回胛」,就是肩胛骨緊貼後背,後背肩胛處沒有起伏,兩片肩胛骨的距離拉開,整個後背肌肉外展,普通人的肩胛骨是向外支出來的,站樁的時候要把指出來的肩胛骨收回去,整個後背成為一個平面,這樣後背的力量才能向上傳遞,肩才能松得下來。

說到狗熊,前天看的文章,講到停車場裡的狗熊,「那狗熊就是一鑽一拱,整個龐大的身子就『滑』進了車裡」,「野生動物的肌肉柔韌個個不亞於最好的武術運動員,他們動物園野生園區護欄被車撞了一下,弄出個三四十公分的縫隙,楞有一頭羚羊從那兒鑽了出去,這些野生動物只要有頭能夠過去的縫隙,就能跑」。讀到這一段在下深以為然,實際上已經寫出來站樁追求的是什么。站樁第一步求松,怎樣才算松到家了呢?就是松得身上的肌肉和野生動物的肌肉差不多就行了,如果大家還沒有直觀印象的話(也是,我想大家肯定很多人沒有親眼見過野生動物,大多都在動物園或《動物世界》裡看過),你就參考貓身上的肌肉就行了。你摸貓身上的肉,非常鬆弛,可是貓的力氣是很大的,貓爪一拍,老鼠被拍上就跑不了,向上一竄,一米多高的牆就上去了。沒事時多逗逗貓,看看它的動作,你對武術的認識會不知不覺的提高。

比如說,站樁求松的同時還要求一個整,什麼是整?很多人認為「砸之不落,推之不倒……」是整,當然這也不是錯的,這種整是站樁中出功夫的表現,但「整」不僅僅是這些,這樣的整是不能上場去格鬥的,真正的整應該是把渾身上下練的整體協調,手上有觸動,腳下就有感覺,腰胯就有動作,你看那貓的動作,無論何時都是身子整體協調的運動,一處動則渾身無處不動,甚至連它伸懶腰,蹭痒痒都是如此。李仲軒老先生說,「練形意拳的是屬蛇的,渾身上下就一塊肉」,指的就是把身子練得整了以後,原來身上各自動作的肌肉變成統一協調的運動,就好象身上只有一塊肉一樣。

站樁日久,功夫加深,身體的形態自然就要發生變化,逐步將原來在站樁時才會擺出來的肩膀和肩胛的姿勢變成日常生活中的常態。比如你的鎖骨不再象以前那樣聳著了,你後背的肩胛骨之間的距離展開了。這些都是能看出來的,記得原來聽練舞蹈的說過一句話「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導演知道,三天不練觀眾知道」,武術也是如此,練功夫和不練功夫的人,一看就能看出來。我們的一位師兄,他的功夫很棒,方圓幾十裡地的人都知道他能打,所以很多十幾歲的半大小子都來找我們師兄學拳,他們來學拳的目的純粹是為了打架時不吃虧,想學幾個好用的招式,上手就能用。可是有招式沒功力那是沒有威力的,純粹是挨打的拳。師兄也不保守,為了讓他們提高功力就教他們站樁,可是那幫小子哪是練功的料啊。一個個全都呲牙咧嘴,站了幾次就不站了,為了搪塞師兄,每次問起練功的進度時,他們都說在家站樁了,可是兩三個月過去了,師兄一看他們的身子,一點變化都沒有,知道他們全都偷懶,一生氣把他們全給轟跑了。

說到這裡就要講過筋骨關的方法了,站樁不是死站著不動,而是要體會身體內部的運動,站得肩膀酸痛,這是假疲勞階段,一定要挺過去,但硬挺著也不行,容易發僵,這裡我給大家推薦一個方法,大家可以試一試。當你站樁站得肩膀酸痛的時候,可以活動肩膀,這個活動範圍很小,就一毫米,有個意思就行,別人根本看不出來你在動,活動方向不限,向上向下向前向後隨你便,在活動中找你覺得最舒服的活動方向,動起來以後,酸痛就能緩解了,動的時間長了就能體會到體內筋的位置。所以過筋骨關的方法一是:微小運動。

想想我當初剛站樁的時候,也是肩頸處酸痛難當,後來加強意念放鬆這裡,這裡松下來以後,鎖骨下降,肩胛骨下落,向兩邊展開,此時就體會到後背「頭頂抻拔,尾錐下降,左右展開的十字勁」。現在看我說的頭頭是道,但那個時候,我純粹是傻站,不想其他,我覺得我那時候長功夫是最快的,而且練武講究「意到氣到」,也就是你關注哪裡哪裡的功夫就長得越快。比如你剛開始關注肩膀,意念中想著肩膀放鬆,那麼你肩膀放鬆的速度,就會比身體其他的部位快。那時我站樁站得肩膀酸痛,兩股顫顫,為了過這一關,我就想著「松肩、松肩」,重點關注肩部,很快肩就松下來了,當然這個意識不能太重,想的模模糊糊,有點就行了,否意念太重會傷身的。肩松下來以後,感覺後背的力量傳上去了,就可以在站樁中體會後背的感覺的,將後背松下來。所以過筋骨關的方法二是:意念配合。

回想當時站樁,確實是累、苦,但我自己並不覺得苦,為什麼呢?因為我感覺這個苦有價值,感覺身體有好的反映,所以練起來有樂趣。站樁要站出生氣,站出樂趣,有了這個感覺才算是上道了,那個時候就不是人練拳了,而是拳練人。如果沒有這個生氣,那就不是站樁而是立了根電線桿子。

以上講的這些,都是側重於筋骨的東西,在站樁中還有神意方面的要領需要配合,但這個東西不好講,因為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筋骨方面大家都差不多,但精神意識方面的東西與每個人的心理素質,脾氣秉性都有關係,而且站樁的不同階段對神意有不同的要求,必須由明白的老師根據每個弟子的實際情況去進行具體的指導。所以這裡我就不談了。

相關焦點

  • 站樁如何練筋骨-典傳筋骨體系
    站樁如何練筋骨?熱愛站樁的人,都必然重視筋骨與氣血的內外雙修。那麼怎樣更好的練習站樁以及筋骨,達到筋骨齊鳴的效果呢?站樁如何練筋骨-筋骨關站樁訓練其實是很苦的,至少有兩關要過,第一是筋骨關,肌肉酸痛,大汗淋漓,兩股顫顫,肩臂酸痛;第二是心理關,心猿難伏,意馬難收,人心思動,心浮氣躁。
  • 站樁很重要的筋骨之功
    一味鬆柔處處不著力(勁、非後天僵死之拙力)就算每天站樁五小時,也無收穫,只會流入氣功的麻、癢、脹之類的養身階段,更談不上改變人身機能結構,整體連接,筋骨起稜,五弓具備,肌肉鬆柔似童嬰的境界。北京晉僖太極養生館張晉僖老師教學拳照站樁訓練是非常很苦的事,通常有兩個重大關口要過,第一是筋骨關:肌肉酸痛難支
  • 傳統功法:筋骨壯練站樁
    筋骨的鍛鍊並不神秘,站樁練的是筋骨之力。人體自出生以來,筋骨就是連通的,但是,由於人們生活中的用力習慣,使自身的筋骨沒有得到良好的鍛鍊,不能有效地用力。通過站樁,可以改變和調整人們的用力習慣,除卻後天的拙力,從而生發本能活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筋骨之力。
  • 精選 | 站樁最難過的一關,你過了嗎?
    站樁最難過筋骨關站樁訓練其實是很苦的,至少有兩關要過,第一是筋骨關,肌肉酸痛,大汗淋漓,兩股顫顫,肩臂酸痛;第二是心理關,心猿難伏,意馬難收,人心思動,心浮氣躁。 初學站樁者第一個遇到的就是筋骨關,因為很多人還沒有練到心情煩躁的時候就已經累得無法堅持了。
  • 站樁養生:初學者如何檢驗站樁效果
    ,看簡介1、酸痛和沉重感這幾乎是每個站樁人都有的外在表現,那是因為肌肉不松馳,經絡和氣血部分不通暢造成的,對站樁框架不得要領,還不適應,堅持一會兒就會出現酸痛和沉重感,感覺胳膊有千斤重,比幹活都累。2、先出大汗再微汗雖然一個小小的站樁,又不負重,但站一會兒有的人大冬天還大汗淋漓,並且這汗臭氣燻天,身體嚴重虛的表現,等過一這階段,大汗會變成出微汗,會好很多。3、上打嗝,中打咕嚕,下放屁是身體氣道通暢的表現,清氣上升(打嗝),濁氣下降(放屁),如果有胃病的人,打嗝會非常明顯,打嗝會使吃的食物下降,胃會很舒服。
  • 站樁最難過的一關,你過了嗎?
    站樁訓練其實是很苦的,至少有兩關要過,第一是筋骨關,肌肉酸痛,大汗淋漓,兩股顫顫,肩臂酸痛;第二是心理關,心猿難伏,意馬難收,人心思動,心浮氣躁。如何過筋骨關?此關雖然難過,但並非不能過,不可過,又不是葵花寶典的入手第一式,只要方法正確,有明師的指點,堅持一下就過去了。筋骨關第一處為肩頸拙力,由於普通人的用力習慣都是端著肩膀讓肩頸肌肉用力,所以松肩頸為站樁入手第一步。
  • 站樁怎麼樣快速得勁見效?
    如何做自己的老師,我認為至少應該做到一下三點:1、 抓住重點,明白原則和方向。站樁,松和靜是大原則、大方向。前人對松總結了三個要素,肌肉鬆、筋繃、骨架正。初學者無法做到真松,只能以懈求松,很多老師的文章多次提到這點,詳細可看具體文章。初學者,只要懂得頭上領和臀部下坐,大型的修煉就差不多了,其他的要領以舒服自然為度。
  • 初學者站樁為什麼流汗很多,這該怎麼處理呢?
    前言:考慮到學習的朋友大多都是小白,對於站樁出現的情況不理解,所以講解與針對的是初學者。先點讚,後觀看,養成好習慣!關注老廖不迷路,健康幸福身體棒!關於站樁的出汗,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我整理了下,加上我自己看法,供大家參考!
  • 理解人體筋骨結構,原來站樁可以如此「簡單」
    很多師父在教徒弟練拳的時候也是,先教站樁,那到底站樁練習的是什麼呢?它為什麼如此被推崇,那麼下面我們就要探究站樁的本質,掌握它的基理。當然如果以西方肌肉理論來剖析,就很難理解樁功的形成模式和運行機理。因此,我們要跳出傳統肌肉訓練的圈子,擴展到大筋訓練之中,這個時候我們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 站樁為什麼沒有效果?
    練拳站樁同理:你偶然翻了幾頁書,看了文章,知道了站樁的好處,一時心潮澎湃,恨不得馬上拜老師學藝,了卻自己站樁健身的願望。等到真的有機會開始站了,各種糾結情緒隨之而起。「別人站樁那麼多反應,我這身體怎麼沒啥一點兒動靜?是不是站樁不適合我?」 「站樁真有用嗎? 我朋友練瑜伽後氣色好的不得了,要不我去試試?」
  • 初練站樁,渾身酸痛,膝蓋也疼,這時候是堅持還是放棄?
    這個過程中自然出現酸、麻、脹、痛的筋骨鍛鍊反應,在這個關鍵時刻千萬不要因為害怕身體各部位的酸麻脹痛而停止練習,相反的是越是身體難受越要咬牙度過「難關」。 那麼,身體出現酸麻脹痛是什麼原理呢? 一個平時很少運動的人,他體內的脈絡非常細小,氣血不能很好地暢通,同時來講,他體內的丹田元氣和能量儲備也不會很充足。
  • 「站樁」雖然能祛病延年,但也要注意這兩點
    初學站樁,練習時間要因人而異,10分鐘不嫌少,30分鐘不算多。隨著功力的增加,可適當加長站樁時間。若出現身體不適、心情煩亂,即刻收功。站樁是一件相對艱苦的事,通常有兩個重大關口要過,第一是筋骨關:肌肉酸痛難支、大汗淋漓、兩股顫抖、肩臂酸痛; 第二是心理關:心猿難伏、意馬難收、心浮氣躁,心力交瘁。要通過這兩關,有兩個字要重點體味一下:「松」和「整」。
  • 怎樣站樁?自學站樁的風險如何規避?
    前言:考慮到學習的朋友大多都是小白,都是自學者,對於站樁不理解,所以講解與針對的是初學者可以借鑑的做法。先點讚,後觀看,養成好習慣!關注老廖不迷路,健康幸福身體棒!養生樁是什麼? 為什麼我得單獨強調這個問題呢?原因嘛,就是你學習站樁的初衷。你為什麼想站樁呢?
  • 初學站樁的訣竅
    相遇即緣分,想交流可點擊我頭像,看簡介站樁的好處大家都知道,可以治病強身,甚至突破人體的筋骨桎梏,實現身心的大自由。中藥雖可治病,但是卻無法改變體質,更不可能讓失去的元氣重新回來,這點唯有站樁可做到。可是站樁看起來非常簡單,實際練起來卻非常難,許多人站樁很多年,最終也沒有成果,還有不少傷了膝蓋被迫放棄。
  • 如何鍛鍊筋骨?筋骨、關節、內臟如何使用
    說起來有個很有趣的現象,很多門派入門的基本功是壓腿、打鐵砂、踢木樁,但是內家拳不練這些東西,而是練樁功(站樁或者走圈)。有的人以此論述「內家高於外家,更加符合養生的道理」或者「內家沒實在功夫,執著於一些花架子」。這恰恰說明很多人沒有筋骨鍛鍊的概念。
  • 初學者如何站樁!乾貨——站樁松腰落胯的方法,下盤如何穩固
    站樁講,力由根生,要有紮根之感,所以你學站樁,站前必定要拉筋,而且最好從小腿開始,至於拉筋動作,太多了。從腳逐步到,腹股溝,腰椎,脊椎,頸椎乃至全身,都要拉伸一遍,這是你在站樁,氣血暢通,效果自然更好。
  • 站樁,如果出現這些情況是好事
    站樁,出現這種情況是好事 練習站樁者要經歷一個脫胎換骨的身體功能的改變,所以會自然出現酸、麻、脹的筋骨鍛鍊反應,此時,不要因為害怕身體各部位的疼痛而退縮不練了,千萬要咬緊牙關挺過去。初學者的脈絡間小,氣血運行不暢,丹田元氣儲備不足,所以,練功以後身體顯得特別疲倦,這也是正常的練功以後的生理反應。
  • 如何科學的站樁
    相遇即緣分,想交流可點擊我頭像,看簡介站樁是站樁為什麼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出功夫呢?主要原因在於「樁」所包含的內容太多,可以說大成拳的精華幾乎都濃縮於「樁」中。王薌齋先生,將富有拳學精華的「樁」向初學者傳授,這說明了王老先生的無私與偉大,但在教學上卻走入了誤區,違反了由簡入繁的教學原則,使初學者很難把握其要領,就連王老先生的繼承人姚宗勳先生也深感初學站樁的困難,要一面面的尋找才能完成真正意義的站樁。
  • 站樁的精髓
    如何才能松下來呢?這裡我結合我當初練功的體會給大家講講如何放鬆。我們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真是玄妙,中國武術中傳統哲學的對立統一思想貫徹始終,陰陽、鬆緊、正氣、一切都是對立統一的,陰陽之間相生相剋,明白了這個道理,你以後看古拳譜中的這些名詞就好理解了。
  • 老廖站樁:初學者怎樣站樁姿勢?
    站樁作為提高身體陽氣的一種方法,大同小異!(大家有問題一定要留言喲,我寫文章給你們解答!)這是調息代替調心的法門,我覺得初學者更為適用。一定要牢記,這個過程能夠讓我們的心,逐漸的收攏回來,一呼一吸為一次,為一次,認真數。身體體弱多病的數吸:欲望多,心煩意亂的數呼。一個是吸入新鮮空氣時術,吸入清氣,吐故納新;一個是呼氣時,排出濁氣,排出雜念。剛開始我們的呼吸會比較粗,然後逐漸的變細,到後面聲音也沒有了,這就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