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思政融入書法課堂 高校特色書法展覽引關注

2020-12-15 湖北新聞網

課程思政融入書法課堂 高校特色書法展覽引關注

發布時間:2020年12月14日 15:04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14日電 (夏欣 楊志銀)近日,武漢華夏理工學院舉辦了一場特別的「寄語青春、揚帆遠航」書法展,五十餘幅作品裝裱精緻,草篆隸行體皆備,吸引不少師生駐足觀賞。

  據了解,本次展覽由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務部、校團委協同《書法藝術》通識課程組聯合舉辦,作品主要來源於該校通識教育課程《書法藝術》的學生結課作業。該課程指導老師張培傑介紹道,《書法藝術》通過帶領學生練習經典佳作和歷屆領導人對青年人的寄語內容,有機地將書法教學和思政育人、通識教育結合起來,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大學生多了解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提高思想覺悟,提升人文素養。

  該校董事長張曉東觀展後表示,「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把課程思政和學校倡導的通識教育理念創新結合,對於推進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的育人格局將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完)

(編輯:裴春梅)

關鍵詞:

相關焦點

  • 「思政課程」引領「課程思政」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構建高校思政工作體系,緊緊抓住高校立德樹人、鑄魂育人根本任務,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新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 課程思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
    課程思政是寓價值觀引導於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在知識傳授過程中,挖掘課程本身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再有機融入課堂教學之中,同時,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形成對育人的再認識,實現教育者先受教育。
  •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理論研討會圓滿舉辦
    12月12日,「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理論研討會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在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東方紅校區創新創業大樓舉行。本次研討會由湖南第一師範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辦,湖南省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北京愛課互動科技有限公司(課堂派)承辦,來自全國各地的200餘位從事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教學與研究的教師出席了研討會。
  • 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調研推進會發言摘登
    高度重視「金課」建設,從精品視頻公開課、資源共享課到在線開放課,再到國家一流課程,產生了一批課程思政的優秀案例。如南京中醫藥大學在疫情防控期間,創建了課程思政「空中課堂」,結合疫情防控和中醫藥學科專業特色,打造立德樹人、課程思政育人高地。四、積極組織交流培訓,不斷增強教師課程思政能力。
  • ...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研討會暨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聯盟成立會議
    蔣慶哲還表示,希望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聯盟的成立只是一個開端,今後可以通過共建、共治、共享,打造以財經學科為紐帶的跨校、跨區域的高校思政建設共同體,形成思政類課程的特色和品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徐青森致辭。
  • 教師是做好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關鍵
    2017年,教育部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要求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2018年起,各地高校均已全面啟動課程思政的理論研討和教學改革實踐。準確把握課程思政的理念和內涵課程思政是指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激活或融入課程教學改革的各環節、各方面,強化顯性思政,優化隱性思政,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
  • 我省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有了這些要求和任務~
    ,著力構建符合人才成長規律、體現時代要求、彰顯浙江特色的課程思政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近日,省教育廳制定並印發了《浙江省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 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要求和任務吧~ 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切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決扛起「三地一窗口」的使命擔當,牢固確立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堅持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融為一體,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在所有高校
  • 浙江高校全面推進課程思政
    日前,浙江省教育廳發布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在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五年內培育一批示範校、示範課程。  方案明確,要把專業課作為課程思政建設的重點,分類推進各學科專業的課程思政建設。
  • 把握好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三要素
    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要以思政元素的挖掘應用為切入點,以教師主導力的發揮為關鍵,以課程思政教材體系建設為依託,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 秉持「三因」原則 深挖精用課程思政教育元素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思政工作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高校所有課程都蘊含著豐富的育人資源。
  • 浙工大發起成立浙江省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聯盟
    該會議由浙江省高等教育學會教學管理分會主辦,浙江工業大學承辦,旨在深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推動教育教學工作創新,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省教育廳高教處處長呂華、浙江省高等教育學會施建祥教授等出席會議並致辭。會上,由浙江工業大學發起,浙江省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聯盟成立。
  • 從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拓展的內在意涵與實踐路徑
    思政課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然而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觀視野來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還必須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2020年6月,教育部組織召開的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視頻會議強調,要「充分發揮好專業課教師『主力軍』、專業課教學『主戰場』、專業課課堂『主渠道』的作用,推動課程思政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 對外經貿大學牽頭髮起,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聯盟在京成立
    今天上午,在首屆全國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研討會上,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聯盟揭牌成立。該聯盟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牽頭髮起,全國35所財經類高校參與。聯盟將匯集各方力量,打造以財政學科為紐帶的跨校跨區域的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共同體。
  • 教育部召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調研推進會
    他表示,「下一步,江蘇將持續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結合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教育評價制度改革,將課程思政建設作為高等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環節,通過遴選建設一批課程思政示範校、示範專業和示範課程,全面提升廣大教師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健全課程思政建設的體制機制,形成『校校有精品、門門有思政、課課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
  • 魏碑故裡高校翰墨香——山西大同大學加強美育建設 推動書法走進校園
    大同大學嚴格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美育建設的總目標,以課堂教育為核心,以第二課堂社團活動為抓手,通過組織書法展覽和比賽影響、帶動各院系大多數學生主動參與到書法學習中,並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截至目前,該校書法專業教師發表學術論文24篇,有31人次在國家級、省級展覽和競賽中入展、獲獎。
  • 教育部出臺《綱要》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作出整體設計和全面部署——
    「把大水漫灌變精準滴灌,為高校和教師撥開了認識上的『迷霧』,讓每位教師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幹出自己的『特色』,提高思政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吳巖表示,4個80%是提出課程思政建設這一重大命題的現實依據。其中前3個80%也構成了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抓手,就是要緊緊抓住專業課教師「主力軍」、專業課教學「主戰場」、專業課課堂「主渠道」,深入推動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緊密融合。  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教師是關鍵,其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決定著課程思政建設能否取得實效。
  • 課程思政「三問」:課程思政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幹?
    隨著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近年來,實施課程思政逐步從部分高校在「點」上的探索發展為我國高等教育界在「面」上的共識。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理論工作者有必要從學理上明晰「課程思政是什麼?課程思政為什麼?課程思政怎麼幹?」這三個問題。課程思政是什麼?
  •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理論研討會」舉行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理論研討會」舉行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13日訊(記者 奉清清)「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理論研討會」12日至13日在湖南第一師範學院舉行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工作大會上的講話精神,要堅持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會議採取線上、線下同時進行。
  • 課程思政的價值與建設方向
    從2014年開始,上海市各高校在教育部的正確指導下,積極開展教學改革的試點工作,經過不斷努力,形成了一套具有時代感、高價值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與形式,即「課程思政」模式。對於「課程思政」形成的背景,有學者認為,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要改革是因為思想政治教育要跟隨時代的腳步一同前進,之所以能夠改革是因為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指導,而「課程思政」的提出便是基於這樣的背景。
  • 福建省堅持「四個抓好、四主合一」 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
    加強對課程思政建設的組織領導和整體設計,10位省委領導定期深入聯繫高校調研課程思政工作,推動高校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的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機制。系統部署課程思政工作,出臺《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行動方案》《全面振興本科教育實施意見》,實施高校課程思政體系和教育教學創新計劃,將課程思政建設成效納入學校辦學績效考評內容,推動高校形成「一校一特色」的課程思政工作模式。莆田學院構建一個課程思政質量月、一組課程思政培訓、一批課程思政項目、一百場課程思政教研活動、一套課程思政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五個一」模式。
  • 課程思政是方法不是「加法」:金課、一流課程及課程教材的認識和實踐
    課程思政是方法,是高校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過程中體現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方法,是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實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方法。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是實事求是,課程思政把實事求是的精神與高校課程建設的基本規律和豐富內容有機融合,與思政課程建設同向同行,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