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的小楊今年18歲,2個月前,小楊出現胃脹,以為是胃病,自己找了些胃藥治療了,就沒再關注。這個時候的小楊沒想到,自己和癌症的距離這麼近。
11月,小楊吃了胃藥發現沒什麼效果,甚至胃脹還逐漸「升級」為腹脹,到醫院檢查胃鏡:胃竇潰瘍(活動期,已病檢)。在醫生的要求下,小楊還做了腹部B超和彩超,最後結合病理報告,確定為胃低分化腺癌伴印戒細胞癌,卵巢囊實性佔位擬囊腺瘤與囊腺癌鑑別,大量腹水。
確診胃癌後,小楊犯愁:胃癌可以治療嗎?治療胃癌要「開膛破肚」嗎?胃癌要放化療嗎?放化療會不會很難受?
醫院建議小楊進行化療治療,被小楊及家屬拒絕了——化療的副作用實在太大了。最後,小楊找到了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腫瘤一科的彭齊榮教授。
彭齊榮教授
入院後,劉躍軍教授予以對症支持治療,先為小楊進行腹水引流,同時為其補充人血蛋白糾正低蛋白血症。劉教授查房時指示,小楊無明顯介入禁忌症,可以行動脈介入手術治療。
動脈
介入術
在DSA手術室裡,劉教授為患者進行了胃十二指腸動脈和腸繫膜上動脈的造影術+灌注術+栓塞術。
通過導管將藥物直接灌注至腫瘤內部,使藥物能以高濃度殺滅腫瘤細胞,避開靜脈化療減少藥性的缺點,同時有微創手術傷口小,副作用小,見效快等優點。利用栓塞劑堵塞腫瘤周圍血供,抑制腫瘤生長,從而達到減瘤效果,改善患者症狀,縮小腫瘤大小。
術後,醫生密切觀察小楊的病情變化,予以心電監護、護胃、止嘔等處理。
經過血管介入術後,小楊的腹脹腹痛得到治療,明顯好轉,腸梗阻的症狀有所緩解,病情終於得到了控制。
在醫生的建議下,小楊接受了熱療抗腫瘤治療,通過電磁波產生熱能,使腫瘤內部升溫,抑制腫瘤癌細胞的合成,輔助動脈灌注化療後治療惡性腫瘤,起增敏增效的作用。
胃癌
胃癌的發病率在惡性腫瘤中居五,根據胃癌病理學類型及臨床分期,採用以(微創)手術治療為主,聯合熱療、生物靶向治療等手段進行綜合治理,以達到延長患者生存期限,改善患者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