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免疫治療大有可為

2020-12-27 騰訊網

基於大型Ⅲ期臨床研究ATTRACTION-2結果,3月,中國首個免疫腫瘤藥物歐狄沃(納武利尤單抗)被批准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兩種或兩種以上全身性治療方案的晚期或復發性胃或胃食管連接部腺癌患者,使晚期胃癌患者有了新的治療方案選擇。

近日,北京協和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趙林教授對胃癌防治話題進行了全面解讀,希望全社會重視這一中國高發癌症。

胃癌防治問題凸顯

2018年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新發胃癌病例數45.6萬,死亡病例數39萬,分別佔全球的44%與50%。

胃癌是指在胃壁最內側黏膜內的細胞演變成癌細胞,且無序反覆增殖。通常癌細胞經過較長時間發展,患者才會出現相應症狀。但發現症狀後,再去診治,多數患者的病情已發展至進展期。「確診即晚期是我國胃癌防治工作面臨的最大問題。」趙林坦言,「胃癌起因複雜,高危人群更需提高警惕。」

導致胃癌的風險因素有很多,其中,飲食因素最為常見,例如醃製食品中的亞硝酸鹽、真菌毒素和多環芳烴化合物等具有致癌性,長期高鹽飲食易刺激胃黏膜,促進癌症生成。其次是遺傳因素,約10%的胃癌患者有家族遺傳史。

其他如癌前病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和不良生活方式,都有可能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趙林建議,高危人群儘可能地改善生活習慣,並重視密切隨訪和監測。

推進層級化胃癌篩查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胃癌治療的三大原則,也是提高治療效果和降低病死率的關鍵。實現胃癌早診早治的前提在於重視早期篩查。目前,胃鏡是確診胃癌的首選方式。趙林指出,在胃癌早篩早診方面,日本和韓國已有成功經驗,通常50歲就開始進行常規胃鏡檢查。對於有家族遺傳史的人群,篩查時間則更早。

然而,從人口基數與國情出發,在借鑑他國早篩經驗時,我們還需因地制宜。趙林強調,我國專家有必要對胃癌篩查年齡達成共識,並納入指南進行推薦。同時,推進篩查進一步層級化、精準化,如發展初篩機制,讓高危人群先進行篩查。

通過早篩發現早期胃癌,其治療基本可將治癒作為治療目的,防止復發和轉移、降低併發症。若在晚期確診,治療手段受一定局限,只能儘可能地延長生存期,控制症狀或縮小腫瘤體積。「對於局部中晚期胃癌,目前臨床進展的重點在於多學科綜合治療,通過新輔助治療為手術創造機會。」趙林表示。

免疫治療助力延長生存期

「在胃癌免疫治療的眾多研究中,ATTRACTION-2研究是最早開展,也是目前證據級別最高的一項。」趙林指出。鑑於Ⅲ期研究入組規模的說服力更強,通常新藥的獲批都基於大型研究結果。

ATTRACTION-2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納武利尤單抗可使死亡風險降低38%,一年生存率翻倍達27.3%;在獲益患者(完全或部分緩解患者)中,61.3%患者的生存期可延長兩年多。

此外,該研究也摘取了迄今為止胃癌三線治療最長隨訪數據「桂冠」。在超過46個月的隨訪過程中,有18位患者的生存時間超過3年。其中,15位來自免疫治療組,另外3位來自安慰劑組,而在安慰劑3位患者中,兩位後續又接受了免疫治療。

「一旦患者獲益,其獲益時間會比較長。不同於傳統治療追求帶瘤長期生存,免疫治療有望讓腫瘤消失。」趙林對胃癌免疫治療充滿信心。「我相信免疫治療會改變晚期胃癌治療的格局,甚至我們在思考,將來胃癌免疫治療是否可以往前提到二線、一線,甚至新輔助和輔助治療階段。」

這一信心正是來源於免疫治療藥物通過激活人體免疫系統來發揮作用的機制。這一機制的關鍵點在於患者的機體免疫狀態。越早期的患者,機體免疫狀態相對越好,免疫治療就更容易發揮功效。

逐步提升藥物可及性

提升創新藥物可及性是社會各界共同的努力目標。日前,中國癌症基金會發起的「歐狄沃患者援助項目」已經新增了胃或胃食管連接部腺癌適應證。「首次3+3,後續3+4循環」(首次接受3次歐狄沃治療後,通過評估可獲得後續最多3次治療援助;後續階段接受3次治療後,通過評估可獲得最多4次治療援助,後續循環最多7次)方案有望為符合條件的晚期胃癌患者實現經濟減負。

趙林表示:「近些年醫保目錄中的胃癌藥物不斷增加,多數化療藥物以及一些靶向藥物已經可以通過醫保報銷。隨著國家整體醫療水平的提高,相信胃癌免疫藥物在未來勢必會進入醫保目錄。」

相關焦點

  • 胃癌晚期手術後能活幾年?綜合治療或可延長生存期
    故晚期胃癌患者手術後生存期有多長,與病人身體狀況和治療方法密切關聯,目前多採用姑息手術療法和綜合治療,其目的在於改善晚期生活質量,延長生命。一、胃癌晚期的姑息性切除手術胃癌發病率逐年升高,進行及時治療才能控制疾病,達到治癒的可能。
  • 上海胃癌醫院前十名-北京胃癌診治醫院
    在各類癌症中,胃癌是較為常見的癌症之一。對於胃癌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都是最重要的原則,也是提高胃癌療效的重要所在。  胃癌是種什麼病?  胃癌可發生於胃的任何部位,但多見於胃竇部,尤其是胃小彎側。根據癌組織浸潤深度分為早期胃癌和進展期胃癌(中、晚期胃癌)。  1、腹脹、腹部疼痛,多數是腫瘤刺激或者壓迫導致的。
  • 胃癌術後CA724升高,是腫瘤復發了嗎?還有沒有辦法再治療?
    若發現異常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考慮治療方案,若是沒有檢查出問題,但標誌物提示復發,該怎麼辦?待後再查標誌物、影像學檢查,或者PET-CT檢查。胃癌復發還能不能手術是我們首要考慮的問題,身體狀況、治療意願也要考慮。
  • 史上最全癌症靶向及免疫治療藥物清單(含醫保覆蓋及價格)!
    近年來,新一代抗腫瘤藥物的興起讓腫瘤的治療從細胞毒性藥物治療時代跨越到基於基因變異的精準靶向治療新時代。以肺癌為例,從前肺癌晚期患者的平均生存時間只有10個月左右;而現在通過靶向藥物的序貫治療,約有半數的肺癌晚期患者可以存活長達三四年。您是否想全面了解目前國內外針對不同癌種的靶向免疫治療藥物有哪些呢?哪些藥物已在國內上市並納入了醫保呢?
  • 胃脹或是胃癌 微創技術為18歲女孩治療胃癌
    確診胃癌後,小楊犯愁:胃癌可以治療嗎?治療胃癌要「開膛破肚」嗎?胃癌要放化療嗎?放化療會不會很難受? 醫院建議小楊進行化療治療,被小楊及家屬拒絕了——化療的副作用實在太大了。最後,小楊找到了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腫瘤一科的彭齊榮教授。
  • 預防胃癌,五個早期信號要警惕
    鄒曉平教授為患者進行內鏡下早癌治療 錢秀華 攝過去認為大部分胃癌患者早期無典型症狀,但經過仔細追問病史,發現部分患者都有一定的症狀,只是早期症狀缺乏特異性而被忽視,按胃炎或潰瘍病盲目服藥治療,造成誤診誤治。
  • 北聯NK免疫細胞治療在治療癌中起到什麼作用?
    自然殺傷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細胞)具有直接殺傷功能天然免疫效應細胞。細胞表面固有表達多種活化性和抑制性受體起到監視惡性病變細胞作用。 依賴細胞固有表達受體識別方式使得NK細胞無需致敏即可泛特異性識別惡性病變細胞,起到快速殺傷病變細胞功能。
  • 榮昌生物治療胃癌ADC新藥維迪西妥單抗獲美國FDAⅡ期臨床試驗許可...
    榮昌生物治療胃癌ADC新藥維迪西妥單抗獲美國FDAⅡ期臨床試驗許可及快速通道資格近日,由榮昌生物製藥(煙臺)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ADC新藥注射用維迪西妥單抗(商品名:愛地希®)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針對晚期或轉移性胃癌以及胃食管結合部腺癌的Ⅱ期臨床試驗許可(IND),並獲FDA針對胃癌適應症的快速通道資格
  • 早期胃癌治療的「新六脈神劍」
    早期胃癌治療的「新六脈神劍」 2020-08-25 17: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胃癌術後康復治療需注意哪些問題
    胃癌術後康復治療需注意哪些問題 時間:2020-12-22 13:53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胃癌術後康復治療需注意哪些問題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吧。胃癌是比較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我國是胃癌高發。
  • 人大「常青樹」申紀蘭罹患胃癌逝世:我國胃癌每年死亡人數50萬,是...
    1964年,有40萬日本人進行了檢查,1970年增加到4百萬人,在1990年之後,每年都有約6百萬人,進行胃癌篩查。所以日本對胃癌的治療,是贏在了起跑線上。面對晚期胃癌,日本也不見得有比其他國家更好的治療效果。但是,並不是喊幾句口號就能做到胃癌早篩,這需要真金白銀地燒錢。宣傳和科普容易做,但是讓吃瓜群眾自己掏錢來做檢查,就比較難了。
  • 人大代表申紀蘭罹患胃癌逝世 預警:國內胃癌每年死亡人數50萬
    1964年,有40萬日本人進行了檢查,1970年增加到4百萬人,在1990年之後,每年都有約6百萬人,進行胃癌篩查。所以日本對胃癌的治療,是贏在了起跑線上。面對晚期胃癌,日本也不見得有比其他國家更好的治療效果。但是,並不是喊幾句口號就能做到胃癌早篩,這需要真金白銀地燒錢。宣傳和科普容易做,但是讓吃瓜群眾自己掏錢來做檢查,就比較難了。
  • 胃癌發展到晚期,做手術與不做手術,差異在哪?聽聽醫生咋說
    如果胃癌晚期已經開始出現癌細胞的轉移,那麼是不建議進行手術的切除的,如果強行進行手術的切除的話,不僅治療效果不理想,而且還會造成壽命的縮短。一般胃癌晚期在治療上雖然比較困難,但是隨著醫療的不斷發展,有很多的治療也應用到晚期的癌症治療,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延長患者的壽命。
  • 2020傑克森實驗室腫瘤免疫與基因治療論壇在滬成功舉辦
    2020年9月2日, 2020傑克森實驗室腫瘤免疫與基因治療論壇在上海成功舉辦。此次活動由傑克森實驗室主辦。 癌症免疫療法,尤其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治療手段,已成為治療某些類型癌症的重要組成部分,並為特定群體患者提供了持續性的治療效果。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作為靶向免疫系統的「剎車」的藥物,有助於免疫系統識別和攻擊癌細胞。
  • 全國十大腫瘤醫院排名-北聯nk免疫細胞
    目前,腫瘤治療由傳統的手術、放療、化療升級到細胞免疫治療,精準醫學時代來臨,越來越多的腫瘤患者開始接受細胞免疫治療,尤其是北聯nk免疫細胞療法治療。  什麼是腫瘤? 什麼是癌?  北聯生物幹細胞李非博士稱,腫瘤是機體在各種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組織的細胞在基因水平上失掉了對其生長的正常調控,導致細胞異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 腫瘤專家陳湧:確診胃癌晚期,應該怎樣治療?
    《2019年中國癌症年報》顯示:2018年,在全球範圍內,胃癌已成為癌症發病率第五、死亡率第三的癌症。而在我國,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列前三。2018年,我國新發胃癌患者突破50餘萬人,其5年生存率不足20%,是嚴重危害國民健康的惡性腫瘤。
  • 別讓美食變成「致命誘惑」,梁寒教授告訴你胃癌防治要點
    我們MDT討論時經常碰到非常年輕的晚期胃癌患者,已經出現全身轉移,但最後萬幸是HER2(+++),用上標準的奧沙利鉑+卡培他濱後,加再赫塞汀這種抗血管靶向藥,病灶控制得非常好,可以使患者獲得長期生存,部分患者甚至可以獲得根治手術的機會。」近兩年,癌症治療進入了免疫治療的春天,PD-1、PD-L1單抗的出現也開創了腫瘤治療的新時代。
  • 免疫+手術刀=肺癌治癒?——胸外科可主導肺癌治療全局
    張蘭軍教授:KEYNOTE-024研究的5年OS結果告訴我們,免疫治療可以為一部分晚期的NSCLC患者帶來長期生存,甚至接近臨床治癒。但同時它也提示我們免疫治療一定要針對優勢人群,這需要我們繼續探索能預測免疫治療療效的生物標誌物。
  • 【名醫對話】秦東春:深度解析腫瘤免疫治療與檢驗,為腫瘤患者帶去...
    、胃癌等多種疾病上有著良好表現,但是現在仍有很多患者對腫瘤的免疫治療不是很了解,那麼什麼是腫瘤免疫治療呢? 答:免疫治療(immunotherapy)是指針對機體低下或亢進的免疫狀態,人為地增強或抑制機體的免疫功能以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治療方法。免疫治療的方法有很多,適用於多種疾病的治療。
  • 百濟、再鼎、康方紛紛加入 胃癌藥物競爭格局不斷重塑
    文 | April Chen胃癌是全球第三大最常見的癌症死亡原因,其中大約15%至20%的晚期胃癌和胃食管連接癌(在東亞尤其普遍)是HER2陽性,自赫賽汀與順鉑和氟嘧啶聯合於2010年FDA批准用於HER2陽性轉移性胃癌一線治療以來,無論是赫賽汀治療後復發,或HER2陰性患者,治療選擇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