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躍剛:柏樹溪畔昆蟲記

2021-02-18 大眾攝影雜誌

——  ↑點 擊 上 方 藍 字 , 輕 松 加 關 注 ——

二零一八盛夏之時,編輯部收到了資深媒體人楊浪的一封來信,隨信一併發來了著名記者、作家盧躍剛拍攝的大量昆蟲照片。這些昆蟲影像,不是以近攝刻畫精緻微觀之作,也不是以創意打造美麗夢幻之作,以文字反映社會、揭露人性的作家盧躍剛拿起手機拍攝時,我們看到的是一群極具「社會性」的小蟲,在它們的世界上演著溫情、鬧劇、秘密、生存……在盧躍剛寫給楊浪的信中,在文學與自然科學的交織中,和這些小蟲相關的一切都已明了,甚至包括攝影。

——編者

躍剛拍蟲

真的不記得他有昆蟲學方面的知識儲備,所以,當躍剛說要把他拍的昆蟲「給我看看」時,我也就是「看看」,誰不拿手機拍著玩呢?不過當他從微信裡烏泱烏泱給我發來上百張昆蟲照片時,就不得不認真對待了。

盧躍剛是著名作家,在報告文學領域裡,他的《大國寡民》《三峽:半個世紀的論證》都是力能扛鼎的作品。跨到攝影圈,居然拍起昆蟲,緣何?他的長信把過程和邏輯說明白了。 

我補充一點:以我之見,所有成功的記者、作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稟賦,好奇心。對所有關乎自然和社會變化的重要關節充滿求知和設問的動機,並且因此而廣泛搜求知識與答案,再由知識搜求推演的極致而得智慧。智慧者,無非自然和社會真知獲得後的最佳選擇。再因這選擇的道德遵從生化為良知。 

由「好奇」而「求知」而「智慧」而「良知」,這是所有試圖有所擔當而不惟攝影者的進程。 

楊浪 2018年7月

盧躍剛    賀延光 攝

作者介紹:記者、作家。代表作有長篇報告文學《大國寡民》、報告文學集《以人民的名義》、《長江三峽:半個世紀的論證》等。


楊浪:

你好。

關於昆蟲拍攝,你看到的照片是從2018年5月-7月15000多張「底片」中挑出來的。去年五六千張「底片」沒挑,還有些好照片。

《大眾攝影》2018年12期版式

我對昆蟲拍攝有興趣是近兩年的事兒。早前是拍野花和植物,拍了好幾年。去年五月修葺圍牆,雜草、枯枝一清除,沿小溪種植的薔薇花頓時燦爛綻放,晚上成百上千的螢火蟲在空中在水面上閃爍飛翔,恍如一個童話世界。捉了螢火蟲來看,一盞小燈在它的屁股上明滅,便有無限多的追問與遐想。它晚上從哪兒來,白天到哪兒去?白天想看個真切,我到哪兒去拜訪它?還有那些天一亮就喧鬧掀翻了天的知了,晚上不知疲倦聲嘶力竭的螽斯,一旦被關注,便成為我的鄰居,便有了了解它們的願望。

你知道,2008年汶川地震後,我每年有三分之一到半年的時間住在四川雅安鄉下,主要做三件事,一是做災後重建工作,二是研究鄉村,三是歷史寫作。每天的生活很有規律,讀書、寫作、爬山、散步。吃了飯,院子裡走走。院子裡種滿了花:梔子、繡球、海棠、石竹、扁竹蓮、月季、薔薇、百合、黃桷蘭、蘭草、三角梅、野牡丹……林子裡,胡豆雀、鷦鷯、山楂、畫眉、白頭翁、烏鶇、布穀、白鶴、白鷺……還有叫不出名的鳥兒落在紫薇、臘梅、銀杏、楠木樹上,衝著我的窗戶親侯。留意了昆蟲,方圓幾十米的院子一年四季都有知名不知名的昆蟲,小則一兩毫米(如小金花蟲),大則有十幾釐米(如枯球籮紋蛾),一年多下來,發現了十幾種蝴蝶、瓢蟲,一二十種蝽,上百種蛾子,好多種螢火蟲、金龜子、竹節蟲、象鼻蟲、蜜蜂、熊蜂、馬蜂、胡蜂、姬蜂……還有步行蟲、虎甲蟲、埋葬蟲……還不包括那些不屬於昆蟲的蟲子,如蛞蝓、蝸牛、蜘蛛(光是跳蛛我就發現了十幾種,盲蛛發現了六七種)。方寸之地,簡直就像一座昆蟲博物館那麼宏闊。

你看過法國人拍的三維動畫紀錄片《小世界》和BBC拍的《微觀小世界》嗎?它們啟發我觀察微觀世界的方式。我收藏了中文翻譯四種版本的法布爾十卷本《昆蟲記》。我的小院子可比法布爾賽西尼翁村的「荒石園」豐富得太多了。因此我也在鄉村實地感受到法布爾的偉大,西方文明的偉大。

一位中學教師可以躲在與世無爭的偏僻鄉村,栩栩如生地寫出今天仍屬經典的《昆蟲記》,成為偉大的昆蟲學家和作家。目前為止,世界昆蟲、植物的科學分類,絕大多數的昆蟲標本,植物標本的採集、命名、認知、研究都是西方人做的。怎麼回事?好奇心,對,西方人比中國人強得無以復加的好奇心!對宇宙萬物一切未知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求真的探索精神!說得極端一些,一個林奈,一個達爾文,就把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定義了。

柑桔鳳蝶

細扁食蚜蠅

美眼蛺蝶

昆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六億年前的三葉蟲,而人類進化的歷史只有10萬年。人類很童年呵。昆蟲的數目很宏大,目前地球號稱有100-120萬種昆蟲,而且這個數字據說每年正以一萬種的新發現遞增。一些新種由發現者命名,昆蟲學家以發現新種為終身自豪。青少年時我讀過達爾文《一個自然科學家的環球旅行記》,多麼嚮往登上「小獵犬」號與達爾文一起航行,在加拉帕戈斯島聆聽人類進化的秘密。後來我知道了威爾遜的傳奇故事,知道了我的家鄉大熊貓和鴿子花樹(珙桐)都是法國人戴維發現的。我們知道得太少了。

這一段,伴隨著雷暴雨讀布哈林在克格勃監獄裡寫的自傳體小說《時代》(寫得好極了),對,就是我們能對臺詞倒背如流的《列寧在1918》中的布哈林。他在小說裡回憶童年,昆蟲學方面,他幾乎就是一個專家,臨死前還記得克裡米亞大步行蟲、鬼臉天蛾、西班牙小蠅、天蠶蛾、獨角仙、鹿角蟲、螽斯、阿波羅絹蝶……可見十九世紀末俄羅斯自然科學教育的普及。

我給一個朋友寫信說:「好了,不算晚。我如同達利油畫中的那個小孩兒,撩起了大海的一角,進入了一個眼花繚亂的童話世界,所有的昆蟲仿佛都是卡通人物,有個性,有故事。我開始痴迷昆蟲。我想,要是我年輕二十歲,當什麼鳥作家,去做博物學家。不是植物學家、昆蟲學家,而是博物學家。不到一年的時間,我認識了上百種昆蟲,拍到了好幾百種蟲子,網上下載了《中國動物志·昆蟲綱》54卷,《中國昆蟲生態大圖鑑》,還有臺灣出版家送我的《昆蟲圖鑑》(臺灣的昆蟲與雅安有著高度的一致,比如鳳蝶類、蛾類、黃蛺蝶、琉璃蛺蝶、豆芫菁、磕頭蟲……)。

打開了眼界,便去平時散步的田壟、山道、河邊拍。昆蟲的阿里巴巴山洞頓時打開了,裡面豐富、絢麗。每天都有新的發現與驚喜。大量的蝴蝶、巨型鍬甲蟲、金龜子、天牛……這裡,大致跟你說一下我鄉下居所的地理、氣候環境,或可解釋雅安、準確說我們家及周邊兩公裡半徑為什麼有這麼多的昆蟲。

首先雅安潮溼。雅安被稱作「雨城」,女媧補天之地。而我所居的隴西河谷是一個108平方公裡的盆地,海拔900米左右,秋天陰雨綿綿,春、夏兩季多是晚雨晝晴,特別適合昆蟲生長。以我家為圓心,柏樹溪畔,只有兩公裡的拍攝半徑,那麼密集那麼豐富,卻也超出了我的想像。

臺灣作家龍應臺看了我的「昆蟲記」照片,不相信方寸之地有那麼多的昆蟲,用了「匪夷所思」四個字。

《大眾攝影》2018年12期版式

好了,該回答你的問題,這些照片是怎麼拍的了。

很簡單,iPhone6s。之前,據我所知,有用手機偶爾清晰拍到昆蟲的,但大多數拍不好拍不實。好照片都是用非常專業的單眼相機和鏡頭拍攝的。一些專業昆蟲圖鑑徵集昆蟲稿件都明確說不用手機拍攝的照片,因為放大後虛,不能印刷出版。但是為什麼是蘋果而不是別的手機?我試過華為。華為的鏡頭很講究,聲稱是徠卡雙鏡頭拍攝,是所有手機裡最好的。但是最新的華為手機有一個致命缺陷,偏色,拍出來的照片豔綠,俗話說「怯」。

iPhone6s也偏色,你能在鏡頭中和自然光下看見它們的差異,但是調子偏暖,對色溫敏感,在弱光的情形下,有特別的表現力和色彩還原。用膠片時期比較,iPhone6s像柯達,而華為像富士,不過華為沒有富士偶爾的沉著。

你還問過我,「你怎麼解決近攝而不驚動」?大多數人的經驗是,昆蟲敏感,不等你人湊攏就跑了跳了飛了,不可能老老實實讓你對好焦、找角度、等光線。早前我正有這樣的誤區,怕走近拍攝驚嚇了昆蟲,鏡頭儘可能地離昆蟲遠,變焦拉近,進行所謂的微距拍攝。但發現鏡頭裡很實的圖像不能放大,放大就虛。這個錯誤是對昆蟲習性不了解所致。昆蟲超級敏感不假,遇到危險,會有一系列逃生手段,首先是模仿環境。對這一點,大多數人都知道,很多昆蟲是「模仿大師」,可以以假亂真,比如你看到的枯葉蝶、琉璃蛺蝶、一些蝴蝶幼蟲、竹節蟲、一些蝽等。第二是迅速逃跑。第三是裝死。第四是自由落體,你剛接近,他們手腳一松,掉進草叢中,萬般尋找不到。但是,我在拍攝中發現,以往的某些認識是錯誤的。許多昆蟲(蝴蝶、蜂子、甲蟲)還有一個特性,如果你謹慎、緩慢、迅速接近它,它會有一個非常短暫的「意識休克」和「視覺盲區」,即一時不知道一個龐然大物過來該怎麼辦,或者根本看不見你,左顧右盼、東張西望、手足無措不挪地兒。概括說,可稱作製造昆蟲「意識休克」「視覺盲區」進行拍攝。是不是有科學依據,待考。

花金龜

昆蟲還有一個習性,就是貪吃。貪吃會讓它們放鬆防範,比如在柳樹幹、花冠上,還有腐爛漿果、垃圾、糞便都是昆蟲愛去的地方。你如果是從恰當的方向、角度接近,能夠強化它們的「意識休克」、「視覺盲區」,他們不會逃跑,讓你拍個夠。最逗樂的是,有的昆蟲心情好的話,甚至可以讓你轉移拍攝現場,把它們挪到光線好的地方讓你拍個夠。

你給我看的一組世界得獎的昆蟲照片,拍得真棒。這種完全虛化環境的唯美主義和昆蟲專業標本的拍攝方法(專業單反、微距鏡頭)是昆蟲界專業、愛好者的主流。這個主流的內含特質是「標本」「他者」,好看,有趣,但不動人,沒有故事、情感以及生命存在的環境(語境),因此也沒有了本來就存在的戲劇性(悲劇、喜劇、諧劇)。看不見昆蟲界的叢林法則或某種基於本能的社會性情感。

比如我在隴西河畔柳樹幹上拍到的一組巨型鍬甲蟲照片。母鍬甲蟲比公鍬甲蟲個頭小至少兩倍。公鍬甲蟲長著兩隻跟身體一般長大的兇悍夾鉗,漂亮(自然界一般公的比母的都長得漂亮)。我看見一隻公鍬甲蟲從柳樹根部迅速往上衝,瞪著眼一直衝到上面的兩隻母鍬甲蟲面前,趕走另外一隻公鍬甲蟲,用兩隻大夾鉗和身體護住母鍬甲蟲。我跟拍了全過程。母鍬甲蟲或是新娘或是情人。再比如,我拍到一組牛虻捕食熊蜂的瞬間。卡帕說:「如果你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離得不夠近。」昆蟲新聞攝影也是如此,絕大多數情況是稍縱即逝,千載難逢,對象太小,幾毫米、頂多幾釐米,現場抓拍,如果不足夠近,根本拍不著,別說拍好了。

翠藍眼蛺蝶

兩個情景是不是有點兒驚心動魄?不過我要告訴你,這兩個場面的拍攝角度單反絕對夠不到。昆蟲都太小了,它們的生存環境或者說它們的「自然」「社會」環境太複雜了,揭示它們,表現它們,我認為手機是最恰當的工具。這一切都基於對昆蟲世界複雜性的認識,裡面有故事,有情感。因此,我把我的昆蟲攝影看作是「新聞攝影」,試圖在昆蟲的拍攝過程中尋找某些轉瞬即逝的「關係」:人與昆蟲的關係、昆蟲與昆蟲的關係、昆蟲與自然(生存環境,既是生命的,也是美學)的關係。有點兒像八十年代鄭鳴用傻瓜機拍《倒閉的滋味》?我的一位藝術史家朋友將這種拍攝命名為「iPhone時代的昆蟲記」。真正的平民化、信息化、自媒體化。手機-故事-「新聞」-戲劇性,命名來得恰到好處。

昆蟲於我已近痴迷,一寫就有說不完的話。剛開始,很初級,供參考。

此布夏安。

躍剛     

2018年7月22日

編輯:李馨

微信編輯:劉佳

歡│迎│進│入│微│店│訂│閱

大│眾│攝│影│全│年│雜│志

點│擊│訂│閱│號│首│頁│購│買

--

掃描二維碼

關   注

《大眾攝影》訂閱號

相關焦點

  • 手機鏡頭裡的昆蟲記
    最近三聯書店推出了盧躍剛別開生面的套裝新書《下裡巴蟲》,一本「圖卷」,一本「文卷」;因為「圖卷」是用蘋果手機拍攝的,相較法布爾,被他的朋友稱為「iPhone時代的昆蟲記」。他通過攝影鏡頭虹霓般化入《下裡巴蟲》,便形成其對昆蟲世界精緻入微的視點、斑斕絢麗的色彩、朝暮私語的時空、曲盡其妙的細節……以及從中生發出的氣象萬千之生物和人文妙趣。
  • 昆蟲王國裡的生與死、愛與恨、哀與樂
    當從新聞的視角去看待昆蟲攝影,也可以將之稱為「新聞攝影」。在拍攝對象的尋找,拍攝角度的確定以及背後故事性的探索中可以捕捉到人與昆蟲的關係,昆蟲與昆蟲的關係以及昆蟲與自然的關係,這同樣也是生存環境、生命和美學的關係。*文章節選自《下裡巴蟲》(盧躍剛 著 三聯書店2021-1)。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在文末留言
  • 李公明|一周書記:致盧躍剛:昆蟲王國的……N種讀法
    能夠先睹盧躍剛的新著《下裡巴蟲》(圖卷、文卷,三聯書店,2021年1月),真是一場與昆蟲圖文的美麗邂逅。盧躍剛自2017年以來在他故鄉雅安下裡周圍二至四公裡半徑的隴西河畔用手機抓拍了八萬張以上昆蟲照片,經過挑選、剪裁後可供發表或展示的有四千張左右,收入本書「圖卷」的只有五百多張。
  • 昆蟲記 你喜歡「昆蟲宴」和昆蟲館嗎?
    然而,這個世界上確是有「昆蟲宴」的。在雲南,人們會採取油炸的方法,來烹飪昆蟲的美味。這樣做可以去除昆蟲的腥味。據說昆蟲營養豐富,還有美容強身的功效呢。昆蟲宴  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寫了《昆蟲記》,詳盡地介紹了昆蟲的種類、特徵、習性和婚習等等。電影《昆蟲總動員》,則是一部有趣的瓢蟲為主角的昆蟲電影,這個電影讓我們認識了另一種視角下的昆蟲,電影裡的昆蟲可愛極了。而取材自漫威漫畫的《蟻人》又以另一種科幻電影的視角,影片中出現了大量的螞蟻。人類能夠操縱這些螞蟻,與偉大的「蟻人」一起戰勝邪惡的力量。
  • 小昆蟲也有大世界,孩子必讀的《昆蟲記》就選這本!
    這套書改編自法布爾的《昆蟲記》。《昆蟲記》今年剛被列入《教育部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但其實在小編上學的時候,語文老師就曾經推薦過。 當初,我以為《昆蟲記》只是一部科學著作,現在再看其實並不盡然。 《昆蟲記》原名為《昆蟲學回憶錄》,在書中,作者法布爾不僅詳細記載了昆蟲的種類、特徵和習性,還插入了很多自傳型的回憶,闡述了他對社會、自然、人生的種種感想和心得。
  • 寫給孩子、譽滿全球的昆蟲百科經典———《法布爾昆蟲記》
    書  名:《法布爾昆蟲記》       《法布爾昆蟲記》是一部百年經典,這套注音版繪本是一部昆蟲童話
  • 隧蜂:《昆蟲記》中曾記載
    (3)柄扁桃 (Amygdalus pedunculata) 是薔薇科 (Rosaceae) 扁桃屬 (Amygdalus) 落葉灌木, 為我國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山地和沙地生態防風固沙的優良生態樹種, 其也是一種珍稀瀕危物種,紅足隧蜂就是其主要傳粉昆蟲之一。
  • 昆蟲記:當昆蟲遇上寶石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珠寶飾品中有趣的存在 --昆蟲飾品 。 「厭惡我們的是他們,留戀我們的也是他們, 呵,愚蠢的人類~」
  • 好書精讀 ▏《昆蟲記》內容簡介+精彩片段+讀後感
    《昆蟲記》(Souvenirs Entomologiques)又稱《昆蟲世界》《昆蟲物語》《昆蟲學札記》或《昆蟲的故事》,是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創作的長篇生物學著作,共十卷。1879年第一卷首次出版,1907年全書首次出版。
  • 柏樹的畫法
    柏樹的畫法       柏樹歷來寓意長壽或象徵高尚民族氣節,如壽高漢析、柏壽千歲、萬古長青、傲霜凌雪之類形容松柏的詞語常用於是畫或讚頌
  • 昆蟲物語
    今天,我們跟隨著許夢夢老師一起走進《昆蟲記》,感受這個多姿多彩的昆蟲世界。上課伊始,許老師播放了BBC紀錄片《昆蟲解剖》的片段。在片段中,布蘭登·鄧飛和詹姆斯·羅根兩位昆蟲學家認為只有運用解剖進入昆蟲的內部,才能破解昆蟲的秘密。是這樣嗎?許老師藉此引出法布爾的觀點——你們探究死亡,而我卻探究生命。
  • 永安溪畔,不一樣的風景正在進行中
    對的!你沒有聽錯!我們要在原藥新區做2020屆軍魂素質拓展!雖然是打地鋪,但是軍中內務不可鬆懈哦!
  • 日本昆蟲物語
    日本人很喜歡昆蟲。在亞洲,日本是最早建立昆蟲學會的國家(1917年),也是第一個舉辦國際昆蟲學大會的國家(1980年)。以《昆蟲記》聞名的法布爾深受日本國民的喜愛。日本有過一個調查:選出日本人最喜歡的一百位世界歷史偉人。結果西方科學家中,只有四人入選:牛頓、居裡夫人以及萊特兄弟,還有一位就是法布爾。由此可見,法布爾人氣之高。
  • 【名著閱讀】《昆蟲記》《春水》《駱駝祥子》《水滸傳》等17部...
    一、《昆蟲記》:譜寫昆蟲生命的詩篇1.昆蟲學家法布爾畢其一生觀察研究昆蟲,專為昆蟲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其中的《昆蟲記》(又叫做《昆蟲物語》或《昆蟲學札記》),被譽為「昆蟲的史詩」 。
  • 石門橋有棵老柏樹
    石門橋有棵老柏樹  石門橋建於漢代,村中有古城,名安樂城,京德古御路穿城而過,修有石門閣及橋洞,故名石門橋。金代置鎮,萬曆42年重新築城。  村裡有個水月寺,建於唐朝,又名水月桃花寺。寺內種植400多棵桃花,每年春天,桃花開滿寺院,花香四處飄散,屬於「任丘六景」之一。
  • 邀請函|北碚區青少年活動中心邀你一起共赴昆蟲奇遇記
    讀萬卷書 行萬裡路一場昆蟲奇遇記裡每一個孩子都有可能成為法布爾本周星期天(12月27日)北碚區青少年活動中心邀請你參與>「鴻雁來賓 蟄蟲鹹伏——小小昆蟲學家」活動在小小的昆蟲身上找尋一個大大的世界主辦單位共青團北碚區委員會北碚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高校青年分中心承辦單位北碚區青少年活動中心獲獎情況「未來科學家雛鷹計劃」研學實踐課程在重慶市青少年校外教育研學實踐課程展評活動中
  • 《昆蟲總動員》X《蟲蟲》
    (《蟲蟲》一書是第九屆中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獲獎作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百社千校·書香童年」系列活動指定用書)關於《昆蟲總動員》■劇情簡介在一片寧靜的叢林裡,在人類的行跡之下,掩藏著一個生機勃勃、熱鬧非凡的昆蟲世界。
  • 「蟲蟲越冬記」研學活動丨如何幫助蟲蟲越冬?走進大自然,走進昆蟲的世界(文末福利)
    親子圈為孩子們策劃了這場「蟲蟲越冬記」的活動,帶你走進大自然,走進昆蟲!英國繪本大師安傑拉·麥卡利斯特說過:「對許多小孩子來說,身邊的小蟲子可能是他們接觸到的這個世界上的第一批小生物,激發他們的興趣,正確引導,打開他們對自然世界的好奇之門,是非常重要的。」勤勞工作的螞蟻,水邊低飛的蜻蜓,翩翩起舞的蝴蝶……千姿百態的蟲蟲們,總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 圖文教程:柏樹畫法三例
    柏樹畫法示範一①立幹取勢,幹筆澀進,自然勾畫出樹幹。②線條要有曲有折。③連接樹幹,畫出樹枝,線條要有斷有連。柏樹葉歷來都用點畫法畫來表現,用墨要先淡後濃,反覆點染,使柏葉有茂密蒼厚之感。也可以完全用皴擦之筆畫樹葉,再層層加染淡墨來表現前後的空間關係。柏樹畫法示範二①以濃墨勾勒樹枝,要注意墨線的變化。
  • 漢畫像磚石中的松柏樹寓意
    其中刻畫的松樹、柏樹是現實中的樹木,但具有特殊的寓意,是根據當時人們的社會生活需求來表現的。南陽畫像磚石中出現松樹、柏樹的畫像很多,從帶有松柏樹木的畫像石上,可窺見漢代社會對松柏樹木的喜愛之情。  松柏樹是常綠樹種,絕大多數是高大喬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