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2020剩餘不到一個月,
孩子今年的「閱讀KPI」完成了嗎?
雙十一沒給娃囤夠書的你,是不是又在摩拳擦掌,準備趁著雙十二繼續填滿自家娃的書架了?
不過我們都知道,給孩子買書,量不在多在於精。
今天,小編就為看著各類「雙十二書單」,不知從何下手的家長們介紹一套寶藏科普繪本——《最美的法布爾昆蟲記》。
這套書改編自法布爾的《昆蟲記》。《昆蟲記》今年剛被列入《教育部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但其實在小編上學的時候,語文老師就曾經推薦過。
當初,我以為《昆蟲記》只是一部科學著作,現在再看其實並不盡然。
《昆蟲記》原名為《昆蟲學回憶錄》,在書中,作者法布爾不僅詳細記載了昆蟲的種類、特徵和習性,還插入了很多自傳型的回憶,闡述了他對社會、自然、人生的種種感想和心得。
它更像是一部「真實的童話」,講述著一個個生命的奇蹟,展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美妙。讀起來妙趣橫生,回味悠長。
法國著名昆蟲學家亨利·法布爾
《昆蟲記》誕生至今,得到了來自文學界的無數讚譽與推薦。大文豪雨果稱它為「昆蟲學界的荷馬史詩」,魯迅則把它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評價法布爾說:「這個大科學家像哲學家一般思考,像藝術家一般觀察,像文學家一般寫作。」
而在社會發展飛速,鋼筋水泥林立的如今,《昆蟲記》對孩子們還有著一層特殊的意義。生活在城市裡的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很難接觸到純粹的大自然。通過閱讀《昆蟲記》,可以激發他們觀察昆蟲、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喚醒每個人心中對自然的敬畏與熱愛。
市面上這麼多版本的《昆蟲記》,
該怎麼給孩子選?
《昆蟲記》原著篇幅很長,孩子讀起來相當有難度。所以在各大網站上一搜索,就有無數改編版的《昆蟲記》,讓人眼花繚亂。
不過,在小編查閱數套、反覆對比後,便確定《最美的法布爾昆蟲記》一定是小讀者們最好的選擇。
其實,這套書已被昆蟲專家、童書大V和各大媒體一致推薦過,成為了眾多讀者的第一選擇。它的中文版銷量已經超過150萬冊,數年間得到了10萬+讀者的真實好評。
1
中科動物研究所昆蟲專家劉曄介紹說:
「如今,飛速的城市化進程使得自然離人們越來越遠,當我看到這套書時,我滿懷激動。書中介紹了很多有趣的昆蟲知識,常常讓我回想起觀察昆蟲的那些有趣時光。希望孩子們能和我一樣,體會到發現自然的樂趣。」
2
知名科普博主、昆蟲學者三蝶紀,也是本書的審訂者之一,是這樣推薦的:
「這套書由日本知名的插畫師和文學獎得主共同創作,以生動的插畫再現了這些昆蟲的生活,將文字轉化成了可以看見的畫面,畫風清新、寫實、精準。除此之外,作者還補充了這些昆蟲的觀察和飼養方法,鼓勵兒童像法布爾一樣,通過自己的觀察探索自然。」
3
童書推廣人丹媽對比了許多版本的《昆蟲記》,這一版排在第一位。
「閱讀《最美的法布爾昆蟲記》這套書,既能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引起他們觀察自然的興趣,還能使他們學會觀察世界的方法。叮噹3歲時,這套書我帶他讀了無數遍,日本文學大師小林清之介優美清新的講述,配上松岡達英等生態畫家逼真的繪畫,怎麼看怎麼完美。」
4
繪本媽媽海桐也推薦過這套書:
「全套12冊,內容涉及我們熟悉的屎殼郎、螞蟻、蟋蟀等。該書的插畫細膩柔軟,文字活潑生動,是一套很美的科普讀物。」
講給3~8歲孩子的昆蟲故事
這套廣受好評的繪本版《昆蟲記》到底有什麼魅力呢?
《最美的法布爾昆蟲記》選取了《昆蟲記》中,12種小朋友最熟悉、最有趣的昆蟲作為每一冊的主角,知名科普博主三蝶紀與日本的東京大學綜合研究博物館研究員、著名蟬研究專家、螞蟻類研究會前會長等專業昆蟲學者的審訂確保了其內容的科學性、準確性。
不得不說,它實在是太適合學齡前或低年級的小朋友了!給小朋友的科普啟蒙書,一定要從簡單易懂的入手。
作者小林清之介不愧是著譯過數百本兒童書籍的知名作家,很擅長於以兒童視角敘述,生動、親切地開了一段段有趣的昆蟲故事。
比如,在介紹螳螂時,作者會從觀察與聯想開始,
「它總是靜靜地將彎曲的前足舉在胸前,一動不動。」
「螳螂真的是在禱告嗎?」
在後面,作者便一步步解開了這個秘密:原來,這是螳螂等待獵物的姿勢。
而關於蟬在地下的蟄伏,作者是這樣講的。
「如果沒有天棚,下雨的時候,水就會流進來。或許,可怕的老鼠和麻雀也會鑽進來瞧瞧呢。
『這裡有蟬的房子』這件事,可是必須要保密的。」
是不是很像好朋友在和孩子對話呢?
3~6歲的孩子要看這套書,推薦親子共讀,書中的文字非常適合念給孩子聽。
而6~8歲的孩子,自己就能完整地讀下來了。
繪本大師筆下的最美圖文
當然,這套書最突出的優點,還要數它的「美」!
松岡達英等日本頂級生態畫家與小學館文學獎得主聯袂打造,親切樸實又富有詩意的語言,精美細緻又不失真實的畫風都將它與市場上其他版本區別開來。
根據小編調查,市面上有些昆蟲繪本畫風過於卡通、誇張。打開一看,螞蟻用兩條腿「站著」走、瓢蟲的白眼翻到了天上……可以說和現實中的昆蟲沒多大關係了。
而《最美的法布爾昆蟲記》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它的畫風清新細膩,既還原了昆蟲的真實樣貌,也不會讓孩子感到害怕。
時而鏡頭拉遠,展現昆蟲在大自然中的和諧景象,柔和的色彩、巧妙的構圖讓畫面充滿美感。
時而描繪近景,將一隻只生動的昆蟲活靈活現地呈現在讀者眼前。仔細看看,還能看到一根根觸角和毛髮呢。
為了讓小讀者們看清蟋蟀發出聲音的方式,繪者放大了蟋蟀翅膀上的脈絡,將平時難以觀察到的地方都仔細描繪出來。
書中的繪圖如此用心,語言當然也不落俗套。
來看看對菜粉蝶的這段描述吧。
作者將它化蛹而出,伸開翅膀的姿態比作張開船的帆,又將它上下翻飛的景象比作白色的花瓣在空中翩翩起舞。這般文字配上淡彩圖畫,將《昆蟲記》原著的優美詩意一展無遺。
內容豐富,一書多用
這套書還有一點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在每個昆蟲故事的後面,都附有高清照片、昆蟲檔案、觀察實驗和名著解析,一本書達到了N本書的效果。
大幅的高清照片,讓小朋友在生活中也能辨認各種昆蟲。
小編最喜歡的觀察實驗部分,則以風趣可愛的漫畫介紹了各種簡單易行的觀察方法,鼓勵小朋友們在閱讀的同時動起小手,親自參與到探索自然的過程中。
如何捕捉、飼養蟋蟀
簡單的小實驗,證明螞蟻可以憑藉氣味回家
在昆蟲圖鑑這部分中,介紹了昆蟲的特徵、同類和鳴叫聲等等豐富的知識,激發孩子的科學心。
在名著解析部分,我們可以了解法布爾的人生經歷,《昆蟲記》背後的故事與這部名著真正的意義。
勇敢走進小昆蟲的大世界
最後,對於和我一樣不喜歡蟲子的家長們,小編還想說一些真心話。
作為許許多多「恐蟲患者」之一,聽說要看昆蟲繪本,小編最初也是抗拒的。
但是,當我把《最美的法布爾昆蟲記》送給4歲的小侄女時,她對裡面各種各樣的「大蟲子」非常好奇,一個勁兒地纏著我給她讀,聽得也是津津有味。尤其是《變身魔術師菜粉蝶》和《雜技演員屎殼郎》,她看了一遍又一遍,愛不釋手。
看著小侄女沉浸在繪本中的樣子,我不禁反思,是不是我用成年人的審美,擅自給蟲子貼上了「噁心」「恐怖」的標籤呢?其實,大多昆蟲並不可怕,是我們的「偏見」讓它們變得可怕。
說來神奇,通過讀這些昆蟲故事,我開始了解昆蟲的生活,也漸漸改變了想法。原來,每隻小昆蟲都是廣袤的自然界中的一個成員,也有著自己的一生。
昆蟲在自然界中也有他們的責任。在《打洞專家象鼻蟲》中,作者對於「象鼻蟲是壞蟲子嗎」這個問題,給出了辯證的答案:它毀壞了橡子,對橡樹來說,的確是個大壞蛋;可是,它也起到了防止樹木過度繁殖的作用,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昆蟲也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在《歌唱夏天的精靈蟬》中,作者講述了蟬在地下長達幾年的蟄伏與在地面上短暫的一生。正如法布爾在原著中所寫「估算一下,蟬在樹上的時間大約只有四五個星期。快樂是如此的短暫,它們依舊響亮地歌唱。」
《高明的麻醉師泥蜂》中,泥蜂麻醉了青蟲,作為泥蜂寶寶的食物,展現了自然界殘酷的一面。但最後,看到泥蜂寶寶經過長長的睡眠,終於變成了成年泥蜂,我又忍不住為生命的奇妙而感動。如果不是吃了青蟲,泥蜂寶寶也就不會一次次蛻變,來到這充滿陽光的世界。
「『譁!』燦爛的陽光照耀在爬出洞口的泥蜂身上。
『唧唧、唧唧!』泥蜂快樂地扇動著翅膀,精神百倍地向外爬去。」
看,這套書中的蟲子是多麼生動可愛。它們個頭小小的,卻也有著自己大大的、精彩的世界。
打開書本,帶孩子去了解昆蟲的一生吧!
走入昆蟲的世界,踏上了解自然與生命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