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孩子間爭搶玩具,壯年男子作為家長,竟把別人家孩子甩飛幾米遠

2020-12-18 北晚新視覺網

1月13日,4歲男童樂樂(化名)在南寧的七咪親子餐吧碰上了可怕的事情,一名壯年男子竟然將他單手提起,並甩飛出去好幾米。

店內公共視頻顯示,1月13日9點,在南寧七咪親子餐吧,一名白衣男子突然跨入兒童玩樂區,隨後單手粗暴地提起一個男孩,並將他甩飛出去好幾米,這個男孩就是樂樂。

樂樂母親王女士稱:「他當時應該是在跟小朋友搶玩具吧,對方家長就直接衝進去,把我孩子從那個城堡裡面丟出來,扔在地上。(他是哪些部位受傷的?)手臂,耳朵,看看有沒有輕微腦震蕩,因為我兒子是頭先著地的。」

公共視頻顯示,被甩飛的樂樂面部朝下,在地墊上滑行一段後才翻身坐起,之後揉著右手腕部哭泣。而那名白衣男子則從城堡內拉出另外一名幼童,隨即伸出手指,貌似衝著樂樂說了幾句話後,才離開監控範圍。

樂樂媽媽說,事發當時她在外面幫孩子買奶茶,在監控視頻中看到自己孩子的遭遇,她是既憤怒又心疼。

樂樂母親王女士稱:「我的小孩被別人扔在地上,坐在地上哭的時候,工作人員沒有任何一個人過去安撫他。別的小孩的家長,看見我兒子太可憐了,才過去抱他的。」

事發之後,眾人連忙報警,不過男子直接離開了現場。

餐吧負責人吳先生稱:「我們店裡面都是姑娘啊,你想像一下,如果是你老婆,你老婆會去制止嗎?(對方)那麼高,那麼壯一個人,是嗎?都嚇怕了,主要是。」

樂樂母親王女士稱:「昨天晚上把他抱出來就一直不講話,一兩個小時以後他應該是緩過來了,然後他立馬問我,他說,媽媽,為什麼那個叔叔要打我?」

目前,轄區派出所已經介入調查。樂樂也在商家的陪同下接受了多項檢查。

對此,記者諮詢了律師。律師認為,雖然家長是幼童的第一監護人,但經營場所也有義務為顧客提供安全的消費環境。在事件中,由於不能預見、不能預防的第三方實施加害,工作人員可能沒有更多的有效手段保護樂樂,但是,他們應當及時制止傷害,或協助報警、送醫並採取一定的措施阻止施暴男子離開現場。綜合來看,由於當時男子沒有進一步持續加害的意圖及行為,所以商家未必存在重大過失,但根據相關法律,施暴男子將承擔事件的主要責任。

廣西冠益律師事務所律師雷水娟表示:「可能會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賠償責任可能就是涉及到比如說醫療費啊,或者是精神損失啊。」

誰的孩子都是寶,因為孩子而起的爭執,會因為家長的處理方式得到不同的結果。

小編曾報導過上海一家早教培訓機構內,一名35歲的上海父親L某竟然對一名年僅7歲的男童推倒在玻璃櫥窗上,甚至來了一個飛踹,而起因僅僅是因為男童用腳碰倒了其女兒搭的積木。

當時,7歲的男童正在這家培訓機構的遊戲區內玩耍,他用腳輕輕地推倒了女孩搭的積木,此時,站在一旁的女孩的父親突然衝上前去,雙手將男童推倒在地。

後面的玩具架子也被推翻在地,多名工作人員見狀趕緊上前查看男孩的情況。而這名動手的父親看上去依然餘怒未消,雙手叉腰兜圈子還不時手指男孩指責他。

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趕緊將男孩扶起來帶離、打算把男孩送到房間裡去,不料,這名父親突然在背後騰空而起,飛踹這名男童,這名父親自己也結結實實摔在地板上。

男孩父母在面對他時,他還是在強調說:自己一直踢足球,左腳很有力量,為了體現出他踢孩子時的克制,才用了右腳踢的。

幸好,孩子身體並無大礙。但精神上的傷害,恐怕是免不了的了。這突然的暴起,讓女孩也嚇得哇哇大哭。

由孩子引發的矛盾,應該如何解決呢?家長是否應該介入,替孩子解決問題呢?

其實,這個問題我們老生常談了。誰家的孩子還不是個寶寶,都是十月懷胎生出來的,當然都心疼,誰都不希望自家孩子吃虧。

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受欺負了,就用暴力的方式,對別人家孩子施暴,這是一種非常惡劣的示範。

延伸閱讀

女兒在校被欺負?長沙一媽媽「積怨已久」衝進學校掌摑孩子男同學

2019年4月24日中午,天心區青園小學正值放學的時間,1年級某班的班主任正在組織孩子們排隊放學,可就在這時,7歲男孩小楊與同班的女同學涵涵發生了矛盾,兩人打鬧了起來。可不料,事發兩小時後,涵涵的母親以孩子受到傷害為由進入學校,並掌摑了小楊。青園派出所已經介入處置。學校回應稱,事發後,他們已經對學校加強了巡邏,禁止其他人隨意進出學校,同時也敬告各位家長信任學校、老師,如果孩子們的行為失當,有老師的從旁監督引導,同時也有法律法規約束。

孩子起衝突 家長冷靜做好四件事

孩子被「欺負」時擔心,孩子被告狀時鬧心,面對層出不窮的小狀況,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完成。徐匯區教師進修學院心理教研員苗蓬的建議,或許能幫助家長淡然處之。

不要「一觸即發」

聽聞孩子和他人發生爭執,家長首先要穩定好自己的情緒,而不是過度的安慰或者衝著孩子大喊大叫,甚至直接找到老師評理。要知道,六七歲的孩子產生人際交往的問題是很正常的。在發脾氣前,爸爸媽媽應該先想一想,究竟是釋放了自己的情感壓力,還是幫助孩子解決了問題。家長應該努力心平氣和地問問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情」「你是怎麼做的」「你想達到什麼目的呢」「你希望老師、爸爸媽媽可以怎麼幫你」。如果孩子無法表達清楚,可以用選擇式的語句幫助孩子理清思路。

不要急著貼標籤

孩子今天被欺負了不吭聲,就等於他會一直懦弱下去?孩子今天對同學揮了拳頭,他將來就會成為一個有暴力傾向的人?這樣的推導並不正確。「家長一定要意識到,孩子現在遇到的問題都是他成長過程中的一段。」苗蓬強調,家長不要用否定性的語言去指責孩子,更不要用一件事情給他定性,貼上「皮大王」「膽小鬼」的標籤。在孩童的身上匆忙貼「標籤」,很容易影響他對自己的評價和定位,成為消極的心理暗示。

尋找家庭原因

孩子的問題都是成人世界的映射,孩子在學校中的表現,可能和家庭有關係。孩子沒有規則意識,可能在學校也會經常「出格」;孩子在家習慣了通過撒嬌、耍賴等方式達到目標,在和同齡人交往時可能也會找不到合適的方法;父母之間遇到觀點不同習慣用爭執的方式來解決,孩子難免也看在眼裡,通過行為體現出來。苗蓬覺得,孩子在低齡時暴露出行為舉止上的問題,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可以幫助家長及早看清癥結所在,給孩子積極引導。

給予積極引導

孩子膽小內向,家長可以告訴他:你有權利保護自己,大聲反對、學會表達憤怒和不滿,學會求助老師。同時,應該引導孩子思考,如何使自己強大起來,受到他人的尊重。

當孩子出現霸道的苗頭,家長可以幫他分析「欺負他人」的利弊——在別人眼中,他自己的形象其實也受到了損傷。如果不用「武力」解決問題,是否還有其他方法?面對倔強的孩子,一定的懲罰也未嘗不可,讓他明白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

苗蓬提醒家長,好習慣的形成需要時間,只要孩子朝積極方面有了一點點的改變,家長就應該及時肯定,放大他的進步,給孩子自信和鼓勵。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新聞晨報、中國青年網、新民晚報

流程編輯:TF015

相關焦點

  • 啟迪智慧,久店玩具讓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一個好的玩具,不僅可以陪伴孩子度過一個快樂的童年,還可以讓孩子在玩具中啟迪智慧,健康成長。尤其是在孩子1至6歲的時候,這是早期教育的黃金階段,也是孩子人生智力發展的關鍵期。可哪款玩具既能伴隨孩子成長又能提高孩子的認知力、創造力和空間想像力,讓孩子脫穎而出呢?這時,溫州久店商貿有限公司旗下的玩具品牌久店給出了答案。
  • "熊家長"竟讓孩子騎摩託車"跑山",真讓人後怕!
    一家售賣電驅動兒童摩託車的商家表示,電動車的速度和成人步行速度差不多。而另一家售賣的「油車」,雖然看著像玩具,但實際功能和成人摩託車十分相似。在買家評論中,家長紛紛曬出孩子的騎車視頻,聲稱:「很容易學,孩子很喜歡」「騎出去回頭率很高」,還提到「不需要掛擋加油就走」等。但家長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玩具車、電動車還是燃油摩託車,只要是兒童騎車上路,就是違規違法行為。
  • 當孩子進入「人際關係敏感期」,家長該如何巧妙引導?
    到了第三天,我見她還是這樣,便聯繫了對方的家長,要求他們給個說法,卻遭到了拒絕,因為對方的孩子也被女兒抓傷了。最後,在幼兒園老師的協調下,孩子之間的矛盾才解決。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越來越在意別人的評價,也非常渴望跟小朋友一起玩,並通過與人交往,尋找認同感。
  • 孩子總是搶別人玩具?凡勃倫效應在作怪,家長不妨這樣處理
    一、孩子總是搶別人玩具? 孩子搶奪其他孩子的玩具也是屬於這種情況,他們總是認為玩具還是其他人的好,所以才會出現很多的情況。
  • 別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陽光快樂,真正聰明的家長應該這麼做
    起因是張蘭家庭聚會後,抱怨自己的兒子強強在酒桌上不如別人家孩子陽光開朗、會說話。「別人家的孩子」最影響親子關係兒子強強也惱了,懟了張蘭幾句:「別人家孩子好,你去給他當媽去。」原本平靜的家裡立刻籠罩了一層不和諧的氣氛。
  • 不要總拿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家長們也樂於用「別人家的孩子」來教育我們。大多數父母心中都住著一個「別人家的孩子」中國父母總是喜歡拿自己家的小孩和別人做比較。「這次年級第一又是王叔叔的女兒,你怎麼不像人家好好學習學習……」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就「比較式教育」對1863名家長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68.8%的受訪家長表示對孩子有很高的期待,57.7%的受訪家長坦言會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優秀。
  • 當孩子玩具被搶走,應該幫忙「搶回來」還是不管,智慧家長這樣做
    無論是什麼情況,孩子之間玩耍發生摩擦,都不應該升級為家長之間的矛盾,沒教育好孩子就繼續教育,總不能一家人都蠻不講理吧。孩子搶玩具,媽媽連扇對方女孩耳光在網上有這樣一段視頻,內容真的很讓人生氣,開始的時候是兩位小朋友在搶玩具,本來是很簡單的小孩子之間的玩鬧,沒想到事情就這樣被升級了。
  • 孩子喜歡,家長罵的《小伶玩具》到底應不應該讓孩子看?
    看了之後對各種玩具如數家珍,什麼系列,什麼玩法全部都知道,經常求爸爸給她買玩具,特別是史萊姆,我是真的接受不了這種起泡膠玩具,還有怪味豆,什麼鼻屎味道,我每次看到都會想問「什麼鬼」?她還會問我,我們什麼時候去上海?我問她為什麼想去上海,她說去上海就可以參加小伶玩具見面會,去找小伶姐姐她們籤名!還送玩具呢!
  • 盤點有安全隱患的六種玩具:危險係數極高,很多家長都給孩子買過
    有很多小玩具表面上看著很安全,實際上是有危險的。 有些商家在設計生產玩具時,並沒有充分考慮兒童的生命安全,更多是注重玩樂功能以賺錢為主。這些玩具容易導致孩子受傷甚至死亡。 現在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含有安全隱患的玩具,以及這些玩具的具體隱患在哪裡。
  • 「我要怎樣,才能成為別人家的孩子?」孩子一句話,家長陷入沉思
    「別人家的孩子」總是被拿來和自己比較,而且總是比自己優秀…… 在我們身邊,甚至可能是我們自己,從小都或多或少經歷過類似的事情。 家長們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總是在各個方面壓過我們一頭,搞得我們逐漸失去了動力去上進。 然而長大以後,走上職場,卻發現處處透漏著自卑,然後惡性循環。
  • 臨滄小神童——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
    面對這些問題,也許大部分成年人也無法回答,但這些問題對於一個僅有6歲半的孩子而言簡單得跟1+1=2似的。本期專訪,小編帶大家認識這位知識淵博的孩子—張鎔飛。張鎔飛今年六歲半,就讀於臨滄市第一中學天有實驗學校小學一年級。初次見到張鎔飛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活潑有禮貌,跟同齡小孩一樣沒區別。但接下來他猝不及防地問了一句:您知道什麼是能量麼?
  • 家長採訪|家校配合練感統,我的孩子成為了「別人家孩子」
    那麼在感統遊戲訓練中家長們應該發揮什麼作用呢?有些家長會覺得感統課上孩子根本不配合,全程靠家長輔助,累得不行又覺得找不到收穫點。但也有一些家長通過感統課幫助孩子在很多方面提升了技能,搖身一變變成了「別人家的孩子」,讓周圍家長豔羨不已,這些家長是怎麼做到的呢?
  • 抽打孩子竟在家長朋友圈內炫耀,證明是無能·的家長
    抽打孩子竟在家長朋友圈內炫耀,證明是無能的家長2分鐘的視頻中,房間內有一名持一根長條狀物品的男子和一名婦女,他們正在教育一名站在寫字檯前的男孩,男子走到男孩身邊,用長條打了男孩近20下,一旁的女子先是幫忙控制閃躲的男孩,接著用手拍打倒地的男孩,之後,她接過棍狀物又打了男孩20餘下。近些年來,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上慣常以「虎爸」「狼媽」的形象出現,好似棍棒之下才能出「神童」。粗暴的教育方法不值得炫耀。
  • 孩子經常「甩臉色」,多半是家長問題,不重視後果嚴重
    現在很多家庭都存在著孩子對家長「甩臉色」的問題,很多家長都反應說自家孩子曾經也是個乖寶寶,大人說什麼都很聽,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就變了,家長說什麼,孩子都要頂兩句嘴,有時候很簡單的一件小事孩子都要頂嘴,在孩子的眼裡父母好像成為了仇人一樣,想解決孩子「甩臉色」的問題,首先要清楚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做!
  • 聰明的孩子都玩什麼高級玩具?
    對於家長而言,兒童節則意味著又要支付一筆難逃的費用。 今年3月,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發布了《2019年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行業發展白皮書》,「白皮書」披露2018年全國的玩具市場規模已達到704.8億元人民幣,一些研究也已預測,涵蓋玩具在內的兒童消費市場總量也將在近年達到萬億級別。這個還在增長的萬億級市場表明,中國的家長無疑已越來越捨得在孩子身上花錢。
  • 去別人家做客,會遇到一些大點的孩子不讓自己的寶寶玩他們的玩具
    去別人家做客,會遇到一些大點的孩子不讓自己的寶寶玩他們的玩具,父母怎麼處理好?有些家裡是獨生子女的孩子,到了三四歲左右對自己的物品很有佔有欲,有時去有這種孩子的家庭做客,小孩就對我們很有敵意,可能覺得寶寶小不想帶他一起玩,還有種趕我們走的意思,反正看情緒讓我們覺得很不舒服,作為寶寶的媽媽,有時覺得心裡很替寶寶委屈,還不能說別人家的孩子什麼,有什麼好的方式來處理嗎?
  • 怎樣把你家的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想要有個別人家的孩子,你得先成為別人家的父母 前幾天,清華大學的「最強本科生」火了。他們都是今年校特等獎學金獲得者,是在校學生的最高榮譽。其中,一位物理系男生,是這些「最強本科生」中最火的。他是陳逸賢。
  • 你還在拿孩子和別人家孩子做比較?這其中的危害值得家長反思
    鄰居家的小孩叫琦琦,我也見過,是一個很聰明很聽話的孩子。可是鄰居對孩子要求很高,每天都會有各種不滿的地方,比如覺得琦琦不如同班小美成績好,不如表妹乖巧可愛,不如樓下小寶聰明伶俐。琦琦每天都活在別人家小孩的陰影之下。
  • 僅幾秒,孩子左眼失明,家長請注意:它不是玩具!
    江西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江西省教育廳近日聯合發布消費警示: 雷射產品危害程度由低到高依次為1類、1M類、2類、2M類、3R類、3B類、4類,只有1類雷射產品在合理可預見的使用條件下被認為是安全的,允許作為兒童玩具。
  • 別人家的孩子!久保健英再現磁性停球,這基本功甩國足幾條街
    別人家的孩子!久保健英再現磁性停球,這基本功甩國足幾條街最近他在訓練場上也秀了下停球技術,如圖1,面對直上直下的高中墜落皮球,久保健英早早調整動作預判,然後在球落地一瞬間腳尖一抖,足球像聽話的孩子一樣乖乖停在了腳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