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規劃建設「環+放射」路網結構體系

2020-12-14 荊楚網

一環線

一環線俗稱內環線。

1957年建成的長江大橋,曾是武漢市唯一的過江通道。

此後的37年時間裡,武漢市不具備打造城市環線的基礎。

1995年5月底,長江二橋建成通車後,武漢第一條城市環線——長28公裡的內環線正式形成。

經過幾輪調整,內環線目前的具體走向為:漢口(黃浦大街——解放大道——武勝路——江漢橋);漢陽(鸚鵡大道——龜山南路——武漢長江大橋);武昌(彭劉楊路——閱馬場——武珞路——中南路——中北路——徐東大街——長江二橋)

二環線

2007年,武漢市二環規劃初步研究方案首次披露,根據當時初步研究方案,二環線是武漢中心城區的快速路,由發展大道段、漢西路段、龍陽大道段、四新段、青菱段、珞獅路段、東湖段、水東段、二七路過長江通道和楊泗港過長江通道組成,全長52公裡。

然而早期的規劃不能完全匹配武漢城市建設發展速度,在不改變既有的「三環十三射」快速骨架路網布局的基礎上,武漢市對二環線的走向進行了修改。

最終確定的二環線,改由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武漢二七長江大橋、江漢二橋及發展大道、水東路、東湖路、珞獅北路、珞獅南路、雄楚大街、墨水湖北路、龍陽大道等道路圍合而成,全長約48公裡。

三環線

1988年,武漢市總體規劃圖上首次畫出三環線,作為城市發展的「邊界線」。

1997年,白沙洲長江大橋開建,三環線從藍圖走向實施。

2001年,白沙洲大橋和長豐橋建成,西環段通車,三環線畫出首條「弧線」。此後,南環段、北環段、東北段相繼通車,漢口、漢陽、武昌三鎮「一線牽」。

三環線是武漢市第一條城市快速環線,全長約91公裡,設計時速80公裡,雙向6車道,全程無紅綠燈。工程總投資超過200億元,包含各類橋梁74座。

攤開武漢地圖,三環線猶如系在江城腰間的一條腰帶,內擁武漢7個中心城區,外連6個新城區,挽起光谷、沌口、東西湖三大國家級開發區,銜接武漢所有進、出口道路。

四環線

四環線全長約148公裡,設計速度每小時100公裡,是湖北省內首條採用雙向8車道標準建設的高速公路,也是目前武漢市最寬的環線。

四環線全線分為吳家山至沌口段(西四環),沌口長江大橋、龔家鋪至中洲段(南四環),北湖至建設段(東四環),青山長江大橋、武湖至吳家山段(北四環)6個新建段和武漢繞城高速公路中洲至北湖改擴建段(與繞城高速共線段)。

2017年6月,西四環率先建成並投入試運營。2017年12月,沌口長江大橋通車投入試運營。今年5月,南四環通車投入試運營。至此,四環線6個新建段半數投用,待東四環、北四環、青山長江大橋建成後,四環線「畫圓」。

儘管遭遇疫情、汛情等不利因素影響,四環線最後三個新建段仍然按照既定工期完成建設,為明年上半年全面通車夯實基礎。

武漢繞城高速公路

武漢繞城高速公路,亦被稱為「武漢外環線」。

武漢繞城高速公路建成於2007年12月,國家高速公路網編號G4201,規劃長度188公裡,由西南段(京珠高速)、東北環(東西湖紅羽村——江夏豹澥鎮)及陽邏長江公路大橋組成,連通東西湖、黃陂、新洲、洪山、江夏、蔡甸等6個區,串連沌口、東西湖、漢口北、盤龍城、光谷、陽邏、廟山等開發區,武漢繞城高速為雙向4至6車道,行車時速100至120公裡。

2019年7月,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在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中提出了「六環二十四射多聯」的高快速路骨架路網系統布局。規劃將武漢繞城高速的名稱修訂為「新外環」,並提出:新外環線西南段和南段保留現狀繞城高速走向,東段拓展至新港高速,北段外拓至黃陂城區北側附近。

武漢城市圈大通道

武漢城市圈大通道,位於武漢繞城高速與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之間。北起黃陂,順時針依次經過黃岡紅安、新洲,設雙柳長江大橋跨長江,經鄂州華容,利用黃鄂高速、鄂鹹高速,經鄂州梁子湖、江夏、鹹寧嘉魚,設簰洲灣長江大橋跨長江,經漢南、蔡甸、孝感漢川、雲夢、孝南,進入黃陂形成整個環線,全長約360公裡。

其中,武漢統籌建設205公裡,計劃「十四五」期間全面建成。

新港高速雙柳長江大橋是武漢城市圈大通道的啟動項目。大橋連接陽邏新港和鄂州華容、光谷東等地區,建成後將有效解決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和中國船舶武船集團廠區與中心城區的交通連接問題。

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公路

8月18日,由湖北省交投集團投資建設的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大隨至漢十段(孝感北段)通過交工驗收。至此,歷經12年建設、全長560公裡的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公路正式「畫圓」。

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公路分為東、南、西、北4段,其中東段利用大廣高速,北段利用麻安高速,南段新建黃鹹高速、鹹通高速等,西段新建孝仙洪高速、嘉魚長江大橋等。

2008年,武漢1+8城市圈獲批國家「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湖北省啟動了《武漢城市圈綜合交通規劃》,正式提出了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公路概念。

2012年,我省正式發布《湖北省省道網規劃綱要(2011-2030年)》,將「六縱五橫一環」高速公路網升級為「九縱五橫三環」,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就是其中一環。根據規劃,到2020年,武漢城市圈環線全部建成,基本實現圈內所有城市15分鐘可上高速。

相關焦點

  • 武漢城市圈大通道開工建設,全長約360公裡
    童亞雄介紹,項目建成後將形成武漢大都市區「1小時通勤圈」的核心交通架構,充分發揮「做強腹地、帶活周邊」的戰略作用;將有效支撐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加快武漢都市發展區建設,支撐和引導武漢城市空間擴展、產業轉移和人口遷移,推動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進一步優化武漢城市圈國高網結構,增強環線通道供給能力,強化路網銜接與轉換,建設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 涉及武西高鐵、武天高速,武漢西部交通路網建設這樣謀劃
    武漢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牽頭組織礄口區政府、漢陽區政府、蔡甸區政府、市交通運輸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東西湖區政府等單位對武漢西部發展「十四五」發展進行了深入研究探討。該委介紹,武漢將大力推進武西高鐵、武天高速建設,拓展武漢西部地區對外通道。
  • 2021密雲兩會|李長全:構建「五橫九縱一環」的路網結構
    2021年密雲區兩會期間,密雲融媒在大會現場設置訪談間,邀請密雲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部分鎮街和委辦局負責人,共話「十四五」規劃和年度發展大計。李長全:構建「五橫九縱一環」的路網結構訪談嘉賓密雲區城市管理委員會主任 李長全今年,京瀋客運專線即將開通。高鐵的快速發展,對密雲區域經濟起著帶動作用。完善高鐵附近的交通路網,實現鐵路——公交無縫對接工作也至關重要。密雲區城市管理委員會主任李長全,在1月5日接受密雲區融媒體中心專訪時,詳細介紹了密雲區城鄉道路發展情況。
  • 武漢規劃形成六環二十四射路網,黃陂青山礄口光谷等方向收益明顯
    根據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武漢市規劃構建「規模適度、結構合理、高效暢達」的全域一體道路交通網絡,實現「30-60-90分鐘」暢達主城、市域、大都市區的道路交通運輸網絡,至2035年,規劃形成「六環二十四射多聯」的高快速路體系和「環射結合、組團方格網」的總體路網格局
  • 李曉夢調研城市路網建設
    12月18日,縣委書記李曉夢調研城區路網建設,強調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守好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不斷推動城市路網建設,提升城市形象,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
  • 未來3年江門將加快規劃建設都市核心區「雙環」
    建設中的會港大道「雙環」建設是江門市構築外聯內通大交通格局的重要舉措。許春綿表示,「雙環」包括環都市核心區快速幹線和都市核心區大環線。其中,環都市核心區快速幹線北至華盛路,南至會港大道,東至荷塘、潮連,西至共和、杜阮,環繞了蓬江區、江海區所有鎮街,新會區會城街道及大澤鎮等江門經濟發達的區域。
  • ‏二戰後,荷蘭如何開放封閉小區並重新規劃路網
    根據最新的消息,在路網建設上,中國基本確定要走「窄馬路、密路網」的歐洲模式,打算將巨型城市的道路,逐步修建成主供血管與毛細血管並重的「有機道路微循環」
  • 南寧規劃建設5條市域(郊)鐵路
    未來市域(郊)鐵路與環線銜接,形成「環 放射」軌道交通網絡。近日,自治區發改委、交通運輸廳聯合發布《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域(郊)鐵路規劃(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根據《規劃》,廣西將分5個城(市)鎮群建設19條市域(郊)鐵路。
  • 仙女山路通車打造漢陽「2.5環」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呂銳 通訊員王蕾 周司穎 黃樹 陳曉玉)昨日上午,歷經三年建設的武漢市仙女山路(墨水湖北路—四新南路)項目建成通車,二環與三環間再添一條快速通道。仙女山路項目由武漢城建集團、中交基金與中交二航局、漢陽市政共同投資建設。
  • 規劃學校7所、醫院3家……東莞又一鎮最新規劃出爐
    東莞市長安鎮近期建設規劃出爐不久後,這裡將變身為一個「現代製造名城、生態宜居家園」長安將規劃形成「兩軸一核、三帶兩片區」的空間結構本次近期規劃確定的規劃區範圍為長安鎮行政轄區範圍(不含沿江高速以南濱海灣新區部分),總面積79.71平方公裡。城市性質和職能城市性質:環珠江口灣區先進位造基地、科技創新名城,東莞市綜合服務副中心。
  • 靜安普陀重磅規劃出爐!亮點總結在這裡丨美好上海
    1靜安和普陀兩區單元規劃(含重點公共基礎設施專項規劃)草案6月1日至6月30日公示,草案明確了全區開發規模、用地布局、空間結構和發展目標,涉及住房保障、綜合交通、公共服務設施等重要專項,小編選取了其中部分亮點,一起來看看吧~1
  • 南寧規劃建設5條市域(郊)鐵路_投資動態_擬建項目_資訊頻道_全球...
    未來市域(郊)鐵路與環線銜接,形成「環+放射」軌道交通網絡。近日,自治區發改委、交通運輸廳聯合發布《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域(郊)鐵路規劃(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根據《規劃》,廣西將分5個城(市)鎮群建設19條市域(郊)鐵路。
  • 大通道串起5城11縣區,武漢城市圈加速同城化
    在武漢交通人士看來,這條大通道的建設對於構建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完善國家高速公路路網,助力長江中遊城市群的建設,對於落實全省「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促進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支撐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打造國際化大都市都具有重要意義。
  • 光明科學城中心區規劃「大片」出爐!科學方舟、科學環廊來了……
    光明科學城中心區科學環廊結構圖從2019年5月開始,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光明管理局精準發力,推動國際諮詢工作圓滿完成。結合片區存量建成比例高的特點,創新提出清涼城市、科學環廊、科學方舟和idea空間等先鋒規劃理念,充分發揮中心區綠色典範、交流客廳和活力中心的示範作用。
  • 「三環」路網「第一環」將亮相,計劃11月26日通車
    23日,濟南時報·新時報記者了解到,作為濟南「三環」路網的大東環計劃11月26日通車,「第一環」即將亮相。濟南繞城高速大東環項目作為濟南市「三環」率先開工建設的第一段,一直以來備受關注。濟南繞城高速公路二環線東環段起自青銀高速唐王樞紐互通立交,止於京滬高速曹範互通立交,由北向南依次穿越歷城區、高新區、章丘區,主線全長23.6公裡,概算投資44億元。建設標準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20公裡/時。該項目是「十三五」全省高速公路7400公裡通車目標任務的一部分,也是省、市高速公路重點建設項目。今年9月25日凌晨,大東環項目完成了最重要的節點:四橋同步轉體。
  • 從五到七,由八變為十一,黃陂的路網將會發生怎樣的改變呢?
    黃陂觀察,觀察黃陂 01 在過去的規劃裡,黃陂的骨幹路網規劃是「五縱八橫五射三環」,最新的十四五規劃裡,交通體系將變成「七縱十一橫五射三環」,和十三五相比,新的規劃裡增加了兩條南北向的縱線,以及三條東西向的橫向道路。
  • 國家鐵路局:完善路網建設 努力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
    國家鐵路局總工程師嚴賀祥表示,我國鐵路路網建設快速發展,裝備水平全面提升,將從多方面努力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嚴賀祥介紹,近年來,鐵路行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鐵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路網建設快速發展,裝備水平全面提升。
  • 網曝合肥十四五中心體系結構規劃!
    近日,有網友曝光了合肥十四五 「一區四級」 中心體系結構規劃!十一五空間規劃: 合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6-2020)141(一個主城、四個外圍城市組團、一個濱湖新區)城市空間發展格局。
  • 濱海新城路網建設新飛躍 福州臨空經濟區將建13條道路
    福州新聞網12月23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徐文宇)日前,長樂區政府官網公示《福州臨空經濟區文鶴中路及連接線道路工程》項目,規劃在福州臨空經濟區建設13條道路,總投資約24.7億元。  完善路網架構迫在眉睫  本月初,國家發改委、民航局聯合復函,支持福州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