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增長動力,GDP增長降速的根源

2020-12-22 農子孟

科技、管理與資本,才是一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三大動力。GDp的增長動力,包括這三大動力,加上推動GDP增長的投資,還有拉動GDP增長的消費,其中出口屬於境外銷費。嚴格意義來說,投資就是生產資本,而科技、管理與資本,都為生產,最終都為人類的消費服務。在金錢社會,所有經濟活動都由人的賺錢貪慾來牽引,資本無論為生產,還是為消費,都是資本所有者為了賺錢。

天下皆為利往,利盡而散!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 ...親朋道義因財失,父子情懷為利休。

一旦涉及經濟中的人性本質,小農都未免些許傷悲,天下蒼生,為一張張鈔票而活,有點傷情懷啊。

中國經濟增長動力,離不開資本、科技與管理,中國GDP增長也離不開投資與消費。

GDP是什麼呢?

GDp實質是錢衡量的價值,一國的GDP其實就是你創造了多少錢,為了考慮資產膨脹了多少倍問題,國際上以美元計,事實上美元也在貶值中。如今各國的紙幣,哪裡還有什麼錨呢?都在瘋狂印鈔中。GDP這玩意,也不講是富人的GDP多少,窮人的GDP多少。

你可以這樣子理解GDP,GDP等於你印了多少沒貶值的錢,就這麼簡單!表面上核算的是生產多少價值,消費多少價值,實質等於GDP增長又吸收了多少錢,又發行了多少錢,你看哪國的GDP不與M2高度一致呢?不發債印錢,哪國GDP還能增長!

美國人發明的GDP,本身就是用美元衡量各國經濟產出,推銷美元。GDP的最初誕生,本就不是用于衡量福利或者幸福的,GDP裡沒有公平正義,沒有收入分配是否合理,GDP增長不講人性,也不講社會合理。GDP核算必然會繼續改善,社會應當更加重視福利的測算和供給,應當關注貧富差距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正義!

在沒有出現GDP測算之前,各國的經濟增長或衰退,國民收入情況,經濟生產與消費狀況,各國無法用統一數據比較,政府和商人也不好掌握這些數據信息。

改革開放伊始,中國的國民經濟核算還是源於前蘇聯的MPS(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僅將物質資料的生產(即農業、工業等)納入核算範疇,而無法以實物生產方式衡量服務業,建國前三十年中國沒有GDP核算觀念和數據體系。1992年8月,國務院發出《關於實施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方案的通知》,正式開始在我國實行SNA體系,GDP也隨之成了最為重要的經濟指標。此後,國家統計局徹底擯棄MPS核算體系並轉向SNA,從而增強了中國經濟與市場經濟國家經濟的可比性。

研究GDP要綜合考慮物價上漲CPl、投資增長率、M2等,因為GDP主要內生動力之一是資本,資本由錢轉化,資本擴張GDP量,而科技是增加GDP的質,科技能反映商品物價,高科技產品賣的貴或降了成本,這些利潤增加就是增加了GDP,可以看GDP的幾大核算公式。m2直接產出資本,資本產出GDP,M2也促使資產價格上漲,中國CpI沒有資產通脹考慮,房價不在CPⅠ裡。我上面講過,投資也是資本增加,直接投資與M2就是產出資本,中國GDP由主要有資本推動,未來要由科技推動,因資本已經過剩,這是GDP降速的內因,也是各國經濟發展的規律,科技擴大社會分工,又能吸收資本,擴大就業,科技與資本相互促進,陰陽互生關係。

中國GDP與世界GDp增長曲線一致,世界市場影響著中國出口,所有的生產投資最終要滿足消費,你國內消費不足,出口來滿足產能。

參照上面數據圖可知,中國GDP不斷降速,一是與世界經濟同步,二是投資率下降,因為資本過剩,投資產業會加速過剩,只能負債投固定資產,如基建和房地產,M2再產出資本,GDP也不能有效提速,貨幣政策效用邊際遞減,因為資本過剩。三是中國科技創新不足。

請注意,此研究是GDP增速問題,不是GDP總量增加問題,GDP總量一直在增加,但增速在遞減。美國GDP也如此。

世界各國經濟遇到共同難題,科技創新不足以促進資本成長,靠M2發債印錢直接產出資本,在過剩情況下,只會增加資產泡沬,房地產CPl狂漲,資源性產品價格瘋漲!

為什麼過剩呢?因為富人的錢生錢更富,擁有資本的富人生產的商品,靠勞力維持收入的中下層窮人不能消費,這種以資本為主的收入分配,造成了資本過剩。過剩資本為賺錢,只能轉向股市、債市、房地產去投機。各國經濟基礎如此,管理體制對此資本主導收入分配是維持而非改變,全世界都是資本過剩,跨國資本在越南用低人工成本擠佔世界存量消費市場,越南在外資推動下才一技獨秀,並非越南消費市場很繁榮,當然就業增加和工資收入促進了本土市場消費,但其產出主要滿足其他國家低價消費,這也是過去中國GDP增長動力之一,即出口,用境外市場擴張本土產能,而本土產能三分之二又來自於境外資本與技術,這一模式,也受到了印度的青睞。

生產最終要消費,窮國生產富國消費,富人組織窮人勞動生產大家消費,富人憑什麼組織生產?憑錢,憑權,難道憑長的帥長的美!

美國是產業資本過剩後轉向金融資本,用美元消費窮國勞力生產的商品,現在是印美元給國內窮人花,美國人用美元享用窮國家的勞力產出。美國富人財富靠賭博,到資本市場和期貨市場賭博賺錢,並操縱世界資源價格,包括糧食、石油和礦石等資源,從價格波動中賺錢,2020年都搞出石油期貨負數的奇觀。美歐相繼進入貨幣資本主義時代,發債印錢借錢給國內富人和窮人,用美元、歐元地位剝削窮國的資源,包括窮國的勞力。

中國不能用人民幣剝削外部財富的情況下,事實上還是被剝削者,只能靠提升資本效率和科技創新增加產出,調整收入分配,增加社會保障與福利,讓中下層增加消費能力,擴大消費市場。未來,要努力讓人民幣走出去。

深化公共資本投資體制改革,讓資本中的公共資本投資體系增加效率。

中國GDP增長依賴投資和對外出口,投資一是本土民間資本和公共資本,二是引進外來境外資本。因居民消費不足,投資造成的產能只能對外輸出,也就是產品出口。如今投資和出口二者對GDP增長效用在不斷遞減,未來必須靠消費。

中國最大的投資公司是地方政府,中國是以政府投資主導的經濟體。債務擴張的投資傳導到地方政府,為還債而賣地,最終傳導到房產這一資產價格的長期上漲。這是因為,中國投資中基建和房地產是大頭,基建和房地產都由政府控制和主導,規劃和供地權利在地方政府手裡。

不斷擴張債務和M2流入投資,優其政府主導的低效益投資,造成資產價格泡沬,土地與房產價格泡沬,不斷擠壓社會投資和居民消費,這是因投資效益和投資量下降致經濟減速。

地方政府投資形式很多樣,各種基金,城投公司,還有投資公司和金控平臺,等等。這些機構享受著國家商業銀行的大量貸款,如以效益論,有些確實不高,民企很難獲得銀行的貸款,這些政府系公司獲得商業銀行貸款,有時再轉手貸給民企,吃利差。

此外,地方政府還大量舉債搞基建投資,還債要靠賣地,地方財政的重要收入來源即賣地,壟斷城市土地,住宅用地平均不到20%,抬高地價,加上拆遷浪費,造成房價高漲,房地產真正受益人,並非地產商。

中國這種財政投資方式,既低效,又產生大量權錢交易,甚爾政府上下級也會爭奪財源。大財政粗放投資模式,產生了很多問題,包括政企不分,官員本來服務社會管理,卻成了投資經理人,本該是服務型政府卻成了投資公司。

基建是中國經濟的一大抓手,讓地方政府負債搞,還是由開發性金融負債搞,誰會更有效率?是官員還是職業經理呢?

所以筆者建議,剝離有收益有回報的財政投資職能給開發性金融,比如保障房由住宅開發銀行和住宅基金負責,基建由國家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地方基建基金負責,國企由國家產業投資銀行進行股權投資,所有地方金融與金控平臺,及投資平臺和各類基金,由統一的獨立於財政部門的地方金融委員會負責。

非收益的投入才由財政部門負責。

中國城鎮化是超前,還是滯後呢?

我國真實城鎮化率最新統計數據為44.38%,而達到人均1萬美元GDP的其他大規模經濟體,城市化率平均超過65%。

影響城鎮化並非戶籍問題,戶口是「毛」,而住房和教育政策是「皮」。

研究城鎮化問題,要抓住「人」這一根本問題!要誰進城呢?當然是在城市工業區打工的至少2億農民工,還有上千萬畢業的大學生。為什麼這些人不能在城市安居而成候鳥呢?因為房子貴,受教育權與戶口本綁定,戶口本與房子綁定,三鐵角阻礙他們留在城裡!政府為賣地控制供地,為賣地讓買房與入學掛鈎,將來還要收房產稅,房子也要與教育掛鈎,戶口本關聯房產證,房產證關聯你孩子在哪兒上學。

房子蓋的多,但不在上述近3億在城裡生活的這些人手裡!

為什麼同一發展水平的國家,城鎮化率高於我國呢?

為什麼不大建低價公租房讓上述3億人安居安家呢?因為供地!掌控住宅供地少於20%,為獲得高價土地收入,因為土地財政!土地財政為還地方政府投資債,還政府主導的一大堆低效投資,歷史證明,會有大量壞帳,會有償債風險,需要賣地還債!這是個死結!

解決這個死結,需要地方政府主導的大財政投資體系,讓投資職能脫鉤財政,交由開發性金融供給,由獨立的金融投資委員會負責,獨立核算,獨立計劃投資,而非由計劃經濟一套分配資源。市場化改革最後保壘,政府財政主導的公共投資的資本體系,需要第三方獨立!讓政府成為服務型政府,而非投資型政府!

一旦獨立的產業和金融公共資本投資體系成立,不受行政直接幹預,人民銀行就可以購買金融性開發銀行債券注入信用,並向國際市場出售大量開發性金融機構債券,與國債一起,吸收境外人民幣,有了需求,人民幣自然走出去!中國企業用人民幣對外投資,由這些人民幣債卷回收境外人民幣,構成人民幣外循環體系重要一環!

人民幣外循環體系的基礎是內循環,人民銀行一手賣國債給境外,回流人民幣,一手買商業銀行和開發性金融的債券,不斷放出人民幣,金融機構向境內外貸出人民幣,企業不斷對外輸出資本和技術投出去人民幣,開發性金融和商業銀行不斷借錢和直接投資給企業,而不能如今以負債形式砸在地方政府手裡,巨額負債就是人民幣循環遇到梗阻而至,小循環造成貨幣池子,而沒能形成河網眾布,內外流循環一體,水流不暢才聚而成池,再聚而成湖。

境外持有人民幣的國家不用擔心,可以購買中國商品和技術服務,也可以買中國債券保值,也可以到中國資本市場投資,到此人民幣才有國際信用,才能不斷走出去。

關注農民農子孟,關注草根經濟學,研究經濟發展的規律。

相關焦點

  • 2019年德國GDP增長0.6% 德國經濟增長黃金10年接近尾聲?
    德國聯邦統計局15日公布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德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0.6%,遠低於2018年的增長1.5%和2017年的增長2.8%,增長勢頭創下過去六年來新低。
  • 2019中國gdp世界排名第幾?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貢獻率或達30%
    2019年中國GDP佔世界的比重預計將超過16%,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預計將達到30%左右。  他指出,按平均匯率折算,2019年中國人均GDP達到了10276美元,突破了一萬美元的大關,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0000元,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價格以後實際增長5.8%,
  • 經濟預測:2021年中國GDP將增長10%
    新華社紐約12月9日電-根據數據顯示,到2021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增長10%,其經濟將繼續成為全球表現優於大國的國家,而中國央行將在明年開始提高貸款利率。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預測,到2020年中國GDP將增長2.5%,而分析師的平均預期為2%。經濟學家們表示,中國的國內增長動力在短期內將保持強勁,而最近的出口增長將在發達市場推出疫苗的過程中逐漸減弱。
  • 德國2019年GDP僅增長0.6%?目前德國經濟還將面琳什麼問題
    僅增長0.6%!德國2019年GDP創近六年新低更多刺激政策在路上?  德國2019年的GDP增速「果不其然」地出現大幅下降。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Destatis的數據,德國經濟在2019年增長了0.6%,是六年來最低增速。
  • 專家展望2018年臺灣經濟形勢 經濟增長動力不足
    專家展望2018年臺灣經濟形勢 經濟增長動力不足 2018-01-23 11:02:40來源:中國臺灣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十四五」時期經濟增長的潛力和動力
    「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全新的外部環境,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疊加中美經貿摩擦,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顯著增加,更好地尋找潛力、挖掘潛力、轉換動力成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經濟實現了高速增長,創造了經濟奇蹟,國際上往往把中國的成功歸結為「東亞模式」的延續,歸結為出口導向戰略、勞動力充分供給、高儲蓄高投資、重視教育等幾個主要因素。
  • 人民幣持續升值突破6.5關口中國經濟首次正增長,經濟佔比美國78%
    人民幣從最高7.19到現在6.49中國前三季度GDP數據出爐實現正增長0.7%,第一季度增長-6.8%,第二季度增長了3.2%,上半年增速為-1.6%,第三季度增速為4.9%。預計全年增速為2%,2021年增速將高達13%,預計2020,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將超三分之一。
  • 2015.04:上海經濟發展階段特徵及「十三五」經濟增長動力研究
    但近年來,在外部環境深刻變化和自身增長因素轉變的綜合作用下,上海經濟增長平臺已顯趨勢性下移,下階段上海經濟將如何運行,支撐經濟增長的動力格局將如何演變,是值得深入探索的問題。本文從改革開放以來上海經濟增長的4個階段入手,著重分析各個階段經濟增長動力格局及其演變,並對「十三五」時期上海經濟面臨的宏觀環境和增長動力要素的變化趨勢作基本判斷,在此基礎上對經濟增速作出情景分析和預測。
  • 至高官降7000元!江鈴特順助力經濟增長
    【車訊網 報導】  一直以來,輕客行業的市場表現被看作是中國宏觀經濟的「晴雨表」。輕客行業領軍品牌——江鈴福特輕客,助力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打通國內循環體系,提升中國經濟增長,8月1日起下調特順的官方指導價,最高下調7000元。
  • 江西省2019年gdp出爐,贛州增長最快,萍鄉新餘負增長
    近日江西省各市陸續公布2019年gdp數據,分享給大家。數據來源江西統計局,下方表格數據由中國城市吧沒有道行的小妖吧友整理分享。2019年江西省gdp總量為24757.50億,2018年為21984.80億,名義增速12.6%,增量2772.7億。南昌依舊一枝獨秀,其中名義增速最快的是贛州,新餘萍鄉負增長。江西省2019年11個城市gdp分別如下。1.南昌5596.18億,增速6.1%。
  • 5G商用後4G降速?工信部:4G網速整體穩定 個別情況降速緣於流量增長...
    原標題:5G商用後4G降速?工信部:4G網速整體穩定,個別情況降速緣於流量增長和網絡支撐不匹配   隨著5G網絡的商用,部分4G用戶反映自己手機網速有所下降,有網友質疑三大運營商為了推廣5G,調低了4G信號的功率。
  • 全國「最幸福」的城市,10年內GDP增長萬億,遠遠甩開同省第二名
    全國「最幸福」的城市,10年內GDP增長萬億,遠遠甩開同省第二名,最近城市幸福感排名上升了,這個城市佔據了國內第1位,這個城市近年來一直出名,不僅在國內,在國際上也獲得了良好的反響,不僅如此,該市旅遊業的發展,每年還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前來觀光,獲得了許多好評,已有那麼多人測試,可以說該市是一個省會
  • 中國經濟站穩2020:不設GDP增長目標,調控更加靈活精準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在「兩會」新聞發布會上回應:不設GDP增速目標,不等於經濟增長不重要。「要看到無論是保民生、保就業,還是脫貧攻堅,都要有經濟增長的支撐。要用改革開放的辦法穩就業、保民生、促銷費,拉動市場、穩定增長。
  • 商務部報告:消費仍是經濟增長主要拉動力
    12月9日,商務部研究院發布《2020年中國消費市場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解答。《報告》指出,我國消費增速和消費貢獻企穩回升,隨著常態化疫情防控機制的運行及新冠疫苗投入生產,我國消費需求將進一步回升,消費仍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 中國經濟 站穩2020丨不設GDP增長目標,調控更加靈活精準
    中國經濟 站穩2020丨不設GDP增長目標,調控更加靈活精準來自央視財經00:0005:44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在「兩會」新聞發布會上回應:不設GDP增速目標,不等於經濟增長不重要。「要看到無論是保民生、保就業,還是脫貧攻堅,都要有經濟增長的支撐。要用改革開放的辦法穩就業、保民生、促銷費,拉動市場、穩定增長。因此雖然沒有直接提GDP的增長目標,但經濟增長的內容已經融在其它發展目標之中。」中國經濟的強大動力,離不開這些「小指揮棒」!
  • 國內多名經濟專家預測:明年GDP增長8%
    新浪理財大學會員百門課程隨心聽,詳情了解>>>原標題:國內多名經濟專家預測:明年8%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2020年,採取有力防疫措施的中國有望成為全球唯一實現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在當日以「預測2021年的中國」為主題的夜話中,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表示,在當前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大背景下,考慮到「雙11」這樣的網購節展示出的消費數據,今年中國四季度經濟增長有望超過6%,全年增長可能在2%-2.2%之間。
  • 工信部回應4G降速:流量增長與支撐能力提升不夠匹配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工信部再回應4G降速:流量增長與支撐能力提升不夠匹配 、工信部稱,總體來看,近期全國4G網速整體保持穩定,但可能存在個別區域、某些時段下降的情況。主要原因是4G用戶流量增長和網絡支撐能力提升還不完全匹配。新京報訊(記者 許諾 陳維城)1月3日,中國政府網消息,關於網民關注的「4G降速」問題,工信部回應稱,總體來看,近期全國4G網速整體保持穩定,但可能存在個別區域、某些時段下降的情況。主要原因是4G用戶流量增長和網絡支撐能力提升還不完全匹配。
  • 日本大學學者 服貿將成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服務業對中國經濟增長率貢獻顯著   朱炎教授在接受人民網駐日本記者專訪時表示,服貿會自2012年開始舉辦,已累計實現意向成交額達5293.3億美元。2020年服貿會吸引到了世界500強、跨國公司、行業領軍企業及創新企業發布一批新技術、新服務。這說明服務業開放合作正日益成為推動發展的重要力量。
  • 中國「GDP增長最快」的城市,年增長2305億,碾壓上海、深圳
    巨龍從東方崛起,中國力量的世界,我堂堂中華民族,只有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而且經濟也從叔叔的改革開放以來,零數十年的成立,現在世界上的兩大經濟強國,這一事實的成績令世界震驚了,並且到目前為止,在國內不斷的很多優秀的城市,例如著名的大名的北上深,或者武漢、杭州、重慶、成都等,也具有自己的不言而喻的發展的潛力是絕對
  • 中國,這個唯一經濟正增長對世界意義重大
    面對極其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迎難而上、眾志成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不平凡的成就。這一年,中國經濟扛住壓力測試,成為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為全球經濟貢獻了積極力量,顯示了中國經濟韌性足、活力強、迴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