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臺合作奏響樂器產業「協奏曲」

2020-12-17 東方財富網

車間裡木花飛揚。伴隨切割機的轟鳴,一把把吉他在工匠手中被打磨成型,不遠處忙碌的工人正對設備做最後的調音。

位於福建漳州的雅歌樂器,是一家有著27年歷史的臺資企業。1993年,雅歌樂器從臺灣高雄跨海而來,當時廠區周圍是大片荒地。如今,近40家樂器企業群聚於此,這座閩南古城因此成為全國第三大吉他生產基地。

「我們是和大陸共同成長。」公司總經理呂孟哲坦言,和父親在漳州奮鬥的27年裡,公司「由家業到企業,由企業到產業」,背後離不開大陸發展帶來的紅利。

翻開漳州樂器製造業序章

坐落於漳州金峰經濟開發區的雅歌樂器,如今在眾多工廠「包圍」中,已不太顯眼。

1993年,這裡卻是另一番光景。金峰經濟開發區設立不過一年,附近仍是大片荒山和甘蔗地,只有零星幾家本地企業散落於此,臺資「身份」的雅歌樂器算得上首屈一指的大企業。

「我們最早在廣東選址,後來玉豐樂器說漳州有塊地不錯,邀我們來做鄰居。」呂孟哲說,家族在臺灣做了60多年樂器,上世紀90年代隨著臺灣傳統製造業工人流失嚴重,企業不得不到大陸尋找新的機會。

他口中的玉豐樂器,1992年從臺灣來到漳州,是當地第一家樂器企業。在其邀約下,呂孟哲的父親坐了近8小時的汽車,來到漳州。

「印象最深的是,這裡不僅沒有高速公路,幾米寬的國道上,竟然還有牛在過馬路。」呂孟哲原先在臺北從事IT行業,在寫字樓待慣了的他到了「農村」處處覺得「不可思議」。

彼時的漳州,對這些臺商而言,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經濟環境,熟悉的則是文化氛圍。

呂孟哲回憶,當時父親到漳州住了幾天,他驚訝地發現,這裡的工人不單講著和家鄉一樣的閩南話,連日常吃的蚵仔煎、面線糊都一樣。這讓祖籍晉江的一家人喜出望外--對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而言,同根同源的語言和飲食文化意味著更低的管理成本。在當地政府真誠邀約下,雅歌與玉豐一道在此紮根,翻開漳州樂器製造產業發展的序章。

大陸員工是最寶貴財富

「大家得知有臺灣企業來招工都紛紛報名,二三十人的崗位,報名有四五百人。」1999年進入玉豐樂器當備料工人的胡秀華,是土生土長的漳州人,回憶當年進廠當「廠妹」的日子,她坦言「不亞於一場大考」。

時值世紀之交,閩臺經濟發展仍有較大差距,臺資企業成為眾人追捧的「金鳳凰」。

玉豐樂器(漳州)有限公司經理楊耿星仍記得早年那批大陸工人給他留下的深刻印象。「大家都很珍惜工作,碰到客人著急要貨,二話不說就留下來加班。」他說,這些勤快的本地員工很快成長起來,並在日後逐步走上管理崗位。

呂孟哲坦言,雅歌樂器原本只將漳州作為半成品生產地,沒想到這裡的員工踏實好學,工廠慢慢轉向成品生產。「這批大陸員工是我們的財富。」他說。

如今,雅歌樂器工廠面積已從最初30多畝擴展到近130畝,年產值早突破了億元。

在呂孟哲看來,公司最寶貴的資產始終是工人。如今企業車間裡,不乏工作25年以上的工人,其中有在廠裡相識相知的「夫妻檔」,有並肩打拼的兩代人。「這在臺灣幾乎不可想像。」呂孟哲說,未來他很樂於將企業交給大陸經理人打理。

與大陸共享美好明天

夜幕低垂,一道廊橋橫跨九龍江,與兩側的「飄帶天橋」相映成趣,從空中俯視,一把流光溢彩的「大吉他」躍然眼前--如今在漳州,這道「吉他天橋」已成為人們的「打卡聖地」。

作為兩岸經濟融合的產物,樂器產業及文化正融入這座城市的發展基因。據了解,漳州已有樂器相關企業4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5家,已形成集群化發展態勢。

這些企業的創始人大多從玉豐、雅歌兩家企業走出。2000年,擔任玉豐樂器總務主管的吳順南選擇創業,如今是漳州市樂器商會會長。「兩家臺企是我們永遠的老大哥。」他說,當年臺企的現代化管理影響了一批創業老闆,曾經的「師徒」如今經常聚在一起分享訂單和行業資訊。

作為「彈響漳州吉他第一曲」的首批臺商,呂孟哲直言很榮幸能為大陸樂器產業培育「新星」。今年,漳州市提出打造「樂器文化之城」,呂孟哲期待能和這座城市繼續共同成長,貢獻自己的力量。

「漳臺兩地吉他企業同頻共振、形成互補,進一步『走出去』是兩岸企業的共同願景。」他說。

(文章來源:國際商報)

相關焦點

  • 中小企業合作成閩臺合作新熱點
    中小企業合作成為閩臺經貿交流的新熱點。產業聯盟合作交流會在廈門舉辦。他說,「十四五」規劃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將為閩臺中小企業交流合作提供巨大的機遇和廣闊的空間。林士賢說,希望在電動車動力系統和零部件等領域與福建企業展開合作。  臺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左峻德指出,閩臺中小企業具備各自優勢,應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成長壯大。
  • 增強閩臺優勢產業互補互利 福建產業園區與臺灣產業聯盟合作交流會...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詹文)作為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的重要會前活動,昨日,閩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暨福建產業園區與臺灣產業聯盟合作交流會召開。兩岸企業家峰會中小企業合作及青年創業推進小組大陸方面召集人楊雄、福建省委常委周聯清出席會議並致辭。
  • 閩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暨福建產業園區與臺灣產業聯盟合作交流...
    你好臺灣網廈門12月9日消息 (記者申冬雲、郭婕妤、張希達) 12月8日,閩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暨福建產業園區與臺灣產業聯盟合作交流會在廈門舉辦。本次交流會由福建海峽經濟研究院和臺灣經濟研究院共同主辦,會議採取「廈門、臺灣雙會場+線上企業視頻連線交流」的方式進行。
  • 閩臺產業融合發展走向「深耕厚植」
    「選擇落戶泉港石化工業園區,是看中這裡雄厚的產業基礎。」泉州國亨化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景福表示,項目一期預計2023年建成投產,年產值100億元人民幣,將有力推動閩臺石化產業融合發展。這只是閩臺製造業領域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在兩岸經貿合作中,福建是大陸臺資企業最集中的地區之一,也是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最密切的地區之一。
  • 手碟奏響文化產業特色項目的「治癒之音」
    手碟奏響文化產業特色項目的「治癒之音」 2020-12-02 10: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河北周窩:「音樂小鎮」奏響鄉村振興協奏曲
    工人在河北省武強縣周窩音樂小鎮一家樂器企業加工樂器(10月20日攝)。  2012年,武強縣依託樂器產業優勢,引進文化公司,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模式,對周窩村的水、電、路、暖等基礎設施進行了改造,並按照「一門一景、一戶一品、體現靈性、各具特色」的原則,包裝改造具有創意特色的民宿、咖啡屋、樂器體驗館等院落近百套,新建了周窩音樂體驗中心、樂器博物館等場館及24套高端民宿,全力將周窩村打造成集吃、住、行、遊、購、娛功能於一體的特色音樂小鎮。
  • 奏響小康路上協奏曲
    原標題:奏響小康路上協奏曲 收穫季節,平涼市涇川縣王村鎮朱家澗村的蔬菜大棚裡,村民忙著摘菜。「種菜比打工收入要好呢。從3月到10月,一個人最不行也能掙三五萬元。」老支書朱存錄說起村民的收入一臉的自豪。 交通不便、貧困落後的朱家澗村,曾是國務院掛牌督戰的貧困村。
  • 通訊:中國樂器在美國樂器展上「奏響強音」
    新華社洛杉磯1月17日電通訊:中國樂器在美國樂器展上「奏響強音」新華社記者高山幾個月前,可能沒有幾個美國吉他愛好者知道「拿火」——一個只有近5年歷史的中國吉他品牌。一年一度的美國樂器展是全球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國際音樂產業盛會之一。本屆樂器展於16日開幕,將持續4天,匯集全球130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家廠商,其中包括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廣州珠江、天津津寶、江蘇鳳靈等約220家中國企業。拿火公司是這些企業中的「姍姍來遲者」。
  • ...協奏曲」克裡斯蒂安·齊默曼 - 貝多芬:第一鋼琴協奏曲(2020...
    留聲機將他們的合作描述為「一件令人驚奇的事情」,讚揚他們「令人激動的使命感」。現在,在他第一次錄製唱片30年後,齊默曼又回到了貝多芬的鋼琴協奏曲。他為西蒙拉特爵士和倫敦交響樂團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新詮釋。這張專輯是結束貝多芬周年慶典的最大亮點之一。
  • 探秘武強樂器產業從量到質的轉變
    ●「以商招商」聚產業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金音集團這一龍頭的輻射帶動下,武強縣樂器產業迅速裂變,實現了由「獨奏」到「合奏」的喜人局面,各類與樂器製造相關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一個國際性西洋樂器產業板塊正在這片土地上迅速隆起。武強樂器產業有了更為深厚的根基和廣闊的前景,也具有了吸引世界目光的實力。
  • 單簧管協奏曲之最
    夏律摩管是一種聲音恬靜輕柔的中低聲部樂器,而十七末至十八世紀初的單簧管則是絕對的「花腔女高音」,Clarinet這個名字便是從文藝復興時期的高音小號「Clarino」而來,在當時的英國單簧管還有另一個名字——Mock Trumpet(模擬小號),當時的單簧管只負責演奏尖銳嘹亮高音聲部,十八世紀後樂器製造家們對單簧管管體和按鍵的革新讓它擁有了更寬廣音域和多彩的聲音。
  • 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解碼閩臺科技合作新聚向
    中新社福州6月21日電 題: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解碼閩臺科技合作新聚向  中新社記者 張建忠  由科技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全國總工會、福建省政府等20家單位聯合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簡稱「6·18」海交會),21日在福建福州落幕。
  • 王璐璐:用手風琴奏響人生樂章
    奏響國家大劇院  目前在中國,喜歡手風琴的圈子並不算廣,這與手風琴的演奏範圍和演出形式有一定的關聯。早期的手風琴演奏曲目,通常會選用耳熟能詳的俄羅斯及中國音樂作品,多局限於獨奏或伴奏的演出形式。近年來,她一直在思考,如何使手風琴從小眾走向大眾,讓更多的人喜歡它。
  • 閩臺合作專業等著你
    N海都記者 黃飛燕 海都訊 今年高考本二批次常規志願填報明天開始填報,不少分數在本二線上的學生,都將目標瞄準了高校的閩臺合作專業。為了讓廣大考生更加了解高校的閩臺合作專業及其「精華所在」,日前記者採訪了閩江學院海峽學院的黃院長。
  • 「同源一脈」閩臺文藝展演在榕精彩呈現
    在臺灣地圖及先民過臺灣影像之後,演出緩緩拉開帷幕:詩朗誦《鄉愁》,女聲獨唱《月亮看我》,歌仔戲《蝴蝶之戀》,唐美雲通過視頻短片介紹了與廈門市歌仔戲劇團合作《蝴蝶之戀》的故事,臺灣歌手楊品驊帶來歌曲《天耀中華》,提線木偶《鬧元宵》,舞蹈《盼》……演出在歌曲《同行並肩》後圓滿落幕,演員深情的演唱和優美的舞姿,為觀眾呈現了一臺展現兩岸同根同源,融合發展的精彩演出。
  • 歷史人文 現代吉他協奏曲(下)
    羅德裡戈為首演的節目單撰寫介紹,「考察獨奏協奏曲的歷史,作品的出現是偉大的事件,需要獨奏者和樂團演奏者。……阿蘭胡艾斯協奏曲以「不尋常的問題」挑戰著演奏者」: 對偉大的演奏家來講,獨奏者要英雄版閃耀是遠遠不夠的,他們不得不融入樂隊之中,並展示高超的技巧。從這個演化誕生了協奏曲,一種裝飾豪華的形式,獨奏樂器要面臨整個樂隊的挑戰,於是在相當程度上豐富了這件獨奏樂器的能力。
  • 華山之巔奏響天籟 雲海音樂會「雲」播出
    萬丈絕壁一聲吼,音樂會以華陰老腔與西安交響樂團協奏曲《將令一聲震山川》激昂開篇;隨後陳雷激先生的一曲《太古遺音》,迴蕩在華山的空谷中;中國小提琴後起之秀湯蘇珊與樂團合作的《英雄》小提琴協奏曲「天下」,讓電影畫面如在眼前;最後,本場壓軸曲目《我的祖國》奏響,那一刻音樂與情感匯聚、流動、迸發,唱出了對新中國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讚頌,也將整場音樂會推至高潮。
  • 薌城法院「四手聯彈」奏響市域治理「協奏曲」
    近日,《法治日報》以《福建漳州薌城法院:「四手聯彈」奏響市域治理「協奏曲」 》為題,大篇幅報導了漳州市薌城區人民法院助力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工作。我們一起看看吧薌城法院執行局以黨建為引領,設立「黨員流動紅旗崗」,探索執行新模式,發揮黨員幹警的先鋒模範作用,選拔優秀黨員幹警,組建「快執終本」「實施處置」兩大團隊,集中力量模塊式分解執行事務,以分工合作提高整體效能。「快執終本」團隊創新工作機制,通過集中查控、集中保全、集中網拍等「三項集約」措施,助力簡案快執提速。
  • 2020 「鳳鳴杯」新生樂器大賽決賽圓滿結束
    孟德爾頌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作為小提琴四大協奏曲之一,具有豐富的音樂性和技術性。旋律聽之如靜水湖面,村落的炊煙與朵朵的白雲投射出的倒影,伴著斜射而透的陽光,仿佛置身於油畫的場景,似乎也只有幻境中才存在。獨留沉靜的鋼琴音律訴說著這獨有的故事,就像偶入幻夢中的旅人無意間發現的新天地。人生,是一個從平靜走向激越,從激越回歸平靜的過程。
  • 今日春分,聆聽貝多芬筆下的「鋼琴協奏曲之王」
    除去最為人熟知的交響曲、鋼琴奏鳴曲、弦樂四重奏之外,貝多芬在鋼琴協奏曲領域奉獻的五部編號佳作,也都是獨具個性的不朽篇章。 在上一期微信推送中,劇小院與各位愛樂朋友們一起賞聽了貝多芬的前三部鋼琴協奏曲,今天的微信就讓我們一同走近「樂聖」的第四和第五鋼琴協奏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