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等射手」陳炳昌
晉中市史志研究室
陳炳昌,山西左權縣(原遼縣)柏峪村人,1938年6月入黨,歷任村自衛隊隊長、武委會主任及民兵連指導員等。先後參加1944年、1946年兩屆太行群英會,被授予「特等射手」「殺敵英雄」等光榮稱號。1951年,陳炳昌作為老區民兵英模代表赴北京參加了國慶觀禮。1960年,他應邀參加了全國民兵代表大會,受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他的英雄事跡至今在老區左權一帶廣為傳頌。
扛著鳥槍入伍
陳炳昌1914年出生於河北省武巡縣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4歲那年,家鄉遭災荒,實在無法生活下去,父母就帶他們姐弟二人逃荒來到山西省遼縣柏峪村。
貧窮的生活錘鍊了陳炳昌,他勤勞樸實,性格倔強,小小年紀就隨父親下地,養成了爭強好勝、不怕困難、嫉惡如仇的品格。因為所開地均在荒山野嶺間,種子、青苗和果實常年遭山害糟蹋,所以他父親下地總要帶槍,經常獵獲野羊、野豬,狐狸、野兔、山雞等。那支鳥槍自然就成為全家的寶貝。人小心靈的陳炳昌希望成為父親那樣的射手。經他多次請求,父親允許他端起了槍。一開始,他看著野物從自己的槍口下逃脫,直掉眼淚,惱自己沒本事。在父親的指點下,他苦練槍法。一年、兩年……16歲那年,陳炳昌已有了「貓眼神槍」的美名。
1937年冬,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進駐遼縣西河頭村,到處宣傳抗日,組織開展遊擊戰爭,人民群眾的抗日熱情高漲。面對侵略者入侵遼縣的燒殺搶掠,忍無可忍的陳炳昌響應號召,扛起他那支鳥槍參加了柏峪村自衛隊。由於他膽大心細、踏實肯幹,被推選為自衛隊負責人。1939年6月,經村長李成富介紹,陳炳昌光榮地入了中國共產黨。
高兒梁上美名揚
高兒梁是柏峪村邊一個大斷崖,地勢險要,便於觀察、射擊和隱蔽,兩側又不易迂迴。高兒梁下是遼縣城通往縣東南至邢臺、武安的必經大道。陳炳昌早就看準了這個有利地形,率領民兵在山梁上構築了工事。
1942年2月,日軍出動1200餘人分3路「掃蕩」太行根據地。為配合主力部隊反「掃蕩」,陳炳昌率柏峪民兵到高兒梁設伏,尋找戰機。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一連幾天不見敵人過路,大家都很著急。一天早晨,日軍押送滿載貨物的大小車輛,從縣城方向開了過來,像是給外出「掃蕩」之敵送給養。性急的民兵一見日軍就想開槍,但陳炳昌擺擺手說:「現在還不是時候。」直到敵人距離高兒梁百十米時,他才大吼一聲:「打!」憤怒的子彈劈頭蓋臉地朝鬼子飛去。日軍被這意外的襲擊打得懵頭轉向,又看地形如此險要,唯恐中了八路軍的埋伏,屁滾尿流地逃回了城裡。這一次,陳炳昌僅用4發子彈就消滅了3個日本兵,還繳獲許多大米、白糖等食品。
首戰告捷,陳炳昌神槍顯威,大大鼓舞了民兵們殺敵的鬥志。日軍春季「掃蕩」被粉碎後,返歸遼縣城的日軍陸續經過這條要道。愛動腦筋的陳炳昌帶領幾名民兵,在鄰近的柏管寺村一家飯館前埋下了3顆地雷,埋好後又巧妙地印上馬蹄印。民兵們剛回到山梁上,一群日軍就來了,看見飯館想吃飯。不料,「轟」的一聲,炸死7個日本兵,炸傷4個,其餘的趕忙逃出村。
4月7日,一股日軍向柏管寺進犯。陳炳昌得知消息後,率民兵再次埋伏在高兒梁上。他囑咐民兵沒有他的命令不準開槍,自己卻來到距道路很近處隱蔽。當敵人進入射程後,陳炳昌不慌不忙地扣下扳機,一名騎馬的軍官跌於馬下,立時斃命(事後得知是敵大佐指揮官)。「叭」的又一聲槍響,又一名軍官嚎叫一聲跌於馬下。敵人亂吼亂叫朝高兒梁射擊。然而青紗帳茂密,哪有人影?面對懸崖絕壁,不能攀登。慌亂時陳炳昌又發一槍,一敵斃命。敵人被彈無虛發的神槍震懾,又苦於不能發現目標,便一窩蜂地逃竄。隨著陳炳昌的一聲高喊,眾民兵一起開槍,亂跑之敵又踏響埋好的12顆地雷,4匹大洋馬和幾名敵人被炸得血肉橫飛。這次,又繳獲了敵人丟棄的大米和洋布等物品。
陳炳昌帶著民兵在高兒梁上幾次殲敵取得勝利,消息很快傳遍整個遼縣、整個太行,人們編歌唱道:「『特等射手』陳炳昌,高兒梁上美名揚……」
作戰受嘉獎
1942年5月,日軍對太行抗日根據地發動了空前殘酷的「五月大掃蕩」。5月25日,八路軍總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機關在轉移途中與敵遭遇,副參謀長左權在指揮突圍中不幸以身殉國。為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三八五旅七六九團決定派一營三連(欠一個排)在敵補給線上設伏,殺傷敵運輸部隊,此時擔任柏峪、柏管寺、沐池這一聯防區民兵聯防中隊長的陳炳昌積極配合,帶領一營教導員王亞樸和三連連長共同實地察看了地形,把伏擊地址選在蘇亭村外的河灘,並對兵力、火器作了恰當的分工部署。蘇亭、車上鋪、沐池、東寺堖、相管寺、東啼溝等幾個村的民兵全部參戰,分別擔負警戒、觀察、埋地雷、備滾石等任務。陳炳昌帶領柏管寺民兵佔據險要的高山位置,用燒煙、插紅旗、放鞭炮等辦法來迷惑敵人。
5月30日,300餘名「掃蕩」歸來的敵人,押著民夫,攜帶搶來的物資向縣城方向移動。敵人進至伏擊圈內,先後踏響2顆地雷,炸死炸傷20餘人。這時人馬大亂,敵軍不得不停止前進。隨著一聲令下,八路軍一齊開火,敵人完全陷入我步槍、機槍和擲彈筒的火網之中。敵人逃往山崖下躲避,不料民兵從崖上把備好的石頭推下。山石互相撞擊滾落而下,把聚集於崖下的敵人打得落花流水,逃向河灘,成為八路軍的活靶,抱頭鼠竄,自相踐踏,混亂中又踏響民兵埋設的地雷。沐池民兵在東山地趁機射殺敵人,陳炳昌帶領柏管寺民兵在高山搖動紅旗,放鞭炮迷惑敵人,僅1個小時就結束了這場漂亮的伏擊戰,聯防民兵配合主力部隊以1死1傷的代價換取了斃傷敵人140餘名的勝利。這次戰鬥受到劉伯承、鄧小平、李達等首長的通令嘉獎。嘉獎中指出:「這是一次軍民結合,以極少代價換取巨大勝利的模範戰鬥。」
1943年3月,左權縣召開反「掃蕩」勝利總結大會,陳炳昌被授予「特等射手」的光榮稱號,並獎給他一支嶄新的步槍,同時,全縣掀起學習陳炳昌、爭當好射手的熱潮。
組織聯防反「清剿」
1943年5月,日軍又糾集1.5萬餘人,採用「鐵壁合圍」「抉剔清剿」相結合的戰術,對太行腹地區的左權、黎城等實施大規模「掃蕩」,妄圖吞滅八路軍總部和一二九師師部等高級指揮機關。太行根據地根據歷年反「掃蕩」作戰的經驗,事先作了周密的研究和部署。
在這次反「抉剔清剿」中,民兵聯防中隊長陳炳昌,每天爬山越嶺察看聯防區內各村的地形,在和柏峪緊鄰的紫陽、前龍、沐池等邊沿村大擺地雷陣,敵人走到哪裡炸到哪裡,敵人做的「危險區」標記比比皆是,迫使敵人爬地堰、淌河溝,繞路行進,有力地牽制和消耗了敵人。共打死炸死「掃蕩」之敵60餘人。聯防區地雷戰大顯神威,不僅受到縣委的表彰,也受到當地駐軍的稱讚。
1943年秋天,日軍又發動了秋季大「掃蕩」。陳炳昌在區武委會的統一領導下,和聯防區各村民兵經過聯絡協商,決定在高兒梁下柏管寺河灘分3段打擊敵人:原莊民兵打敵尾部,柏管寺民兵打敵腰部,柏峪村民兵打敵頭部。民兵們在陣地上剛剛埋伏,敵人就出現了。陳炳昌和他的民兵們焦急地等待著敵人進入伏擊圈。不一會兒,「轟」「轟」兩聲巨響,敵人先頭部隊踏響了兩顆地雷,幾個敵人被擊斃。「打!」陳炳昌一聲令下,步槍、土槍一齊開火,滾石、地雷到處開花,打得鬼子不知所措。敵人仗著彈藥充足、武器精良,準備報復民兵。然而敵人跑到哪裡,子彈就飛向哪裡,不一會兒就倒下10餘名日軍。敵人折騰了好一陣子,也鬧不清子彈從何處飛來。山勢又險峻,無處可攀登上山,只好丟盔卸甲收兵。這次聯防作戰,由於陳炳昌組織嚴密、指揮靈活,斃傷敵偽70餘人,僅陳炳昌就用獎給他的那支新步槍消滅敵人10餘人。
聯防作戰的成功鼓舞著陳炳昌,也鼓舞著聯防區各村的民兵們。陳炳昌沒日沒夜地跑聯防區各村,組織民兵加強戰備,加緊訓練,時刻準備著應對敵人的報復。1944年6月13日,一股「掃蕩」歸巢之敵路經柏峪後,大概以為民兵已解除了戰備,突然分3路奔襲柏峪村,妄圖殺一個「回馬槍」。孰料陳炳昌常備不懈,早就組織聯防區各村做好了戰鬥準備。柏峪民兵在村東西兩面的山頭上挖了工事,設好了埋伏。奔襲的日軍還未接近村子,便已進入伏擊圈內,民兵們佔據著有利地形,立即開始兩面夾攻,用子彈迎接敵人,打得日軍亂作一團。日軍奔襲不成還賠了本,只得狼狽逃竄。事後從縣城敵據點回來的人說,這一次打死打傷敵人10餘人。
勇猛殺敵建奇功
陳炳昌殺敵建功的事跡,在左權縣到處傳頌。1944年11月,太行區首屆群英會召開,陳炳昌作為代表參加了會議,成為大會中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人們愛戴陳炳昌,擁護陳炳昌,不只是因為他槍法過硬,殺敵眾多,還因為他謙虛熱情,不僅自己殺敵本領高,還訓練了一支戰鬥力強、團結緊密的民兵隊伍,配合八路軍主力作戰頑強、勇猛。太行區首屆群英會戰績展覽館內,蘇亭戰鬥的圖片旁擠滿了參觀者。當代表們得知參加這次戰鬥的民兵隊長陳炳昌在場時,紛紛舉起大拇指說:「好樣的!打得真棒!」
陳炳昌無愧於「特等射手」的光榮稱號,不愧為抗日英雄。在侵略者踐踏家鄉時,他親手斃殲日偽軍35人。他領導的柏峪村民兵,參加了數十次激烈戰鬥,戰績輝煌。
(晉中日報 執筆人:郭向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