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285# 原創 作者:魏國 鐵道兵戰友 2020.5.27
立夏已至,陽氣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緊張多時的精神,終於可以舒緩一下。福安市老鐵茶室的戰友們,翻閱著旅遊圖集,在百度網上尋找之旅,卻被地圖上一個個坐標吸引,被一張張過分美麗的圖片誘惑。本著立足本省,宜「穩」「忌」堵,錯峰出行,選擇福建土樓,故居南靖。戰友們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定南靖為本次旅遊首選。
老鐵茶室十幾位戰友及家屬組團,於5月19日清晨5點30分乘坐嶄新的大巴,車駛入順暢無阻的高速公路,以每小時80公裡速度,策馬揚鞭,一路飛奔。山一程,水一程,無法阻擋我們的行程;風一陣,雨一陣,我們保持良好心態風雨兼程;路一程,車一程,戰友用心走過這段路程。路上望著車窗外植被豐盛,視野陡然開闊,逃脫了二個多月宅在家的難受滋味,越過了人生坎坷,拂去疫情歲月的塵埃。此時此刻,大家心情愉悅,豁然開朗…...
車行駛大約五百多公裡抵達南靖縣第一站——雲水謠。
這裡是一個幽古神奇的地方,踏上那鵝卵石鋪成的幽長古道,沿著小溪而走,只見金燦燦陽光從密密層層技葉間透射下來,照亮我們的心房,時刻擁有燦爛的心情。
初夏時節雲水謠,天青雲淡,林木蒼翠,流水淙淙,河水清澈見底,水面平靜如鏡,一陣微風掠過,泛起層層漣漪。河床周邊石頭和水草覆著一層綠絲絨柔軟的苔蘚。偶爾遠處鳩聲悅耳,又見近處繁花映日,動靜相宜,聲色互襯,無不給人們以寧靜超然的感覺,給人展現出一幅美的畫卷。
景色宜人,沁人心脾。戰友與夫人們笑逐顏開,樂開了花,手舞足蹈,得意揚揚,喜不自勝,樂不思蜀。
結束一天的旅行,我們下榻雲水謠古鎮1949山莊。
第二天清晨被手機設置的鬧鐘喚醒,迷迷糊糊睜開了眼睛,馬上起床洗漱,吃完早餐,打理行裝,前往下一個景點——田螺坑土樓群。
田螺坑土樓群始建於(1662)清康熙元年。該村土樓群是漢族民居建築傑作,中國歷史文化遺產,建立已有六百多年歷史。
2001年5月頒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3年11月所在地自然村被公布為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村。
我們乘坐著大巴車往海拔800多米山坡上行駛。剛上車時查看天氣是睛天,溫度適宜,既不熱,又無雨。突然間,墨色的濃雲擠壓了天空,灰濛濛下著毛毛細雨。夏季氣候變化無常,翻臉比翻書還要快,天氣預報也像亂花風流少年還不靠譜。雖然,受到天氣的影響,但綿綿細雨絲毫抵擋不住我們的激情,每位戰友臉上都帶著興奮,依然盡興。
車子蜿蜒盤旋於雲霧繚繞的大山,行駛十七多公裡到達土樓風景區,下車時的氣候由小雨轉多雲,雨,悄悄的停了;霧,慢慢的散了;風,也屏住了呼吸。戰友們你一言我一語讚不絕口:「太好了,終於盼來好天氣」。或許是我們的行動感動了老天爺,也印證一句話:心若向陽,便是睛天。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解封後,景區接納都是散客,我們團隊是解封後遊覽景點的第一支「先遣團」。大家自覺帶上口罩,手持手機(App健康碼)和身份證,排成隊伍準備驗證通過。然而,景區工作人員面對多人團隊手忙腳亂,不知所措,進點緩慢,用了半小時。據工作人員說:疫情解封接納第一支多人團隊,老景區遇到新問題,還得請示防疫指揮中心……
團隊逐個通過後,我們再次乘坐景區車輛沿著山路而上,一會兒到田螺坑土樓群山頂,站在髙處俯瞰土樓群,遠視宛如一朵花,旁看像似布達拉。五座土樓「四圓一方」,錯落有致,俗稱「四菜一湯」。
緊接著,我們依順著臺階往下走,近距離地與土樓親密親吻,感受一處獨特建築文化;享受一次美的薰陶;欣賞一會樓中風景。
步入座座田螺坑土樓群,我仔細端倪,土樓均為三層,樓樓有廳堂,廊道貫通全樓,可謂四通八達。層層張燈結彩,燈籠高高懸掛,給人感覺到每天都是過節。而我漫步欣賞土樓群,猶如身處水晶宮殿,被古人建築藝術中的智慧所震撼。
土樓中最有看點的數裕昌樓,樓高五層,直徑50多米,上下270間。此樓從外觀看,沒有什麼異樣,但從樓內看,卻像一座危樓,簡直是令人擔心!當地人稱之「東歪西斜」。該樓成為全國5A級景點:中華第一奇樓。
據導遊介紹說:有位遊客非得要上樓,爬上三層雙腿發軟,忐忑不安,結果樓沒倒,自己人卻摔倒。聽起來是一段幽默風趣的故事,而我所見所聞的確感覺到存在風險!
神奇土樓
神奇裕昌樓, 獨特刺蒼穹。
百年不倒翁, 斜傾仍玲瓏。
嘆我中華藝, 盛譽寰宇中。
雖未終極頂, 卻覺蕩臆胸。
南靖田螺坑土樓群,歷經六百多年的風風雨雨,世間的風雲變幻,朝代交替,未因風侵雨蝕,牆皮脫落而改變原形,仍然是世界傳統建築寶庫中的一顆熣燦明珠。
感謝先民神工巧匠的偉傑,留下今日遺蹟,使之遊人如織,過客無數。
我用手機從土樓最底處往上拍照,樓圓天圓,地圓人圓的美麗獨特的人文景觀。
三天的旅行雖短,但時間安排滿滿,收穫也滿滿。
(編輯:玉樹臨風,心寬無界)
來源:新華號 鐵道兵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