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行屐南靖:溯溪而上見繁華 孝心履痕閣老樓

2020-12-12 臺海網

原標題:【跟著徐霞客遊漳州(二)】行屐南靖 溯溪而上見繁華 孝心履痕閣老樓

臺海網5月13日訊 據閩南日報報導 崇禎元年(1628年)四月初四,徐霞客乘坐轎輦行二十裡路,入了漳州古城北門。木屐在光滑的青石板路上踢踏作響,略過身畔褪去日間繁華的「九街十三巷」,徐霞客在漳州古城訪任漳州推官的族叔徐日升而不得,悵悵然辭了漳州府衙,動身往南靖去。

徐霞客族叔代理南靖縣令時的縣衙在哪裡,如今已無處可考。張晗 攝

品漳瓷回望「千裡窯煙,百口窯爐」盛景

雨夜中,徐霞客在洋老洲渡口登上前往南靖的木船。繁忙的溪面上船行不止。

舢板輕搖,時光如水在茶盞中微漾。逆流的船上運送著鹽巴、紅糖、洋貨,錯身而過的順流船滿載著瓷器、茶葉,往返穿梭,低語著大河文明與海洋文明間的商貿往來。船上貨物中,最具傳奇色彩的當屬漳州本土生產的出口到「番邦」的瓷器,它們通過西溪運抵月港,走上海上絲綢之路。

在南靖文史專家蔡建南的指引下,我們來到南靖縣龍山鎮西山村的東溪窯封門坑遺址,試著憑藉眼前這處面積約2000平方米的巨大橫式階梯窯,去描摹明朝中後期漳州瓷對外貿易的鼎盛模樣。遺址地處西溪支流永豐溪畔的深山竹林,是當年「千裡窯煙,百口窯爐」的漳州窯產品主產地之一。

如今,東溪窯封門坑遺址附近的地面上,仍散落著瓷器碎片。「當時,山中多大木,並不是像現在這樣長滿竹子,大木可作燒窯的燃料。山中有可燒制瓷器的瓷土礦,考古專家曾發現取土口,不過現已隱蔽在密林中。永豐溪這段水路可供運輸瓷器產品。」蔡建南說,「大木、瓷土和河流,是這個地方形成陶瓷產業集聚的三個最重要的因素。」

當地村民郭武虎是東溪窯封門坑遺址的發現者,幼時就聽長輩講過燒窯傳說,六年前受專家委託尋找並發現窯址。如今的他成了東溪窯遺址的巡邏員,日夜守護這處歷史遺蹟。他推測:「鼎盛時期,這裡生活著上百工匠,有的砍伐樹木,有的製作坯料,有的挑擔運輸。到燒窯的時候要保證窯火半月不滅,更是要全體動員、輪班值守,比如封門坑這口大窯共有9個階梯,一爐能燒出上萬個瓷器。窯爐冷卻後,瓷器取出脫模,剔除殘次品,合格的都由挑夫挑到附近的永豐溪碼頭,用竹筏、小船往下遊運輸。」

「或許永豐溪名中『永豐』二字,和當時沿岸燒窯盛況有關。」蔡建南說。那時,南靖的西山村、梧營村、荊都村和華安的三羊村等村落分布著上百個大大小小的窯爐,出產青花、青瓷、白瓷、青白瓷、米黃瓷等產品,上萬人口靠此營生過活,漳州窯產銷在明朝嘉萬時期進入鼎盛。

或許,徐霞客在客艙中吃茶用的盞子,便是來自東溪窯。

閣老樓仍存當年氣韻 張晗 攝

溯西溪不知漳之得名,兩溪誰執牛耳也?

巡行披雨露,無欲而心恬。是夜乘船溯遊而上,三十裡水路雖不遠,仍需費些功夫,徐霞客早有心理準備。艄公一聲喝,挑得帆船離了岸,百工鱗集、萬家燈火的漳州府城便隨水面倒影一齊遠去。前日剛遊罷九龍江北溪,此刻,西溪舒展開臂膀,將過往徐徐講來。

九龍江西溪是華安、平和、南靖等地的水路要道,正源是船場溪,支流有花山溪、黃井溪、永豐溪、龍山溪等。花山溪與船場溪在靖城附近匯合後稱西溪。西溪流經漳州平原,與北溪匯合,然後東流入海。西溪主幹道雖不如北溪至寬處闊近400米,然當年溪水充沛、河道寬廣,和如今我們看到的景象不同。

當年,徐霞客船行中,時而水勢洶湧,湍流遏舟;時而緩波深潭,一篙不能落底。對九龍江兩支流同樣浩浩蕩蕩的水勢,徐霞客在遊記中寫道:「不知漳之得名,兩溪誰執牛耳也?」

漳之得名,其實和九龍江北溪、西溪並無太大關聯。唐時,名臣魏徵之妹魏敬以攜子孫入閩平亂,見雲霄境內河流聯想到山西上黨清漳,便命名此河為「漳江」;後陳元光向武后上書請設州,因「漳江」故命名為「漳州」;而後漳州府衙遷至九龍江西溪畔。

如今,西溪橫臥著九龍江大橋、戰備大橋、中山橋、南山橋、水仙花大橋和金峰大橋等長虹,乘船溯遊而上,兩岸有山明鳥語,亦有高樓小築。有趣的是,徐霞客泛舟西溪277年後的某一個清晨,一位祖籍天寶鎮五裡沙的10歲少年,自平和坐船順九龍江西溪抵達廈門,開啟了從小山村走向全世界的不凡歷程。他那時叫林和樂,還不叫林語堂。

徐霞客為母親向林釬求詩,長詩影印圖現在就掛在閣老樓內林公家祠正廳的牆上。張晗 攝

抵靖城溯流迂曲,望見文昌塔便心安了

西溪上遊支流多、水量大、急彎多、暗灘多,雖然只有三十多裡水路,木船卻艱難地行進了一整夜。不過,望見了文昌塔,便心安了——距離南靖縣衙所在地靖城不遠了。蔡建南指著天寶和靖城交界處附近的文昌塔,篤定地說:「文昌塔始建於明萬曆四十七年,塔高21.9米,是江船航行的重要標誌,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航標塔,也是靖城的標誌性建築,徐霞客在船上一定看到了它。」推開塔底大門,我們借著手電筒的燈光讀著石碑上的文字,登上塔頂眺望西溪。蔡建南說,建文昌塔是為了祈求風調雨順,也是為了提示過往船隻注意水文變化。

歲月是一隻巨掌,不僅揮散了當年船夫的吆喝聲,也撫去了徐霞客當年登岸的古碼頭遺蹟,竟連靖城古縣城的原貌也揉搓得不剩一兩分。徐霞客族叔徐日升代理南靖縣令時的縣衙在哪裡,如今無處可考,《南靖縣誌》也未曾留下關於徐日升的隻言片語。蔡建南說,靖城在抗日戰爭時期遭日本飛機轟炸,所以南靖縣城所在地就搬到了山城,成為全國唯一因日本空襲而遷縣治的縣城。

《徐霞客遊記》中兩次關於漳州的記載也都止於「抵達南靖」,再無記敘。徐霞客的背影,隨著他翻飛的衣袂,在靖城的時光深處隱去。

東溪窯封門坑遺址可見當年產窯盛況 張晗 攝

訪林釬挾冊雲遊,請名士贈詩撰賦

一幅字畫的題詩,揭示了徐霞客至崇禎元年初夏仍在漳州遊歷。

這還要從徐霞客事母至孝說起。徐母王氏是一位開明豁達的老太太,她不固執於「父母在,不遠遊」的說法,用「身為男子,志在四方」的話激勵兒子實現遊歷山川的夢想。徐霞客為了與母親分享旅行的快樂,在戶外借著松脂篝火寫遊記,並為她帶回花草等紀念品。故有人說,弘祖(霞客)之奇,孺人(徐母)成之。

題詩緣起徐母八十大壽時,徐霞客請人作了一幅《秋圃晨機圖》敬奉慈母。爾後,徐霞客挾冊雲遊,懇請各地名士贈詩撰賦品題《秋圃晨機圖》。我們可以想像,到了南靖能拜會到高風亮節的當朝名臣碩學林釬,徐霞客當然不會錯過為母求詩索字的機會。

林釬,離任返鄉的國子監祭酒,曾是朝堂上不願諂媚於魏忠賢的正義之士。那時,林釬因忤魏忠賢,稱病棄官,避居於南靖豐田閣老樓,觸怒閹黨雖性命堪虞,但鐵骨錚錚更得世人賞識。徐霞客也是慕名而來者之一。學者推測,徐霞客與族叔徐日升會面時,得知林釬已移居南靖,於是便趕去拜訪。

一縷陽光悄然穿過窗欞,392年前,明崇禎元年初夏,徐霞客在閣老樓窗前的長案上展開《秋圃晨機圖》,林釬拈鬚腹稿,揮毫潑墨:「北堂有高樹,鬱郁凌霜露。延陵有賢母,殷殷勤作勞」,稱頌徐母知書識禮、克勤克儉;「仲氏好遊仙,每與青鸞遇。手持蟠花枝,歸來為母具」,誇讚徐霞客好遊四方、事母甚孝。這首長詩的影印圖現在就掛在閣老樓內林公家祠正廳的牆上。

我們慕名來到閣老樓,該樓是一座二層的土牆青磚院式建築,圍牆開東門,牌匾鐫有「淡寧餘休」四字。但在崇禎年間,閣老樓剛建成的時候,徐霞客看到的是一座三層土樓。入了大門,尚寶卿林公家祠坐落於正中。雖歷經歲月風雨,但經過林氏後裔數次修葺,今日家祠尚存當年氣韻,文魁、武魁、探花等牌匾印證當年風光。

我們在閣老樓中見到了林氏後人林美英,她和記者說起了往昔閣老樓的日常:「我小的時候,院子裡玩耍的孩子很多。現在人們多搬出去住,閣老樓裡就剩下兩三戶人家。」林美英之所以留下,是因為她90多歲的母親、一位林氏媳婦不願離開生活了大半輩子的閣老樓——年輕時享受著嫁入閣老樓的風光,年邁時更期望在此處終老。

後人統計,徐霞客請人為母所作的《秋圃晨機圖》有題跋、序共23處,除了林釬之外,圖上還留有龍溪名士張燮、何揩以及龍溪書法家李宓的墨寶。可見,他也曾攜帶圖卷拜訪了不少漳州的名人雅士。既然林釬的詩可證徐霞客首次入漳後曾逗留數月,那麼這幾個月他都去了哪裡?且看下回報導。 (記者 張晗 通訊員 張夢帆)

相關焦點

  • 古代的鞋:屐-屨-鞵-舄-履
    這個木屐我曾在博物館拍照過,但沒網上的清晰,我就選用網上圖片好了,見下圖。除了慈湖出土有木屐,良渚文化的卞家山遺址也有出土木屐,距今約5000年。出土文物中最早出現的皮鞋,應該是亞美尼亞出土的牛皮鞋,經研究發現為母牛皮縫製,距今約5500年,與慈湖遺址出土的木屐時間相當,見下圖。
  • 全紀錄 | 太華峻逸 —— 大型文化公益 霞客行華山展在西嶽廟開幕
    大型文化公益活動 霞客行 太華峻逸沈鵬草書「徐霞客歌」暨當代著名書法家書《徐霞客遊記》全國巡迴展華山展,於5月9日上午在西嶽廟金城門舉行了開幕式
  • 普門村「閣老第」考實
    複查《普門張氏聞知錄》,其卷四《古蹟•餘跡附錄》載:「龍眼池,在閣老第,一東一西,泉清且洌,宜釀酒,久旱不竭。今東池稍淤塞矣。」卷四《古蹟•餘跡補編》:「龍尾井,在閣老第龍眼池北。」張大章在《閣老第懷古》中賦有「青草驀延龍尾井」句,其下有小字注云:「舊宅第有龍眼池二、龍尾井一。」閣老第內原有一東一西兩個龍眼池,及北邊的龍尾井。
  • 南靖土樓申遺紀實
    她對南靖土樓的主要特點印象深刻,她對南靖土樓文化價值給予充分的肯定!「ok!」這是狄麗玲博士對南靖土樓的最好評價!「ok!」南靖土樓順利通過國際遺址理事會派出的專家狄麗玲博士的現場評估!全縣歡呼——八年申遺成功在望;全縣期盼——包括南靖土樓在內的福建土樓申報項目在加拿大魁北克市舉行的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締約國的投票表決順利通過!
  • 福建南靖土樓2天1夜自由行攻略,違反重力原理的「歪樓」,像神話
    漳州,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南靖,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的故裡。在這裡有著舉世聞名、氣勢磅礴、形態各異的土樓群。不願在熱門景區人擠人,不妨來土樓逛一逛,它們年代不同,形狀不同,都有著自己的故事,同時上到土樓上還可感受淳樸濃厚的客家文化,探尋建築的精髓。
  • 福建南靖土樓:神奇的「土樓王國」
    「福建土樓·故裡南靖」,匯集了世界上最高、最大、最小、最奇、最古老、最壯觀的福建土樓,堪稱「土樓王國」、「藝術殿堂」。近日,福建土樓(南靖)景區正嚴格對照國家文旅部關於《旅遊景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緊鑼密鼓地部署開園籌備工作,即將和廣大遊客見面。
  • 傳世奇寶孔子屐 長一尺四寸 孔子究竟有多高
    此次火災不僅造成「二百八萬」件器械蕩然無存,還有包括王莽頭,孔子屐,漢高祖斷白蛇劍等傳世奇寶全部被焚毀。王莽頭之所以為當成寶物流傳,可能成了歷代統治者教育皇家子弟的教具——看看!這就是亂臣賊子的腦袋,你們要時刻提防身邊的奸佞小人。
  • 第七屆南靖土樓國際馬拉松賽11月28日鳴槍
    全程馬拉松線路為:裕昌樓(起點)—塔下村—河坑村口—石橋村—必興樓—梅林—坎下村—雲水謠古道—和貴樓—望秋亭(上山路段)—河坑裕昌樓(終點)。超級馬拉松(50公裡)同樣從裕昌樓出發,增加了裕昌樓—田螺坑土樓群—裕昌樓—塔下村這段路程。賽道途經國道公路,跑過田間路、踏過茶園路、踩過鵝卵石路,爬上山坡路,不同類型、富有變化的賽道,使南靖土樓國際馬拉松更具越野挑戰的特色。
  • 步入初夏 樂享五月 南靖土樓遊
    福安市老鐵茶室的戰友們,翻閱著旅遊圖集,在百度網上尋找之旅,卻被地圖上一個個坐標吸引,被一張張過分美麗的圖片誘惑。本著立足本省,宜「穩」「忌」堵,錯峰出行,選擇福建土樓,故居南靖。戰友們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定南靖為本次旅遊首選。
  • 溯溪而上 夏日覓清涼
    溯溪而上 夏日覓清涼 2020-08-03 0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千人齊聚「醉美賽道」第七屆南靖土樓國際馬拉松鳴槍開跑
    本屆南靖土樓馬拉松,聘請了金牌裁判長施建平擔任裁判,幾十年的馬拉松和超馬賽事執法經歷,他早已成為業內的一大金字招牌,首屆廈門馬拉松也是他親力親為,帶領隊伍出色完成任務,給廈門馬拉鬆開了個好頭。因此,他的加入也讓本屆南靖土樓馬拉松亮點十足。
  • 土樓故裡,中國蘭花之鄉,福建南靖最美的六個旅遊景點
    一、雲水謠古鎮雲水謠古鎮原名長教村,位於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書洋鎮東北部,距南靖縣城約46公裡,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村落。古鎮四面環山,縱橫十餘裡,汩汩流淌的長教溪環鎮而過,溪流間一座座小橋跨越其上,兩岸村莊衣帶相連;溪岸兩邊,13棵千年古榕,如傘如蓋,曲折伸張,枝繁葉茂,組成了蔚為壯觀的榕樹群。
  • 溯溪而上,雲遊武界
    稍作休息,便開始精彩紛呈的溯溪之旅啦。很多人知道「溯溪」這個詞都是從「爸爸去哪兒」這個綜藝節目中,五位爸爸和六個孩子的溯溪,不過是從齊腰深的小溪中橫渡過去,雖然溪水湍急,可是並沒有覺得有什麼難度。我們此次要溯的則是深山中一條更加天然而曲折的小溪,因此危險程度也自是不言而喻。
  • 永葆軍人本色——上海市勞模、東臺兒媳徐霞
    朱晶熙和徐霞在業界也被譽為與中國民營快遞同成長的明星CP。人力資源總監(HR Director),是現代公司中最重要、最有價值的頂尖管理職位之一,CEO的戰略夥伴、核心決策層的重要成員。入職中通十八載,徐霞堅守初心,敢於創新,樂於苦幹,從一名普通職工成長為集團人力資源的掌門人,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奮鬥鋪就青春最亮麗的底色。
  • 從永定到南靖,看遍福建特色土樓,誰才是最美頭牌?
    我們從永定前往南靖的一路上,不僅看到了層層錯落的梯田景觀,還有點綴其間的眾多土樓群落。南靖縣書洋鎮不是我們此行的最終目的地,想要在天黑之前完成入住,必須儘快趕到幾公裡外的塔下村,那裡是我們遊玩南靖土樓的「大本營」。汽車駛下318省道,拐入村路。一條奔湧而過的小河在古樸的村莊中蜿蜒遊走,岸邊儘是古舊風格的土樓住宅。
  • 錦衣之下小閣老喜歡誰 為什麼小閣老喜歡小腳?
    錦衣之下小閣老喜歡誰 為什麼小閣老喜歡小腳?時間:2020-02-04 18:1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錦衣之下小閣老喜歡誰 為什麼小閣老喜歡小腳?近日,《錦衣之下》正在熱播中,在翟蘭葉想跟小閣老回京的時候被拒絕了,就是因為腳不夠小,不過為什麼小閣老喜歡小腳呢,小閣老喜歡小腳的來源是什麼?錦衣之下小閣老的眼睛是誰弄瞎的? 為什麼小閣老喜歡小腳   原標題:錦衣之下小閣老喜歡誰 為什麼小閣老喜歡小腳?
  • 花蓮溯溪
    圖片來源:網絡    關於溯溪     臺灣戶外休閒運動的盛行,溯溪嚴然成為臺灣夏季最清涼的休閒活動。溯溪故名思義,就是沿著溪流由下遊溯行至上遊的一項運動,英文可說是River Tracing 或是Upstream。想像一下大西洋鮭魚溯源而上的情景,衝破激流,飛越瀑布;溯溪活動同樣地,會經歷涉溪、跳石、攀瀑、橫渡、高撓、垂降及渡深潭,雖然沒有鮭魚傳宗接代的渴望與使命,但其中的挑戰及趣味性卻是無窮的。
  • 《中國阿膠》阿膠文化之——於閣老
    華表是方形石柱,高約20米,周身雲朵,紋深寸許,遊人可攀援至頂,上臥一石獸,俗稱望天犼。於林的石雕、石碑數量之多,形體之大,形式之美,為當時一冠。「過亭」,也稱祭堂,沒有亭子,只有石基,四角各有一個石雕「降龍獺」。石碑高四五米,鐫刻皇帝詔書及于慎行履歷、政績等。據說於閣老亡故後,明朝的13個省都為他立石碑一通。
  • 對話藍凌總裁徐霞:數位化市場存在藍海機遇
    在這裡,宇婷將尋找50位在企業級領域,有著自己獨到經歷和見解的創業家和投資人;展現他們的思考、經歷以及故事,這是第一篇,對話藍凌總裁徐霞。 藍凌總裁徐霞,在企業級巾幗不讓鬚眉。說起話來充滿節奏感,對企業的戰略調整充滿魄力。老牌協同廠商因為與網際網路公司釘釘的合作,煥發新的生機,不斷嬗變,這背後是公司管理層幾年前在轉型上的殺伐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