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年齡23歲,東南大學學生創業團隊發明「橋梁醫生」

2020-12-27 新華網江蘇頻道

  新華網南京12月24日電(記者陳席元)在東南大學,一個平均年齡只有23歲的學生創業團隊,研發了一套名為「橋梁醫生」的檢測系統,今年斬獲2項全國性大學生創業比賽金獎。

  據團隊負責人、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研究生何至立介紹,「橋梁醫生」系統包括微波幹涉雷達和多模式機器人兩部分,「我們調研了30家檢測單位的128個檢測項目,現行檢測方法以人工為主,存在盲區多、成本高等缺點,且有一定安全風險。」何至立說,我國有大量橋梁,檢測運維市場前景廣闊。

  針對普通無人機飛行不穩、精度不足的缺點,團隊自主研製了一種兼具飛行和吸附功能的多模式機器人,它能夠自主規劃路徑,緊貼橋底、橋塔等人工難以到達的部位,高精度識別裂縫等隱患。

  團隊運營負責人、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曹瀚尹介紹,2018年以來,團隊與蘇交科等單位合作,承接部分橋梁檢測業務,在江蘇蘇通大橋、廣東南沙大橋等開展檢測實踐。結果顯示,和傳統檢測方式相比,新系統節省時間近八成,降低成本近七成。

  截至目前,該團隊已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發表16篇論文,擁有14項國家發明專利、2項國際發明專利和2項軟體著作權,今年還獲得了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國際賽道金獎和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全國決賽金獎。

  團隊技術負責人、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博士生田永丁表示,下一步,團隊將致力於檢測和監測一體化,融入車流監控、船撞預警等功能,實現橋梁運維全周期智能化。(完)

相關焦點

  • 即墨:青年創業協會成立,平均年齡33歲
    12月3日,青島市「青春之島創業之城」青創先鋒行動在即墨啟動,即墨區青年創業協會同時成立。  據了解,青島市「青春之島創業之城」青創先鋒行動旨在整合更多資源、凝聚更多青年,全面服務青島市青年創新、創意、創造、創業,積極助力「青春之島」「創業之城」建設。
  • 四川男孩13歲考入東南大學,成為年齡最小的大學生
    據網絡媒體報導東南大學招收13歲大學生趙晨焱入學,這是東南大學有史以來錄取的年齡最小的大學生。趙晨焱很乖也不哭鬧,外婆在給學生上課時他就乖乖地坐在那裡和學生們一起聽外婆講課。趙晨焱沒有上過幼兒園和小學一年級,3歲半他就上了二年級,他對學習非常專注,並且也快學習。他從不玩遊戲,只是有時拿手機看看視頻,每次在家裡學習的時候他都把手機關掉,總是在學習任務完成之後再打開手機。就在今年的高考中,趙晨焱取得了總分610分的好成績,其中數學130分;物理107分。
  • 東南大學全國各省市錄取分數線
    東南大學(Southeast University),簡稱「東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首批雙一流(A類)、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入選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由教育部與江蘇省共建
  • 全國勞動力平均年齡已上升至38.4歲 東北三省年齡最高
    (原標題:全國勞動力平均年齡已上升至38.4歲,東北三省年齡最高)
  • 復旦大學、山東大學、東南大學、四川大學、廈門大學創業人才多
    在網際網路浪潮的衝擊下,很多大學畢業生紛紛投入創業大潮中,取得較大成功的已經有不少,比如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拼多多創始人黃錚等,他們都是在這個網際網路大時代下起來的優秀的成功的創業者
  • 平均年齡38.4歲!「打工人」年紀越來越大,年輕人都去哪了?
    而就在老齡化不斷加重的這些年裡,我國打工人的平均年齡在不斷增加,因為越來越多的老人在退休之後又重新參與到了打工人的行列,所以國內勞動人口的平均年齡這些年一直都在上漲。 根據中央財經大學發布的《中國人力資本報告2020》顯示,目前全國勞動力人口(包括學生)的平均年齡在1985~2018年間從32.2歲上升到了38.4歲。
  • 汪正興創新工作室:專注橋梁減振抗震,打造現代大型橋梁的「安全帶」
    楚天都市報記者周萍英 通訊員王翔 他帶領團隊自主研發的系列斜拉索減振器、吊杆質量調諧阻尼器和大噸位抗震阻尼器,有效解決了海內外近百座橋梁索、梁及拱橋吊杆等結構振動問題,取得了數十項國家專利和3項國際專利授權;他們自主研發的「探索者」號機器人填補了國內斜拉索全自動無損檢測領域的空白……
  • 東南大學「少年班」最小大學生13歲,三歲半上小學,你驚訝了嗎?
    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東南大學是國內招收少年班的三所著名大學。由於東南大學每年少年班招生人數極少,所以更加引人注目。據了解,去年東南大學少年班招收了10人,今年則僅僅招收了7人,而且全是男孩。在今年東南大學少年班中,年齡最小的學生只有13歲,名叫趙晨焱,他在三歲半的時候就開始讀一年級。想一想,確實令人驚嘆:孩子這麼小就開始學習,能學會嗎?事實證明,趙晨焱不僅學會了,而且學得很好。其實,趙晨焱不是東南大學少年班第一個13歲讀大學的學生。
  • 前沿| 東南大學近期科研成果掃描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澤、黃維,韓國釜山科技大學Rodney Ruoff教授,歐洲伊比利亞納米中心Lars Montelius總理事,東南大學孫正明、孫立濤、倪振華和南京大學王欣然等專家學者擔任會議指導委員。會議由東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陶立教授和美國密西根大學梁曉甘教授分別擔任大會主席和大會程序主席。
  • 東南大學這樣回答!
    東南大學土木交通大類依託土木工程學院和交通學院共建,共包括10個專業。土木工程學院交通學院東南大學土木交通大類中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和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均入選教育部首批「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並在最近一輪的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均獲評A+,是全國
  • 研發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0歲
    程宇 攝  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  但這樣的機器人並非簡單的撥弦機器或者打鼓機器。米海鵬連用了幾次「難度非常大」形容。  「很多年前,我在日本留學工作。2012-2013年時,我很有幸參與了在日本的機器人樂隊研發工作。當時的樂隊是個搖滾機器人樂隊,有三個機器人在演奏搖滾音樂。但我本人其實更喜歡中國傳統文化、傳統音樂。
  • 全國人口平均勞動力年齡38.4歲,哪些城市需要「抗初老」?
    近日,中央財經大學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發布《中國人力資本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1985-2018年間,全國勞動力人口(包括學生)的平均年齡從32.2歲上升到了38.4歲。三十年間,勞動力人口平均年齡上升超過6歲。哪些省市老齡化最嚴重,城市「抗初老」迫在眉睫,什麼樣的方法行之有效?
  • 33支團隊競技,2020全國高校新能源汽車大數據創新創業大賽舉行
    12月6日,由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主辦的2020全國高校新能源汽車大數據創新創業大賽(NCBDC)決賽在廣東佛山舉行,來自北京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同濟大學、長安大學、廈門大學等30多所高校的參賽團隊進行了激烈角逐。
  • 2020東南大學優秀研究生評選大賽決賽名單出爐,共12人,都是誰?
    ,組織並訓練東南大學第一屆自訓教官隊伍;組織建立東大跑操督導教官隊伍,管理新生集體跑操工作;參與建立東南大學第一個國防軍事類社團,並任現任團長;組織實施東南大學第一屆國防軍事技能大賽;組織建立東南大學線上徵兵服務平臺;協助建立全國高校自訓聯盟;參與創業南京響哨科技,並獲南京市青年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
  • 東南大學支教學生連踹4名小學生,多次參與志願活動,宣言太諷刺
    12月2日,東南大學及雲南省南華縣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接連發文,針對之前網上流傳的"支教老師連踹小學生"一事進行回應。涉事支教教師的教學工作已暫停,將接受相關部門調查,東南大學也承認涉事教師為該校學生。
  • 西交利物浦大學學生創業團隊大賽展露頭角 獲資深業界專家指導支持
    西交利物浦大學學生創業團隊大賽展露頭角 獲資深業界專家指導支持 http://www.huaue.com  2016年5月3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4月27日,十七支晉級決賽的學生創業團隊在西交利物浦大學第八屆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一決高下
  • 東南大學一支教「保研生」,踹倒五年級學生,可惡!可恨!
    近些年來,有關師生之間的關係,以及相關的新聞都不斷地出現在我們身邊,我們都在不斷地強調老師要有耐心教授我們未來祖國的花朵,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從小學一直到大學經歷過來的孩子,既然能夠成為一名老師,無論是支教老師還是正式的老師都要有教書育人的目的,既然選擇了老師這個神聖的職業就必須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 昆明市延安醫院骨折內固定技術榮獲中國發明協會「發明創業獎...
    近日,從第二十四屆全國發明展覽會上傳來捷報:由昆明市延安醫院主持主持的課題《OBS技術精準治療複雜骨折的體系創建與應用》榮獲中國發明協會「發明創業獎·創新獎」一等獎!  「橋接組合式骨折內固定裝置」英文縮寫OBS,是昆明市延安醫院/昆明醫科大學附屬延安醫院骨科熊鷹主任團隊歷時18年精心研究的成果。
  • MathDash:優秀學生創業團隊是如何煉成的?
    例如,有時你需要為一個項目投入連續幾個月的時間,但在大學裡,並不是總能投入這麼多時間的。所以,時機、動力、合適的團隊都很重要,這些因素都需要考慮進來,參加一個比賽並不容易,在我們大三這年,這些因素都滿足,因此我們參加了創新杯。導師:更多的學生關心他們的學業和成績,讓他們看到參加比賽比學習考出好成績更有收穫並不容易。
  • 孫越崎學院學生團隊榮獲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
    比賽團隊擁有三大獨創技術,國家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8項,其中6項團隊核心成員排名第一。 面對比賽耗時長、難度大、高手雲集的挑戰,團隊指導教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青年長江學者、瓦斯災害防治專家、博士生導師翟成教授悉心指導,與學生並肩戰鬥,孫越崎學院程德強教授和衛慧芳老師及時給出修改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