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送士兵棉衣,司馬懿寧讓士兵凍死也不發,11年後才知他真高明

2020-12-15 琅琊講武堂

公元238年,應魏國朝廷的命令,司馬懿出徵割據遼東無視魏國自立稱王的公孫淵。

公孫淵一家幾代經營遼東,勢力盤根錯節,加上三國時期中原大亂,而遼東反而相對穩定,許多中原的人口為了躲避戰亂逃往遼東,公孫家族憑藉這些人口和自身的經營,在遼東堅壁清野,頑抗死守,加上遼東天氣寒冷,中原士兵不適應,司馬懿花費了好大一番力氣才將公孫淵剿滅。

剿滅之後,心狠手辣的司馬懿並沒有就此罷休,還對當地公孫淵扶持的世家、官員進行了全面的清剿,史書記載:「及平公孫文懿,大行殺戮」,這時正值冬天,士兵們一方面要防止當地的公孫淵舊部對他們發起突然襲擊,另一方面還要忍受寒冷的天氣、單薄的夏裝。

魏明帝了解到士兵衣服不足,天氣寒冷,下令將宮內的新舊衣物調發給司馬懿,希望他能保證士兵的基本生活條件。但是在這時司馬懿卻說出令人匪夷所思的一番話。

司馬懿得到衣物之後,部下請求給士兵下發冬裝,但是司馬懿卻說:

「襦者官物,人臣無私施也。」

既然已經是魏明帝親自下令把衣服分發下來,為什麼司馬懿還說人臣無「私施」呢?在當時看來,所有人估計都會對司馬懿感到難以理解吧。

但是結合後面司馬懿一系列的事件來看,他這件事無疑是貫穿了司馬懿一貫的老謀深算。

司馬懿出身當時的大世家,司馬家族在當時擁有攪動天下的能力,也許你不敢相信,諸葛亮的好友、同時也是龐統的好友「水鏡先生」司馬徽也是姓司馬,他和司馬懿有沒有什麼關係呢?

這個司馬家族在魏蜀吳三國都有盤根錯節的關係,加上司馬懿本人天生異象,史稱「司馬狼顧」,他回頭看人的時候,只有腦袋轉過來,兩肩都不動,與狼頗為相似,這種面相在相學上是極其殘忍奸詐的人,所以當時曹操對司馬懿很不放心,告訴他兒子曹丕:「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司馬懿得知曹魏對他防範有加,所以處處表現自己很沒野心,甚至不願意出來做官,但是卻被曹操逼著出來做官,但是他仍然不忘處處演戲,給曹魏家族迷魂湯、麻醉劑。

魏明帝給司馬懿衣物,他卻不肯發放士兵,更加讓魏明帝「明白了」他「自汙」,不願意在士兵當中形成良好形象,從而不會形成對曹魏的威脅的表「忠心」。果然,等司馬懿從遼東回去,魏明帝病入膏肓,向司馬懿「託孤」,從此司馬懿離皇帝的寶座更進了一步。

遼東徵服11年之後,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兵變,奪得曹魏軍政大權,使得成為傀儡的曹魏皇帝只好跟人憤怒的譴責:「司馬昭之心,路人知之!」

從後面來看,司馬懿不發棉衣,並沒有失去軍心,反而在他兵變的時候魏國軍隊將領絕大部分都支持他,士兵也沒有什麼明顯的反對意見,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當時司馬懿「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雖然皇帝下發了棉衣,司馬懿隊伍當中的高層也知道這件事情,但是下面的士兵未必知道皇帝有給他們發過棉衣,或者皇帝發的棉衣是給他們穿的,司馬懿又說了一句「人臣無私施也」,不就是暗示:這衣服皇帝不是給你們的,我一個人臣也不敢私自作決定啊!

這樣,當士兵們在前線忍飢挨餓的時候,難道他們會恨帶他們打勝仗的司馬懿嗎?他們只會恨魏明帝——狗皇帝,咱們在前線替你拼死買賣,你居然連件衣服都捨不得給!

而且等到司馬懿班師回國之後,又為部下向魏明帝請賞,軍隊的戰將也因此獲利不少,所以當司馬懿發動兵變的時候,他們當然是支持這個體恤下屬的司馬懿,而不是支持那個「不給他們發衣服」的曹魏政權了!

相關焦點

  • 皇帝送棉衣過冬,為何司馬懿寧讓士兵凍死也不發?11年後才知高明!
    公元238年,司馬懿率領4萬步騎,攻打叛國之人公孫淵,短短幾個月就把對方打得落花流水,連連求饒,等到一切塵埃落定後,司馬懿手下的士兵也早就「累癱」了,眼看著襄平城(遼寧)的天氣越來越冷,朝廷早就貼心地送來了一倉棉衣。
  • 皇帝送棉衣去前線,司馬懿寧將士凍死也不發,11年後才知他多精明
    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不管怎麼樣,也總是佩服他的。曹操是魏國的創業者,他給後來的魏國打下了基礎,不過卻因為一些原因生前並未稱帝。他的兒子曹丕於延康元年12月11日稱帝,是為魏文帝。然而曹操辛苦打下來的曹魏政權並不長久,不長久的原因是跟著他打天下的一個人,司馬懿,他是曹魏的權臣,可也是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 皇上送來一倉庫棉衣,司馬懿寧士兵凍死也不發,11年後才發現太高明
    但在公元238年,遼東軍閥公孫元起義。遼東又遠又冷,曹魏皇帝和他的大臣們對公孫元的遠徵並不確定。魏明帝別無選擇,只好讓他的老大臣司馬懿走了。公元238年(荊楚二年)六月,司馬懿率領四萬騎兵來到遼水河。他率領主力軍渡過了遼河的自然險境,制定了攻西、攻東的計劃。之後,他不顧將軍們的反對,直接趕往敵人的巢穴湘平。
  • 曹丕送給軍隊冬衣,司馬懿寧士兵凍死也不發,11年後得知他高明
    「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歷事忠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託之任。懿戮力盡節,以寧華夏。又以齊王聰明,無有穢德,乃心勤盡忠以輔上,天下賴之。」這是《三國志》中對司馬懿的評價。作為一個有野心、有城府、善謀劃的權臣,司馬懿能得到如此高的評價,和他的步步為營有著很大的關係。
  • 司馬懿對士兵十分剋扣,士兵凍壞了也不發棉衣,11年後發現他高明
    司馬懿的出身是高貴的,自幼讀了許多詩書,才華凌駕於眾人之上!所以,他順利入了曹操的門下,是很正常的,但曹操是個怎樣的人呢?同樣疑心很重,且當機立斷,呂伯奢有半點讓他起疑的地方,他便能將其全家殺之,且後來得知是錯殺時候,內心都不帶半點愧疚的。司馬懿知道曹操的為人,於是便對他的言語俯首聽之,絲毫沒有露出半點不臣之心。
  • 寧願前線士兵凍死也不發棉衣,戰後才發現他多高明
    景初元年(237年),遼東太守公孫淵背叛魏國,自立為燕王,魏明帝又召回了司馬懿,讓他領兵出徵,臨走前,司馬懿看朝廷大修宮殿,就勸魏明帝說:昔日周公營造洛邑,蕭何建造未央宮,今日宮室不完備
  • 魏明帝送來冬衣,司馬懿寧士兵凍死也不發,11年後發現他的高明
    文:楊太師【歡迎關注楊太師,喝上一壺茶,品讀歷史】在中國歷史上漫長的封建社會時期,皇帝之位受萬人敬仰,於是便有許多雄才大略之人對此位虎視眈眈。於是他憑藉著聰明睿智步步為營從社會最底層走上了最高宦臣之位,趙高對秦朝心懷怨念於是秦始皇駕崩後他便聯合李斯發動沙丘之變推翻了秦朝政權。歷史上除了趙高還有一個人靠明修客棧、暗渡陳倉奪取政權,這個人就是司馬懿。
  • 漢武帝賜10車肉,霍去病放臭掉也不分士兵,26年後才知用意高明
    在霍去病一歲時,他的小姨衛子夫深得恩寵。在不過一年的時間裡,整個衛家就得到皇帝劉徹的信任,霍去病也有幸成為皇親國戚,身份被抬上好幾層,他的命運是不幸,也是幸運的。衛青是霍去病的舅舅,他深得皇帝劉徹的信任,一直是皇帝所重用的臣子。而霍去病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耳濡目染之下,對騎射也特別感興趣,而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讓皇帝青睞有加,做了近臣侍中。
  • 德軍士兵在莫斯科大批量凍死,為何不搶蘇聯人的衣服穿呢?
    相信大家都清楚,在二戰前期,德國在戰場上可以說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凡是與之交戰的國家,很快就敗下陣來,直到德國踢到了蘇聯這塊鐵板,才嘗到了打敗仗的滋味。事實上,在二戰打響前,蘇德兩國曾籤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所以蘇聯對於德軍進攻可以說沒有任何防備。
  • 皇帝賞賜10車肉,霍去病放臭也不給士兵吃,9年後才看出他的聰明
    可見,徵戰沙場的將軍,要想讓士兵在戰場上如臂使指,必須要贏得將士們的心。但聞名天下的驃騎將軍霍去病,皇帝賞賜了十車肉,他卻放臭了也不肯給士兵吃。這又是為何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等他率軍返還時,糧車上扔掉了沒吃完的精米和肉,但士兵卻有飢餓者。為何霍去病寧願扔掉肉也不給士兵吃呢?司馬遷認為是霍去病年少時便在漢武帝身邊擔任近臣,養成了驕奢淫逸的習慣,因此不懂得愛惜士兵。但事實真的是這樣麼?顯然不是。
  • 德軍士兵在莫斯科凍死了這麼多,為何他們卻堅持不搶劫蘇聯人
    國家對戰爭的態度是非常謹慎的,除了那些不動不靜的地區,所以現在國際上基本上是和平的。但是在戰爭之前,它爆發得很頻繁,小規模的戰爭基本上沒有斷過,大規模的戰爭也有兩次,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可以說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每個人都會想起那段跌宕起伏、異常慘烈的歷史。
  • 德軍在莫斯科凍死10萬餘人,為啥不搶蘇聯人棉衣?史達林留了一手
    在這龐大的死亡人數之中,德國軍隊在攻擊莫斯科時死亡的士兵數量尤為顯眼,僅這一次戰爭德國被凍死的士兵人數就高達十萬多人,令人感到詫異,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直到莫斯科的氣溫降到零下40度以後才恍然大悟,可是已經為時過晚,而蘇聯方面及早的認識到了這一問題,所以面對德軍的後備物資供應進行了阻截,這對於當時的德軍來說無異於滅頂之災。
  • 德軍士兵在莫斯科凍死幾十萬,為何不搶蘇聯人的衣服穿?
    可是德國士兵為何還會大量凍死,最終敗退而歸呢? 剛開始德軍確實勢不可擋,莫斯科保衛戰更讓希特勒堅信,三個月打下蘇聯輕而易舉,但是最終結果卻是大敗而歸,主要原因是天氣極寒,士兵被凍死,可是有人就要說了,眼看著要凍死,為什麼德國士兵不搶蘇聯人的衣服穿
  • 德軍在莫斯科凍死10萬餘人,為啥不搶蘇聯的棉衣?史達林留了一手
    從古至今,人類的發展歷程總少不了戰爭的存在,近年來隨著各國的軍事實力不斷增強,大家對於戰爭的發生也十分的忌憚,所以世界反倒變得愈加和平。但是在上個世紀,曾發生過多起戰爭,其中波及範圍最廣的一次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 德軍士兵在莫斯科凍死幾十萬,他們為何不去搶蘇聯人的衣服穿呢?
    此後整個冬季德軍總共被凍死了幾十萬人。實際上德軍會有這樣的下場,主要還是因為德軍在開戰之前沒有進行充分的準備,在德軍的預料之中蘇聯在面對這樣一支百戰百勝的部隊的時候,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的抵抗力。實際上德軍挑的時間不對,根本沒有預料到蘇聯會下一場百年難得一遇的大雪,導致了德軍的後勤物資輸送不進來,這些德軍只能夠穿著單薄的外套度過這個零下幾十度的寒冬,自然就會有很多人凍死。看到這裡就有人問了,為什麼這些德軍不去搶劫蘇聯人的衣服穿呢?實際上不是不願意去搶,是真沒有。
  • 日本最詭異的雪山,199名士兵凍死,百年後別墅打出求救電話
    而這所有的傳聞都起源於1902年「八甲田山」發生的山難,199名日本士兵悲催的葬身於此,從那之後,這座山就被稱為布滿冤魂的死亡之山。1902年山難事件1902年,距離日俄戰爭爆發只有兩年。「三國幹涉還遼」事件後,日本對俄國恨之入骨,臥薪嘗膽準備了十年,軍隊摩拳擦掌準備和沙俄軍隊在中國東北大打一場。
  • 印軍面臨生死考驗,大批士兵凍死凍傷,莫迪騎虎難下後悔不已
    在這樣的背景下,印軍大批士兵凍傷甚至凍死,此前印度陸軍一名指揮官就曾透露,「每天都有非戰鬥減員」。近日,印度媒體又一次報導了熱點地區的對峙現狀,該報導援引印度陸軍消息人士透露的信息稱,「前線每天都有人病倒,很多士兵病情稍微好轉就立即返崗」。同時一則視頻的流傳再次引爆網絡,視頻中,幾名印軍士兵正從冰雪戰壕中搬走凍死或凍傷的戰友,他們被裝進睡袋中抬走,再集體裝車運回後方醫院。
  • 奴隸士兵救下阿拉伯皇帝,從此飛黃騰達,學者:他的祖先是中國人
    ,他們被賣往阿拉伯帝國後,便會受到殘酷的訓練,能夠脫穎而出的強壯奴隸會加入古拉姆近衛軍,而後來的馬穆魯克軍團便是由古拉姆近衛軍演變而成的。阿斯納斯的早年經歷史學家並沒有記載,他可能只是眾多被奴隸販子賣到巴格達的男奴之一,後來在一次偶然的機遇下,阿史那斯成功的從戰場上救下了穆塔西姆的性命。據說在穆塔西姆早年率軍徵戰的時候,曾在戰場上被叛軍派去的刺客包圍,正當敵軍的長矛馬上刺向穆塔西姆頭顱的時候,一位身材高大的奴隸士兵突然出現,用彎刀為穆塔西姆擋住了致命一擊。
  • 印軍前線士兵被凍死,果汁變磚頭,後勤如此差印度高層卻高呼好
    未戰身先死,對於一名士兵來說是何等的悲哀!近日據印度媒體報導,駐守邊防一線哨所的一名印度士兵因低溫寒冷被被活活凍死,此事一經報導便引發國際大輿論,紛紛質疑印軍高層的態度問題。因為就在這名士兵被凍死前幾天,印軍高層曾高調對媒體宣稱他們的後期物資很充分,不存在任何問題,並且士兵待遇也很好。然而此事一出,便啪啪打臉。
  • 士兵12與士兵11,士兵10有什麼區別 士兵12塑料扣會斷嘛
    士兵12與士兵11,士兵10有什麼區別 士兵12塑料扣會斷嘛 士兵12全明星配色曝光,再次把士兵12鞋款送上了頂峰,那麼士兵12與士兵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