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8年,應魏國朝廷的命令,司馬懿出徵割據遼東無視魏國自立稱王的公孫淵。
公孫淵一家幾代經營遼東,勢力盤根錯節,加上三國時期中原大亂,而遼東反而相對穩定,許多中原的人口為了躲避戰亂逃往遼東,公孫家族憑藉這些人口和自身的經營,在遼東堅壁清野,頑抗死守,加上遼東天氣寒冷,中原士兵不適應,司馬懿花費了好大一番力氣才將公孫淵剿滅。
剿滅之後,心狠手辣的司馬懿並沒有就此罷休,還對當地公孫淵扶持的世家、官員進行了全面的清剿,史書記載:「及平公孫文懿,大行殺戮」,這時正值冬天,士兵們一方面要防止當地的公孫淵舊部對他們發起突然襲擊,另一方面還要忍受寒冷的天氣、單薄的夏裝。
魏明帝了解到士兵衣服不足,天氣寒冷,下令將宮內的新舊衣物調發給司馬懿,希望他能保證士兵的基本生活條件。但是在這時司馬懿卻說出令人匪夷所思的一番話。
司馬懿得到衣物之後,部下請求給士兵下發冬裝,但是司馬懿卻說:
「襦者官物,人臣無私施也。」
既然已經是魏明帝親自下令把衣服分發下來,為什麼司馬懿還說人臣無「私施」呢?在當時看來,所有人估計都會對司馬懿感到難以理解吧。
但是結合後面司馬懿一系列的事件來看,他這件事無疑是貫穿了司馬懿一貫的老謀深算。
司馬懿出身當時的大世家,司馬家族在當時擁有攪動天下的能力,也許你不敢相信,諸葛亮的好友、同時也是龐統的好友「水鏡先生」司馬徽也是姓司馬,他和司馬懿有沒有什麼關係呢?
這個司馬家族在魏蜀吳三國都有盤根錯節的關係,加上司馬懿本人天生異象,史稱「司馬狼顧」,他回頭看人的時候,只有腦袋轉過來,兩肩都不動,與狼頗為相似,這種面相在相學上是極其殘忍奸詐的人,所以當時曹操對司馬懿很不放心,告訴他兒子曹丕:「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司馬懿得知曹魏對他防範有加,所以處處表現自己很沒野心,甚至不願意出來做官,但是卻被曹操逼著出來做官,但是他仍然不忘處處演戲,給曹魏家族迷魂湯、麻醉劑。
魏明帝給司馬懿衣物,他卻不肯發放士兵,更加讓魏明帝「明白了」他「自汙」,不願意在士兵當中形成良好形象,從而不會形成對曹魏的威脅的表「忠心」。果然,等司馬懿從遼東回去,魏明帝病入膏肓,向司馬懿「託孤」,從此司馬懿離皇帝的寶座更進了一步。
遼東徵服11年之後,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兵變,奪得曹魏軍政大權,使得成為傀儡的曹魏皇帝只好跟人憤怒的譴責:「司馬昭之心,路人知之!」
從後面來看,司馬懿不發棉衣,並沒有失去軍心,反而在他兵變的時候魏國軍隊將領絕大部分都支持他,士兵也沒有什麼明顯的反對意見,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當時司馬懿「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雖然皇帝下發了棉衣,司馬懿隊伍當中的高層也知道這件事情,但是下面的士兵未必知道皇帝有給他們發過棉衣,或者皇帝發的棉衣是給他們穿的,司馬懿又說了一句「人臣無私施也」,不就是暗示:這衣服皇帝不是給你們的,我一個人臣也不敢私自作決定啊!
這樣,當士兵們在前線忍飢挨餓的時候,難道他們會恨帶他們打勝仗的司馬懿嗎?他們只會恨魏明帝——狗皇帝,咱們在前線替你拼死買賣,你居然連件衣服都捨不得給!
而且等到司馬懿班師回國之後,又為部下向魏明帝請賞,軍隊的戰將也因此獲利不少,所以當司馬懿發動兵變的時候,他們當然是支持這個體恤下屬的司馬懿,而不是支持那個「不給他們發衣服」的曹魏政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