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幽三臺:郪王故國 蜀漢名城

2020-12-18 華西都市報

尋幽三臺:郪王故國 蜀漢名城

地祖廟。

崖墓內部雕刻精美。

金鐘山一號墓的狗咬耗子圖。

  三台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西漢高祖6年(公元前201年)設廣漢郡郪縣,隋唐為梓州,宋、元、明、清為潼川府,清置三臺縣,已歷 2200多年。古老的三臺在唐與成都齊名,與成都共治四川,為蜀地第二大城市,有長約 412 年的劍南東川節度的分轄史,是川東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享有「川北重鎮、劍南名都」之美譽。當地民風淳樸,人文資源厚重,文物古蹟和風景名勝眾多。

壹 漢代崖墓上萬座

 
  「天台鼓樓鎮雙龍,二獅抬頭望金鐘。九龍逆水拜金闕,五廟風鈴唱夜空」。三臺縣郪江古鎮地處四川中部東北,居於成都、德陽、綿陽、遂寧之間的三國文化旅遊環線旅遊圈內。原名千子公社、千子鄉,上世紀三十年代更名為郪江鄉,1992年建鎮,同年被命名為省歷史文化名鎮,2016年入圍「中國最美村鎮」,2019年被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郪江古鎮南鄰郪水,東濱錦江,面向獅子山,背靠金鐘山,曾是春秋戰國時期郪王國的都城,也曾作為秦漢時期郪國的縣治和三國蜀漢時期的郡治所在,元代時還作過四川省的省府。境內遍及全鎮的20000多座漢代至兩晉時期的崖墓群是中國四大漢墓群之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宋時期摩崖造像,明清時期的古建築、街道、寺廟和石橋,淋漓盡致地反映了郪江的悠久歷史和源遠流長的古代文化。地祖廟,王爺廟,古戲臺,還有與石頭已經融為一體的參天榕樹,無不訴說著這座小鎮古老的歷史。境內兩江交匯,山清水秀,與古樸典雅的古鎮互相呼應。
  漢代崖墓在郪江古鎮分布較多,且較為集中,多以家族墓形式出現。墓內雕刻及裝飾精美,對漢代的文化生活有較生動的表現。郪江漢墓散落在以郪江古鎮為中心的河灣山巒間,有些地方鱗次櫛比,密如蜂房。漢墓主要分布在金鐘山、紫荊灣、松林嘴、天平土、銀杏溝等五處,經普查有上萬座,實地勘察露出的有1638座。特別是金鐘山一號墓的狗咬耗子圖、紫荊灣三號墓的推門探望圖等刻工精細,神態逼真,構圖精巧,堪稱國寶。崖墓在時代上早晚不一,但以東漢墓為主,規模上大小不一;結構上,多室墓均在中軸線上,一般可分墓道、墓門、前室、中室、後室、側室和耳室,墓內利用山巖鑿有臺階、水溝、壁龕、灶案、櫃、棺臺、床等附屬設施。很多墓有圓雕、浮雕、線刻等建築裝飾雕刻和畫像裝飾雕刻,還有一些墓內有紅色塗料彩繪。畫像裝飾雕刻多在前、中室兩壁和門壁上。

貳 古鎮處處留古遺

  
  因為遠離城市的喧囂,古鎮遺蹟保留得較為完整,街道大多只有三四米寬,街兩邊的房屋都是木結構黛瓦平房,屋簷都向街心伸出,用木柱支撐,在門前形成一條遮陽避雨的走廊。走在街上,耳邊時不時傳來小商販的叫賣聲以及茶館裡的聊天聲音,一派熱鬧場景。古鎮上地祖廟建築外觀最為考究。臨街牌樓歇山式,萬年臺建在背面,從臺下進去就到了院裡。直面大殿,有臺階而上,兩廂與大殿和牌樓萬年臺相連的是走馬轉角樓。從街上能看到牌樓歇山頂飛簷翹角及青瓦間突起的弓形封火牆。正面臺基高起,有石階而上廊內。地祖廟北側相鄰的是廣東廟,原址已建了衛生院,挨著的是黑神廟、王爺廟。王爺廟坐北向南,進門是一個走廊,頂上面就是一個戲臺,戲臺中央和兩邊,一組組的木雕雖已殘破不堪,但仍能隱約看見鎏金的顏色,閉目冥思,仿佛能聽見當年鏗鏘的鑼鼓,看見一張張抹滿油彩的臉,隱約浮現。如果遇到農曆正月初一、五月二十八趕廟會的日子,十裡八鄉的鄉親都會來趕朝會,古鎮更顯熱鬧。特別是每年農曆五月二十八,郪江古鎮都會舉行「城隍廟會」來「祈雨」。這一天,人們扮演牛頭馬面、吳二爺、雞腳神、閻王,以「巡視人間」,懲惡揚善,教化眾人。
  進入老街隨處可見一株株老榕樹,這是四川民居的一大特色。大凡選擇造房或修建橋梁,均要植上幾株榕樹,民間稱作黃葛樹,既保持水土,又提供陰涼。郪江古鎮也不例外,遍地都可以看到百年以上的老榕樹,最有特點的就是地祖廟裡的兩棵,據說那兩棵樹是同時種下的,種樹的人在兩棵樹的周圍用石頭砌了一圈矮牆,經過近百年的生長,現在它們一棵是「樹包石」,一棵卻是「石包樹」,讓遊者看後不得不感嘆大自然造物之神奇。在古街的「千子墳」有一處名為「合歡樹」的景點,起初聞其名的時候不解其義,見後才知道原來是兩棵古樹長成了一棵樹。當地百姓認為樹也是通人性的,說它們也有感情,因此流傳出好多浪漫的愛情故事。

叄 諸葛亮曾過古郪道

  
  從郪江老街的水巷子去往河邊,過橋往右便是一條古官道,道上有坑坑窪窪的石階,道旁有參差的山石和茂盛的林木。這是「古郪道」的一段,是連接川中、川東的咽喉。古郪道是成都官道上的三臺、中江段,整個成都官道有1360公裡,連接射洪、萬縣等地,為石板鋪成,路寬1~1.5米,可過輿轎,馱馬,在今天的三臺縣觀橋鎮方井至魯班鎮仍存有幾十華裡長的「古郪道」,是進出郪江的必經之路。這條古老的石板路上,除了通達南北,還與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相關,最為老百姓熟知的是三國故事了。東漢建安十九年(214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奉蜀主劉備之命前往各地分定州界,從古郪道到了郪縣,即今日的郪江古鎮,郪人宰牛烹羊,舉杯歡迎,在青山綠水間展開了一幅軍民共歡、官民同樂的歡騰畫卷,那場景雖已隨風而逝,但卻留在老百姓的傳聞中,那段歷史也造就了現今仍在使用的一處地名——會軍堂山(在今中江縣境內)。
  古鎮外的郪江上,有一座清代古石橋,橫跨郪江兩岸,連接三臺、中江兩縣。石橋長約50米,因九個橋墩上分別雕刻著一條石龍,故名九龍橋。關於這座橋有個美麗的傳說,當時郪江由於水妖作怪,常年河水泛濫,人民來往兩岸很不方便,天庭派下九條祥龍降服這妖怪,從此郪河平靜,人民安居樂業。為了紀念這九條龍,便修建了這座橋,九龍橋由此得名。
  行走在這歷史悠遠的街道上,端詳著被歲月剝蝕的雕梁畫棟,曾經繁盛一時的古郪文明,是怎樣走向衰落的呢?也許,這正是那些尋幽訪古,紛至沓來的遊人想解開的謎吧。或許,正是這千古難解的謎,成就了郪江的魅力,也成就了這充滿魅力的郪山、郪水、郪人。
  

文圖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相關焦點

  • 太和縣千年之寶:新郪虎符
    太和縣的鎮國之寶:新郪虎符新郪在今安徽太和縣趙廟鎮城孜村宋王城。新郪古城也是太和古縣境內八鎮十城的首個縣城駐地。新郪虎符銘文該虎符也為中國古代現存的四大虎符之一。太和縣的新郪虎符與秦杜虎符、陽陵虎符、東郡虎符一併被文物專家稱之為中國「四大虎符」。
  • 悠閒愉快過長假,秀美三臺等您耍
    享有「川北重鎮、劍南名都」的古梓州今三臺,你聽過來過卻未必真正意義上的遊過。這個國慶不糾結,來次名城深度遊,一親這個古典與時尚兼備的女神芳澤。這個國慶長假,不要去等車堵車,不要去看人擠人,不要去付昂貴的門票.來秀美三臺美景、美食,讓您悠閒愉快地玩耍。
  • 三臺,郪國故地,東川省會,數百年的四川雙雄之一
    三臺是郪國故地,傳說三臺的郪江鎮是郪國首都,雖然現在很多學者認為郪國最早的首都應該是我們喝的沱牌酒的產地-射洪縣沱牌鎮,但是當時郪國面積涵蓋今天大英縣、射洪縣、三臺縣、中江縣等廣大地區。商朝的首都就數次遷移,我們有理由相信郪國範圍內三臺的實力和優勢還是明顯高於其他地方,應該說雖然不是郪國最早的首都,但最長時間的首都應該是在三臺地域內,只是現在的考古證據還不支持而已。一般認為當時巴國統治了東部嘉陵江流域和川東長江一帶;蜀國佔據了四川盆地西部岷江一帶。
  • 趣說綿州 | 園藝山上丘陵臺地 劉備開啟蜀漢上馬處?
    在涪江西畔地勢較高的丘陵臺地,即今日綿陽園藝山上的上馬社區,當年劉備從這裡上馬出發,夜襲雒城取勝,此後一路勢如破竹,佔領西川,建立蜀漢。  公元212年,劉備智取涪水關,一路西進,在涪縣境內大戰劉璋兵馬,取勝之後佔據涪縣。此後,劉備據涪圖川,以涪縣為駐紮地,向劉璋發起決戰。坐鎮成都的劉璋聽聞劉備奪下了涪縣城池,於是令諸將統領5萬大軍,連夜增援雒城,抵抗劉備。
  • 【方志四川•風物】楊芳 ‖ 走近三臺古樹名木 探尋「活文物...
    【方志四川•風物】楊芳 ‖ 走近三臺古樹名木 探尋「活文物」背後的故事 2020-12-19 08: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尋幽訪勝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尋幽訪勝,搜尋幽僻美好的地方。出自:冰心《圖畫》:「信步走下山門去,何曾想尋幽訪勝?」近義詞有:尋幽探勝,尋幽訪勝是褒義成語,可作謂語、賓語;指旅遊探奇。尋幽訪勝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尋幽訪勝(xún yōu fǎng shèng)成語釋義:搜尋幽僻美好的地方成語出處:冰心《圖畫》:「信步走下山門去,何曾想尋幽訪勝?」近 義 詞:尋幽探勝成語用法:可作謂語、賓語;指旅遊探奇。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感情色彩:褒義成語尋幽訪勝的例句:1、公務訪查之外,是輕騎減從,尋幽訪勝,品茶賞景,作畫賦詩,考察古蹟,享受江南文士的藝術生活。
  • 90%的三臺人不知道這件事,不信你來看!
    據唐代文學家孫樵所撰《移江記》記載,移江前的梓州,「涪繚於郪(唐時郪縣城,即今三臺縣城),迫城如蟠」。「歲殺州民,官以為憂」。意即涪江繚繞郪縣城,猶如迫近城牆的一條蟠龍,每年都要傷害百姓的性命,地方官把它視為心腹大患。唐開成五年(840年),東川節度使滎陽公「命武史發卒三千,」將涪水從柳林灘下遊(今新渡口)向東推移「三裡」繞開城池,於今涪江東岸山麓由北向南,「別為新江。
  •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建水市
    國建水自漢武帝時設郡,還在古畹町時,就設為縣,後來自蜀漢、晉、五代至唐代都如此,只是要麼隸屬於興古,要麼隸屬於梁水,或者改屬戎州都督府,從無例外。元和年間,南蒙佔據,修築惠歷城於巴甸,譯為建水,因此得名。經歷兩爨、六詔,附庸於元朝,開始時設置千戶,隸屬萬戶府。元十三年,改為建水州,隸屬臨安路。
  • 瑞凝書畫 張現軍老師山水作品《高仕尋幽圖》詳解
    《高仕尋幽圖》中國山水畫是中國人思想中最為厚重的沉澱。山水畫演繹的中軸主線,始終為以山為德、水為性的內在修為意識,咫尺天涯的視錯覺意識。今天欣賞的這幅《高仕尋幽圖》,是張現軍老師在瑞凝書畫院現場所做。因而我們有幸記錄下老師創作的全過程,與大家一同探尋這幅作品的藝術。這幅作品可以說貫徹了「曲徑通幽」之意,無論是高仕正在行走的小路,還是遠天幽雲、山間飛瀑,都隱呈「之」字盤繞。
  • 三臺老鄉你是否還記得呢?
    當時三臺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現在說起安居紅桔,相信三臺的70後、60後都記憶猶新。    紅桔,古稱丹桔,相傳在兩千多年前的郪漢時期就開始種植了。唐代的時候作為貢品進奉朝廷,有大詩人杜甫流寓梓州時詩作《甘園》為證。安居作為紅桔主產地,自古以來種植紅桔也成為當地一大特色。
  • 蜀漢五虎上將軍銜並不高,而下面這三位,第一位僅次於皇帝
    在我們了解歷史當中,不管通過什麼方式肯定會多多少少的都知道,蜀漢的五虎上將他們分別就是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和黃忠這5個人都特別的忠心,他們效忠於蜀漢的開國皇帝劉備,但是他們卻沒有陪著劉備走到最後,甚至作為這樣幾位有功勞的上將連專職都沒有給予到他們猜歌的位置,不過他們卻都是劉備本人的心腹
  • 諸葛亮死後,蜀漢無人能敵司馬懿。為什麼30年後蜀漢才滅亡?
    諸葛亮雖然沒有現在我們說的那麼神通廣大,可以呼風喚雨,但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他作為蜀漢丞相,輔佐劉備從一無所有到三國鼎立,毫無疑問,在謀略上,他既善於運籌帷幄,又善於管理內政,是一個內外兼修的綜合性人才。
  • 日本名城巡禮:日本三名城之「名古屋城」
    說到名古屋旅遊,那麼就不能不拜訪名古屋城,不僅是名古屋市象徵,更是鼎鼎有名的日本三名城之一,其中屋頂上特別的裝飾「金鯱」可是非常受到歡迎呢!就快點跟著「樂吃購!日本」來看看介紹吧!(* 小提醒:名古屋城天守閣於2018年5月7日至2022年整修不開放,大家來名古屋城參觀的話請多注意!)
  •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邯鄲
    一、名城概況西周,邯鄲城屬衛國。春秋,邯鄲城先屬衛,後屬晉。戰國,邯鄲城屬趙國。秦代,邯鄲城屬邯鄲郡。漢代,屬趙國。二、名城特色一是邯鄲市歷史文化名城是我國遠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從磁山文化遺址出土的文物表明,早在7500年以前,這裡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
  • 日本尋幽探秘,玩翻衝繩
    初遊旅人可從3方面來尋幽探秘,包括自然景觀與海洋生態、琉球王國史與傳統文化和衝繩的民風,以及輕鬆又愜意的美食體驗與購物。當然櫻花的愛好者,也能到今歸仁城跡搶先賞櫻去。第3層塔頂的展望臺,可360度眺望翡翠綠的海洋,也可俯瞰銜接衝繩本島的古宇利大橋美景。塔內博物館也展示來自世界1萬件以上的貝殼類。「戀之島」古宇利島海洋塔。●乘玻璃底船「出航」要在清澈海水觀看衝繩海中眾多熱帶魚類、珊瑚,到部瀨名海中公園乘坐玻璃底船是最佳的方式。
  • 曹魏為啥無法戰勝蜀漢?
    曹魏每天好勇鬥狠地挑釁了蜀漢12年,結果蜀漢比過去強大得多,所以綜合起來看,曹魏不但沒有戰勝蜀漢,反而是當了蜀漢的陪練,成了蜀漢走向強大、走向光復漢室的臺階。 那麼,就像這位戰友所提出的,為什麼曹魏那麼強大,卻戰勝不了蜀漢呢?這的確是個很值得探討的好問題!
  • 荊州對於蜀漢究竟有多重要?關羽大意失荊州對於蜀漢有多大打擊?
    「三個國家的兩位戰略家諸葛亮和魯肅看到了荊州的戰略地位,荊州位於各方武裝力量交匯的地區,是四戰的真實地點。荊州有許多重要的城市,如北部的江陵,南部的長沙,西部的夷陵和東部的夏口。在冷兵器時代,沿長江從西向東建造了夷陵,江陵和夏口,利用長江的威脅成為了向北的屏障。
  • 三國中,為何沒有東吳將領投降蜀漢?
    三國時期,群雄割據,武將投降對方陣營,屢見不鮮,比如,魏將姜維投降蜀漢並成為蜀漢大將軍;還有魏將于禁,先投降關羽,關羽死後,又投降了東吳。從史料來看,三國的將領投降有一個特殊現象,有魏將投蜀漢和東吳記錄,如于禁一人投了兩家;也有蜀將投降曹魏和東吳的記錄,如孟達,糜芳;但吳將只有投降曹魏,如孫秀;卻沒有吳將投降蜀漢。為何三國沒有出現東吳投降蜀漢的將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