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與巴黎文化共通各具特色
——訪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
香港亨達集團主席鄧予立
「我來過西安不下30次,但此次來西安參加中法文化論壇意義不同以往。」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香港亨達集團主席鄧予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第三屆中法文化論壇選擇在西安舉行,為兩國文化提供了最好的交流平臺。
「巴黎和西安都是我最喜歡的城市,兩座城市歷史悠久,具有很強的文化共通性。」鄧予立表示,從2011年開始,他幾乎每年都會來西安數次。他非常喜歡這座古城,這次來西安參加中法文化論壇意義不同以往。西安和巴黎兩座城市有很多相似之處,西安有著名的大雁塔,巴黎有浪漫的艾菲爾鐵塔,都是最具城市特色的標誌性建築。西安代表的東方文化和巴黎代表的西方風情,在中法文化論壇上交相輝映。
紅酒是法國文化的符號之一。鄧予立在法國經營紅酒已有二十年,未來他期待與中國的紅酒文化愛好者共享法國的紅酒文化,促進法國的文化藝術與中國的歷史文化交流合作,讓更多的法國人了解西安的輝煌歷史、愛上西安的現代魅力。
西安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
——訪巴基斯坦參議院國防委員會主席、巴中學會主席
穆沙希德·海珊·薩義德
「法國是古絲綢之路西方的終點,西安是古絲綢之路東方的起點,第三屆中法文化論壇由西安接棒舉辦,是非常有意義的——這是絲綢之路起點與終點城市的一次『握手』。」 巴基斯坦參議院國防委員會主席、巴中學會主席穆沙希德·海珊·薩義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穆沙希德·海珊·薩義德擔任中巴經濟走廊議會委員會(CPEC)主席和參議院國防委員會主席,是巴基斯坦-中國研究所的創始主席,曾是內閣大臣、記者、大學教師和政治分析員。
穆沙希德·海珊·薩義德說,1984年他以記者的身份第一次來到西安,當時作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兵馬俑出土時間不久,就已經在國際上享有盛譽,親眼見到後讓他震撼不已。他在西安還吃到了泡饃、肉夾饃這些特色小吃,印象很深刻。如今第二次到訪西安,西安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裡不僅是一個歷史文化中心,更是兼具現代文明的國際化大都市。
他還表示,古老的絲綢之路始於中國,通過文化、商貿聯通亞洲、中東、歐洲。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將沿線60多個國家聯繫在一起,中巴兩國是緊密相連的好鄰居,巴基斯坦人民非常支持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參加此次中法文化論壇,他也帶來了關於中巴經濟走廊的主題演講,中巴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旗艦項目,也是國際關係史上兩個國家之間迄今開展的最大單個合作項目。中巴經濟走廊對巴基斯坦人民和沿線所有地區的人民都很重要,是中巴兩國人民共同追求的美好願景。
緊抓中法文化論壇機遇
開拓西安發展新高地
——訪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
所長、博士、研究員黃平
「從改革開放40年到今天,西安儼然成為一種文化符號,這座城市的歷史含金量、厚度,以及下一步在『一帶一路』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都不容小覷。」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博士、研究員黃平認為,「一帶一路」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離不開「西安力量」。
黃平說,「一帶一路」建設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是中國和各國共商共建共享的過程,西安在這個過程中無疑是最大的潛力股。「近幾年西安的變化一年一個樣,三年一個小臺階,五年一個大臺階。越來越頻繁的交流,通過絲綢之路走向中亞,走向中歐走向歐洲,西安這座城市的作用已經遠遠超越了原來人們想像中一個旅遊城市的作用。」黃平坦言,西安自身的發展帶動著整個西部的發展,它是「一帶一路」建設中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西安對整個大西北地區的輻射和拉動作用,也使得整個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更加平衡、更加協調。
作為長期研究歐洲問題的黃平不僅是中法文化交流的見證人,還親歷了很多兩國40年國際交往的歷史性時刻。「中法是最早建交的,明年就是我們建交55周年。法國是歐洲的文化大國,西安是中國文化的一個代表。中國與歐洲或者說西安與巴黎之間以中法文化論壇為紐帶,讓絲綢之路走向世界走向歐洲。法國是中國到歐洲沿線中亞、中歐國家的一個重要節點,召開這樣一個智庫論壇,對於夯實『一帶一路』、落地命運共同體理念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推動跨文明交流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訪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華人跨文化協會首席專家賈文山
「跨文明交流、對話式文明與包容性的世界秩序是一脈相承、循序漸進的。跨文明交流是文明對話形成的具體過程,對話式文明是文明交流互鑑的碩果,對話式文明又是多元包容性世界秩序構建的基礎,它們最終指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華人跨文化協會首席專家賈文山表示,中國的文化,尤其以唐文化為代表,是最為兼容並包的文化。「這次的中法文化論壇就是跨文明交流的最好實踐,西安也將會通過這樣與世界交流對話的模式,促使自己的文化更好發展。」
賈文山認為,中國與法國都是擁有悠久歷史與優秀文化沿革的國度,對於如何傳承傳統文化,並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挖掘文化價值,雙方有著相同的訴求與熱情。「西安的文化價值非常豐沛、多元,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背景下,如何才能更好地挖掘、傳播西安的文化價值,需要對城市文化進行盤點,提升全體市民對城市文化的了解與認知,自發自覺的做一個西安文化的宣傳者、傳播者。」最後,賈文山還建議,對於此次中法文化論壇上的精彩論點、建言進行系統的盤點,能夠為大西安的未來發展,提供更多的思路與方向。
以文化交流牽線 加深各方面合作
——訪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教授、副院長金燦榮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副院長金燦榮告訴記者,1986年,自己第一次來到古城西安,當時便抱著崇敬的心情去探訪了大雁塔,時光流轉,數年間西安的變化令人驚嘆,尤其是「夢長安」迎賓盛典讓嘉賓們深感震撼。
作為研究國際關係的專家,金燦榮表示,這次中法文化論壇對於「中國文化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法國作為歐盟的重要成員國,素有『法德軸心』之稱。『國之交在於民相親』,通過此次中法文化論壇的方式,兩國各方專家共聚一堂、暢所欲言,通過對話加深彼此了解。作為歐盟國家中的領導者,尤其是歐洲文化的引領者,法國對於我們國家文化理解的加深,也就意味著中國在西方文化圈形象的更好呈現,對於中國的外交有非常良好的促進作用。」
「另外,這種文化交流可以創造出某種商機,這次論壇雙方都有許多企業家參與,我期待著論壇在文化交流的基礎上,還可以碰撞出商業的機遇,讓企業之間能以文化牽線,在文化創意、傳播等領域有更深入的合作,讓中國文化、西安文化能夠更好地傳播出去。」金燦榮表示。
西安是文化歷史中心
也是科技創新基地
——訪「歐洲之友」智庫董事會成員
保羅·瑞維爾
「中國的發展進步是有目共睹的,我希望中國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能夠帶動其他國家一起進步,通過這次論壇提出一些好的議題,在日後中法的合作交流中有建設性的意見。」保羅·瑞維爾說,西安可以利用教育資源的優勢,促進中法文化的發展。
保羅·瑞維爾是「歐洲之友」智庫董事會成員,這是他第二次來到西安。他告訴記者,第一次來西安是1983年的時候,西安悠久深厚的歷史文化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再次來到西安,看到西安翻天覆地的變化,他覺得非常驚訝。他說:「如今的西安不僅是文化歷史的中心,也是科技創新的基地。」採訪中保羅提到,巴黎是法國的首都,也是法國最知名的城市,很多外國人都對法國的其他城市了解很少。但是,西安的知名度越來越高,被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所知道、提及和嚮往。
「從文化的角度促進城市的發展,教育是首要的。西安有很多國際知名的高校,可以利用這個優勢與法國加強合作。」談到西安未來的發展,保羅說,希望通過中法教育的交流,促進兩國文化發展。
在低碳經濟背景下推動宜居城市建設
——訪巴黎政治學院可持續發展
與國際關係研究所研究員、博導王鑫
巴黎政治學院可持續發展與國際關係研究所研究員、博導王鑫表示,此次來到中法文化論壇,主要想在能源、環保、氣候變化和低碳經濟等方面,促進中法進一步的交流合作。「氣候變化已經成為新世紀人類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符合我國國情,又能夠對國際社會對抗全球變暖、減緩溫室氣體排放作出巨大貢獻。西安的城市建設也應該考慮將低碳經濟與自身發展相結合。」王鑫表示。
「法國在綠色低碳領域有很多的作為,2015年,法國巴黎就成功舉辦了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中國也是全球低碳經濟的引領者。我們一直強調『一帶一路』倡議是綠色的、包容的、互惠的、共贏的,兩國應當共同促進綠色低碳經濟的全球發展。」王鑫告訴記者,2016年,中法兩國達成了第三方共同合作投資機制,並且成立了第三方投資基金,在這一機制下,可以有效促進綠色項目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下展開。同時,王鑫表示,在綠色宜居城市建設方面,法國有非常多的經驗做法值得學習借鑑,比如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大巴黎區的空氣檢測等,希望在此次中法文化論壇上,西安也能夠通過雙方交流合作,進一步推進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國際標準的宜居城市。
我也算半個西安人
希望在西安開餐廳
——訪著名珠寶設計師、
法國皮爾·卡丹旗下「Maxim’s」品牌
大中華區執行長鄭思禔
「我有十年沒來西安了,這次來西安完全是很驚豔的感覺。盛大的入城儀式,讓我們感覺像『皇上、太后』一樣被隆重迎接入城。我很感動,很震撼。」9月18日下午,記者在中法文化論壇現場專訪了著名珠寶設計師、法國皮爾·卡丹旗下「Maxim’s」品牌大中華區執行長鄭思禔。
鄭思禔告訴記者,這次能來西安她十分開心。她和西安很有淵源,也算半個西安人,早在1993年,她就為皮爾·卡丹公司在西安做了代理授權,而且皮爾·卡丹先生在1994年還獲得了西安市榮譽市民稱號。
西安的美食很多, 羊肉泡饃、肉夾饃、餃子宴,鄭思禔都吃了好多次,味道很好。她告訴記者,馬克西姆餐廳誕生於1893年的巴黎皇家大街3號,是全世界的知名餐廳,擁有125年的歷史。借著這次參加中法文化論壇的機會,他們計劃與西安餐飲界加強聯繫與溝通,未來幾年,馬克西姆餐廳也有在西安開店的考慮。
鄭思禔表示,法餐目前在中國接受度不是很高,大家喜歡的就是幾款經典的菜餚。她認為企業入鄉一定要隨俗,儘量貼近當地消費者消費心理,只有產品接地氣,才能擁有更持久的生命力。法餐也應在保持傳統法餐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推出一兩款適合當地人口味的創新法餐。
發揮智庫作用 推動「一帶一路」建設
——訪法國橋智庫主席呂埃·喬艾爾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法國橋智庫主席呂埃·喬艾爾更願意對記者介紹自己的中文名字周瑞。他告訴記者,法國橋智庫是一家致力於在全球變革中促進新興國家發揮更重要作用的著名外交型智庫,關注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在全球變革趨勢中不斷增長的實力和作用。
「通過這次中法文化論壇我們可以看到,『一帶一路』倡議的經濟和政治作用已經顯現,文化上的價值也正在凸顯出來。」在呂埃·喬艾爾看來,智庫在國際社會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國際化、全球化的規則是不斷變化的。「我認為中國可以重新定義一些國際化的規劃以及文化潮流的模式。智庫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就是對事實進行分析,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國際潮流變革。」他希望,通過中法文化論壇、國際智庫論壇,可以加強中法兩國高水平智庫機構之間的合作,這將有利於加深與拓展雙方在下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生物技術、可持續發展等領域智庫研究的合作,有助於探索形成具有普遍適用性的智庫建設運行機制,有效提升各國智庫在國家決策層面發揮服務決策、影響公眾、提供方法的作用。
加強中法高校與青年交流
——訪德國SKW SCHWARZ公司律師
亞歷山大·施密德·洛斯伯格
「在這次中法文化論壇中,我最關心的是文化方面的交流,因為中國與法國都是歷史非常悠久的國家。中法兩國人民在文化層面有很多共同點,這正是舉辦中法文化論壇的基礎。」德國SKW SCHWARZ公司律師亞歷山大·施密德·洛斯伯格對記者表示。
「中國和法國,分別是東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兩國人民在文化上歷來彼此欣賞。儘管相距遙遠,但是兩國人民在精神層面上有很多共同點,比如說,對本國文化的自豪感,對美酒、美食等美好生活方式的推崇,對其他文明、文化的包容和尊重,並有強烈的求知慾望,這些都是彼此交流的最好途徑。」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中法文化通過哪些途徑能夠得到更好地交流呢?亞歷山大認為,加強中法高校與青年之間的交流溝通十分必要,「我在此次西安之行得知,西安有非常多的高等院校,科研創新能力卓越,相信通過彼此互派留學生,加強高校教師之間的訪學活動,讓兩國的青年能夠認識真實的對方,通過交流建立更加堅固穩定的友誼。」
來源:西安日報 西安晚報
文:高雅 袁玥 楊明 張楊
圖:首席記者 李明 楊力
編輯:答案 實習編輯:吳林欣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轉載請註明出處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