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來襲,西方的女巫文化

2020-12-23 何關電影

提起「女巫」,大家腦海中有沒有浮現的童年的噩夢老巫婆呢?

還是龍珠中的佔卜婆婆呢?

穿著黑衣、戴著尖頂黑帽、在夜空中騎掃帚飛行的女巫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至於女巫是否真的存在過?是否真的擁有銀幕中的高深力量?鮮有人能夠回答清楚。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西方文化中的女巫是個怎樣的存在,以及女巫在銀幕中的諸多形象......

Part 1 關於女巫......

【女巫的起源】

西方關於巫術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兩河流域、古埃及以及古希臘的宗教祭祀活動,由於在人類社會中,母系社會存在的時間十分之久,因此在巫術文化中女性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而產生了後來關於女巫的神話與傳說,由於史前女巫能夠治癒疾病、尋求寶藏與愛情、掌控天氣與命運、又掌握生育與繁衍,因此被當作智慧的化身。

【女巫的原型】

瑟西,一位令人畏懼的女巫:

古希臘神話中最著名的女巫,具有強大的魔力,她能透過藥草的協助,誦念咒語與召喚神明來施法,冒犯她的人會變成動物,並創造出不存在的幻影,她可以藏住月亮與太陽讓大地一片漆黑,也會下毒來殺害她的敵人。

美狄亞,由愛生恨的復仇女巫:

美狄亞是科奇斯島國的公主,也是奇術師,一生命運多舛,她愛上為了取得金羊毛與她父親作對的伊阿宋王子,不過,這段姻緣最後卻以悲劇收場。美狄亞是月亮女神的義女,所以她懂得使用許很多黑魔法,還會調藥、佔卜、下毒等。她不但法術高強也非常聰明與殘忍,她曾為了伊阿宋,親手殺了她自己的弟弟。後因為伊阿宋移情別戀與鄰國的公主結婚,被情人拋棄的美狄亞一怒之下,製作了一件沾滿毒藥的禮服,送給伊阿宋的未婚妻,將其殺害。甚至還親手殺了自己為伊阿宋生下的兩名幼子。電影《美狄亞》已將這段故事搬上了銀幕。

卡珊德拉,特洛伊的女預言家:

因為她能預知未來,所以被歸在女巫之列。據說卡珊德拉的力量來源於真理之神阿波羅某日偶然看見了卡珊德拉,便愛上了她,阿波羅賜予她預知未來的能力,卡珊德拉卻拒絕了阿波羅的示愛,惱羞成怒的阿波羅對她下了一個詛咒,讓別人永遠不相信她所說的話,因此註定她永遠知道真相卻無力阻止悲慘的事情發生。她是特洛伊人,她預言若是將木馬迎進城內,特洛伊城必遭毀滅,卻無人相信,特洛伊就這樣滅亡了。

《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中的佔卜課老師西比爾·特裡勞尼就是卡珊卓拉的玄孫女,而她的一些預言也通常不被人理會,結果卻一一應驗。

【女巫獵殺】

15世紀初,聖女貞德因為巫術罪被處死,在聖女貞德被處死的背後,是一場曠日持久的獵殺女巫運動,這場運動持續時間長達300年,殘害了無數的無辜婦女,可以算得上是殘忍至極。

在巫術理論家們看來,因為女性身體比較脆弱,而且因為部分女人淫邪放蕩,所以他們非常容易被魔鬼所誘惑,然後魔鬼通過控制女巫來達到禍害人間的目的。1484年,羅馬教皇英納森八世頒布了一項命令,在羅馬教皇英納森八世看來,女巫是魔鬼的化身,所以他們十惡不赦,荒淫無恥,一定要被處決。因為教皇的威嚴,所以便引發了一場獵殺女巫的運動。

根據記載,當時的宗教人員一般是通過在女性身上尋找所謂的魔鬼的標記來判斷她是不是女巫,所謂魔鬼的標記就是身體上的特殊印記,比方說胎記或者是痦子都有可能成為魔鬼的標記,大量的婦女因此遭到迫害和殘殺。

另外一種方法是根據用針扎婦女的身體,當時的宗教人員認為魔鬼控制了女巫的身體,這具身體就如同木偶一般,所以用針扎不會流血,女巫也不會感覺到疼痛。這種方法簡直是荒謬,所以幾乎所有有女巫嫌疑的婦女全部被誣陷成了女巫,大量無辜的生命因此被殘害。

這可能就是早期銀幕上的女巫形象並不是那麼友好的原因吧。

【女巫形象的重生】

Part2 銀幕中的女巫形象......

不管是哈利波特中聰明的赫敏還是塞勒姆事件中可悲的女人們,女巫一直來都是銀幕中的常客,她們揮舞著魔杖或運用魔法為所欲為,充滿神話般的傳奇。

《綠野仙蹤》:最經典的女巫

綠皮膚、黑袍子,聲音暗啞,又老又醜的的西方女巫則完全符合男性對惡毒女人的想像。雖然她騎著掃帚飛天遁地,通過水晶球即可洞察一切,但最終卻被一盆水拿下,邪不勝正的善惡觀正是早期童話電影的價值導向。

《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最神經質的女巫

《哈利波特》中眾多各具特色的巫師當中有一位特別的佔卜課老師——西比爾·特裡勞尼,能夠通過水晶球、塔羅牌、茶渣預測未來。特裡勞尼總是頭頂亂發,架著黑框眼鏡,手腕上珠串叮噹作響,頗有吉普賽女郎之風——這或許與她是希臘後裔有關。

《韓賽爾與格雷特:女巫獵人》:最驚悚的女巫

道行高深的黑女巫,長相極易給學齡前兒童留下心理陰影,加上她野獸般的咆哮,駭客帝國款的黑皮風衣,尤其是「原形畢露」的過程,一張好端端的臉眨眼間變成巨型鞋拔子,絕對是近年來最驚悚的女巫形象。

《沉睡魔咒》:最冷豔的女巫

瑪琳菲森冷麵紅唇、顴骨高聳、瞳孔幽蘭,配上頭頂的一對犄角,女王氣質各種外漏。她的經歷可以說是取自美狄亞,仇恨讓她變得冷酷,但內心卻依舊有愛,恰恰憑藉這一點,為塑造「新女巫」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納尼亞傳奇》:最高貴的女巫

《納尼亞傳奇》是一部史詩級的魔幻電影,給孩子們看的童話故事,絕對的反派白女巫簡蒂絲,異想天開的把納尼亞變成了冰封之城,而事實教導我們,做人要低調,所以白女巫的結局可想而知。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最受歡迎的女巫

霍格沃茨有史以來最聰明的女巫——赫敏格蘭傑,特立獨行的個性和麻瓜的出身,還有與哈利、羅恩的鐵三角關係,這位年輕的女巫在魔法世界中開啟了屬於自己的傳奇人生。

私信電影名,獲得網盤資源

相關焦點

  • 恐怖來襲,女巫軍團大戰惡魔之子
    之前,蘭登從第五季的塞西爾酒店中帶出了女巫奎尼。 做到了至尊女巫科迪莉亞也無法做到的事情。 《美國恐怖故事第八季》 (American Horror Story: Apocalypse Season 8 )
  • 恐怖經典電影《女巫的承諾》觀後感
    好可怕是一部好經典好經典的日本恐怖電影!熟悉的感覺除了咒怨午夜兇鈴和一些遊戲,我已經很久沒有接觸過日式恐怖了,一直沉迷在克蘇魯裡面無法自拔。一個傘底下站倆人,好浪漫啊(並沒有)海坊主,umibozu:我叫他海禿子,仁王也有每當風暴來襲它就會出現,掀翻過往的漁船,很大隻又是黑壓壓光不溜丟就很嚇人。傳說裡有提到海坊主是一個妖怪群,有好多妖怪組成的,可能蟶子精,海瓜子精,海帶精,死在海裡的人精之類的。然後它的眼睛「藍光爍爍」描述裡這樣寫。但是我總覺得沒有電影裡那麼魔性。
  • 從普通到世界Halloween之都,美國女巫小鎮怎麼做到的?
    昨天是萬聖節,想必大家都去參加萬聖節前夕狂歡活動了吧,沒有去的小夥伴肯定在朋友圈也一飽眼福了~近年來,萬聖節這個原本屬於西方的傳統節日在中國越來越受歡迎,各地景區、商場等也都紛紛推出萬聖節狂歡活動來吸引人們前來打卡。其實,萬聖節就是西方的鬼節,和我國的中元節類似。
  • 冒險恐怖類遊戲《女巫獵人》開啟史低特惠!88%好評
    《女巫獵人(Witch Hunt)》是一款冒險恐怖動作類遊戲,今日在Steam商店頁面開啟限時史低打折特惠活動,折扣力度為6.8折,售價僅為25元,而且該遊戲還支持簡體中文,優惠截止於6月2日。遊戲好評率目前為88%。
  • 花花公子雜誌終止印刷,Switch新增恐怖遊戲布萊爾女巫|直男Daily
    恐怖片「布萊爾女巫」將在夏天登陸Nintendo Switch近期,任天堂宣布:遊戲公司Bloober Team開發的第一個恐怖遊戲「Blair Witch - 布萊爾女巫」即將在今年夏天登陸布萊爾女巫是一款心理上恐怖生存的視頻遊戲,使玩家能夠在遊戲中探索並完全沉浸其中。該遊戲著重於生存恐怖的機制和隱身性,並從第一人稱視角進行遊戲,在2019年先後由Lionsgate Games在PC端和Xbox One上發布。
  • 被遺忘的歐洲歷史:對動物的刑事審判,源於西方文化對未知的恐懼
    雜談到此,我這篇要講的是,西方文化中具有一種「審判動(寵)物」的習慣,相對的,在中國這樣的例子幾乎很少見。在中國的傳奇與小說中,當然也有老虎吃人而被抓到衙門,或是在聊齋與其他民間故事中,都出現許多動物精怪蠱魅人心,最後被道士或是法師就地正法,或是認錯向善,如雷峰塔下的白蛇。
  • 《美國恐怖故事》第八季「至尊女巫」蘭姨確認回歸,第十季獲預訂
    《美國恐怖故事》(第八季)「至尊女巫」蘭姨Jessica Lange 確認回歸!由 Sarah Paulson 執導,同時該劇第十季現已獲得續訂。第八季將於北美時間2018年09月12日回歸!怪誕故事再續,恐怖程度升級,這一季將會有怎樣的精彩劇情?
  • 恐怖冒險《布萊爾女巫》實機演示 扮演警官在陰森木屋中探索_遊俠...
    IGN公布了恐怖冒險遊戲《布萊爾女巫》的實機演示,玩家扮演的警官要在陰森的林間木屋中探索,手中的攝像機似乎能拍下某些肉眼看不到的畫面。《布萊爾女巫》實機演示:【遊俠網】《布萊爾女巫》實機演示  故事的背景設定在1996年,一個男孩在馬裡蘭州柏萊克鎮的布萊克山森林神秘失蹤,玩家扮演背負著心靈創傷的前警官Ellis參與搜尋。
  • 貓和老鼠最恐怖的一集,家長看了毛骨悚然,湯姆竟把自己獻給女巫
    貓和老鼠最恐怖的一集,家長看了都毛骨悚然,湯姆把自己獻給女巫貓和老鼠可以說是一部治癒系的動畫片,裡面的劇情給我們帶來了非常多的快樂,貓和老鼠的相互追逐讓我們,非常的搞笑,在小時候放學之後都會和小朋友一起圍到電視機旁,等待著它的播出,不知道有多少人和小編一樣,曾經還點播過貓和老鼠的動畫片
  • 引誘犯罪的不是《女巫》,而是人心底的欲望
    《女巫》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總會覺得這是一部「女巫」元素的作品,圍繞這個核心展開的超現實作品,不過導演卻很高明,他用這個元素作為噱頭,開始了一個新的思考。這部作品的片名是《The witch》,官方翻譯就是《女巫》,可以看到電影海報設計得非常有意思,Witch的W是兩個V組成, 下面是一個山羊,宗教意味十足,這是西方宗教中祭祀所用,也代表了救贖。
  • 西方抗疫很失敗言行很卑鄙,中國文化是否要跟西方文化絕交?
    2020年大自然恐怖襲擊人類,這是少有的巨大災難,說世紀悲劇也不為過。但是西方「民主社會」抗疫很悲催,一路上演滑稽鬧劇,集體大跳「脫衣舞」,華麗的外套一件件扯下,高大上的形象一下子被自己親手毀了。如果西方僅是政客甩鍋栽贓咱們,你還有理由說是西方少數人逃避責任,在玩政治操作。但是,民意調查多數西方民眾更加反感中國,言行中透露著一層卑鄙邪惡,你就不能不承認西方文化已經偏離正道。經此一役,除了死硬的西吹,有眼都能看到西方文化頭頂的光環就是一草帽,咱們身上有痦子,白人也有一臉雀斑,彼此彼此吧。
  • 恐怖遊戲《不要敲兩次門》
    經調查後,源頭直指女兒小時候鄰居一位被視為「女巫」的老婆婆,而女兒的兒時玩伴們,也在此時一一失蹤,一切似乎和她們小時候做的一個惡作劇有關。究竟真的是女巫作祟,還是邪靈來襲?兩聲敲門聲響起,你不會知道門打開後會通往哪裡。遊戲《別敲兩次門》是一款由Wales Interactive開發的第一人稱恐怖冒險遊戲。
  • 為什麼要殺女巫?中世紀歐洲長達300年的獵殺女巫運動
    當然,這些年輕女子一般被認為「女巫」或「巫女」。她們被迫捲入「女巫」惡潮,而應對這場惡潮的就是「獵巫行動」。這場行動從1480年延續到1780年。這個時間段比較有意思。在此之前,西羅馬帝國滅亡,歐洲進入延續千年的中古時代,天主教神學成為當時的思想主流,也是唯一意識形態;在此之後,歐洲則完成了地理大發現,資本主義與工業革命方興未艾。綜合來看,處於中間的這個時段無疑是思想轉變和鬥爭時期。
  • 《奇異博士2》不是緋紅女巫的第一部恐怖電影?
    緋紅女巫扮演者伊莉莎白·奧爾森(Elizabeth Olsen)在加入漫威電影宇宙之前曾主演過恐怖電影《寂靜的房子》(Silent House),她絕對會再拍一部恐怖電影。「我曾經拍過一部恐怖電影,名字叫《寂靜之家》(Silent House),它看起來像是連續拍攝的。
  • 女巫和獵巫 Witches and Witch hunting
    從十二世紀開始,到十六世紀是最高峰的時期。當時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東正教等)已經傳入歐洲將近一千年,並且幾乎成為歐洲的唯一宗教。源自於對於未知的恐懼和對巫術的害怕導致獵殺女巫,而法蘭西女英雄聖女貞德也曾被誣為女巫。在高峰的時代,獵巫審判是於世俗法院審判。
  • 韓劇中少見的真·恐怖,最好不要深更半夜一個人看
    說到驚悚片,阿飄、精怪、洋娃娃、女巫、吸血鬼、喪屍...那都是必須擁有姓名的存在。即便是重複出場多次,他們的傳說依舊讓人瑟瑟發抖——《謗法》受中國文化影響,亞洲驚悚片普遍走的靈異路線,而不是歐美那種番茄汁不要錢的噁心風格。突然出現的阿飄配上出場bgm,那畫面簡直透心涼心飛揚!
  • 為什麼「貝爾女巫事件」如此轟動?學者:它觸動美國人最深的恐懼
    發生在美國的「貝爾女巫事件」便是如此。與其說貝爾女巫是一場災難事件,倒不如說他是一場靈異事件,因為這件事情在美國並沒有什麼官方話語能夠證實這個事件的真實存在,更不存在什麼權威報告對此事進行說明。它之所以能給美國人帶來這麼大的恐懼心理,主要是因為這個事情有目擊者。
  • 恐怖《謗法》驚悚升級 地鐵謗法女巫慘死 聖痕再現 惡鬼詛咒林轉移
    先看看終極對決之前的3場精彩交鋒 在上一篇章介紹第1輪交鋒中,女主用記者從秦鍾現會長拿到的打火機對他進行謗法 和秦鍾現女女巫進行激烈較量,導致右眼受傷,昏厥過去!第一輪雙方都受傷結束!他身邊那個女巫帶領眾人先用鬼符綁架了女記者,然後毆打恐嚇希望她騙女主前來 而另一邊女主知道後也主動聯繫女巫 要求見面解決!雙方約在人員密集的地鐵站裡見面。雙方即將進行第二輪正面交鋒對抗!
  • 萬聖節已至,一款恐怖一款捉鬼遊戲可白嫖!
    ,而本月的最後一天10月31日就是萬聖節前夜,這一天晚上西方的小朋友都會裝扮成鬼怪,敲開鄰居家的門討要糖果。  【女巫布萊爾】  遊戲《女巫布萊爾》是一款根據在1999年上映的同名恐怖電影製作的遊戲。《女巫布萊爾》這部電影要說有多嚇人其實並不盡然,但因為其開創了偽紀錄片式恐怖片的電影類型而在影史上佔據了一定地位。電影《女巫布萊爾》以紀錄片的運鏡方式和模式呈現出一個恐怖故事,讓恐怖故事顯得更加真實可信,就是為紀錄片式恐怖片的特點。
  • 中世紀獵殺女巫有多殘酷?無辜女子被扒光問刑,數十萬女性遭折磨
    女巫,提起這個詞很多人會想起陰暗的森林、飛天的掃帚、滿天的烏鴉和長著鷹鉤鼻的佝僂老婦。女巫的形象深入西方的文化作品中,無論是歐洲還是美洲,基督教世界都對這個詞有著特殊的感情。 近兩年來,隨著《巫師》系列遊戲和改編美劇的流行,國內很多網友也開始了解到了西方的「巫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