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走入尋常百姓家的歷史,對人們的意義以及選擇推薦

2020-12-27 跳動的咖啡

文/咖啡

最近疫情向好,復工復產火熱進行,購買車輛便被很多人提上了日程。

看到買車推薦的活動,我也想給大家提供點參考,不過,在這之前先來了解一下汽車的發展歷史,最後,還會結合汽車在生活中的實際用途給大家推薦購車的選擇範圍。希望能給愛車,想買車的朋友帶來一點啟發。

一、沒有汽車的年代,人們靠什麼出行?

說到汽車,就要追溯到汽車被發明之前,人們的出行工具:馬車,因為後來的汽車是在這之上一點點演變的。而說到馬車,就又不得不提到咱中國。中國是幾千年的文明古國,在古代時我國的交通工具馬車的技術是非常先進的。

雖然馬本身可以用來騎行,但在戰國以前,車和馬是一起存在的,也就是說,沒有無車的馬,也沒有無馬的車。那時,人們所說的乘馬,其實指的是乘車。在古代,馬車之外還有牛車,只是,牛車通常是用來載物,馬車是用來載人的。在古文裡,我們常常可以看到與馬有關的不同叫法,其實指的是不同馬匹數量的馬車:駕二馬稱為駢,駕三馬則稱為驂,駕四馬叫駟。

在商代,馬車大多是兩匹馬拉,從考古發現看,四匹馬拉的車是商代晚期出現的。一般馬匹的數量越多,說明乘坐馬車的人身份越地位越高。2006年,在河南洛陽,就出土了一輛東周"天子駕六"的馬車。漢代以前,絕大多數馬車都不超過4匹馬,這輛車卻使用了六匹,可以想像,這在東周絕對是至高無上的級別。

馬車上的車廂叫輿,是用來乘人的,輿的演變也有很多種,從只有簡單的木板為屏蔽到帶頂棚,從只能站著到可以坐下,都是根據人們的生活需要在發展進步。

今天,我們只詳細地講影響馬車行駛最重要的部分,那便是馬和馬之間如何掌握拉力平衡的問題。

在這裡,引用史學家對秦始皇陵銅車馬的研究來說明:

以四匹馬的馬車為例:首先,根據馬的位置不同,叫法也不同。四匹馬車中間的兩匹叫服馬,左右最外側的兩匹馬叫驂馬,馬和馬之間的奔跑牽拉跟韁繩系法有很大關係。

駕駛四匹馬,需要六根繩子牽拉,叫"六轡"。四馬車向前的驅動力主要由中間的兩服馬提供,而驂馬則是起控制方向的作用。駕車時,馭手通過最左轡和最右轡牽動驂馬馬頭的朝向,驂馬再拉動服馬嘴上的銜環,從而牽引服馬,帶動馬車轉向。馬的數量不僅僅是地位的象徵,在性能和安全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四馬車和兩馬車相比,除動力性能大幅度提高外,方向控制和拉力傳遞上也有了雙保險。如果馬車上的"軛"(連接馬和車的木頭)斷裂。驂馬仍然可以拉車前行,如果控制驂馬的最左轡或最右轡斷裂,馭手仍可以用中間四轡完成對四匹馬的控制。

別看馬車很原始,其實馬和馬之間的連接原理,每一部分的零配件應用對速度和安全來說都大有講究,整個設計充滿了力學原理,這也是古人智慧的凝結。

二、世界上第一輛汽車的誕生和發展歷程

雖然,中國古代的馬車發展很成熟,但在速度也已經是極限。隨著科技的興起,西方國家開始對馬車這一交通工具進行了新的發明創造。在這個過程中,蒸汽機、內燃機、空氣動力學的應用是推進汽車演變最重要的三個階段。

1.以蒸汽機為驅動的汽車

18世紀,蒸汽機的出現引發了工業革命,蒸汽機的使用原理是將蒸汽的能量轉換為機械功。

1771年,法國工程師尼古拉·約瑟夫·屈尼奧利用蒸汽機驅動原理,設計了一輛自身動力的車,它被公認為是汽車發展的起點。在這輛車子的前方有一個很大的鍋爐,車子通過鍋爐的蒸汽驅動前輪轉動,駕駛時車頭還會噴出煙來,駕駛員用手柄控制方向。當時,它的車身還是木質的,速度能達到9.5公裡/小時,可以牽引4~5噸的貨物。雖然沒有馬就可以驅動但因為比較笨重,實用性並不強,就沒有被投入大量的生產和使用。

1801年,英國的理查·特裡維西克發明了噴汽軌的路上蒸汽車頭,和屈尼奧設計不同的是,它是通過兩個氣缸推動槓桿驅動後輪,這個設計介於汽車和火車頭之間,他的這一發明,大大提高了車子的實用性,能乘坐8人,時速能達到10幾公裡。

2.以內燃機為驅動的汽車

後來,人們在前人的基礎上,對汽車進行了很多革新,最重要的一次轉折是1876年,德國工程師尼古拉斯·奧託發明了四衝程內燃機。

其實奧託發明的內燃機靈感是來源1860年一個叫雷諾爾的人,他利用煤氣做燃料,製造了超越蒸汽機的發明,這部發動機和蒸汽機的工作原理是:把外部燃燒加熱改為汽缸內部燃燒,更加有效地利用了熱能。但它必須連接在煤氣管道上,沒有實用性。

奧託受此啟發,經過將近20年的努力,研究出了由進汽,壓縮,膨脹,排出四個過程組成的四衝程發動機,這個原理被稱為奧託循環。

奧託在研製內燃機也曾多次嘗試建造汽車,但由於兩列輪子在平行拐彎時必須有不同的轉速,當時的汽車的車輪卻在拐彎上出現了難題。馬車可以在車軸上自由滾動,拐彎沒有問題,而對於汽車來說,兩列平行的車輪必須有不同的轉速,要輸出動力必須跟隨車軸轉動,這就要求內燃機要向車輪輸出不同的動力。

1885年,德國卡爾·本茨在前人發明創造的基礎上解決了這個問題,製造出了奔馳一號,並成功申請了專利,因此被稱為第一輛使用內燃機的汽車。

到了1894年卡爾又研發了四輪汽車,叫奔馳雙輪。

這輛汽車現在仍被珍藏在德國慕尼黑的科技館內,被保存得完好無缺,而且還可以發動。

後來,隨著其他人對汽車進行不同程度的革新,也為汽車帶來了更大的方便和舒適性。

比如,在同一年,法國路易斯·熱內·潘哈德 和埃米爾·萊瓦索發明了手動擋變速器。

1896年,弗雷德裡克·斯特林克蘭用方向盤代替了複雜的手柄,使得車輛的架勢更加輕鬆。

1906年米其林發明了充氣車胎,不但方便更換,乘坐汽車也不再那麼顛簸了。

到了1903年汽車製造業進入了新的時代,福特公司研發了汽車流水線,取代了之前汽車手工製造的低生產率。隨著生產線的不斷優化,到了1914年,93分鐘就能生產出一輛汽車,福特公司的汽車銷量猛增售價從820美元降低到了290美元,汽車開始進入了平民化的時代。

3.汽車外形的設計轉變推動空氣動力學的應用

雖然四氣缸的汽車在當時成為重要的交通工具,但從外形上仍然延續了馬車的形狀。比如,福特T型車在當時就生產了將近20年,達到1500萬的產量。隨著汽車速度的加快,汽車工程師和設計師們漸漸意識到方形車身也有它的弊端,有一部分設計家開始試圖改變它的外觀。

1923年羅馬設計師奧雷爾從視覺和空氣動力學考慮,更注重汽車的流線型,他受水滴阻力啟發(雨滴降落時的風阻係數僅僅為0.04),重新設計出了一款水滴形的汽車。新的車身,將擋泥板收進車身,將輻條用輪轂蓋罩住,使發動機在與前擋風平滑過度,並收緊了車尾。這款車僅僅配備了1.4L,動力為20匹馬力的發動機,但它依舊跑出了80公裡的時速。

奧雷爾的設計不僅顛覆了傳統的審美,也讓汽車在行駛過程中降低了很大的阻力,提高了速度。人們受此啟發,30年代以後的汽車設計都更加注重在空氣動力學上的研發。

沿著奧蕾爾的設計理念,人們開始琢磨設計各種不同形狀的汽車,緊接著,1937年德國大眾汽車公司成立,家喻戶曉的甲殼蟲誕生了。二戰後,甲殼蟲以經濟耐用在歐洲被廣泛使用,成為人盡皆知的經典車型。

甲殼蟲

現在,所有品牌在技術成熟上都在追求外觀的精美,汽車開始進入了全面的繁榮時代。

這就是汽車演變的基本過程。

三、第一輛汽車的引入和汽車工業在我國的發展

雖然,中國的工業發展比西方晚了一點,不過,從晚清時,西方第一輛汽車進入中國後,中國的汽車工業也很快就發展起來了。

1902年,第一輛汽車進入中國內陸,當時,是袁世凱花費1萬多兩白銀進口的一輛德國奔馳轎車,他將此送給慈禧太后作為壽禮。

當時,奔馳剛成立不久,這輛車是奔馳公司的第二代汽車,也是由創始人卡爾親自設計的,因為當時汽車使用的是蒸汽動力所以就被叫為汽車。

這輛汽車還被陳設在博物館裡展覽,後來奔馳公司聽說中國還保留著卡爾本人親手設計的汽車,決定花重金收購回,作為奔馳公司的汽車收藏紀念品,但被中國婉拒了,因為它對中國來說也有很大的歷史意義。

雖然汽車不是中國發明創造的,中國人乘坐的第一輛汽車也是從國外引進的。但在1903年,隨著上海陸續出現從事汽車出租的洋行,世界各國的汽車大量出現,中國人也開始渴望能擁有一輛自己製造的汽車。通過學習國外技術,1956年,終於,中國人自己製造的第一輛汽車"解放"牌誕生了,中國的汽車工業從此開始起步。

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地增強,中國汽車企業也在不斷地壯大,從一開始的進口變為了合資生產,再到現在,擁有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中國僅用了短短幾十年的時間。現在,中國汽車企業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技術積累,在很多方面開始凸顯優勢,走出了國門,得到世界的認可,未來更是可期。

四、汽車走入尋常百姓家,對人們的意義以及選擇推薦

隨著社會的進步,汽車越來越普及,在現代人的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僅是一個交通工具,也是人們另一個移動的家。

就拿我來說,原本只是把汽車當成一個冷冰冰的交通工具,但隨著每天上下班,接送孩子,和汽車呆在一起時間的增多,車子在我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已經不是一個交通工具那麼簡單。

尤其是經歷了一次中長距離的自駕遊,有了和車子長時間親密接觸的機會後,對汽車的看法更是不一樣。記得有一回,我們一家三口,從北京到海南自駕遊20天,往返停留分別是4-5站,最長的時候,在不開夜路的原則下,一天開過1000多公裡,一路上,我和老公倆人倒著開。可能因為在旅途中需要長時間呆在車上,經過朝夕相處,在旅行中,漸漸地就把車子當成了自己的另一個並肩作戰的親密夥伴。

遺憾的是,因為時間關係,沒機會再進行這麼遠距離自駕遊,假如還有機會,仍然想再往北邊走走,和車子一起繼續"丈量"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

雖然,自駕遊比較費心費力,但旅途中的駕駛感和未知感所帶來的體驗和快樂,是其他旅行方式無法相比的,絕對值得嘗試。

如果您想買車又是家裡的第一輛,那麼,以個人經驗,建議選擇一輛既適合上班又適合自駕遊的車相伴。

了解完汽車的歷史和在生活中的用途,我們說一說現在汽車的選擇範圍。如今的汽車生產技術已經不同往日,不管是從性能到外觀都不是往日能比擬的,品牌和性能的選擇更是多種多樣。

為了不挑花眼,以下是結合筆者17年30餘萬公裡的駕駛資歷,綜合性價比,推薦一些車輛,給大家縮小一下範圍,供大家參考:

1.歐系方面,56E落地35非常艱難,故pass,34C中,推薦寶馬3系,買新不買舊,且內飾進步明顯,奧迪多屏貌似科幻,但也是收集灰塵指紋之利器,C級至今未換橫屏,再換代就直接跳過橫屏了。SUV方面,推薦Q5L,基本也只有Q5L在35萬以內可以落地。X3車不錯,價位超標且舒適性一般。GLCL同樣沒有橫屏,北奔做工一言難盡。

遺珠:GLB(發動機遺憾),途安(個人認為比夏朗性價比高),高爾夫(小)。

2.日系方面,推薦RDX、ES,冠道,本田兩個MPV,雅閣,皓影,已定妝待上市的NX、皇冠、樓蘭,及傳說中的海麗亞和西耶那。

遺珠:斯巴魯,三菱(排放問題)。

3.美系方面,推薦冒險家,CT5,XT5,大陸。

總的來說,歐系面子,日系實惠,美系居中,電動車要說的太多本文暫不做探討,以後有機會再深入講解。

說到這,想單獨提一下本田的設計理念。很喜歡本田宗一郎說的一句話:追求穩定可靠的技術,摒棄華而不實的外表。

本田在技術上有著近乎極端的偏執,雖然它在日產銷量排行上不是第一,但在日產車裡,它的技術永遠不可被取代。

在追求外形設計上,技術和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以這樣設計理念的車為第二個家,安全感滿滿肯定也是滿滿的。

春暖花開了,疫情很快就要結束了,待山河無恙,帶上心愛的人和車子來一場說走就走的自駕遊吧。

如果覺得本文作者的文章有幫助,歡迎贊閱轉發,讓更多的人看到,謝謝~

相關焦點

  • 中國寶「藏」|汽車正加快「駛」入西藏尋常百姓家
    新華社拉薩1月8日電 題:汽車正加快「駛」入西藏尋常百姓家新華社記者唐弢、陳尚才在西藏拉薩上班的格桑近日花了23萬元,把一輛越野車從4S店開回了家。他說:「家離單位有6公裡,現在有了車,每天上班只需花15分鐘,方便多了。」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詮釋的是什麼意思?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句詩出自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在這首詩裡,作者通過對黃昏時分的烏衣巷景色的描寫,撫今追昔,抒發了滄桑的感慨。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河南洛陽人,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代表作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西塞山懷古》等。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烏衣巷
    朱雀橋邊一些野草開花,烏衣巷口唯有夕陽斜掛。當年王導、謝安簷下的燕子,如今已飛進尋常百姓家中。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像,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塗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極淺,味卻無限。  施補華的《峴傭說詩》評這首詩的三、四句時說:「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本詩感慨藏而不露,寄物詠懷的名篇,是組詩《金陵五題》中的一篇。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⑷尋常:平常。【白話譯文】朱雀橋邊長滿叢叢野草,點點野花。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西斜。從前在王謝大堂前築巢的燕子,如今再來飛進平常百姓人家。橋同河南岸的烏衣巷,不僅地點相鄰,歷史上也有瓜葛。東晉時,烏衣巷是高門土族的聚居區,開國元勳王導和指揮淝水之戰的謝安都住在這裡。舊日橋上裝飾著兩隻銅雀的重樓,就是謝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橋又同烏衣巷偶對天成。用朱雀橋來勾畫烏衣巷的環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實,又能造成對仗的美感,還可以喚起有關的歷史聯想,是「一石三鳥」的選擇。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橋邊叢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長花開,表明時當春季。
  • 順德:黨建引領 讓新思想「飛入尋常百姓家」
    通過立足群眾實際需求,加強頂層設計,精準設計服務內容,順德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為順德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思想保證和強大的精神動力。搭平臺建陣地打造精神家園走進樂從鎮水藤村紅基石黨群服務中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等標語映入眼帘。
  • 人類真正意義上跨入了汽車時代,從福特T型汽車開始
    在汽車百年歷史長河中,上至達官貴族豪華座駕,下至平民百姓代步車中,或多或少湧現出令人津津樂道的經典車型。1886年,卡爾奔馳製造出第一輛汽車在經典車型中有一類被人們喜聞樂見的國民車,關於國民車的定義呢?顧名思義就是尋常百姓都能擁有的車型。
  • 推動黨的科學理論 「飛入尋常百姓家」
    林盛根和梁道剛兩位教授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意義、理論意義、現實意義和世界意義,分享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學習心得。切實增強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最重要是要學會運用蘊含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更加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切實把學習成效轉化為應對風險挑戰、推動事業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最關鍵是領導幹部要帶頭學習,做到先學一步學深一層,不斷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領會和把握,並帶頭宣講闡釋,推動黨的科學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 唐詩閒讀:「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我們已經說過,逆境造就大文學家,比如李白,如果不是早期一官難求,晚期「賜金放還」,他就不可能成為「詩仙」;比如杜甫,如果不是他屢試不中,再加經歷了「安史之亂」,以及長期的困苦生活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淺談烏衣巷中的「王、謝」
    我們都知道「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出自劉禹錫的《烏衣巷》。作者描寫了原本棲息在王謝雕梁畫棟、堂檁之上的舊燕,如今卻棲居在尋常百姓家低矮的屋簷下。昔日風光無限的王謝舊居蕩然無存,曾經的昌盛繁華灰飛煙滅。表達了詩人對這種時過境遷,滄海桑田巨變的無限感慨。
  • 讓名人家風飛入尋常百姓家
    原標題:讓名人家風飛入尋常百姓家 閱讀提示 坐落於福建省福州市中心的三坊七巷,被譽為「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是福州市一張靚麗的名片。這裡人傑地靈,英才輩出,家風家訓人文資源深厚。
  •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2020惠山·雲門雅集」專題學術...
    2020年12月13日,無錫雲門文化、惠山古鎮景區,無錫市書畫院、鳳凰藝都美術館,特邀中國著名書畫鑑定家、著名畫家、中國嘉徳首席顧問尹光華先生,在惠山二泉書院超然堂,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乾隆皇帝的書畫藏品及其聚散與回歸》專題學術講座。
  • 冬日讀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此詩是一首弔古懷今的名篇,是組詩《金陵五首》中的第二首,此詩憑弔昔日東晉時朱雀橋和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現今卻野草叢生,夕陽殘照,破敗不堪。古今形成強烈對比,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詩人又忽然將筆觸轉向了飛燕,曾經王、謝等富豪大家屋簷下的燕子也已經居住在普通百姓家。更加突出今昔對比,讓人們認識到錢財地位終世過眼雲煙,蘊含深刻思想,餘蘊無窮。
  • 都市隱藏了一條小巷,讓人唏噓:昔日天國王府巷,今日尋常百姓家
    南京小巷我是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這條小巷的,邁進巷口你立刻會被這狹長的小巷以及低矮老舊,密密麻麻的平房小院所吸引。百姓們便於記憶就成為「皇甫巷」,久而久之便傳成了「王府巷」了。後來元朝的文忠圖帖睦爾稱帝前,在健康也就是現在的南京做藩王的時候就住在這裡,「王府」這個名字從那時起才真正意義上名副其實了,並且一直沿用至今。清《運瀆橋道小志》載 「其在高井道西與曹都巷相向者,為皇甫巷,以南唐皇甫暉所居得名。後入元文宗潛邸,故又名王府巷。
  • 獲得感改變理念 基金飛入尋常百姓家
    「炒股不如買基金」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像老張一樣選擇「借基入市」。今年以來,已有16隻主動權益基金一日售罄,逾3000億元資金前來搶購。上海證券報基民調查數據顯示,近九成投資者將持倉中的部分或者全部資金用於基金投資。「基金越來越走入大眾視野」也成為不少基金行業從業者最大的感受。
  • 飛入尋常百姓家_藝文志_中國環境
    傳統的故宮用數字科技的方式,為尋常百姓打開一扇有趣的文化之門。  新科技,讓文物活起來  VR,即虛擬實境,是指綜合利用計算機圖形系統和各種現實及控制等接口設備,在計算機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維環境中提供沉浸感覺的技術。
  • 《台州日報》頭版頭條:讓「國魚」遊入尋常百姓家
    7月13日《台州日報》頭版頭條報導:讓「國魚」遊入尋常百姓家大陳:打造省級黃魚特色強鎮(來看原文)而養殖企業自己組織的「直播帶貨」,則讓活黃魚(經充氧)直接「遊」進尋常百姓家。養殖一景 投資方面,新企業躍躍欲試,老企業不斷擴大規模,其中銅圍網項目投資4000萬元,省財政補助1000萬元。
  • 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巡迴宣講首場進鄉村,讓黨的聲音「飛入尋常百姓...
    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巡迴宣講首場進鄉村,讓黨的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 2020-12-03 22: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iEnglish少年讀書會讓高端家庭用的英語學習方法飛入尋常百姓家
    (原標題:iEnglish少年讀書會讓高端家庭用的英語學習方法飛入尋常百姓家)
  • 遨遊書海 探訪全球16家非比尋常的書店
    近日,「mnn」網站搜羅全球,盤點了16家非比尋常的書店。趕緊去探訪這些絕佳的書店,一起遨遊書海吧。斯特蘭德書店自1927年開始營業的斯特蘭德書店位於美國紐約一條街上。全店共有二百多萬冊書籍,基本涵蓋所有主題。
  • 百色田陽區:文明新風吹進尋常百姓家
    「微宣講」讓文明新風吹進尋常百姓家。日前,田州鎮舉行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敢壯微講」宣講,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內涵被社區大媽們編成了琅琅上口的音舞快板,把大道理講成大白話。現場群眾感慨道:「這樣的宣講既好聽又好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