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的課程進入中考,這可能是教育部近兩年來對中考做出的最大變革。本來與語數外之類的主要考試科目相比,體育美術音樂這些科目一直就是給學生用來放鬆的課程,但是它們一旦也需要考試,可能給很多地區的教育會帶來很大的衝擊。
對孩子美育的培養,考試並不是目的。
我國的教育一直提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是在應試教育的衝擊下,很多美育科目在老師和家長心中並不是很重要。有的家長在經濟時間都允許的條件下給孩子報上一門樂器或者體育科目進行培養,也是讓孩子可以陶冶情操,全面發展。
但是不久之前教育部的一紙規定,很多地區中考裡面美育也會佔有一定的分數。在考試這個指揮棒的作用下,很多地區的學生已經開始將體育、音樂的課程納入到平時的學習中來。
而中考的這次改革,很多家長都有不少擔憂的地方。
首先,資源不平衡的問題。在上海等大城市,有的貴族學校的校外課程有十多門的選擇,而在偏遠地區裡,可能連一個正式的足球場都沒有,這其實就是教育資源的不均衡。
特別是美術、音樂這種美育科目,在小縣城或者農村很少會有老師開設興趣班,孩子們即使想學也找不到地方。
其次,給家長們帶來更大的經濟負擔。可能有人說,考試考得這的這些必然會在教學體系中能夠學到,但是很多學生如果想要拿高分,在校外補課是不可避免的。現在就是需要給孩子補習的課程又多了幾門。
最後,對於孩子來說,原本就很耗費精力的考試科目難度並沒有降低,但是又需要抽出時間和精力去學習美育科目,可能孩子的休息時間會越來越少。
但是對孩子的未來來說,加強美育的培養,是對他們一生有益的事情。無論是體格的鍛鍊還是美感的培養,這都會在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得以體現。學校和家長對美育科目加以重視,雖然是以考試為目的,但是孩子的美育培養,考試並不是目的。
孩子接觸藝術的好處
對於現在很多教育資源豐富的地區,很多家長都會讓孩子很早接觸一些和藝術有關的科目,培養孩子對美的欣賞能力,陶冶孩子的情操。
馬雲:孩子不嘗試藝術,30年後沒辦法競爭過機器。
馬雲的這個話雖然有些絕對,但是是有他的道理的。隨著機器人開發程度越來越高,很多行業已經實現了轉變,一些機械作業或者人工作業的行業已經逐漸消失。比如高速收費員這個行業,很可能就會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全員失業的情況。
在很多行業上,人是很難和機器人去競爭的,但是人的設計能力、對美的感受、創造能力,這些則是人類所獨有的,再先進的機器人也不可能掌握這些技能。所以在未來的社會中,藝術絕對是非常有用的一門學科。
木心: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救不了。
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所以要培養發現美的眼睛,藝術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藝術教育對於培養美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通過教育,孩子可以感受到豐富的感情感知,還能提高共情和溝通能力,挖掘出自己內心的審美潛能。
長大後,多一種情緒宣洩的途徑:彈琴、畫畫等等。
現在社會的壓力之大相信每個家長都能夠體會,而抒發壓力、宣洩情緒的方式有很多,但是彈琴、踢球、畫畫無疑是最為健康的解壓方式。想想孩子在忙碌了一天之後,打開鋼琴彈奏一首美妙的音樂,不僅給自己,也給家人帶來最溫馨幸福的感受。
很多人都將自己的樂器、畫具視為自己的夥伴,因為在藝術的世界裡,它們是自己情緒最直觀的表達,並且可以從中汲取力量,讓自己更加努力奮進,這也是藝術的魅力。
父母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美育能力。
美育能力很重要,那麼如何挖掘孩子的美育潛能,提高孩子美育能力呢?其實,除了給孩子報班以外,還有很多方式可以參考。其實對於孩子來說,藝術教育對他們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兒童是和藝術最貼近的年齡。
帶娃多泡博物館。
博物館裡面有各種豐富的展示物,很多東西都是平時很少能夠見到的。多帶孩子來博物館,不僅能夠增長孩子的見聞,還能提升孩子的好奇心。而很多博物館都會有一些專題展覽,如果有藝術的專題展覽也可以帶孩子多參加。對於家長來說,不僅能夠提高自己的藝術品味,還是一次非常好的親子活動。
帶娃看有質感的紀錄片。
現在的紀錄片可以說質量通常都很高,能夠帶領孩子俯瞰世界,領略大自然的美好,感受生命的脈搏。所以觀看紀錄片,不僅是一种放松的方式,也是一種學習的方法。家長帶孩子看一些有質感的紀錄片,能夠促進孩子的思維得到健全發展,也能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給娃多看藝術類的雜誌、書籍。
藝術教育是個很獨特的學科,比如看齊白石的畫,感受到的不僅僅是草木魚蟲的本身,還有生活的喜悅感;而聽到交響樂,更重要的也是感知音樂背後帶給人們的深厚的感情。所以在藝術教育中,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多看一些藝術類的雜誌、書籍,因為看到的不僅僅是詩作、畫作的本身,而是能夠感知到更深層次的東西,從而提高自己的意境。
藝術可以直接作用於人的情感世界,也和人的身心關係最為緊密,所以藝術教育不僅能夠提高孩子的素質,也能豐富孩子和整個家庭的精神生活。所以家長們不妨帶著孩子來一次藝術教育之旅,讓美來點綴我們的日常生活和世界。
寶媽們,你們平時怎麼對孩子進行藝術教育呢?歡迎你們積極留言,大家一起探討育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