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者留學採訪實錄|留學中的孤獨時刻,也是一種收穫

2020-12-18 指南者留學

留學,除了那些為人所知的光鮮亮麗,在準留學生和一些還在觀望的同學眼裡,更關心的,往往是那些不為人知的時刻。

剛落地語言不通,就要一個人去辦理一大堆手續;傳統佳節,做了一頓一個人吃不完的大餐;疫情初期,走在路上卻只有自己戴著口罩...... 這些時刻往往會被一個共同的情緒所籠罩——孤獨

而這些,我們都不會在朋友圈刷到。這次,我們採訪了八名正在留學/留學歸來的小夥伴,一起探討了留學中的那些孤獨時刻孤獨背後不一樣的收穫

一開始,我以為的孤獨

小林同學(英國):

剛去英國一周左右,突然很想吃麻辣燙,天黑之後一個人出門找了家中餐廳。

我對面的桌上坐了一個男孩,也是一個人在吃麻辣燙。

在看到他的那一刻,突然覺得很孤獨,對未來漫長的一年也有些擔憂。

韓梅梅(香港):

一個北方人突然之間一個人來到了南方,社會上剛開始有一些不同規模的運動,學校裡也會有一些標語和海報。

在這樣的環境下,一個人到處辦手續、採買生活用品,真的有那種無助的感覺。

草莓餡兒(香港):

臨近春節,許多家庭都是一家三口或者四口一起去置辦年貨,說著我聽不懂的粵語。

雖然那景象很溫馨,可是我隻身一人,忍不住想起以前春節和家人一起囤年貨的場景,感到一陣孤獨突然襲來。

去年下半年香港暴亂最嚴重的那段時間,我每天要經過的過街天橋兩邊的牆上貼滿了標語,帶有強烈的侮辱意味。

而我作為一個中國人,卻不敢撕下哪怕一張小小的貼紙。看著那滿眼噁心,而自己什麼也改變不了。

那時候真的很絕望。

Luke Tan(澳洲):

對我來說最深刻的體會是過年吧。

2019年的春節因為澳洲開學比較早,大年28我就回到了澳洲。

大年三十那天晚上,我一個人做了點餃子和麻辣香鍋,打開了春晚,和大家在群裡各種互動搶紅包。

看著大家炫耀著各種年夜飯和熱鬧的氣息,我一個人嘆了一口氣,吃完飯就去躺著了。

那時候覺得,他們很喧囂,我卻很孤獨。

愛吃的虔偉(英國):

那是在我剛去愛丁堡讀書的時候。

第一學期老師講課聽不懂,一方面是因為愛丁堡的老師普遍帶有蘇格蘭方言,另一方面是英國人說英語是沒有語法的,所以我們學的英語和他們說的英語是有出入的。

上課聽不懂,也沒有掌握適當的學習方式,一時之間適應不了國外的學習。

留學中的孤獨感其實大多來自留學初期,對陌生環境的不適應。

還有一些特別的時間點,比如一個人在遠方的傳統佳節

或者是社會大環境不太穩定的時期,例如去年的香港暴亂和當下的疫情。 但是現在看來那些時刻也並非那麼可怕,並且如何走出孤獨帶來的消極狀態,才是問題的關鍵。

後來,我發現孤獨並不可怕

韓梅梅(香港):

香港暴亂期間,有一天晚上,暴亂的隊伍到了我所住的公寓樓下,一個人在家的我只敢在窗簾後面偷偷地往下看。

那時我感覺自己無助的情緒到了頂峰。

這時,住在我隔壁的阿姨敲了我的門,擔心我一個人呆著不安全,安慰了我好一會兒。她和她的女兒也來自大陸。

後來,真正發生觀念上的轉變是因為我們一位任課老師在停課通知郵件裡的一番話。

他說,張愛玲也是因為在港大讀書的經歷,感受到了生命的輕與重,這一定程度上也成就了她。

現在我們經歷的這些,也會成為後來的一段故事。

這讓我有了一個轉變身份的意識。

我從原本受害者的角度,變成了這段歷史的見證者。想著可能自己現在經歷的事情,別人一輩子也不會遇到。

於是可以更冷靜、客觀地面對當時的狀況。

草莓餡兒(香港):

我上學路上會經過一條小路,兩邊都是花草,人非常少,和住所附近的人口密度形成鮮明對比。

我喜歡聽著歌走路,心裡也會靜下來,好像被那些鮮豔的花和舒適的綠色治癒了,也終於感覺周圍不再嘈雜,可以好好消化所有負面情緒了。

所以每天上學經過那條路的時候,都是我可以排解孤單感的時候。

那時我反而會覺得:有機會這樣一個人慢慢地走,也是挺幸福的。

坨坨(英國):

留學幾個月下來,有一天我就在想,自己來留學到底是為了什麼,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那之後,我開始主動和外國人聊天,他們也會邀請我去一些交流會,在這個過程中英語口語提高了,也更加了解各個國家文化的特點,思維更加開闊。

有人會說在英國留學很無聊,其實學校有很多活動,比如周末徒步22公裡、帆船社、名人分享會,只不過我們沒有主動去了解。

這些活動一開始聽起來可能不是很有趣,參加以後會發現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逐漸地,我也有了常聯繫的外國朋友和比較穩定的情緒狀態,同時我也沒有因為要融入國外的生活而和中國的朋友疏遠,感覺自己一直在進步,走上正軌。

1919(美國):

在和家人的溝通上有一點想說的,像我和我的父母,可能是大多數中國家庭的關係。

互相很關心,但是互相又很難理解。

比如說我媽媽不是特別能理解為什麼你在國內很容易拿到好成績,在國外就拿不到好成績。

我覺得可以多和父母分享周圍朋友的事情。有的同學可能高中或者大學就出國了,在語言方面更有優勢。

也可以告訴父母自己平時學習的過程,一直在和教授郵件溝通學習上的問題。

報喜不報憂,可能反而使溝通困難,不如坦率一點。

Luke Tan(澳洲):

讀書對我來說有時候是很好的情緒劑。

偶然有一天,我看到了胡歌的一個採訪。

他說:孤獨是自由的開始。

那一瞬間,我似乎就被點悟了。

思考了這句話一晚上後,我從自己開始改變,我改變了生活作息,每天積極的去尋找新的食譜來烹飪,每天都給自己做一頓「大餐」。

在因孤獨過於消沉,甚至是一事無成的時候,我們總能收穫一些力量重新投入到生活中

這個力量可能來自父母、老師、朋友、偶像但更多的是來自自己和對目標的渴望。也希望未來的你可以堅定自己的目標,相信自己的力量。

所以,我想對你說

草莓餡兒(香港):

我覺得它就像一個循環的圈,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沒有完完全全消失的瞬間,也並不會因為適應了、習慣了就永遠不再回來。

有時一個人呆著會比去人群中更能排解這種孤獨感,有時去直面體驗這種孤獨感比找點事情故意忽視它更能度過那種難熬的感覺。

所以當你留學時湧上了孤獨的感覺,又覺得做什麼、去找誰都過不去那種感覺的時候,不如試試靜下來琢磨琢磨這種心情,或許能夠更快消化掉。

愛吃的虔偉(澳洲):

其實留學的孤獨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因為畢竟離開了家人、朋友,去到一個新的地方學習、生活,學會和自己去獨處,學會享受孤獨,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我覺得有時候是自己想多了,自己認為自己孤獨。

換一個角度來說,那也算是一種安靜,學習的時候安靜的學習,不學習的時候安靜的和自己呆著,做一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看書、刷劇、給自己做頓飯,其實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慕言(本科加拿大 研究生澳洲):

走出孤獨,更多的是一種跳出舒適圈的行為。

你可以多去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結識有共同愛好的朋友。

除了學校裡的活動,一些城市當地的志願者中心也會非常歡迎大家,在那裡你也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

平時可以多關注一些ins、fb上的公眾號。

和外國學生互相交流美食文化也是一種很好的交友方式,畢竟人人都有一顆愛美食的胃,通過美食來了解彼此和各自國家的文化。

Luke Tan(澳洲):

我想說,孤獨是人生常態。

陪伴你半生的父母總會離去,你要學會體會孤獨;陪伴你許久的寵物總會離去,你也要學會在孤獨中長大。

當你和愛人有所爭吵的時候,你覺得她不再理解你了,你會孤獨;當你在職場中處處被別人針對,你也會孤獨。

人,生來就是孤獨的,一定要學會努力去掌握這種孤獨。

別讓這種孤獨成為你墮落的錨,要讓這種孤獨,成為你成長的藥。

其實無論是享受孤獨,還是主動去化解孤獨,都是個人的選擇。

我們要做的就是去正視孤獨,不要讓它成為一種負面情緒,被它牽著鼻子走,從而失去了自己的生活。

希望未來的你,可以帶著一顆滾燙的心,在留學之路上勇敢追尋自己的夢想。

相關焦點

  • 為了進紅圈所,法學專業的指南者留學學長決定去G5留學
    對於其他專業的同學而言,出國留學同樣會使得自己的職業路徑得到拓寬。我的一位學姐本科學的是哲學專業,後來去了UCL讀哲學碩士。碩士畢業後,憑藉UCL這樣過硬的教育背景,她成功獲得了在聯合國實習的機會,之後順利留在了聯合國工作。這不僅增加我們國家在國際組織裡的話語權,對她個人也是一段極好的歷練。
  • 低GPA的指南者留學學員如何拿下曼大、南安、諾大、杜倫錄取?
    留學初衷留學,可以讓我儘早習慣一個人在外拼搏的時光,可以增長見識、開拓眼界,通過中西方的思想文化碰撞不僅可以學習掌握世界上的先進技術,也可以鍛鍊到自己的英語能力(這也是未來發展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 由於國外研究生學習時間緊湊,課業任務比較繁重,講究學習效率,留學能讓我提早適應這種高強度的學習生活,在畢業後更好地適應高速運轉的社會。
  • 指南者留學雙非學姐入學紐大,除了「名校光環」,還收穫了……
    在這裡感謝指南者在申請時的一路陪伴,幫助當時事情繁多的我順利拿到了錄取。之後在美國的這一年,時間其實過得非常快:來到了陌生的環境,學習了新的課程,認識了新的朋友,也找過實習,做過RA,正兒八經地開啟了屬於自己的獨立生活。如今,在因為疫情不得不慢下腳步的時候,回想這一路真的收穫良多。
  • 英特爾實習NUS交流臺灣交換,指南者留學學長迎來港大EE錄取
    關於留學的念頭,除了更好的教學環境外,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原因。當時,我剛剛完成了學校布置的人生第一篇論文寫作任務,從中我感到自己真的不太喜歡搞學術,但很多工作又要求研究生學歷這個最低門檻。而在新國大,我了解到海外的授課制研究生一般不用寫論文,而且還比較節約時間。於是,我開始了解起了留學。
  • 指南者留學學員大三一年「極限操作」迎來港中文Marketing錄取!
    本科背景:深圳大學,金融學,GPA:80.36,雅思:7 ,GMAT:640 錄取學校(2021年秋季入學) 香港中文大學 市場營銷申請時間:2020.10.07錄取時間:2020.11.13 從決定留學到收穫
  • 低GT、弱經歷斬獲USC、OSU等名校錄取,留學申請適合自己才最重要
    里海大學 工業與系統工程確定留學的心路歷程我有出國留學讀研這個想法是從大三上學期開始的,抱著一種想出國接受一下不同的教育的初衷,同時也想著國外一至兩年的碩士項目從時間上來說也比國內更吸引人。指南者教育在口語和作文批改上都有專門的老師會提供相應的幫助,遇到學習上的困難都是可以與指南者教育這邊的老師溝通的。GPAGPA可能是申請過程中最重要的硬性指標,一般來說85分是一個分水嶺。我本科的課程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所以我GPA都還保持在一個不錯的水平。我也是建議大家不能輕視任何一個科目,尤其注意不能掛科!
  • 啄木鳥留學品牌升級 致力全球留學
    而在2019年的申請工作中,啄木鳥更是獲得了包括本科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阿默斯特學院、韋爾斯利學院、牛津大學、多倫多大學等頂級名校的錄取,研究生錄取方面還集齊了八所藤校的錄取Offer。同時啄木鳥留學也在不斷引進高端留學申請資源,不斷創造留學申請規劃的新模式,不斷更新服務內容、提升服務品質。
  • 反正出國也是上ZOOM大學,還有必要留學麼?
    最經常的穿的衣服是睡衣,最常做的事是在家裡研究新菜,最熟悉的單詞是quarantine,lockdown,最好的朋友是手機,外出採購變成了最激動人心的放風時刻。不適應網課的教學,缺乏與老師和同學的溝通,獨居國外的孤獨、各種情緒糅雜在一起被無限放大。
  • 指南者留學學員成為網際網路打工人:科大金融就讀體驗
    文 | 指南者留學學員W學姐香港科技大學19fall就讀大家好,我是19-20年就讀於香港科技大學Investment Management碩士項目(20fall開始與Financial Analysis合併為MFin項目)的學姐,目前已順利畢業並就職於某頭部網際網路公司
  • 指南者留學學員在華威的第一學期:課程設置 & 選導師tips分享
    大家好,我是指南者留學20fall的學員Winnie,目前就讀於華威大學e-Business Management(以下簡稱e-BM)專業。回想去年這個時候,我也和很多同學一樣,正焦急地等待著offer;而如今,我在華威的第一個學期已經不知不覺落下了帷幕。
  • 「懂世界,更未來」 啄木鳥留學品牌升級,致力全球留學
    啄木鳥也在這些年裡幫助上千名學子成功進入心儀的大學,收穫了「耶魯七星」、「斯坦福七星」、「普林斯頓三星」等常青藤名校的錄取和全獎,服務學生遍布北大附中、人大附中、北京四中、東北育才中學、南京外國語學校、大連楓葉國際學校、武漢外國語學校等150餘所高中,以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等90餘所全國一流高校。
  • 我在KCL讀計算金融學,指南者留學學員親身感受倫敦這座金融城市
    大家好,我本科在廈大學習金融,19年通過指南者申請到了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計算金融學(Computational Finance)項目。一年英倫生活轉瞬即逝,今年已經順利畢業啦。 回想起來,我很早就將留學作為了職業規劃的一環,因為未來想從事的一些券商、買方都要求碩士學歷。
  • 在西班牙留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來聽學長學姐的分享!
    作為歐洲交換生伊拉斯姆斯計劃(Erasmus)最受學生歡迎的留學目的地,西班牙每年接收大批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在這樣的國度留學,會是怎樣的一種體驗呢?我們來看看聽聽幾位學長、學姐的感受。
  • 英國留學:現今值得冒險去英國留學嗎?留學會給我們帶來什麼?
    如今去英國留學,同學和家長們最關心的已經不再是背井離鄉,不能時刻陪在父母身邊,能不能適應的問題了,關注的焦點更多的是疫情的情況,以及安全的問題。童鞋們和家長們也比較糾結,既擔心疫情之下的安全問題,又擔心怕過於畏手畏腳錯過出國留學的時機。如今英國疫情也真是一波三折挺讓人揪心的,那麼,這時候去英國留學到底值不值得呢?今天匯英小編就和大家說一說,去英國留學你將收穫什麼?
  • 什麼樣家庭的孩子適合出國留學?留學的價值究竟在哪裡?
    受到的教育都是會各不相同的,這樣孩子可以適應了國際學校,那麼你在將來送孩子到國外留學,也可以讓孩子得到一個環境的適應。明明媽媽自己也能夠理解到孩子出國是為了可以收穫到更多的見識,多了更多的選項。留學可以讓自己的孩子可以看到更大的世界,擴展自己的眼界。
  • 女排《奪冠》郎平激勵我美國留學,摸排美國留學中介中
    在影片中有三場世界性的大賽,賽時讓人驚心動魄,捏著一把汗,即使在比賽結束之前你依然會熱血噴張、心緒激蕩,因為中國女排感召力太過強大,她們一出現在大銀幕上,就會讓你有一種和現實中的中國女排同呼吸、共苦樂之感。讓我感覺到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每一代人有屬於自己那一代人的愛國表達和愛國氣質。在《奪冠》裡,有一句話讓我十分深刻:「過去的包袱,由我們這代人來背。
  • 在德國留學是一種什麼體驗?
    在德國的留學生活有各種各樣的注意事項,比如以下是在德國留學生活中你需要知道的九件事。Max Bringmann是一位出生於柏林的作家,曾在德國柏林自由大學 (Freie Universitt)就讀。他通過自己的經歷,為大家總結了德國大學留學生活中獨具特色的幾件事。
  • 出國留學——我的泰國格樂大學留學生活
    說真的,自從我決定留學後,爸爸媽媽就選擇了很多學校,不是費用太高,就是需要英語成績,從未遇到任何一所海外院校有著這樣全程中文服務的呢。所以,招生老師一說有中國服務團隊全程管理,包括宿舍管理的時候,我們全家都動心了。2019年8月,我告別了父母,前往泰國格樂大學留學,開始了人生的另一段全新的旅程。
  • 留學的國家沒有最好的,只有性價比最高的——馬來西亞留學
    隨著中國教育事業發展迅速,大學生就業難度隨之增加,很多崗位應聘的第一要求就是學歷,其次是個人能力,這就讓很多中國大學生產生留學深造的想法。大多數的大學生總是有一種錯覺,就是自以為自己畢業工資很高,實際社會上剛畢業的大學生都是低價勞動力。所以只有不斷提升自身能力,才能有更多的收穫。
  • 想去英國留學,還需要留學監護人?
    留學監護人,是指代理未成年留學生行使家長部分監護權的專人,可能很多人會對這個詞感到陌生,但實際上,留學監護人絕對是低齡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青少年們千裡迢迢去到英國留學,往往會面臨來自學習、生活、課外實踐、職業發展等方方面面的挑戰,而大部分留學生的父母都在國內工作,根本無暇陪讀,所以選擇一個合適的留學監護人就顯得格外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