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高雲)訊,新三板深改7月底將迎來高光時刻!
全國股轉公司副總經理李永春近日公開表示,預計精選層將於本月底正式組建,首批掛牌企業數量確定為32家。
資本市場改革如火如荼,新三板市場改革步伐不斷加快,精選層開板在即。如何深度認識深改後的新三板?普通投資者如何理性投資並做好風險防範?財聯社就此採訪了華西證券中小企業融資部總經理齊雲。
齊雲核心觀點:
一是本次新三板深化改革,降低投資者門檻等措施,有利於引導更多資金流向新三板企業,提升企業關注度及市值,擴大新三板市場整體的資產體量,加快培育和吸引優質企業,同時改善新三板二級市場長期以來存在的流動性問題進而補充完善了市場的估值定價功能。
二是新三板是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的重要平臺,其作為公開市場、場內市場、獨立市場,與滬深交易所錯位發展。
三是市場對新三板精選層公司未來表現有較好預期,建議市場後期還應在考慮供需均衡的前提下增加有效供給,加強風險防控和投資者保護。
四是在對精選層企業進行價值判斷時,部分機構以A股可比公司二級估值區間作精選層企業估值錨,再結合市佔率、增長預期、客戶穩定性、技術先進性等因子進行具體定價。建議還應從多元視角看待其成長空間及投資價值。
五是公募基金投資新三板精選層股票,有助於形成改革合力,改善新三板投資者結構,充分發揮機構投資者在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綜合作用。
六是建議投資者進入市場之前還是要充分做好功課,首先要了解市場規則,同時要對你即將投資的企業從所屬行業、行業地位、經營指標、風險指標等多角度進行研究和跟蹤。規避「能力圈」範圍之外的投資衝動。
華西證券中小企業融資部總經理齊雲
以下為採訪詳細內容:
財聯社記者:證監會於2019年10月25日推出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8個多月以來,各項舉措穩步落地實施。目前,除市場退出相關制度外,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方案中涉及的優化發行融資制度、完善市場分層、改進交易制度、調整投資者適當性並引入公募基金等長期資金、建立轉板上市機制、構建差異化監管體系等措施的業務規則已全部出齊。如何看待新三板市場改革的重大意義?
齊云:新三板是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定位於服務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企業。近年來,受市場規模、結構、需求多元等因素影響,新三板出現了掛牌公司數量減少、融資金額下降、交易不活躍等問題。證監會於2019年10月25日正式啟動的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是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系列重要指示及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補齊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的短板。
此外,對於新三板市場自身而言,本次改革是新三板踐行服務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企業初心和使命的一次重要實踐。通過一系列改革措施如:降低投資者門檻等,有利於引導更多資金流向新三板企業,提升企業關注度及市值,擴大新三板市場整體的資產體量,加快培育和吸引優質企業,同時改善新三板二級市場長期以來存在的流動性問題進而補充完善了市場的估值定價功能。
財聯社記者:7月10日,全國股轉公司副總經理李永春公開表示,預計精選層將於本月底正式組建,首批掛牌企業數量確定為32家。
目前精選層打新行情火熱,眾多投資者看好其中的賺錢機會。市場普遍預期,精選層開板初期行情將會火爆。
您怎麼看開板後的市場流動性?對於避免市場「大漲大跌」現象,保證新三板精選層的平穩、持續、健康運行。有哪方面建議?
齊云:目前精選層打新火爆異常,體現了市場對新三板精選層公開發行的熱情及對精選層公司的未來表現有較好預期。超千億資金和100多萬戶投資者蜂擁而至,再加上目前A股行情也較為活躍,這些因素的疊加都將對開板後的市場流動性起到較為積極的支撐作用。市場後期還應在考慮供需均衡的前提下增加有效供給,夯實股市根基。
同時要不斷完善制度體系建設,更好落實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註冊制要求,提高違法懲治力度,提升事中事後監管能力,以此加強風險防控和投資者保護,促使新三板市場真正實現優勝劣汰、良性循環,進而保證新三板精選層的平穩、持續、健康運行。
財聯社記者:市場上對新三板的定位多有討論,有觀點認為新三板是滬深市場的「預備板」,但新《證券法》已將新三板納入國務院批准的其他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與證券交易所。
如何看待新三板改革後的定位,是否是滬深市場的預備板?
齊云:新三板是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的重要平臺,其作為公開市場、場內市場、獨立市場,與滬深交易所錯位發展,共同打造制度多元、功能互補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同時從法律屬性看,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是經國務院批准,依據《證券法》設立的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2019年12月新修訂的《證券法》明確,國務院批准的其他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與證券交易所均為證券集中交易提供場所和設施,組織和監督證券交易,實行自律管理;設立和變更均由國務院批准;既可以組織公開發行證券的公開交易,也可以組織非公開發行證券的轉讓。由此可以明確看出新三板與滬深交易所是平等的、互補的關係,並不是滬深交易所的預備板。引用新三板學院程曉明院長的一句話:主板是北大清華,但新三板絕不是北大清華的附中,新三板是中戲、是電影學院,區別在於定位的不同!
財聯社記者:新三板精選層首批32家企業主要集中在TMT、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等行業,部分公司營收體量較大,首批公司中行業龍頭貝特瑞、穎泰生物營收體量在40-50億元。但除此之外,部分公司尚需培養成長,其餘公司平均營收3-4億,利潤5000萬左右,募集資金平均是2.55億。
具體來看,行業上,32家企業分屬6個行業,其中25家屬戰略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和先進位造業,佔比78%。地域上,32家企業分屬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北京6家、江蘇5家,浙江、上海、安徽、廣東、河北及湖北各2家。適用標準上,32家企業中,29家企業以標準一(側重盈利性)申報,1家企業以標準二(側重成長性)申報,1家企業以標準三(側重研發成功產業化)申報,1家企業以標準四(側重研發能力)申報。
有市場聲音認為首批精選層企業質地一般,新三板是獨立市場,在對精選層企業進行價值判斷時,應該如何把握相關企業的成長空間和投資價值?
齊云:精選層企業以優質中小企業和同民生就業密切相關的實體企業為主,整體經營業績突出,研發能力強,是新三板市場發展壯大的優質中小企業代表。
據了解,在對精選層企業進行價值判斷時,部分專業機構以A股可比公司的二級估值區間作為精選層企業估值的錨,再結合市佔率、增長預期、客戶穩定性、技術先進性等因子進行具體定價。同時還應從多元視角看待其成長空間及投資價值。
財聯社記者:目前公募基金參與新三板投資,主要採用戰略配售和網下詢價配售的方式。其中,新三板戰略配售承諾認購金額達3億元,有4隻公募基金在7家企業公布的網下有效報價名單中現身。如何看待公募基金在新三板市場中的作用?
齊云:公募基金投資新三板精選層股票,有助於形成改革合力。改善新三板投資者結構,壯大新三板專業機構投資者隊伍,充分發揮機構投資者在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綜合作用,支持國家創新發展戰略。另一方面,可幫助更多的非專業投資者分享到優質創新創業型企業成長紅利。基民通過公募基金投資新三板,變相降低了新三板的投資門檻。長期來看有利於新三板流動性提升、增強市場價格發現功能,有助於新三板行情的可持續性。
財聯社記者:全國股轉公司相關負責人此前曾表示,精選層主要承載財務狀況良好或具備較強創新能力、市場認可度較高、完成公開發行並具有較高公眾化水平的優質掛牌公司,其中不僅包括科技含量高、成長屬性強的創新創業企業,還包括與民生、就業息息相關且具備一定規模的傳統行業企業。「一方面,精選層在牢牢抓住市場定位的基礎上充分體現包容性,服務國家宏觀經濟目標;另一方面,堅定立足服務實體經濟,設立初期在行業導向上全面向實體企業傾斜。」他說。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看待新三板為實體經濟提供的強有力支撐?
齊云:國務院金融委近期提出:資本市場改革要把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新三板是支持、服務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企業的資本市場。新三板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為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企業發展服務的初心和宗旨,在服務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截至2019年底,市場掛牌公司總數為8953家,中小企業佔比94%,累計有6000餘家公司實現融資近5000億元,對優質未掛牌中小企業起到很好的帶動作用。
新三板基於市場海量結構化數據搭建「投融通」平臺,促進多家銀行與掛牌公司的精準對接,進一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另外,根據掛牌公司規模相對較小,公眾化程度較低,發展潛力較為突出的特點,新三板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區別於交易所的差異化制度安排。如發行融資方面,按照「小額、快速、按需」的原則設計定向發行制度。作為培育中小企業持續成長的市場,新三板還從規範掛牌公司信息披露、公司治理水平等方面入手,協助其提高公司質量,規範運作機制,掃除中小企業對接資本市場的微觀障礙,為其後續發展壯大奠定基礎。
財聯社記者:新三板市場改革大刀闊斧,今年以來已有上百萬投資者入場,對於初入該市場的普通投資者或有不熟悉的地方,普通投資者應該注意哪些風險?對於普通投資者,您有哪些建議?
齊云:目前新三板精選層打新的火爆再加上A股市場的活躍氣氛,投資者對市場的敬畏在「賺錢效應」的巨大誘惑下,瞬間崩塌,腦子時刻都處於亢奮狀態,很容易處於風險之中。建議投資者進入市場之前還是要充分做好功課,首先要了解市場規則,同時要對你即將投資的企業從所屬行業、行業地位、經營指標、風險指標等多角度進行研究和跟蹤。規避「能力圈」範圍之外的投資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