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手術機器人攜手,國內頂尖專家完成江蘇首例高難度肺葉袖狀手術

2020-12-23 瀟湘晨報

12月21日,張先生(化名)和女兒一起,來到醫生辦公室和醫務人員道別準備出院。他站在走廊上,呼吸平穩,步履輕盈,面帶微笑。很難想像,他曾經被撕心裂肺的咳嗽困擾得痛不欲生;更看不出,就在10天前,他剛剛經歷了一個高難度的大手術。而幫他渡過難關的主刀醫生,是國內頂尖的胸外科專家,數度登上「國內名醫百強榜」的許林教授團隊;他的助手,還有當今最先進的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

許林教授手繪解剖圖

手術前:咳嗽撕心裂肺難止

張先生65歲,有40多年的吸菸史,常年有咳嗽氣喘。一個月前,出現了刺激性嗆咳,從早咳到晚不能停止,總是感覺氣管有東西嗆住了,但是只能咳出大口大口的痰,痰中帶血。持續劇烈的咳嗽讓他感覺痛不欲生。在當地醫院檢查,診斷為右上肺中心型肺鱗狀細胞癌、肺氣腫。多家醫院都認為手術風險太大,建議他採用非手術的姑息治療。聽說江蘇省腫瘤醫院胸外科許林教授做過很多創新的高難度手術,他抱著最後一絲希望慕名求醫,希望能夠手術切掉腫瘤解除痛苦。

許林教授手繪解剖圖

不手術:隨時會出現大咯血窒息

許林教授和助手李明主任醫師詳細評估了張先生的情況,情況很不樂觀。腫瘤位於肺門部,從右上肺支氣管向右主支氣管生長,很快會造成氣道堵塞,病人嗆咳會變本加厲,右肺的通氣功能會逐漸喪失。更危險的是,腫瘤與大血管右肺主動主幹緊緊相連,一旦侵犯大血管隨時會因咯血而窒息死亡。而肺鱗癌對化療,放療和靶向治療都不敏感,短期內非手術治療很難迅速控制腫瘤。

許林教授團隊清醒地意識到,手術刻不容緩。

許林教授手繪解剖圖

常規術式:切掉右肺,只能保留四分之三肺功能

最常規的手術方法是切掉腫瘤所在的右側肺,靠左側肺來代償呼吸。而張先生兩側肺上葉都充滿了魚網狀的肺大泡,通氣功能很差,切除右肺後主要依靠尚健康的左下肺通氣,但靠佔人體四分之一肺功能的左下肺,根本不能滿足身體的換氣功能。即使手術成功將腫瘤切掉了,張先生暫時無腫瘤之憂,但是今後運動受限,生活不能自理,抵抗力低下,普通的肺部感染都可能會致命。

且腫瘤只侵犯了右肺上葉,連鍋端切掉整個右肺得不償失,可不可以考慮袖狀切除呢?這個術式的優點是只切除腫瘤所在的右上肺葉,保留健康的右肺中下葉,將上下端支氣管吻合重建氣道。(手術方法就像把襯衫的袖子裁掉中間一段,將上下兩段縫合對接,所以被稱為「袖狀吻合」。)手術醫生必須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熟練的手術技藝,既要完整地切除腫瘤,保證手術切緣沒有腫瘤細胞;又要切得乾淨利落,切緣光滑整齊,將上下兩段氣管「天衣無縫」吻合。

如果採用開放性手術完成高難度的袖狀切除手術,可爭取保留病人四分之三肺功能。但開放性手術,手術創傷太大,傷囗長達20多釐米,病人痛苦大。而張先生長期肺氣腫,身體虛弱,根本承受不了這類開胸切骨的大手術。

「微創+袖狀切除手術」,才是最好的手術方案。 此時,許林教授想到了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

頂尖高手+四代達文西機器人:微創切除+完美吻合

經過周密準備,許林教授和李明主任開始手術。手術過程中,許林教授眼睛緊緊盯著達文西機器人主控制臺的3D目鏡,用雙手拇指和中指套在達文西機器人的感應指套裡,靈活操控離機器人主控制臺3米遠的兩條5毫米機械手臂,從患者胸部的手術小孔進入右胸腔。術中並不順利,病肺與胸腔緊密粘連、肺血管解剖變異、腫瘤侵犯右主支氣管。在機器人的配合下,一道道手術難題都迎刃而解。五個小時後,精準切除了右上肺腫瘤、累及的右主支氣管與中間幹支氣管(支氣管切除了3釐米)、肺門與縱隔淋巴結。然後將右主支氣管、右中間幹支氣管嚴密的吻合在一起,成功地保留了健康的右中肺和右下肺。

張先生手術麻醉醒來,一度如噩夢般纏繞的劇烈咳嗽消失了,第二天就下床走動,生活慢慢回復到正常軌道。

出院前複查纖維支氣管鏡和x光胸片,顯示支氣管吻合口通暢,右中、下肺膨脹良好,術後病理學檢查顯示右上肺癌及支氣管切除乾淨,這個高難度手術取得了成功。

除了手術醫生的藝高人膽大,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的配合功不可沒。許林教授介紹,手術中感覺如虎添翼,它有前幾代機器人所不具備的優勢:最大手術視野角度從60°提高到80°,還可根據手術需要隨時轉換視角,醫生術中看得「更清楚」;機械臂能540°靈活轉彎,可以從任意角度完成袖狀切除術中的支氣管吻合,操作「更靈活」;手術器械更細更長,可深入體腔內操作,體型「更苗條」。

手術中,正是藉助它靈巧的腕臂在狹小的空間完成精準的縫合,成功地解決了中心型肺癌袖狀切除後支氣管吻合這一臨床難題,實現 了「腫瘤最大限度地切除乾淨,正常的肺組織最大限度地得到保留」的治療原則。

據悉,用達文西機器人開展高難度肺葉袖狀切除手術,在江蘇還是首例。許林教授說,江蘇省腫瘤醫院胸外科已經進入了機器人手術時代,運用機器人開展胸部腫瘤手術已經突破了300例,名列全國第四位。今後,醫生有了這個先進的機器人「助手」,有望打破以往胸腔鏡手術的禁區,完成更多高難度微創手術,惠及更多腫瘤病人。

通訊員 胥林花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彥

校對 李海慧

來源:揚子揚眼

【來源:揚眼】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協和醫院完成國內首例機器人胸腔鏡食道閉鎖手術
    據悉,這是國內首例機器人胸腔鏡食道閉鎖手術。劉先生說,他和妻子來自恩施,他常年從事建築工作,妻子全職在家照顧大女兒。今年5月,一家三口期待程程的降生,可寶寶出生後狀況頻出,讓夫妻倆傷透了腦筋。「我們嘗試了各種辦法,孩子一喝母乳就吐。」劉先生說,開始以為是寶寶腸胃不好,調養兩天會好轉。
  • 機器人輔助肺癌手術中國臨床專家共識
    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 胸外科(重慶  400042)通信作者:羅清泉關鍵詞: 肺癌;機器人輔助手術;專家共識引用本文:羅清泉,王述民,李鶴成,胡堅,矯文捷,譚群友 代表中國醫師協會醫學機器人醫師分會胸外科專業委員會.機器人輔助肺癌手術中國臨床專家共識.
  • 達文西四代機器人助力高難度腎上腺腫瘤手術
    達文西四代機器人助力高難度腎上腺腫瘤手術——我院成功完成濟南市首例泌尿外科機器人高難度腹腔鏡手術2020年12月24日下午,濟南市中心醫院泌尿外科再傳捷報,張龍洋主任團隊順利完成泌尿外科首例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下單側腎上腺切除術,手術圓滿成功。
  • 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泌尿外科 完成首例達文西Xi機器人手術
    記者從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獲悉,該院泌尿外科近日運用最新一代達文西Xi機器人,完成了中心成立以來首例機器人手術。這標誌著泌尿外科醫學部實體進駐第三醫學中心開展業務邁出了新的一步。據了解,該手術由不久前剛剛當選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的張旭教授領銜團隊完成,接受手術的是一名58歲、因腫瘤需要切除部分腎臟的女性患者。
  • 國內耳鼻喉科頂尖專家兩天成功完成7臺特許手術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7月10日消息(記者 蘇桂除)7月9日至10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院長、國內耳鼻喉科頂尖專家吳皓在博鰲超級醫院耳鼻咽喉臨床醫學中心親自主刀,成功完成7臺特許項目手術,患兒術後聽覺反應良好,待聽覺腦幹或耳蝸開機後將獲得良好聽力。
  • 速讀長三角 :復旦兒科完成國內首例兒童心臟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
    上海復旦兒科完成國內首例兒童心臟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近日,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與瑞金醫院強強聯手完成一場「心尖之舞」,成功救治一名川崎病患兒,實施國內首例兒童「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
  • 「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完成330例手術啦!
    自2019年6月,哈醫大四院在省內率先引進首臺達文西XI手術機器人以來,這個手術機器人成為患者心中當之無愧的「大明星」!不到一年時間,哈醫大四院已累計完成「達文西」機器人手術330餘例,涉及胸外科、泌尿外科、婦科、甲狀腺外科、肝膽外科、結直腸外科等學科。
  • 中山醫院再次完成高難度「同步換心肝」手術
    根據工作群中供體心臟和肝臟順利取出、轉運和抵達的信息,心臟外科和肝臟外科手術團隊嚴格掌控時間節點實施手術治療步驟。中午11點50分,供體心臟和肝臟順利送至手術室。心外科王春生教授、孫曉寧副教授爭分奪秒投入到心臟移植手術中,切除病心、精細分離粘連部位,將同種異體心臟原位移植,僅用了創世界紀錄的耗時14分鐘即完成心臟吻合。
  • 名院周報 | 天壇醫院完成全國首例介入機器人輔助DSA手術
    該指南的發布,將對何首烏的臨床使用和中藥國際化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技術⊙ 天壇醫院:介入機器人「魯班」完成全國首例機器人輔助全腦血管造影手術日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導管室內進行了我國首例機器人輔助全腦血管造影手術。
  • ——我院泌尿中心完成一例孤立腎多發腫瘤高難度手術
    ——我院泌尿中心完成一例孤立腎多發腫瘤高難度手術 2020-12-15 15: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媒體聚焦|上海長徵醫院:機器人輔助腹腔鏡完成高難度腎動脈瘤切除術
    媒體聚焦|上海長徵醫院:機器人輔助腹腔鏡完成高難度腎動脈瘤切除術 2020-08-20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東首例Mako機器人輔助髖關節置換手術在青大附院完成
    「上崗」開展手術,幫助骨科醫生成功完成了山東省內首例Mako機器人輔助髖關節置換手術。早9點,青大附院副院長、骨科醫院副院長、運動醫學科主任於騰波成功為患者完成了省內首例Mako機器人輔助髖關節置換術,手術順利,一氣呵成。另一臺手術在青大附院關節外科主任張海寧帶領下同樣順利進行,精準為患者實施了髖關節置換手術。
  • 我院完成國內首例Infinity全踝關節置換手術!
    2020年6月16日,一臺「特別」的骨外科手術在我院進行——這是國內首例Infinity(最新一代踝關節置換術用假體)全踝關節置換手術,負責手術的是我院創傷骨科專科副主任宋衛東教授團隊。手術圓滿成功後,本來深受踝關節骨性關節炎困擾的患者曾阿姨正在順利恢復,並將於近期出院。
  • 海南省首例氣道介入聯合手術在省腫瘤醫院完成
    呼吸科專家董文檢查發現,王女士因宮頸癌肺部轉移,腫瘤將左肺氣管完全堵死,右肺氣管中段也大部分被堵塞,整個肺部5個肺葉只剩下一個沒有「罷工」。「情況非常危急,一口濃痰就能導致患者右邊肺葉阻塞引發窒息死亡。」從事呼吸專科治療20多年的董文,用「實屬罕見」形容王女士的病情。
  • 全國首例,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專家挑戰高難度手術
    四川在線記者 李寰(圖片由華西醫院提供)日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劉興斌醫師率心衰與器械治療團隊,在心臟超聲專家黃鶴教授的協助下,為一例有造影劑過敏性休克病史的高齡嚴重心動過緩患者成功植入Micra無導線起搏器。此次零造影劑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為全國首例,術後三日,患者已順利出院。
  • 波士頓科學攜手博鰲一齡完成國內首例前列腺水蒸氣熱療消融手術
    上海2020年12月12日 /美通社/ -- 今日,波士頓科學公司(NYSE:BSX)攜手博鰲一齡生命養護中心(簡稱「博鰲一齡」),在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簡稱「樂城先行區」)舉行了主題為「最前腺-新蒸程」的rezūm熱療消融系統手術發布會,順利完成了國內首例前列腺水蒸氣熱療消融手術,暨波士頓科學在樂城先行區的首例「先行先試」手術,此舉奠定了公司加速全球創新成果引進
  • 濱醫附院完成首例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
    近日,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骨關節外科&運動醫學科副主任醫師石輝帶領其團隊成功完成了黃河三角洲地區首例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這一手術技術拓展了我院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的臨床應用領域。    患者為35歲男性,因運動傷致右膝關節疼痛不適入骨關節外科。
  • 山醫大二院完成機器人輔助高難度脊柱手術
    山西新聞網1月7日訊(記者 王曉豔 通訊員 王紅)記者從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獲悉,該院通過骨科機器人順利為一位患者實施高難度脊柱手術,為該院治療上頸椎精準置釘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59歲男性患者,外傷後致頸部疼痛伴左手麻木3日,到山醫大二院就診。
  • 全國示範中心|青大附院胃腸外科、胸外科機器人手術突破1000例
    2016年,青大附院吳力群教授、楊蘇民教授、周巖冰教授、矯文捷教授等4名專家受邀參加國家衛計委機器人手術操作指南修訂工作。胃腸外科機器人手術數量全國領先青大附院胃腸外科已成為國內屈指可數的完成超過1000臺機器人胃腸手術的團隊,取得了單機、個人胃癌達文西手術量國內首位的驕人成果。
  • 這家醫院38場微創外科手術向全球同行直播 涉頭頸外科、泌尿...
    「外科手術水平是一家綜合性醫院實力的體現,而微創手術是目前外科的最新趨勢。」浙江省人民醫院院長葛明華表示,浙江省人民醫院是國內較早、省內最早開展微創外科手術的醫院,早在1991年10月,由浙江省人民醫院鄒壽椿教授主刀的浙江省首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大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