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名叫「蘇」的霸王龍:美國著名古生物學家蘇的大發現

2020-12-15 木子育兒經

前不久在重溫著名科幻冒險電影《侏羅紀公園》,片中各種恐龍讓人看得目不暇接,而我卻更關注那位對古植物了如指掌的植物學家——塞特勒博士。

影片開頭,塞特勒博士和自己的老搭檔——對恐龍有著狂熱好奇心的資深考古學家格蘭特博士一起,在野外進行考察,野外的條件是很艱苦的,一般人都無法忍受,更別說女性了。

但現實中卻有這樣一位女性,熱衷於到處探險,並發現了迄今為止仍保持著世界紀錄的一具霸王龍整體骨架化石,她就是蘇·亨德裡克森,她發現的這具霸王龍整體骨架化石也以她的名字命名為「蘇」。

那我是怎麼知道這個人的呢?這是因為前不久收到了未小讀的新書——《女性開拓者小傳》,這套書一共5本,講述了5個人文科普領域,5位開創先河的智慧女性的故事。

我看的第一本是《蘇和一隻名叫「蘇」的恐龍》,書中講述的就是古生物學家蘇·亨德裡克森的故事。

這本書的作者託妮·巴吉奧是美國的一名兒童圖書作家和評論家,繪者黛安娜·蘇迪卡則是美國的一位插畫家。

巴吉奧在書中用各種引人入勝的細節,為我們把蘇的故事娓娓道來,而蘇迪卡則用水粉畫般細膩的插圖,為這本書增添了一種別樣的韻味,畫中不少有意思的小細節,也使這本書讀起來妙趣橫生。

蘇從小就是一個和別人不一樣的孩子,別的孩子小時候都喜歡吃東西,蘇卻喜歡看書,那她平時看的都是些什麼書呢?

植物學、考古學、海洋生物學。

床上的小恐龍以及床邊那本書名為恐龍的書,似乎也暗示著什麼。

蘇還擅長尋找東西:失蹤的小飾品,史前的蝴蝶、沉船,她都能找到。

看看這幅圖,在尋找什麼?

我的女兒雖然年紀小,才4歲不到,不過也一眼就看出來蘇是在找這個瓶子,畢竟在這幅畫中,這個blingbling的黃銅香水瓶實在是太顯眼啦。

蘇的好奇心也非常強烈,只要是她感興趣的東西,她都會徹底地探索研究一番。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蘇前去參觀了芝加哥的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

看看博物館中的這兩副三角龍和鴨嘴龍的化石骨架,此時的蘇是不是已經被這巨大的恐龍化石迷住了呢?

17歲的時候,蘇開啟了自己的探索生涯,她加入了一個團隊,潛到水下尋找熱帶魚,這之後又開始尋找失蹤的船隻,失蹤的飛機,甚至是失蹤的汽車。

蘇在多米尼加的琥珀礦中找到了滅絕的史前蝴蝶,在秘魯的沙漠裡找到了史前鯨魚的化石,後來又跟著探險隊一起來到了野外,挖掘鴨嘴龍化石。

這個野外的條件可比《侏羅紀公園》中塞特勒博士她們的條件惡劣多了,塞特勒博士她們起碼還有房車,車上基本設施一應俱全,還有飲料和酒可以喝。

而蘇和探險隊的隊員們可就過得慘多了,沒有可以洗澡的淋浴房,沒有可以睡覺的床,甚至沒有一塊遮蔽處能讓她們抵擋正午的烈陽。

我自己在讀大學的時候也去野外實習過,當時那個地兒洗澡沒有熱水,我們只能用冷水洗澡,並且水質也不好,水裡總是有小石頭,就這樣的條件,我們只實習了短短的一星期,回來後我就得了皮膚病,塗了好多藥才好。

但是蘇卻在這麼惡劣的條件中忍了下來,並堅持了四年。因為這是她所熱愛的工作,這是她所嚮往的生活。

當挖掘鴨嘴龍化石的工作進行到第4個年頭時,某一天,蘇突然覺得自己仿佛受到了命運的召喚,來到了離營地不遠的一處峭壁腳下。

隨後蘇抬頭向上看去,她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看到了什麼——那是三塊巨大的脊椎骨!

根據蘇的經驗,她認為這些化石是屬於雷克斯暴龍,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霸王龍的。

蘇連忙趕回營地,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團隊的同伴。隨後他們連續挖了5天,終於將這隻霸王龍從峭壁上釋放了出來,這是迄今為止出土最大、最完整的霸王龍骨架,這隻霸王龍被命名為蘇。

霸王龍「蘇」被蘇小時候常去的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拍得,書中也配了這具霸王龍骨架的真實照片。

在這本書的最後,作者還貼心地為我們科普了蘇的生平生平介紹和相關閱讀延伸,方便我們了解關於蘇的更多知識。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在霸王龍「蘇」被發現後,好幾派人都認為「蘇」屬於他們,包括「蘇」被發現的那片土地的主人,「蘇」所在的那片地域所隸屬的政府,以及蘇所在的研究所團隊的領導,只有蘇沒有參與這場關於「蘇」的主權的爭奪戰。

因為蘇除了「蘇」的發現者這個身份外,同時還是冒險家、探險家、水下考古挖掘潛水員、海洋考古學家、野外古生物學家,以及聲譽卓著的琥珀化石專家。

蘇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激勵著我們更近距離地觀察我們周圍的世界,永不失去自己的好奇心、勇敢和冒險精神。

就像蘇·亨德裡克森在書中說的那樣:「永遠不要失去對宇宙萬物的好奇心,它會把你帶往你以為絕對不可能到達的地方!」

相關焦點

  • 2019年霸王龍新研究
    最大霸王龍花落加拿大作為美國最著名的恐龍,霸王龍一直是美國精神的象徵,而且絕大部分霸王龍化石都發現於美國。經過了28年的研究,加拿大古生物學家宣布「斯科蒂」成為目前發現的體型最大的霸王龍,甚至超過了著名的霸王龍「蘇」。霸王龍「斯科蒂」有多大呢?根據古生物學家的推測,其體長可達13米,體重8800千克,比霸王龍「蘇」還要大。不過考慮到「斯科蒂」的完整度為65%,遠不如「蘇」完整,所以到底「蘇」和「斯科蒂」誰大還不一定呢。
  • 美國發現第一個完整的霸王龍骨架,或與三角龍搏鬥,最後雙雙死亡
    而且其中的霸王龍化石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整的霸王龍化石。據悉,這具化石是在美國「地獄溪地層」(Hell Creek Formation)的巖石中發現,是一隻保存完好的年輕霸王龍和一具同樣完好的三角龍組成,其歷史可追溯至6700萬年前。從化石上看,仍然可以看到兩者的身體輪廓。
  • 霸王龍一生分為21個階段,其中兩個階段最為關鍵!
    霸王龍是最著名的恐龍和古生物,我們對於霸王龍的研究從來沒有停止過。就在不久之前,古生物學家發表了一項關於霸王龍的新研究,重建了高解析度的霸王龍生長序列,並且發現霸王龍成長中的關鍵時期。  霸王龍一生中的兩個關鍵階段  領導該研究的古生物學家是美國迦太基學院(Carthage College)的託馬斯·卡爾(Thomas D. Carr)博士。自從2004年起,卡爾就開始對霸王龍進行研究,起初研究材料只有五具霸王龍的標本,化石非常有限。根據這些化石,卡爾列出了霸王龍的84個生長變量特徵。
  • 古生物學家在美國發現新的小型暴龍類
    古生物學家發現原始暴龍,長著小腦袋和三個手指暴龍類是中生代最霸氣的食肉恐龍家族,這個家族中從來都不缺體型巨大的傢伙。暴龍類是如何變得高大強壯,它們是怎樣演化來的,其中一直充滿了各種謎團。最近古生物學家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發現了一種小型的暴龍超科恐龍,它的發現將有助於幫助我們填補暴龍家族演化鏈條上的空缺。2019年5月6日,星期一。
  • 真正的霸王龍弱小可愛又無助,甚至有點像一隻……雞
    一口一隻大鯊魚的滄龍也必須泳有姓名。霸王龍的體型跟它比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但學者研究發現,真正的恐龍,可能不長這樣。 第一部《侏羅紀公園》製作時,雖然有古生物學家在旁邊把關。 但在畢竟27年前,人們只在地球上找到了7、8個霸王龍的的骨骼化石,無法準確還原出霸王龍的樣子。
  • 暴龍超科代表恐龍,霸王龍,特暴龍,帝龍等
    在目前發現的肉食恐龍中,棘龍、鯊齒龍、南方巨獸龍等體型可能比霸王龍大,但霸王龍也是名列前茅的大恐龍。根據目前保存最完整的霸王龍化石「蘇」(Sue,見下圖,編號FMNH PR2081)可以了解其體型。「蘇」身長12.8米,臀部高達4米;這個數據僅次於更大型的棘龍與南方巨獸龍,還有鯊齒龍與馬普龍。
  • 霸王龍:白堊紀最兇猛食肉恐龍
    [1]  一支古生物學家團隊確認,於1991年在加拿大西部發現的暴龍化石,是全球迄今發現的最大暴龍(Tyrannosaurus)。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團隊表示,這隻取名為「斯科蒂」(Scotty)的暴龍身長13米,體重很可能在8800公斤以上,超越過去所發現的所有肉食性恐龍。
  • 初生霸王龍很萌很可愛!美博物館展出有史以來最精確霸王龍模型!
    自從1902年人類首次發現霸王龍骨骼化石以來,關於這種史前巨獸的真實外貌科學家有過許多猜測。最近,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推出號稱「有史以來最精確」的霸王龍模型展覽,向我們展示了霸王龍如何從一隻羽毛蓬鬆的萌物成長為一頭體長13米的恐怖殺手。
  • 恐龍時代有沒有比霸王龍還厲害的恐龍?
    霸王龍的化石主要出土於北美洲,再結合它出場時間較晚,這也就意味著即使在恐龍時代,它也僅僅是統治了北美洲地區僅僅幾百萬年的時間。目前保存最完整的霸王龍化石名為「蘇」。它是美國古生物學家蘇·亨德裡克森於1990年8月12日在美國中西部的南達科他州發現的,之後被芝加哥的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以836萬美元的價格拍得。
  • 亞洲首例霸王龍足跡在中國發現 化石尺寸巨大
    央廣網泉州7月29日消息(記者杜蘇閩)「7月15日,亞洲首例霸王龍足跡在江西省贛州發現,這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最末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今天(29日)上午,該重大消息於福建南安舉行的新聞發布會宣布。同時宣布稱,此霸王龍足跡標本將收藏於南安英良世界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
  • 亞洲首次發現霸王龍足跡,但不一定是霸王龍的足跡,專家這樣說
    視頻截圖7月29日,中外古生物學家宣布,在江西贛州發現巨大的恐龍足跡。據悉,這個標本最初是贛州人在修路的時候發現,施工隊清理石頭時候發現一塊巨大的紅色砂巖上有一個奇形怪狀的印記。贛州施工隊便派人聯繫並告訴了良世界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執行館長鈕科程,這個印記看起來像是由一隻恐龍或者是某種巨大的三趾動物留下的。
  • 江西發現亞洲首例霸王龍足跡!化石尺寸驚人!
    「巨星」不過,長期以來霸王龍在亞洲的足跡沒有被發現29日中外古生物學家的專家學者宣布他們在江西贛州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恐龍足跡這是中國乃至亞洲首次發現暴龍類的足跡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最末期它們生活在晚白堊世的最後300萬年,距今約6850至6550萬年前,隨後在白堊紀—古近紀大滅絕事件中銷聲匿跡。化石發現於北美洲各地;亞洲則有其親戚——特暴龍、分支龍等。
  • 中國發現亞洲首例霸王龍足跡
    當地施工隊便派人聯繫並告訴了鈕科程,這個印記看起來像是由一隻恐龍或者是某種巨大的三趾動物留下的。「足跡照片沒有比例尺,而且後來聯繫不上這支施工隊,足跡也消失不知所蹤了,令我們十分遺憾。」鈕科程回憶道。邢立達說,古生物學家們曾經一度與這個珍貴的腳印失之交臂。
  • 《自然》報導雷克斯霸王龍熱點話題—新聞—科學網
    古生物學家非常想知道,著名的雷克斯霸王龍隱藏的那些秘密。圖片來源:ANDREW HOWE/GETTY IMAGES 1905年年底,媒體滔滔不絕地議論著一隻史前巨獸的骸骨。古生物學家在美國蒙大拿州的荒地中挖掘出了這些骨頭。當時,《紐約時報》將這隻巨獸描繪成「蜥蜴類暴君」,宣稱它是「有記錄的最強大的攻擊性動物」。
  • 棘龍的身份或許讓你驚訝,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它其實生活在水裡
    在龐大的恐龍家族中,霸王龍雖然出現的時間比較晚,但它的名聲在如今全世界範圍內應該是最大的。根據考古發現,成年的霸王龍體長至少可以長到10米以上,而且奔跑速度比其他種類的肉食恐龍要快,這些優勢都為它登上食物鏈頂端奠定基礎。那麼霸王龍真的是最強的肉食性恐龍嗎?
  • 棘龍的身份一直被誤解,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它可能生活在水裡
    在人類已經發現的所有恐龍種類中,霸王龍的名氣應該是最高的。這種身長達到12、13米的龐然大物,既不會像大型食草恐龍那樣行動笨拙,也能以兇殘的獵殺能力震懾其它恐龍,這樣的形象稍微美化一下,然後再搬上大熒幕,足以奠定它在觀眾心目中的地位。但如果你了解白堊紀時期的其它恐龍,就會發現其實霸王龍不一定有宣傳形象中那般強大,棘龍就可能會威脅到它的地位。
  • 古生物學家分析:巨型短面熊與霸王龍正面廝殺,最後誰是王者呢?
    從發現的化石來看,成年南美巨大黑熊的平均體重為1.5噸左右,站立的身高高達4米,這種體型比刃齒虎要大得多。巨大的體型需要更多的能量,所以南美巨型短臉熊的主要獵物也是大型動物,如大象和巨型海獺。從200萬年前到70萬年前結束,南美整體巨大的黑熊體型呈減少狀態,古生物學家分析這可能與競爭對手的增加有關。
  • 贛州發現霸王龍足跡(圖)
    中國江西網訊 全媒體見習記者劉火兵報導:記者從上觀新聞獲悉,7月29日,中外古生物學家的專家學者宣布,在江西贛州發現一個巨大的恐龍足跡,這是中國乃至亞洲首次發現暴龍類的足跡,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最末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
  • 兩頭恐龍「死前搏鬥」完整石化,6700萬年霸王龍化石首度曝光
    美國蒙大拿州一位牧場主人2006年發現了一具化石,而這具巨型化石是由一隻霸王龍與三角龍所組成,由於石化狀態異常良好,因此被視為是近代古生物學家的重大發現。如今這塊化石被所有者捐給北卡羅萊納自然科學博物館,也讓外界有機會能一睹這塊號稱是史上唯一一具完美保存的霸王龍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