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容縣有這麼一座古樓,它是我國現存最有特色的木建築文物代表之一。這就是真武閣,真武閣位於容縣城東繡江北岸一座石臺上,建於明萬曆元年(1573)。登閣遠望,隔著南岸廣闊的平原,東南山嶺巍然矗立,氣勢雄壯。閣本身高13米,加上臺高近20米,也是周圍區域觀賞的對象。看著真武閣前面的滔滔江水,我們仿佛回到了唐朝時期的容州經略府。
這個經略臺始建於唐乾元二年(759年)。創建者是我國著名詩人元結,他奉朝廷之命到容縣都督府任容管經略使,他到後在容州城東築經略臺,用以操練兵士,遊觀風光,名噪一時。
明朝初年,地方官吏在經略臺上建真武廟,明萬曆元年(1573年)將真武閣廟增建成三層樓閣,這就是現在的真武閣。
這座真武閣與黃鶴樓、嶽陽樓、滕王閣並稱中國江南四大名樓。
真武閣,閣三層,三簷,呈方塔形,通高13.2米,面寬13.8米,進深11.2米,全閣用3000條大小不一的格木構件,巧妙地串聯吻合,曾經受多次地震和狂風的襲擊依然安然無恙,被興譽為「天南傑構」。
經略臺建於唐代,真武閣建於明代。唐乾元二年(759年),容州刺史、御史中丞、容管經略使元結在容州城東築經略臺,用以操練兵士,遊觀風光,取「天子經營天下,略有四海」之義而得名。明朝初年在經略臺上建真武廟,明萬曆元年(1573年)將真武閣廟增建成三層樓閣,這就是真武閣。現在我們所見到的三層純木結構真武閣,是明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的原物,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了。
據說,元結精通兵法、眼光過人。他常常站在這個經略臺上操練士兵。當安史之亂爆發的時候,有人來到這經略臺問元結,這天下將會變成什麼樣?安祿山會得天下嗎?
元結說,我觀看了安史叛軍的動向,他們在河北的舉動和攻打進洛陽後,只知道搶奪金銀珠寶和劫持美女,悉數運回老巢範陽。我認為,安史叛軍並沒有席捲天下的大志氣,只是一群烏合之眾,朝廷可以何況蕩平反賊,用不了八年,叛軍一定會被消滅。
果然,元結的預言很準確,唐朝用了八年平定安史之亂。
經略臺也就是現在的真武閣,該閣高三層,三簷,屋簷挑出很大而柱高甚低,給人的感覺比一般樓閣的出簷節奏加快,使得真武閣不像是一座三層建築,倒很像是一座單層建築而有三重屋簷,有強烈的韻律感和動勢,但又較一般重簷建築從容和層次鮮明。再加屋坡舒緩流暢,角翹簡潔平緩,給全體增加了舒展大度的氣魄,非常清新飄逸,是充分表現中國建築屋頂美的傑作。底層平面比上二層大出很多,也使輪廓更顯生動。
這就是我國四大名樓之一,容縣真武閣,該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很值得我們去探尋它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