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知膚淺,在於你錯誤的用腦習慣

2021-01-10 小務虛

關於讀書的大腦原理,我覺得我還是得再寫一篇詳細地聊一聊,因為我不忍心看著專欄的用戶走彎路。

小務虛經常在看著群裡朋友們的交流,專欄用戶就是不一樣,大家都很精進,不斷的討論,還相互推薦很多書籍,大家確實很愛學習。

但是我一邊看一邊感慨,因為在求知這條路上,99%的人都在做無用功,小務虛有接近20年的時間,就是處於這個狀態,這使得我下定決定要把大腦的學習原理徹底搞清楚。

但是,一路走來,小務虛在那個當下,並不覺得我的學習方法有問題,我自信我的學習方法是高效的,因為我一直也在關注學習的方法,閱讀各種各樣的介紹大腦學習原理的書籍,不斷的精進與改進我的方法。

然而正是這種自信,阻礙了我的突破。

我曾經跟一位朋友討論時說:「無效讀書的現象很嚴重」,他立即表示同意,然後就像非常懂的樣子分析起來。

我說:「讀書一定要根據大腦的原理」

他立即說現在很多介紹大腦的學習原理的書籍,他也讀了,知道該如何高效學習。

這就是遮蔽,他其實並不懂學習,但是他認為他懂。

99%的人都不懂,即使是現在市面上很多介紹學習法的人,也沒有真正深入到那個最關鍵的點,更多的人,都是經驗加借鑑,並沒有大腦科學的相關原理作為支撐。

因此,看著大家討論與分享時,我是幾乎100%確定很多人都將浪費時間在不斷的原地踏步,正如我過去的狀態一樣,然後越學越焦慮,越焦慮就越想讀更多的書。

小務虛在群裡分享了如下這段話:

表層術的無效,道才是根本

我建議大家少看些書,多用心感受,如果你無法覺察到能量,特別是人性的情緒,看再多書,是沒用的,傳統學問很有用,但是少了大腦神經科學的支撐,我的東西,正是彌補這一塊的。

因此,結合佛陀的體系,老子的《道德經》,再結合我關於大腦的《第一性原理的思維模型》,以及打卡的例子,好好琢磨,基本可以解決你的所有問題。

讀再多其他書,作個補充夠了,不要佔用太多時間,更多的是要用心去覺察世界,覺察所有一切背後的主導力量,這個才是根本。

如果一直在奔跑,那麼我們就不可能停下來覺察更為根本的東西,而這個東西才是最重要的,讀書觸達不到這個底層,只有拋開書本,停下來用心覺察,才有可能。

不是小務虛自誇,而是我讀了太多膚淺的書,走了太多彎路,我唯一慶幸的是我對佛陀與老子上花了足夠的時間。

如果你還有精力,那就是好好讀讀王東嶽老師的整個體系。

當然,小務虛的整個體系的一個底層是現代科學,包括宇宙學,物理學,特別大腦神經科學等基礎學科,這是所有一切的基礎。

因此,我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少讀99%的膚淺的書,精讀經典的書,特別是結合經典的書去覺察背後的力量,而這類書不超過1%,人生,只需要徹底讀透這些書就夠了。

更多的時間,就是要拿這些知識去整頓我們的生活,這就是思索,而它的本質就是及時拿學習到的知識去整頓編碼我們的本能,因為只有全面的終身的編碼才能有效的改變我們的本能行為模式。

否則一直只是讀書,無效,這種錯誤的用腦方式,導致很多人不管讀多少書,都無法改變人生的根本原因。

想要改變人生,本質上就是改變我們的本能已經固化的行為模式,這些模式在我們的大腦裡面,是極為強大的神經元網絡,而要形成對它們的有效調節,就必須通過不斷的編碼,在每一種類型的本能模式上,修出對應的神經元通路,使得先天的本能在自動化運作的時候,激活對應後天的知識神經元通路,於是形成對本能的有效調節。

而這個過程,不是讀書的過程,而是讀完後,拿一個知識點,停下來對照本能全面編碼,這就是小務虛所主導的打卡反思項目的重要性。

讀者疑問:光想不讀會不會走火入魔

讀者A疑問:「我也挺疑惑 這是第二次聽那些自己讀了很多書的人建議別人少讀點書,所以特別疑惑 到底是什麼讓他們這麼說。」

@小務虛 除了你之前讀了太多膚淺的書 走了很多彎路 還有更多更全面點的說明,讓我明白少讀與多讀各有什麼優缺點的麼?我看到別人天天在「覺」,原來是有道理的,我還在想,不補充知識,光光想會不會走火入魔,原來是我有錯啊。

讀書的大腦原理:動物腦與前額葉

為什麼要少讀點書?

我們必須從大腦的原理來考察,特別是動物腦與前額葉的關係。

我們知道,大腦是在幾十萬年前就基本已經進化完畢的,而前額葉的進化完畢則基本跟人類的文明同步,也就是我們的動物腦,在人類的所有時期,都是起著主導作用的,人類至今有文字也不過幾千年,也就是,我們的大腦,生來就不是用來讀書的。

我們的大腦,天生就是進化來行動的,而不是用來讀書,這是有區別的。

更準確的說,我們可以把日常生活的整個體系就理解為動物腦主導下的所有神經元活動,而我們的前額葉,它進行邏輯推導與推演的素材,就來自於動物腦的生活素材。

前額葉所推導的東西,正是動物腦本身,說得更具體些,我們在每天的生活的時候,會有大量的神經元連結不斷發生著,並且每天都會有非常多類似的又不一定完全相同的經歷,同時也會有一些完全全新的經歷形成,於是,在我們的動物腦層面,就有各種各樣錯綜複雜的神經元網絡。

而前額葉的作用,就是用來整頓所有這些生活神經元的,使得它能夠按照某種規律存放在大腦裡面,然後根據這些法則與規律,來預測接下來每天可能發生的事情,以此來指導我們的行為,以便可以作出事先的準備,這就是有備無患的大腦原理。

我們的大腦,就是一個預測器官,它通過整頓生活經歷得出規律,從而根據規律來預測未來,以便可以作出更準確的判斷。

前額葉的這個整頓過程,就相當於圖書館的圖書整理員對圖書進行分類索引,比如育兒的歸為一類,歷史的歸為一類,商業的歸為一類.....不斷的把所有的神經元進行歸類。

這個歸類的過程,就相當於拿一個知識點,比如從眾心理,去整頓我們生活裡面所有對應的例子,所有這些例子,如果不整頓,那麼它就是零散地存在於我們的大腦裡面,結果,當我們的生活經歷越多時,就會越雜亂,這就表達為,我們面對生活時無所適從的愚昧現象。

知識模型整頓生活經歷的例子

比如,我們生活裡面每天都會有非常多的從眾心理的事情發生,但是如果你不把它們進行識辨與歸類,你就不知道它們是這個規律。

比如你在等紅燈,只要有一個人闖紅燈了,你或者他人,會不自覺的跟著走,這就是被從眾,在事情發生的那個當下,你並不知道這個原理,你被這個原理支配著,或者說被這個本能支配著。

你在它裡面而完全不知道你已經「被從眾」了,你天真的以為是你自己選擇去闖紅燈,這就是動物腦的本能先於顯意識的根本原因,潛意識先於顯意識,大腦先知識,自由意志不成立;

這已經是被大腦神經科學證實的。

因此,如果你不知道這些事實,不事先編碼,你就被動物腦控制著。

但是,當我把這個例子編碼後,我就知道它是從眾心理,別人在闖的時候,我意識到了我內心也有這股衝動,因為我們的潛意識【動物腦】在瞬間就進行從眾了,我知道這是被控制,於是我沒有跟著去做。

這個原理就相當於總裁不相信本能員工,保持對它的警惕與審視;

同時,我還可以運用這個原理,來主導別人的本能,比如我主動闖紅燈,我在做之前,就知道一定會有人跟著我走。

再比如,大腦經歷最接近的人,最容易相互「跟從」,於是運用這個原理,來主導橙子學輪滑,我給他約會玩輪滑的同夥。

在不懂這個原理時,任憑小務虛怎麼努力教他,橙子就是不怎麼感興趣,而一旦他看到同夥玩得那麼好,自己也興奮的跟著玩起來了。

再比如,你在網上閒逛的時候,你以為是你主動點擊了某篇文章,而實際上,你跟前文「跟著的闖紅燈」的人一樣,你是「被從眾」了,小務虛只要根據人性的原理寫一個標題,99%的目標人群,必定會點擊進來。

本能有固化的模式,只要根據本能的原理設置,就可以輕鬆劫持不自覺從眾的人。

如果你用心覺察,你的生活裡面,有一大半都是「被從眾」著的,但是你不事先把這些生活經歷整頓編碼歸類出來,你在經歷的時候,就不知道這是從眾心理。

前額葉編碼的原理:讓知識點連結到每一個生活經歷上

前額葉在編碼的時候,就相當於在我們的動物腦的生活經歷裡面,不斷的搜索例子對應的神經元,一旦搜索到了,知識點神經元就會長出一個突觸連結到該例子上,如果你搜索到了1000個,它就長出1000個突觸,一個神經元可長出高達8000個突觸。

也就是從眾心理這個知識點,它可以連結到8000個對應的生活例子上,這就是反思時的編碼與整頓。

一旦編碼與識辨完畢,當對應的生活經歷再次發生的時候,由於該神經元經歷連結著知識點神經元,於是知識點也自動激活,於是我們在瞬間就知道,我們也「被從眾」了。

每天打卡反思與編碼

這就是小務虛強烈建議大家一定要每天精進打卡反思的大腦原理。

人性裡面的所有弱點,幾乎都是動物腦的自動化本能導致的,你的所有行為都是動物腦自動化控制著的,選擇不成立,只是你天真的以為是你在選擇而已;

而我們每天運用知識點來編碼這些本能生活經歷的時候,就是在為這些本能神經元重新修建一些新的反應路徑,使得本能發生的時候,我們還有其他的路可走。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把本能比喻成一個公司的員工,把前額葉的總裁腦比喻成總裁;

那麼編碼與反思的過程就是總裁不斷的拿著知識點來識辨各種各樣的本能員工的心思,並且為它貼上一些反本能的標籤,如知識點。

比如吃部門的員工一定會向總裁描述吃是多麼的好,情緒是多少的強烈,它會建議要多吃些,吃快些。

我會給「吃」貼上如下這些標籤,以便我可以反本能:

一旦總裁相信「吃」的本能,總裁就會被吃的情緒完全籠罩;「吃」想要更多更好,這種不斷升級的欲望,最終會造成大的代價;動物腦僅僅只是想要快感,但這會導致它自私而損害他人的利益,而總裁可以引導員工去付出與回饋,同樣可以獲得快感。我這樣描述還不能說明編碼的核心,編碼的最核心在於它的對象是一個具體的例子。

比如剛過去的元旦,妻子說想要出去旅遊,我知道她的大腦是因為工作上缺乏價值與意義感,於是想要出去放鬆一下。

但小務虛經常編碼過這類事例,我立即警惕起來:

因為它一方面會有大的代價,比如至少得花掉半個月的收入;過度的開支會迫使我焦慮地為了錢而創作,結果我就無法專注在創新本身上;為了錢而創作,為了錢而工作,與錢相關的所有項目都會成為我們的「鈴聲」,我們就會被無數的東西劫持;而實際上,大腦要的不過就是價值與意義背後的快感,就如我每天在創作時,都充滿喜悅感一樣,因此我並沒有旅遊的需求。這就是我的前額葉的總裁對貪戀奢華生活的全面的編碼,它會導致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最終因為延伸出來太多「多巴胺鈴聲項目」,使得我時刻焦慮不安與煩躁,使得我無法正念與知行合一;

但是她提出來後,我的動物腦嚮往新奇的本性立即出來,這就是「被從眾」,只需要一句話而已,它激發了動物腦的本性,於是,我一邊警惕著,一邊又不自覺的去查看著有沒有經濟點了外出方式,但是在查看的時候,我不自覺的就被網上的各種各樣的旅遊信息給吸引了。

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的那個晚上,我整個晚上都在找旅遊的信息,一直到凌晨1點多,當我放下那份執著時,我才意識到我被遮蔽了。

這就是動物腦的強大遮蔽力度,當我們在裡面的時候,我們完全不知道「被控制」,即使是我已經如此全面編碼過的,但是當情緒過了時,我立即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

這也是編碼的難度,它需要我們一輩子的精進,不斷的強化那些剛建立起來的反本能的神經元通路,並且需要一個例子一個例子對應的去建立連結,然後還要不斷的強化,不斷的讓新建立起來的脆弱的神經元通路活化,否則太久沒的活化,它就會斷掉。

就如一條小路,越走就會越大,越好走;不走就會越小,最終小路也沒了;這就是為什麼,如果你不是精進的長期的一輩子的堅持,那麼你的修行很快就打回原型,因為我們所面對的是強大的先天的已經進化了幾百萬年的動物腦的本能,它已經被打磨得如此完善,以至於調節它,成為我們終身的難題。

錯誤的用腦習慣

正常情況下,如果我們沒有書籍,那麼知識的產生過程就是純粹的對動物腦生活經歷的整頓,然後提煉出規律與原理,比如前文的從眾心理,然後再用這個原理去識別更多的生活經歷,同時用它來預測我們的生活,以便可以提前應對變化,做好準備。

相關焦點

  • 改變你對「意義」的錯誤認知,讓達成目標成為習慣
    專注選書300天,幫你省錢省時間。今天的書是《讓達成目標成為習慣》這是2021年千萬別讀的第4本書。推薦指數:4千萬,難易程度:2千萬關鍵詞:執行力,習慣。大家好,我是好書種草機、爛書排雷器:千姐。開篇之前例行警告:千萬別讀《讓達成目標成為習慣》,因為你會發現原來實現目標竟然沒有想像的那麼難,你也可以幹啥啥都行!昨天在學習《做事的常識》時,我們提到要把行動變成習慣,這樣才能堅持下去,對吧?(想不起來也不要緊,天天跟著千姐學習,遲早你都會知道的)。今天我們聊一下,如何讓達成目標成為習慣。千姐身邊有個牛人,幾乎是「心想事成」型的。
  • 《認知覺醒》:避免三種錯誤狀態開啟元認知,發現自身潛力
    我們仿佛被命運所牽引,按照自己的習慣生活,即使有些習慣影響我們向前,可是我們也被它左右。大腦仿佛不聽我們的話,對事物的看法和認知造就了我們局限在自己的世界裡,無法突破自己。周嶺在《認知覺醒》中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可以開發的潛力,開啟認知能力,讓自己從沉睡中醒來,就可以突破自己找到讓自己幸福的密碼。
  • 養成這五個用腦習慣,幫你獲得冷靜與平和心態!
    原創 Nick Wignall 酷炫腦《殺死伊芙》作者 | Nick Wignall翻譯| Sam Han審校 | 酷炫腦主創&Yael朗讀 | 鴿仔如果你想獲得思想的平靜,則必須養成更好的用腦習慣。作為一個心理學家,我常面對許多承受著長期壓力,嚴重焦慮和持續擔憂的人們。我發現,逐漸地進行微小的改變,尤其是改變他們的思想習慣,能很好幫助他們建立更加平靜和鎮定的思考方式。電影《時空戀旅人》我接下來要提到的是 5 種可以讓你獲得內心安寧的心理習慣。
  • 你的認知決定了你的世界,要不是關羽的光環太強,這人應該留青史
    我們對世界錯誤理解的根源,在於我們錯誤的,過分的情緒化的世界觀知乎上有個問題,截止到2019屆畢業生,中國擁有本科學歷有多少人,佔比多大?人類的大腦在幾千年的進化過程中產生了三重腦:本能腦:源於約3.6億年前的爬行動物時代,比如鱷魚魚、蜥蜴腦,主管本能;情緒腦:源於約2億年前的哺乳動物,主管情緒理智腦:源於約250萬年前的靈長動物時代,主管認知(人類獨有)
  • 想要全腦閱讀和照相記憶?腦科學告訴你想多了
    那到底這種神奇的照相記憶和全腦開發類課程是否靠譜,只有當事人可能知道。法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教育神經科學家斯坦尼斯拉斯·迪昂在《腦與閱讀》這本書裡,從腦科學的角度,糾正了人們存在於印象中的閱讀與記憶的認知錯誤。
  • 從腦神經科學到日常習慣,用訓練奧運冠軍的方法培育兒童專注力
    林教授給北島的建議是:「比賽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如果你不這樣理解勝負,你就不可能將你的全部能力發揮出來」。這個思維方式被稱為「勝負腦」。2 好用的專注力培養方法分析為重要的理念,我們來看看培養孩子專注力的具體方法。
  • 反對全民學英語,是認知膚淺和片面的表現
    從可能性來講,全民學英語是必要的,因為人人都有可能用得到英語。從現實性來看,很多人是沒有必要學習英語的,因為很多一輩子可能都用不到英語。試問,你希望你的孩子從小就不學習英語,放棄從事更高級的工作、成為一個更高級的人的可能嗎?但是,如果初中就輟學了、或者是高中沒能考入大學、或是考入了一般大學混了個畢業證然後到社會找了一份真的一輩子都不可能用到英語的工作,那就真的沒有太大必要學習英語了。學習英語的必要性和一個人從事的職業崗位在該領域的層次直接相關。
  • 你可能疏忽了一件事:正確用腦,每個人都是天才
    那麼,不妨看看這本書《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本書的作者,在童年時期大腦受過傷,自己在學習上困難重重,感到人生都灰暗的。一次偶然的對話,他開始頓悟,決定改變現狀。他在兒時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你想要成為怎樣的人?你將來想做什麼?你將來想得到什麼?你將來想與別人分享什麼?」,正是這一系列問題,成了他改變自己和突破自己的重要契機。這幾個問題,同樣值得你我認真思考。
  • 錯誤的認知模式產生焦慮情緒,如何應對焦慮煩躁?
    其實很多焦慮者也意識到自己過於擔憂,事情遠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嚴重,但是由於腦內腦電波紊亂,導致他們無法阻止腦中的這樣想法,如果他們試圖壓制腦中的消極想法,焦慮的感覺就會更加強烈。腦電活動的節律及振幅與情緒、注意力等有密切的聯繫,通過現代生理化科學儀器去改變大腦的局部電生理代謝環境,促進腦部微循環,改善神經遞質傳導功能,達到改善睡眠、調節情緒、促進認知功能恢復的作用,達到訓練的效果。
  • 瑜伽盲區,關於瑜伽的這些錯誤認知,你有中招的嗎?
    然而這是因為如此,生活中存在很多人對瑜伽存在誤解,甚至在瑜伽的一些方面上具有錯誤認知。那麼關於瑜伽的這些誤區你中招了嗎?認清瑜伽,幫助我們更好的通過瑜伽健身。其實不然,瑜伽在於根據自身生理進行適當運動的一項健身運動動作,並不是一項舞蹈動作更不需要一定的舞蹈基礎。不論自身是否具有舞蹈基礎,以及自身柔軟度高不高,這些都與瑜伽並無過大的關聯。只要你喜歡瑜伽想要嘗試瑜伽,那麼瑜伽便歡迎你,你便可以加入瑜伽的大軍。
  • 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在於認知的不同
    面對同一件事,我們倆人有著截然不同的解讀,不同根源在於認知的不同,而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往往就在於認知的不同。三、認知不同,你的未來之路不同俗話說:「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你是想做個小攤販,養活自己就可以呢還是想自己創業,在各方面尋求新的突破,其實全在於你的認知裡,在於你對未來的規劃裡。
  • 出色的協調能力,穩定的能量定義,這組對宮星座最不能膚淺去認知
    出色的協調能力,穩定的能量定義,這組對宮星座最不能膚淺去認知處女座—雙魚座所謂健全的人格,它並非只是一個名詞,實實在在的,我希望大家能夠把它定義為一個「動詞」。比如相對客觀的思維邏輯,細緻的認知角度與潛質,然後再加上土象星座的務實跟踏實,那麼這就組成了處女座踏實客觀的思維邏輯以及認知角度。換個角度來說,除卻人人都有的自我特質之外,處女座相對來說是佔據了一個客觀又踏實的有利外置。
  • 不良的生活習慣,是導致你產生焦慮症的原因!
    很明顯的反應在於,一有事就睡不著、一選擇就糾結,工作/學習效率越來越低、總覺得事情會出錯。總是暢想以後、常常煩躁無法專注思考。 《人民論壇》雜誌的一項調查發現,超六成人認為自己的焦慮程度較深;81.1%的受訪者認為焦慮情緒會「傳染」;88.9%的人認同「全民焦慮」已成當下中國的社會通病。
  • 成功與失敗,在於你自己對「市場」的認知
    農產品流通到市場,傳統的「產、供、銷」觀念,誤導了人們對「市場」認知,實質上農產品流通到「市場」,是一個「產、批、供」的流程。你要搞清楚,你到底是在做「銷」?還是在做「供」?要承認上海標準化菜場」30年的成功發展史,「4000多家農業電商」幾年下來,所剩「寥寥無幾「的殘酷現實。他們的「成功與失敗」,就在於對「中間商」、「批發商」、傳統的「供」與現實的「銷」的認知上。
  • 龐毅說:你真的知道財富的秘密嗎?99%的認知都是錯誤的
    可能很多人會說那還用問嗎?財富就是金錢。財富就是很多錢呀!或者說是被動收人大於主動收人呀!這是《窮爸爸富爸爸》教我們的道理。但是光是知道,並沒有什麼卵用。你怎麼賺很多錢?你怎麼使得被動收入大於主動收人?
  • 認知,決定了你所在的層次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不在於容貌、身高,而在於認知。認知水平的高低,往往能夠決定一個人的人生走向。但是你紅了以後怎麼辦?你找一個體育館去演出,3000人來了,聽了10分鐘就開始罵你,你後半輩子就完了。」當自己的認知水平沒有達到一個境界的時候,勉強去拿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 《習慣陷阱》:走出習慣陷阱,做你想成為的那個自己
    《習慣陷阱》椎原崇在《習慣陷阱》這本書中提出了很多生活中限制自己發展的習慣性錯誤認知和狀態,比如:我們會在某一處環境生活習慣了,就會造成理所當然的錯覺,認為這個環境就是我們發展的空間《習慣陷阱》用反向思維提出了生活需要捨棄,只有捨棄了舊有的思維、舊有的成就、舊有的習慣,才能開闢一條新的人生道路。捨棄之後意味著重新開啟生活,對事物有新的認知,做你想成為的那個自己,在看完《習慣陷阱》這本書,我想到這三件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帶著自己的特質去發展、不給自己設限找到自由的生活狀態。
  • 認知不提升,你再努力也可能是毫無意義的
    有人說,你的財富一旦超過你的認知,這世界上就會有100種方法來收割你,直到你的財富跟你的認知相互平衡。認知不提升,你的努力很可能就是無效的。比如,在投資領域,很多人都想學習巴菲特,把巴菲特作為自己的投資偶像,希望通過用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來指導自己投資賺錢。
  • 心理學:人成不成熟,不在於年齡的大小,在於你是否有認知障礙
    此專欄以心理學為核心,附加方式和技巧,解析「貴人」與「陰險小人」的心理特點,幫助你認知人性的醜陋,認知自我,掌控自己的人生,減少挫折和磨難。購買專欄的朋友可享受全部的課程學習,進行深度層次的自我提升學習。成熟是什麼意思?
  • 你腦中有認知和情緒中間人、新鮮事兒鑑定師?用數學解釋精神疾病...
    認知與行為 32區:認知和情緒的「中間人」 Joyce et al.,J.無論如何,研究人員的結論依然是:人類的視覺統計學習方式與蜜蜂不同,主要在於人類能夠自動學習概率並因之作出預測;而這一特性或許便是人類「智慧」——高級認知能力——的來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