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陷阱》:走出習慣陷阱,做你想成為的那個自己

2020-12-23 豆芽的往事

相信有些人會有這樣的體會,當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會習慣性的暗示自己,「這件事能成功嗎?對自己有片刻的懷疑」。還有就是我們有時會給自己過多的壓力和責任,如果一旦一件事情做的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就會責備自己,類似這樣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

這些習慣性的暗示或者行為的存在是負向選擇,可以說是人生中阻礙我們發展的暗坑,讓我們深陷其中,有時自己還不自知。

《習慣陷阱》

椎原崇在《習慣陷阱》這本書中提出了很多生活中限制自己發展的習慣性錯誤認知和狀態,比如:我們會在某一處環境生活習慣了,就會造成理所當然的錯覺,認為這個環境就是我們發展的空間,而不會去拓展新的領域,還有你會誤以為你一直在做的就是你想做的。

《習慣陷阱》用反向思維提出了生活需要捨棄,只有捨棄了舊有的思維、舊有的成就、舊有的習慣,才能開闢一條新的人生道路。

捨棄之後意味著重新開啟生活,對事物有新的認知,做你想成為的那個自己,在看完《習慣陷阱》這本書,我想到這三件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帶著自己的特質去發展、不給自己設限找到自由的生活狀態。

這也是每個人都想做到的事,只不過這三件事在有的人心中很模糊,椎原崇提出了這幾個人生目標,他也力行實踐,最終實現了自己目標和夢想,看看他是怎麼做得到的?

01

椎原崇在20多歲時開了一家餐飲店,在剛開始做店時,他積極向同行業前輩請教,並將所學到的東西付諸實踐。隨著他的努力經營,這家店的營業額越來越高。

這家店從椎原崇一個人經營到慢慢發展成一個團隊,椎原崇總是身先力行,帶領大家一起埋頭苦幹。就這樣經營了幾年,有一次跟同行的前輩喝酒,有一個前輩問大家:「如果你還有一年的生命,你還願意做現在做的事嗎?」,椎原崇回答:「我會做也許一輩子不會成功的事情」。

事後,椎原崇才發現,原來自己內心的真正想法竟然和自己的行為背道而馳。從這次開始,他轉變了觀念,問自己到底想做什麼?他最終悟到要做自己想做的事需要自由,而他的現狀根本做不到,於是他開始參加各種企業家的課程和講座,發現原來還存在一種「不參加實際勞動也能獲得收益的事」。

椎原崇把這套理念在自己企業開始推行,他開始周末休息,讓自己從原來的「胡拼蠻幹」階段漸漸進入了「委託管理」階段,自己也開始嘗試不去公司,把經營業務委託給員工,與員工籤署委託書。而他驚奇的發現,他不去公司,公司也經營的很好。

椎原崇一邊經營公司,一邊參加企業家的課程和演講,他不斷的探索自己的內心,自己真正想做什麼?經過他的努力他終於成為了一名諮詢講師、作家和企業經營者,實現了人生的追求和夢想。

椎原崇的經歷告訴我們敢於探索真實的自己,與自己對話,發現自己想要的、想成為的,勇敢的追求,就終將能夠實現。

做自己想做的事其實沒有那麼難,首先,你得知道你的現狀是夠匹配你內心真實的想法;其次,你的想法怎樣才能實現;然後,就是去實施。

也許你會說我沒有椎原崇那樣的經濟基礎作為支撐,我該如何實現自己想做的事?我認為,如果你對你想做的事足夠熱愛,任何困難都無法打倒你,你會邊打工邊實現你的夢想,你會每天睡4個小時也要把更多的時間用於看書學習,你會堅持到底直到你變得足夠強大。能夠半途而廢的都不是你真正想做的事。你會為你喜歡做的事一直堅持下去直到成功,只有做到這樣你才能算是真正熱愛你想做的事。

做自己想做的事是有代價的,時間、金錢、腦力、體力、學習、困苦、挫折等等,都是你在做自己想做的事上將面對的事情,如果你足夠熱愛自己想做的事,就讓心中的那團火熊熊燃燒,阻礙都將化為你前進路上的泡影,跨越這些障礙,你終將成為你想成為的那個人。

02

你是否足夠喜愛你自己,決定了你是否能夠發掘自己的潛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你愛惜自己才能愛惜別人,這句話告訴我們足夠喜愛你自己愛惜自己的人,能夠激發自身的潛能,釋放自己的能量,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愛自己,意味著愛自己的優點也愛自己的缺點,一個人的優點和缺點都是把雙刃劍,有時優點會成為缺點,缺點會成為優點。比如:一個人很有責任感,可是正是他責任感太強,讓他生活的很累,事事都要自己操心,這個優點也就變成缺點。而另一個人喜歡什麼事做決定總要慢半拍。而正是他慢做決定的習慣可能挽救了一個生意上的失誤。

不論你是勤奮的、勇敢的、有創意的,還是堅強的、虛榮的,你都是那個獨一無二的你,這些都是你的特質,特質能夠成為你的標籤,讓你成為那個讓別人記住的人。

做自媒體那些成功的大咖們,都有成功的標籤。樊登老師的讀書平臺、秋葉老師的PPT、鼴鼠的土豆老師的書評、弘丹老師的寫作課。這些標籤就代表了每個人的特質和優勢,正因為這些老師發掘了自身潛力,把自己的特質和技能發揮出來,才給人印象深刻。

椎原崇說:「依靠自身所擁有的價值,即自身的特質」。我認為一個人的特質包含這個人思想、專長、技能、愛好、性格和習慣等,反應出來的就是他的與眾不同之處,做任何事能夠做出自己的特色,他就會與眾不同。

帶著自己的特質去發展,發揮自己的專長,展現出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獨樹一幟,成為別人眼中不一樣的你。

03

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生活的常態把我們的生活固化了,眼睛看到的,經歷的是一些平凡無奇的事情。我們大部分的娛樂和信息來自於電影、電視、網絡,現在電影、電視劇都可以在網絡上看,很多人都喜歡通過網絡進行消遣。

網絡資訊發達,可以讓你知道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這無形中也添補了我們生活的乏味與空虛,看到那麼多形形色色的事情,讓我們更加的知道,生活不止局限在我們那個小小的世界,外面的世界更大、更遼闊。

電影《私人定製》就是一部普通人跨界的影片,主要講的是為普通人定製不同生活經歷的故事,在影片中描述了司機師傅、保潔大姐假裝成高級領導和億萬富婆的經歷。

在影片裡,司機師傅變身成一位高級領導,出門都是員工安排好的,每天開著各種會議,讓司機師傅成為了他夢想中單位領導一樣的人物,而在經歷了金錢和美女的考驗後,最終經不住美女的誘惑險些犯錯,終於明白了成為一名潔身自好的領導是多麼的不容易。

而保潔大姐在私人定製中成為了一個億萬富翁,出門有豪車,吃飯去豪華餐廳,辦公室在自己蓋的大廈裡面,到自己開的商場裡面購物,當男僕人指揮把屬於她的財產在夜空裡點亮的時候,她被自己的富有震撼了,在夢幻中過了一把富婆癮。

可是電影畢竟是電影,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很少遇到億萬富翁,因為那不是我們接觸的圈層,然而電影的創作也來源於生活,那些億萬富翁我們經常在電影裡看到,實際生活也存在很多這樣的人,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我們也許永遠也無法體會到億萬富翁的一天是怎樣過的。但是我們要有一個開放的心態,不受自己思維的局限去看待這個世界和周圍的人。

生活存在無限可能,我們想不到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所以不是我們的經歷不夠,而是我們的認知不足。

擁有一個開放的心態能夠讓我們擁有自由。我們可以有生活的苟且但是我們的心靈也配得起詩和遠方。

椎原崇說:「給自己設置的界限越少,人越自由」。當我們不再為自己設限,看到任何事情都不會再驚訝,因為我們知道生活有很多的可能存在,我們只要在生活有無限可能的選項中增加一個認知按鈕即可,看到新奇的事物時,閉上你張開的嘴巴,心裡想:「可以這樣」就足夠了。

我們的心設限了我們所看到的,我們看到的都是我們心裡想的事物。當我們不再去想我們沒有看到過的事物不存在的時候,我們的心被打開,才能吸引新鮮事物的到來,生活和經歷因此而變得精彩。

《習慣陷阱》剛開始我還以為是一本培養習慣的書,看著看著我發現其實它也是一本講認知方面的書,書中講到了很多我們以往錯誤的認知和習慣,這些錯誤的認知和習慣都是隱性的,不像擠牙膏喜歡從後面擠這樣的習慣,容易被我們識別出來,它有時是一種思維模式,但這一切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局限了我們自己。

我們改變這些錯誤的思維和認知才能重新看待我們自己、看待我們周圍環境和與我們有聯繫的人。

這是一本向內在自我探索的書籍,當椎原崇撥開迷霧,找到真正的自己的那一刻,正是這本書想向我們傳達的信息,「找到真正的自己活出幸福的人生」。

有一句話說:「人生是個圈,有人走了一輩子都沒有走出命運畫出的圈,他就是不知道,圈上的每一個點都有一條騰飛的線」。

舊有的習慣和錯誤認知都好比這個圈,出離這個圈,做自己想做的事,要打開思維,不給自己設限。勇敢的向前邁一步跨出這個圈,邁出的一小步將會成為追求夢想的一大步,走過去前面就是一片天。

作者:不惑青蓮,自由撰稿人,專注自媒體。不定期發表讀書相關文章,分享閱讀的收穫。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點讚,後續我會創造出更多的作品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喜歡!

相關焦點

  • 逃離習慣的陷阱,打通「自我提升」的任督二脈
    這幾年有一個特別火的話題,就是「斷舍離」,告訴人們要丟棄那些不需要的東西,給生活做減法,讓生活更輕鬆。實際上就是丟掉「囤積」的習慣。我們時常困於自己的習慣之中,卻往往忽視了「習慣」已經成為「自我提升」的阻滯,任督二脈被「習慣」堵塞,「自我提升」的路徑變得不通暢。
  • 《習慣陷阱》:4個步驟,讓你不再害怕,過上你想要的人生
    在椎原崇看來,你之所以要去做讓自己害怕的事情,是「因為讓你感到害怕的事情實際上可能是你有點想做的事情。」現在仔細想想,你害怕朋友不喜歡你、害怕自己做不好某件事、害怕自己出錯,肯定是因為你想做這些事,但是因為害怕,因此放棄了。看似很簡單的原因,但是要克服害怕這個習慣,勇敢去行動,還是有難度。
  • 生活中容易出現的習慣陷阱——找到挽回的正確方法
    「我的婚姻都已經這麼多年了,我想是不可以有轉機的了」「我就是沒有人喜歡的了,所以我就一直脫單不了」這是向陽姐這幾天聽到非常多的一些話,這就是我們的習慣性思維模式,而我們的習慣思維正在一步一步的把我們拉入一個不快樂「舒適區
  • 習慣可以成就你,也能毀掉你,遠離陷阱,從了解這個心理因素開始
    除了我們在生活中無意識養成的壞習慣,還有一種情況更為可怕,那就是「生活」締造的我們的思維方式、觀點,以及結論,我們稱之為「思維習慣」。在《習慣陷阱:終身自我更新的15堂必修課》這本書中,作者實用性的向我們揭示了應該捨棄的15個「思維習慣」。
  • 人窮不可怕,怕的是習慣了窮!跟著這樣做,你也可以走出貧窮陷阱
    比如說,很多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高且穩定,但一般都會要求存款在5萬元錢以上;你想讓孩子上好的學校,你就必須得有拿得出手的學區房做保底或繳納一定金額的贊助費;你想獲得一流名師的講課,你就必須交得起高額的學費出來;就連國家推出的預防保健,也會分出三六九等的,你想用免費的,那就打國產的預防針,只預防兩種疾病,要想預防更多疾病的,你就得交錢才能用得上那進口的預防針..
  • 能力陷阱-先行動,後思考
    (點擊關注,了解更多優質內容)你現在困惑嗎?你現在迷茫嗎?那你想過自己到底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了嗎?當我們迷茫和困惑的時候,我們做的最多的就是不斷的規劃,設定目標,這已經比那些整天無所事事,如同行屍走肉的人要強的多,最起碼我們還對未來充滿了希望,而不是被生活壓制的麻木不仁。
  • 央視曝光健身房辦卡陷阱!這些「消費陷阱」你知道多少?
    健身房工作人員稱:「我也不知道你應該去找誰,你就算去法院告也好,我們也沒辦法…」 很多網友都表示 這樣的糟心事自己都經歷過 不是辦完健身卡不開張 就是健身房營業不久倒閉了 而消費者只有一個結果:
  • 什麼是貧窮陷阱,我們該如何靠自己擺脫?
    在早期,倫敦曾做過相關實驗,結果證明,大部分窮人更願意努力賺錢,但仍然無法擺脫貧困。正如曾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阿巴希.巴納吉和艾絲特.杜芙若認為的,貧困就像個陷阱,掉入其中的人往往很難擺脫出來。一言以概之,你窮,是因為你窮。二、貧窮綁架你的思維,從而限制你的能力當人深陷在貧窮的泥潭中時,窘迫的環境會使他們不得不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所需,目光局限造成人更加在意眼前得失,關注短期利益。
  • 失戀100次才明白,99%的愛情陷阱是自己挖的
    我們總在有意無意中,不小心踏進了自己給自己設置的陷阱,導致問題朝著相似的軌道慢慢發展。戀愛中的你,最容易給自己挖什麼坑?無論你正在戀愛還是準備著戀愛,都不妨檢驗一下你是不是也有以下問題。陷阱一:自我暗示 Credit: web過於依賴自己的主觀判斷,基於自己的感覺就對別人下定論做批判,從而認定對方就是什麼樣的人或者做了什麼樣的事,然後在自己的潛意識不斷重複這種自我暗示,內心不斷自我肯定強化自己的主觀認知。
  • 我的世界:做陷阱將隊友留在遊戲中,陷阱箱成為玩家的噩夢?
    陷阱在遊戲中人人都會做,有的玩家做陷阱是用來困動物,而有的玩家做陷阱卻是為了坑隊友。在遊戲中玩家也是想盡辦法坑隊友,在遊戲中自己也是先行一步來到沙漠神殿中,在到密室時自己也是在密室中多添加幾個壓力板以防不測,如果放一個的話,玩家還生的希望,要是在密室裡都鋪上壓力板,那麼玩家連生的希望都沒有了。
  • 《愛的陷阱》:抱怨找不到「對的人」,或許因為你陷入了愛情陷阱
    文/學乃身之寶朋友麗麗,一直抱怨自己沒有桃花運,談了好多次戀愛,就是找不到那個「對的人」。我說,最近這個男朋友你不是很滿意嗎?怎麼又分手了?她說,本來覺得這個男生挺好的,長得帥,工作也不錯,但相處下來,覺得脾氣有點暴躁,不合適,就分了。
  • 《能力陷阱》你最擅長的部分,也許正是你失敗的罪魁禍首
    ,對方把你摸得透透的。」做得越多,就越擅長,越擅長就越願意去做。這樣的循環,能讓我們在這一個方面獲得很多經驗,卻會忽視其他同樣重要的能力的培養,從而走向失敗。 那麼,怎樣才能避免能力陷阱呢?從這三個方面,就能走出陷阱。
  • 《增值陷阱》:為什麼你的錢存不住?原來是心理帳戶在作怪!
    02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心理記帳的習慣?既然心理記帳會對人們的消費行為產生深刻影響,那怎麼才能知道自己平時有沒有心理記帳的習慣呢?《增值陷阱》這本書為我們總結了5個值得提高警惕的消費信號。如果你發現自己也有這些消費行為,那麼你或許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心理記帳的習慣:信號1:自認為不是一個亂花錢的人,卻難以存住錢。
  • 我的世界:紅石成為陷阱不可缺少的部分,鑽石則是陷阱升級版
    紅石陷阱:在遊戲中很多的玩家用紅石做成了機關,玩家要是一不留神就會被紅石機關被殺掉或者關起來。有的玩家在遊戲中為了方便都會在遊戲中放一些鐵軌,在放鐵軌時玩家會加一些探測鐵軌,在探測鐵軌中玩家只需要做一些手腳那麼就能很輕易的將其他玩家給殺死。
  • 抖音我不曾愛過你我自己騙自己什麼歌在哪可以聽 王北車陷阱歌詞
    最近,在抖音上聽到一首超好聽的歌曲,歌詞是「我不曾愛過你我自己騙自己」,據悉,這首歌歌名叫《陷阱》,演唱者是王北車,還沒有聽過這首歌的小夥伴可以去試聽一下!  抖音我不曾愛過你我自己騙自己是什麼歌  據悉,這首歌的歌名叫《陷阱》,演唱者王北車。
  • 太努力追求快樂,可能正是你不幸福的原因 | 「幸福的陷阱」
    此時,我們就開始陷入了「幸福的陷阱」。02.有時,為了快樂而做的行為反而讓人進一步遠離幸福。在這種極度恐懼不快樂,過於執著快樂的文化中,人們也習得了一系列讓自己逃避不快樂,趕快變得「快樂一點」的行動。這就是我們更深程度的陷入了「幸福的陷阱」的表現。所以,單純的迴避和壓抑,並無法讓我們真正快樂起來。當這些方法效果甚微時,我們依然費力使用著,遲早還會迎來自己不願面對的一切。
  • 這陷阱 這陷阱 這陷阱 偏我遇上
    -這不是改編或抄襲.這兩首歌都是由芹澤廣明創作.他只是在《愛情陷阱》中重複使用了自己的部分旋律.然後再加上不同的部分.組成兩首不同的作品.可以說這兩首歌出自同一個母親.是樣貌相似的兩兄弟.-《愛情陷阱》找來浪子詞人潘源良執筆.其實細讀歌詞.會發現這份詞他填得十分痴怨.開篇中的"撥著大霧默默地在覓我的去路"明顯呼應著上一年的《霧之戀》.潘源良將這段愛情稱作陷阱.亦即是意味著這是"妳"有意設下的機關佈陣.而我卻毫無警覺.一步一步墮入陷阱方知太糊塗.-副歌中"我墮入情網 你卻在網外看"明顯訴說著一個單戀的故事."
  • 你越用心,孩子越無能?多少父母掉進了斯坦福「破窗效應」的陷阱
    大家一看就笑了,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還是有很多家長注意不到,正是因為自己事事太用心,孩子才凡事不上心。有些時候,家長對孩子的「操心」裡,可能藏著一個大陷阱!01儘可能不要打破「窗戶」這一點有點像「防微杜漸」,當孩子有壞習慣的苗頭時,就開始預防。比如怕孩子丟三落四,你可以一開始就給孩子建立制定物品清單的習慣。
  • 低碳飲食的時尚陷阱
    於是以「低碳」為主的健康食品,逐漸成為歐美減肥市場上的新秀。這類食品近年的銷售表現,甚至已有凌駕「低脂」健康食品的趨勢。  二、「低碳飲食」的時尚陷阱  如此時尚的「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其有神奇的功效嗎?其實,在現代健美營養學中存在有許多似是而非的所謂「真理」,由於它們的誤導,使得人們未能有效的健美和減肥。
  • 你正踏入這些決策陷阱!- MBA中國網
    如果你想挑件衣服,商店裡的衣服品種越多,你的選擇就越困難,你對自己最後的選擇可能還越不滿意。 公司裡碌碌無為的員工一般並無多大風險,但如果有新點子,卻做錯了事的人,則有可能會招致一頓指責,甚至被扣獎金,炒魷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