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一段浙大教授的講話在抖音上走紅,他敢怒敢言,勇於為當代學生發聲,他語言尖銳犀利,極具個性,深得千萬學子喜愛,他本是一名獲得無數榮譽的國家級科學家,卻為當代社會青少年教育操碎了新,為了弘揚愛國情懷,四處演講, 他就是被稱為「最網紅,最牛X」的鄭強教授。
「過度強調英語是我們民族極不自信的表現, 英語不知道毀了多少學生的一生」這一段演講引發大眾熱議。 許多網友紛紛表示贊同,稱簡直說出了他們的心聲,被英語困擾了十幾年的他們簡直想放棄,更有甚者表示應該要削減英語在考試中的佔比,認為今日之中國已崛起和強大,應是外國人學習中文的時候到了。
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已經不需要與世界溝通,不需要再學習英文了嗎?還記得第一次鴉片戰爭慘敗後,我國的愛國人士提出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方針嗎? 當年派出去的一批留學生學習了西方先進的科技後,也為當時國家的建設出力不少。如今的中國擁有今天的繁榮昌盛,很大一部分也離不開學成歸國的留學生們。那麼其中英語作為一個重要的媒介,發揮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那些天真的以為英語難學,隨著祖國的繁榮,就可以摒棄英語學習的想法是極其愚昧和膚淺的。英語,不僅僅是一門學科,當下教育用成績來衡量的產物,更是因為它帶來的機遇和國際視野。
馬雲, 一位成功的商業人士,更是一名極具影響力的世界名人,你知道他是怎麼做到的嗎?就是英語,讓他不僅開創了自己的商業帝國——阿里巴巴,更是英語演講讓他馳名海內外。倘若當年的馬雲,不懂英文,他就看不到當年極具潛力的網際網路,也不會有今天中國的超現代化生活方式:淘寶,支付寶等出現。
機會往往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在21世界的今天,擁有英語就是擁有通向世界的鑰匙。馬雲曾經表示,為了學習英語,他努力為自己營造出英語為母語的語言環境,他經常跑到西湖邊免費當外國人的導遊,抓住一切可能練習英語的機會,讓自己置身於英語學習的環境中,他從不害怕別人的眼光,勇敢做自己,堅持開口說英語,才能讓他在往後有機會拿到美國的面籤visa,到美國交流學習當時的網際網路知識, 才有今日中國之阿里巴巴。成名後的馬雲,更是因為他一口流利的英文,讓世界了解他更多,讓其他地方了解了今日的中國和他的商業理念,把中國推向了世界。
如果你還覺得英語不重要嗎?讓我講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的真實故事給你聽吧,也許聽完之後你就默默的打開英文書,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英文了。是英語,讓她從一位月薪6千的職場小白到領導的紅人,過上年薪30w的小日子。 也是從她的身上,讓我看到英語帶給我們職場上的機遇。
我的好朋友A君畢業後進入一家不錯的外貿公司工作,當時進入公司的標準對英語要求也並沒有很高,在工作半年以後,當意識到公司的國際業務比較頻繁,而且領導都是年齡比較大,幾乎沒有什麼基礎的英語小白,她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於是,她趁著周末的時候就跑輔導班自學英語,多參加英語的相關線下沙龍和活動,並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學習過程。不料有一次,正好朋友圈被領導看到了,並很賞識她的積極上進和英語能力。於是將她調到了一個比較好的崗位上,並擔任領導的貼身翻譯。
從此她的人生像開掛一樣,工作薪資福利好,還能跟著領導出入一些比較高級的會議和場合,享受各色美食,了解到公司的一手發展方向,和開拓自己的眼界。我曾經詢問過她是如果學習英語的,因為曾經的她似乎也並不是那麼優秀。
她告訴我其實平臺比努力更重要,好的平臺能讓你事半功倍,學習起來也輕鬆。投資自己的大腦和技能遠比買物質的東西更實在。因為隨著時間的流逝,你的知識和技能能讓你升職,但是時間只會淘汰掉你的包包,鞋子和衣服。我想成功的人也許都是不斷在投資自己路上的吧。
學好英語,不僅是當代教育的硬性要求,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習西方先進的教育,科技理念,回報祖國養育之恩,強大我大中華之明天。 更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更好了解世界動態,做好人生規劃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