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中醫辨證施治

2020-12-27 張恆大夫

「頭痛」是臨床常見症狀,可單獨出現,亦可見於多種疾病。

頭為 「諸陽之會」、「清陽之府」,又為髓海所在,五臟之精血與六腑之清陽皆上注於頭,故外感六淫之邪,上犯清竅,阻遏清陽;痰濁瘀血、痺阻經絡,氣血阻滯;或肝陽偏亢,陽亢風動;亦或氣血不足,髓海空虛,腦失所養,均可出現頭痛。

頭痛一般分為外感及內傷兩大類。外感頭痛屬表實,多因外邪侵襲,經絡不通,一般起病急,病程短。肝腎精血、脾胃水谷精微充養腦髓,故內傷頭痛與肝脾腎有關。頭痛的時間可長可短,嚴重者可持續數周。

典型病例:

林某,女,53歲。頭脹痛半月餘,以左側頭痛為主,項緊,自訴可感覺頭部血管搏動,生氣時全頭皆痛。

既往有腦動脈硬化病史,血壓偏高。此次頭痛發作,測得血壓130/85mmHg。曾服用感冒靈,去痛片,頭痛均不能緩解。因家事操勞,勞心費神過多,心煩,胸脅滿悶不舒,夜間入睡困難,多夢易醒。納一般,大便幹,小便尚可。舌質嫩,苔黃膩,脈弦滑。

據此脈症,診斷為頭痛,證屬肝陽上亢,痰火擾神

治宜平肝潛陽,清火滌痰,方用天麻鉤藤飲加減。

處方:天麻15g、鉤藤15g、益母草20g、桑葉10g、梔子6g、黃芩6g、石決明15g、生龍骨30g、生牡蠣30g、川楝子15g、延胡索30g、生白芍20g、葛根20g、炒萊菔子15g、夜交藤15g。

七劑,水煎服,分早晚兩次空腹服用。

服7劑,頭痛明顯減輕,睡眠改善。效不更方,上方繼服,調理善後2周,頭痛痊癒。囑咐患者關注血壓變化,儘量避免情緒波動,以防復發。

按:內傷頭痛包括肝陽頭痛、氣虛頭痛、血虛頭痛、腎虛頭痛、痰濁頭痛及瘀血頭痛等。

患者頭部脹痛,心煩易怒,夜寐不寧,乃內傷頭痛之肝陽上亢。方中天麻、鉤藤、石決明平肝潛陽熄風,益母草活血調血,梔子清瀉三焦火邪,瀉火而除煩。患者舌苔黃膩,溼熱內蘊,黃芩苦寒,能清肺胃、肝膽、大腸溼熱。患者無頭重腳輕、腰膝酸軟,刻下以實證為主,故去桑寄生,以桑葉替之。桑葉苦寒,有平降肝陽之效。

《景嶽全書不寐》曰:「蓋寐本乎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氣之擾,一由營氣之不足耳。」陰中之陽,宜藏不宜露,藏則神自內充,露則浮陽上越,擾害神明,神不守舍,不得寧靜,則為不寐。陽盛陰衰,陽不入陰,故重用白芍酸斂肝陰,養血柔肝,夜交藤溝通陰陽,養心安神。龍骨入心經,鎮心安神。牡蠣入肝經,平肝並能益陰。

《丹溪心法》言:「頭痛多主於痰,痛甚者火多。諸經氣滯,亦作頭痛。」延胡索專治一身上下諸痛,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人身之陽氣,升降出入,運行不息,神明變化所由生焉。一旦陽氣鬱遏不達,升降出入不暢,則失其衝和之性,鬱而化熱。患者胸脅滿悶不舒,氣機不暢,氣有餘便為火,故以延胡索配伍川楝子,既能行氣止痛,又能疏肝瀉熱。患者大便幹,屬氣鬱化火傷津之象。炒萊菔子功擅降氣通便,豁痰寧神,其降氣除脹之功,類似枳、樸,而其通便之力則勝之。同時,萊菔子降氣通便而不傷陰,故腸燥津虧亦可用之。《本草綱目》記載:葛根,性甘、辛、涼,能散鬱火,現代藥理研究也證明葛根能直接擴張血管,使外周阻力下降,而有明顯降壓作用,能較好地緩解血壓高導致的項緊症狀。《萬病回春》曰:「偏頭痛者,手少陽、陽明經受症;左半邊屬火、屬風、屬血虛;右半邊屬痰、屬熱也。」方中諸藥平肝熄風、養血斂陰,兼清熱化痰,與患者病症相符,故療效顯著。

頭痛可見於西醫學中的內、外、婦、精神、神經、五官等各科疾病。如感冒、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高血壓病、血管神經性頭痛、三叉神經痛、腦挫傷或某些疾病的後遺症等均可見頭痛不適。臨證時需首先排除西醫學中腦出血等危重病證,以免延誤治療。《景嶽全書頭痛》言:「凡診頭痛者,當先審久暫,次辨表裡。蓋暫痛者,必因邪氣;久病者,必兼元氣。有裡邪者,此三陽之火熾於內也,治宜清降,最忌升散,此治邪之法也。臨床需根據病史、症狀,結合患者體質,靈活用藥。處方用藥前,需詢問患者飲食習慣。若平素脾胃虛弱,進食寒涼食物易腹瀉,則芩、連等苦寒藥物用量宜少,切不可圖一時之功,損傷後天之本。此外,頭痛患者宜多休息,避免勞累以及精神刺激,保持情志調暢。

相關焦點

  • 中醫對不孕不育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辨證施治」
    中醫「辨證施治」 解決不孕不育難題不孕不育症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生殖器疾病,雖不是致命性的疾病,但可造成家庭不和及個人心理創傷,是影響男女雙方身心健康的醫學和社會問題。引起女性不孕症的原因也很多,如子宮發育不良、黃體功能低下、卵巢功能發育遲緩、排卵障礙和輸卵管因素。
  • 中醫臟腑辨證診治法,原來這麼深邃
    臟腑診療位於中醫診斷與治療的首位,其地位舉足輕重。要弄清楚中醫臟腑辨證診療法,首先要知道臟腑的概念。臟腑即五臟、六腑、奇恆之腑。五臟包括心、肝、脾、肺、腎。六腑包括小腸、膽、胃、大腸、膀肌、二焦。奇恆之腑包括腦、髓、骨、脈、膽等。講養生不離臟腑,講病證虛、實、寒、熱不離臟腑,講經絡、針灸也不離臟腑。
  • 中醫專家話防疫|江柏華:堅持三因制宜、辨證施治原則
    中醫專家話防疫|江柏華:堅持三因制宜、辨證施治原則 2020-02-21 19: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醫辨證施治 防控冠心病復發
    然而,隨著機體的衰老,冠心病病人還可能出現冠狀動脈的再次狹窄和堵塞,對此,北京東城中醫院內科主任醫師張印生指出:中醫中藥在冠心病及其併發症的治療和維護上凸顯了極大優勢,正在成為不少病人的新選擇。痰濁內生是產生冠心病的主因中醫認為,冠心病屬於中醫的胸痺、厥病或真心痛,該病主要因正氣虧虛,年老體衰,加上七情內傷、飲食不節、寒冷刺激、勞逸失度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臟腑功能損傷,陰陽氣血失調,痰濁內生,氣滯血瘀,胸陽不振,使心脈痺阻而致。其中,痰瘀致臟腑經絡氣血功能失調,人體陰陽平衡破壞是發病的主要內因。
  • 經常頭痛,持續不好怎麼辦?來看中醫辨證論治,緩解頭痛只需2步
    導讀:頭痛持續不好怎麼辦?中醫對頭痛的治療,最重要的就是辯證,確定是哪裡頭痛很關鍵。辨證又有兩種辯證系統:一辯病因,外感還是內傷。二辯頭痛部位和所屬經絡。經常頭痛,中醫介紹5種辯證方法頭痛,中醫辨病因總共分為兩大類:外感和內傷。
  • 辨證施治,趁熱治病,濰坊市中醫院「冬病夏治」火熱開啟!
    2020年冬病夏治火熱開始辨證施治,第一道關鍵環節自主研發調配的藥膏,第二道關鍵環節穴位貼敷,最後一道關鍵環節未病先防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總院區貼敷現場精選藥材 辨證施治濰坊市中醫院開展「冬病夏治」三伏貼已有三十餘年,治療人次超過20餘萬,長期以來,經過廣大市民朋友的親身驗證,已成為濰坊百姓間口口相傳的預防疾病、改善體質的中醫療法,深受百姓們追捧。
  • 孫思清:辨證論治乃中醫精髓
    辨證論治是精髓  孫思清認為,中醫之精髓,在整體觀,在辨證論治。整體觀源於《內經》,辨證論治肇自《傷寒論》,此二學說,千百年來指導著中醫臨床醫療實踐。  他表示,過去目睹老師治病,即使是重症,也沉著診治。
  • 中醫辨證施治有奇效,大師經驗,值得珍藏
    古代有「白疕」、「蛇風」、「白翹瘡」、「風癬」的不同稱謂,實際上中醫稱本病為「松皮癬」。現代醫學稱之為「銀屑病」,這也是根據本病的臨床特點而命名的。按西醫講,它屬於「紅斑鱗屑性皮膚病」。為了大眾化,我們就權且稱「牛皮癬」好了,而實際上中醫所稱的「牛皮癬」相當於西醫的「神經性皮炎」。
  • 福州御和堂中醫口碑如何?辯證施治 古方傳承!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中醫治病、養生保健越來越被人所重視。中醫五千年歷史,有其獨特之處,西醫解決不了的問題,中醫往往是很有效,這也是中醫的奧秘之處。中醫並不是按穴位,吃點中藥這麼簡單。
  • 中醫辨證——衛氣營血辨證詳解
    衛氣營血辨證: 是清代醫家葉天士創立的一種論治外感溫熱病的辨證方法。溫熱病: 是一類由外感溫熱病邪所引起的熱象偏重,並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和傳染性的外感疾病。意義: 衛氣營血辨證是在六經辨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外感溫熱病的辨證綱領,它彌補了六經辨證的不足,完善並豐富了中醫對外感病的辨證方法和內容。一、衛分證定義: 指溫熱病邪侵襲肌表,衛氣功能失常所表現的證。常見於外感溫熱病的初起階段。
  • 外用中藥止痛須辨證定位
    但臨床觀察發現,外用中藥止痛時,須辨證定位,方能事半功倍,效如桴鼓。根據筆者體會及先賢經驗,介紹如下。 1. 按照中醫辨證施治原理,辨證選擇止痛中藥 活血止痛可選用丹參、澤蘭、三七、乳香、沒藥、三稜、元胡、紅花、桃仁、靈脂、鬱金; 行氣止痛可選用青皮、佛手、木香、烏藥、柴胡、陳皮; 通絡止痛可選用全蟲、蜈蚣、甲珠
  • 常感後腦頭痛,並伴脖子僵痛怎麼辦?前谷穴就可極大的緩解後腦痛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出現頭痛的情況,這個時候,很多朋友認為不是什麼大問題忍忍就過去,如果實在痛的厲害,就吃上幾片止痛藥,其實這些做法就是不對的,因為頭痛的原因並不僅僅是頭部出現了問題,也有可能是臟腑經絡出現了毛病。
  • 中醫辨證施治,治癒耳朵頑疾——區中醫醫院耳鼻喉科治療耳疾有妙招
    今年9月底,周爺爺聽說集團中醫醫院新成立了耳鼻喉科,採用中醫治療耳疾有奇效。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周爺爺來到了剛剛搬遷到華金大道二段999號的新院區,接診他的是耳鼻喉科的韓凱丞醫生,韓醫生認真聽取周爺爺訴說病情,根據多年的醫學學習經驗,採用耳道上藥加中藥湯劑口服的方式精心治療,5天後周爺爺耳朵流膿、瘙癢的症狀完全消失。
  • 大便先幹後稀中醫辨證 大便先幹後稀中醫辨證舌苔黃
    大便先幹後稀中醫辨證1、酥蜜粥材料:酥油、蜂蜜各30克,大米100克。做法:將大米淘淨,煮粥,待熟時調入蜂蜜、酥油,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連續3-5天。營養:可補益氣血,潤腸通便。適用於氣血虧虛、腸燥便秘、大便乾結難解。
  • ...堅持「辨病+辨證」——專訪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高利說,長期以來,醫學界存在西醫理論灌輸太強的現象,導致很多人包括中醫都不自信。我們應當始終堅持文化自信,堅持自主知識創新,積累豐富的臨床經驗。在介紹從醫生涯中遇到的棘手病例時,高利總結說,用現代醫學方法診斷,同時融入中醫整體辨證施治的理念,體現出個體化診療思路,才會提高疾病的治療效果。高利通過使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使一批被國內外認為不可逆轉的病例獲得良好療效。
  • 老人頭暈嘔吐吃什麼藥 中醫調理有良方
    所以,老年性眩暈患者如果是總噁心、嘔吐,就更需要特別的注意飲食營養,想盡辦法做些合適自己口味並且是有營養的飯菜,儘量用中醫藥來辨證施治,去除病因從而使胃腸功能得以改善。 此外,老年眩暈患者切忌因為嘔吐、噁心,就急切的服用一些止暈止吐的藥物,當時症狀有所緩解,但是眩暈症的病因沒有根治,反而還會因為亂服藥物,可能會造成身體的健康。
  • 頭暈頭痛久治不愈,越補越痛,中醫治療方法不能錯
    那倒未必,今天我們就聊一個病例,病人長期頭暈頭痛,用了各種補藥,不但沒有什麼效果,反而症狀更加嚴重,這也就是中醫治療常常犯的錯位,有時候方法錯了,還沒有意識,就相當於南轅北轍,越走越錯,關鍵在以及時發現問題,並及時整改。
  • 【中醫藥強省·榜樣的力量·中原名醫】博採眾長 從中醫內科專家到...
    她其實屬於陰虛症狀,於是為其辨證治療,滋陰清熱,一周後,上述症狀消失,患者平靜如常人。  同樣是用中藥,為什麼效果差別如此之大?李鮮解釋道,「中醫藥參與扶正祛邪,中西醫結合,讓中醫藥在疾病治療中發揮重要的協同作用,有利於疾病的治療,但中醫的理、法、方、藥非常重要,中醫治病要辨證,比如口渴喜歡喝水,肯定是熱症或陰虛,口渴不想喝水,說明體內有溼氣。」
  • 口臭的病因病機諸多,須以辨證施治為基本的治療原則
    中醫對於口臭的認識,歷代都有闡述,如《諸病源侯論·口臭候》說:「口臭,五臟六腑不調,氣上胸膈,然臟腑之燥腐不同,蘊積胸膈之間,而生於熱,衝發於口,故令臭也」。金代張子和在《儒門事親·口臭》中說:「肺金本主腥,金為火所煉,火主焦臭,故如是也」。
  • 治療梅傑症候群,從正確的辨證用藥開始
    因此,中醫診斷治療,會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機制宜,甚至同一個病人在不同時期、不同環境、不同情緒、不同時機,中醫都會給予不同的治療方法! 對於梅傑症候群,大夫有著獨到的治療經驗,擅長採取辨證施治,用藥精良,結合多年臨床治療經驗以及豐富的中醫經驗,得出經方「神農解痙湯」對於梅傑症候群的治療,因症施宜,隨症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