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好好做教育,我是王老師,今天我們來學習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10《故事三首》。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唐詩宋詞元曲就是我們的民族瑰寶。本次我們就通過學習《馬詩》、《石灰吟》和《竹石》中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來感悟詩人渴望建功立業、堅守高尚節操和不與世人同流合汙的思想情感吧。
一、什麼是託物言志?
託物言志,也稱寓意於物,就是通過對物品的描寫和敘述,表現自己的志向和意願。託物言志是古典詩詞中常見的一種表現手法,指詩人運用象徵或起興等手法,通過描摹客觀事物的某一個方面的特徵來表達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二、作者介紹:
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西)人。有「詩鬼」之稱,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于謙(1398-1457)明代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字廷益,永樂進士。萬曆間諡忠肅,有《于忠肅集》。
鄭燮(1693-1765)清代書畫家、文學家。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擅寫蘭竹,以草書中豎長撇法運筆,體貌疏朗,風格勁峭。工書法,用隸體參入行楷,非古非今,非隸非楷,自稱「六分半書」。為「揚州八怪」之一。工詩詞,描寫民間疾苦頗為深切。所寫《家書》《道情》,自然坦率,為世稱道。有《板橋全集》。
三、古詩解析:
《馬詩》
<題解>同題詩二十三首。這組詩雖寄託不同,但基本精神都是寫渴望建功立業的抱負。本詩是其中的第五首,可以作為二十三首詩的代表。
<詩意>
「大漠沙如雪」月光下,遼闊的沙漠一望無垠,黃沙萬裡,像鋪上了一層皚皚的白雪。(比喻)
「燕山月似鉤」燕山山脈的上空,高高地懸掛著一彎秋月,放射著清冷的光輝。(比喻)
「何當金絡腦」什麼時候才能給馬配上黃金裝飾的馬籠頭。(「何當」一語承上啟下,既寫出了對建立勳業的嚮往之情,又表現出對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
「快走踏清秋」讓它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縱橫馳騁,殺敵報國,建功立業。
<賞析>本詩上兩句的「沙如雪」「月似鉤」,極其精煉的勾勒出戰場的典型環境,後兩句借駿馬喻抱負。詩人以馬自喻,表達了自己願意為國家建功立業的遠大志向和強烈渴望。
《石灰吟》
<題解>吟,古代詩歌題材的一種。《石灰吟》是明代詩人于謙寫的一首讚頌石灰的廣衛傳誦的佳作。
<詩意>
「千錘萬鑿出深山」石灰巖要經歷過千萬次捶打和開鑿,才能被開採出深山。(「千、萬」是虛詞,形容次數很多,「千錘萬鑿」「深山」寫出了石灰巖開採的不易。)
「烈火焚燒若等閒」把烈火焚燒,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情。(「烈火焚燒」寫出了石灰巖在燒制過程中所經歷的痛苦。)
「粉骨碎身渾不怕」即使粉身碎骨,石灰也全然不會懼怕。(本句表現了石灰不怕犧牲的精神,「粉骨碎身」指石灰使用時,要碎散成為粉末。)
「要留清白在人間」也要將清白高尚的節操留在人世間。(「清白」在這裡表面上是指石灰的顏色。實際上是指高尚的節操,清白的人生。)
<賞析>這首詩託物言志,表面上寫石灰,實際上是拿石灰自喻,說明自己不管遭受到多大的挫折,即是粉骨碎身,也要保持崇高的品格。首句寫開採石灰巖的艱難困苦,次句寫石灰巖在燒制過程中面對嚴酷考驗,卻從容自若,泰然處之,後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達出詩人不怕犧牲的精神及永留高潔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竹石》
<題解>竹石,指長在巖石中的竹子。詩人是著名畫家,他畫的竹子特別有名,這是他題寫9比1《竹石圖》上的一首詩。詩人借讚美巖竹的堅定、頑強,說明做人要有骨氣,不能隨風倒。
<詩意>
「咬定青山不放鬆」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一點兒也不肯放鬆。(「咬定青山」既是寫竹,也是暗喻人的頑強不屈的精神。)
「立根原在破巖中」原來,竹子把它的根深深地扎在碎裂的山巖之中。(「立根、破巖」既是實寫竹,也是暗喻人的堅定立場。)
「千磨萬擊還堅勁」哪怕遭受千萬次的磨難和打擊,竹子依然還是那樣的堅韌和強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也不管刮的是風東西風,還是南風北風,都不能把它吹倒,都不能讓它屈服。(「東西南北風」既指自然界,也指人類社會,表明竹子在惡劣的環境中立場堅定,不隨風倒。)
<賞析>這首詩託物言志,「青山」賦予它高大挺拔的形象,「破巖」寫出了它紮根的艱難和頑強,「千磨萬擊」「東西南北風」表明它承受著外界的巨大壓力。詩人用「咬定」「立根」「堅勁」「妊爾」這些擬人的和有力的詞語,充分表現了竹子在艱難、惡劣的境遇中堅韌不拔、頑強不屈的精神,抒寫了詩人自己對當時黑暗、汙穢的社會的不妥協的鬥爭意志和高尚節操。
這三首詩在表達方法上都是託物言志,表面是在寫馬、石灰、竹子等事物,實際上是寓意於物,通過對馬、石灰、竹子等事物的描寫和敘述,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意願。
總之,是駿馬就要縱橫馳騁疆場;是石灰就要永留清白在人間;是勁竹就要迎風昂首挺立……更何況有一顆堅強、有才的人呢?評論區,留下你的真知灼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