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古詩,體會託物言志的表達方法,感悟詩人不同尋常的情感

2020-12-15 王老師同步課堂

大家好,歡迎來到好好做教育,我是王老師,今天我們來學習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10《故事三首》。

圖片展示:課題內容說明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唐詩宋詞元曲就是我們的民族瑰寶。本次我們就通過學習《馬詩》、《石灰吟》和《竹石》中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來感悟詩人渴望建功立業、堅守高尚節操和不與世人同流合汙的思想情感吧。

圖片展示:多音字與同音字

一、什麼是託物言志?

託物言志,也稱寓意於物,就是通過對物品的描寫和敘述,表現自己的志向和意願。託物言志是古典詩詞中常見的一種表現手法,指詩人運用象徵或起興等手法,通過描摹客觀事物的某一個方面的特徵來表達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圖片展示:三首古詩的託物言志

二、作者介紹:

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西)人。有「詩鬼」之稱,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于謙(1398-1457)明代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字廷益,永樂進士。萬曆間諡忠肅,有《于忠肅集》。

鄭燮(1693-1765)清代書畫家、文學家。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擅寫蘭竹,以草書中豎長撇法運筆,體貌疏朗,風格勁峭。工書法,用隸體參入行楷,非古非今,非隸非楷,自稱「六分半書」。為「揚州八怪」之一。工詩詞,描寫民間疾苦頗為深切。所寫《家書》《道情》,自然坦率,為世稱道。有《板橋全集》。

三、古詩解析:

《馬詩》

<題解>同題詩二十三首。這組詩雖寄託不同,但基本精神都是寫渴望建功立業的抱負。本詩是其中的第五首,可以作為二十三首詩的代表。

<詩意>

「大漠沙如雪」月光下,遼闊的沙漠一望無垠,黃沙萬裡,像鋪上了一層皚皚的白雪。(比喻)

「燕山月似鉤」燕山山脈的上空,高高地懸掛著一彎秋月,放射著清冷的光輝。(比喻)

圖片展示:類似的比喻修辭手法詩句

「何當金絡腦」什麼時候才能給馬配上黃金裝飾的馬籠頭。(「何當」一語承上啟下,既寫出了對建立勳業的嚮往之情,又表現出對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

「快走踏清秋」讓它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縱橫馳騁,殺敵報國,建功立業。

圖片展示:三四句的思想感情

<賞析>本詩上兩句的「沙如雪」「月似鉤」,極其精煉的勾勒出戰場的典型環境,後兩句借駿馬喻抱負。詩人以馬自喻,表達了自己願意為國家建功立業的遠大志向和強烈渴望。

《石灰吟》

<題解>吟,古代詩歌題材的一種。《石灰吟》是明代詩人于謙寫的一首讚頌石灰的廣衛傳誦的佳作。

<詩意>

「千錘萬鑿出深山」石灰巖要經歷過千萬次捶打和開鑿,才能被開採出深山。(「千、萬」是虛詞,形容次數很多,「千錘萬鑿」「深山」寫出了石灰巖開採的不易。)

「烈火焚燒若等閒」把烈火焚燒,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情。(「烈火焚燒」寫出了石灰巖在燒制過程中所經歷的痛苦。)

「粉骨碎身渾不怕」即使粉身碎骨,石灰也全然不會懼怕。(本句表現了石灰不怕犧牲的精神,「粉骨碎身」指石灰使用時,要碎散成為粉末。)

「要留清白在人間」也要將清白高尚的節操留在人世間。(「清白」在這裡表面上是指石灰的顏色。實際上是指高尚的節操,清白的人生。)

<賞析>這首詩託物言志,表面上寫石灰,實際上是拿石灰自喻,說明自己不管遭受到多大的挫折,即是粉骨碎身,也要保持崇高的品格。首句寫開採石灰巖的艱難困苦,次句寫石灰巖在燒制過程中面對嚴酷考驗,卻從容自若,泰然處之,後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達出詩人不怕犧牲的精神及永留高潔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竹石》

<題解>竹石,指長在巖石中的竹子。詩人是著名畫家,他畫的竹子特別有名,這是他題寫9比1《竹石圖》上的一首詩。詩人借讚美巖竹的堅定、頑強,說明做人要有骨氣,不能隨風倒。

<詩意>

「咬定青山不放鬆」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一點兒也不肯放鬆。(「咬定青山」既是寫竹,也是暗喻人的頑強不屈的精神。)

「立根原在破巖中」原來,竹子把它的根深深地扎在碎裂的山巖之中。(「立根、破巖」既是實寫竹,也是暗喻人的堅定立場。)

「千磨萬擊還堅勁」哪怕遭受千萬次的磨難和打擊,竹子依然還是那樣的堅韌和強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也不管刮的是風東西風,還是南風北風,都不能把它吹倒,都不能讓它屈服。(「東西南北風」既指自然界,也指人類社會,表明竹子在惡劣的環境中立場堅定,不隨風倒。)

<賞析>這首詩託物言志,「青山」賦予它高大挺拔的形象,「破巖」寫出了它紮根的艱難和頑強,「千磨萬擊」「東西南北風」表明它承受著外界的巨大壓力。詩人用「咬定」「立根」「堅勁」「妊爾」這些擬人的和有力的詞語,充分表現了竹子在艱難、惡劣的境遇中堅韌不拔、頑強不屈的精神,抒寫了詩人自己對當時黑暗、汙穢的社會的不妥協的鬥爭意志和高尚節操。

圖片展示:「竹」

這三首詩在表達方法上都是託物言志,表面是在寫馬、石灰、竹子等事物,實際上是寓意於物,通過對馬、石灰、竹子等事物的描寫和敘述,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意願。

總之,是駿馬就要縱橫馳騁疆場;是石灰就要永留清白在人間;是勁竹就要迎風昂首挺立……更何況有一顆堅強、有才的人呢?評論區,留下你的真知灼見吧。

相關焦點

  • 思維導圖帶你賞析不同類別的古詩
    隨著教改,古詩在語文課本中的數量急劇增加,許多家長,許多學生課下努力背誦古詩,可是對古詩的內容仍然一知半解,這該怎麼辦?今天葉子老師用幾幅圖帶你準確鑑賞不同類別的古詩。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抒發了詞人對昔日英雄人物的無限懷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詞人對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懷古詩的鑑賞首先要弄清史實、典故。其次要體會意圖、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方法。1,形式標誌標題中有古蹟、古人名,或在古蹟、古人前冠以詠。或在古蹟、古人後加懷古詠懷等。
  • 顧炎武的一首絕句,託物言志,詩人不愧為清初的一代宗師
    古詩詞經常有一些託物言志的優秀作品,比如李白就曾自比大鵬鳥,抒發他崇尚自由、希望展翅高飛的願望。白居易曾在大唐的中書省任職,古人把中書省稱作紫薇省,他也把自己比作紫薇花。杜甫更是形容自己為腐儒、以及天地間的一個沙鷗。
  • 輕鬆掌握小竅門,學會寫託物言志類小作文
    在初中語文部編教材七下課本中,第五單元學習託物言志的手法:體會如何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寫景狀物,寄託自己的情思,抒發對社會人生的感悟。學習完了這幾篇課文,可以發現寫託物言志類的文章是有竅門的。1、巧妙引出對象託物言志,即將個人之「志」依託在某個具體之「物」上。「物」便具有了某種象徵意義,成為作者的志趣、意願或理想的寄託者。所以,這個物就要有所選擇。可以是動物昆蟲,也可以是樹木花朵。設置恰當的情境,引出要描寫的「物」例如: 已經10點多了。
  • 唐彥謙的《詠馬》:以馬喻人,託物言志,霸氣十足
    我推薦晚唐詩人唐彥謙的《詠馬》(其二)。崚嶒高聳骨如山,遠放春郊苜蓿間。百戰沙場汗流血,夢魂猶在玉門關。唐彥謙(?曾任晉、絳二州刺史,晚唐詩人。注釋:1.崚嶒:原指高山峻貌,這裡指馬骨嶙峋。2.苜蓿:俗稱金花菜,野生草本植物。
  • 閱讀寫作詩詞:常用的表現手法,託物言志、點面結合、借景抒情等
    2、作用:使情和景相互感應交融、依託,從而營造出一種物和我一體的藝術境界,完善的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可以給讀者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受。2、作用:給人最真實的感受,同時又能多方面的展示,描寫的對象的特徵,使之更加的突出,並能深刻地揭示事件的意義,充分表達情感。
  • 老師帶你玩兒古詩(三)——選自必背古詩
    學古詩不能逼著學生埋頭苦背,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是孩子越來越不願意背古詩,不止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打擊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所以趣味學習勢在必行,老師帶領大家一首一首玩兒古詩。1.《出塞》(唐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 利用古詩,理解內容與訓練表達兩不誤
    古詩,是老神州行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那些託物言志,激勵我們向上的詩詞,更是我們的精神糧食,需要我們好好的傳承。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更是要充分地利用古詩的特點,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我以古詩《題畫蘭》教學為例,來闡述怎樣在古詩教學時落實內容的理解與表達的訓練。《題畫蘭》這首古詩選自鄂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詩詞誦讀。
  • 學習《古詩詞三首》第一課時,想像畫面,體會感情,感受古詩韻味
    這一節課,我們的學習目標是:1.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2.運用查工具書、結合注釋、藉助資料、聯繫生活、想像畫面的方法了解古詩大意,能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3.想像詩中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抒發的感情,感受古詩的韻味。教學重點是能夠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情感。教學難點是通過對詩句的感悟形成畫面感,說出詩中描繪的景象,感受詩的意境。
  • 高中語文常用表現手法(2):抑揚、比興、象徵、白描、託物言志等
    初高中語文最常用的10種表現手法:對比、烘託、鋪墊、揚抑、暗示、比興、象徵、白描、夾敘央議、託物言志。上篇文章高中語文常用表現手法舉例分析(1):對比、烘託、鋪墊、暗示,已經講過前四種。本文接著說後幾種:而後以簡單的例子來說明。5.比興比興是中國詩歌的一種傳統表現手法。
  • 高考語文備考:如何讀懂古詩
    因此,必須扭轉輕讀詩、重做題的傾向,我們應沉下心來,反覆咀嚼,一定要重視古詩本身給我們傳達的內容,從而來解讀古詩。 在考場上,究竟怎樣才算讀懂了一首詩歌呢?一是明白表層意思:能翻譯出大意,把握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景物等基本內容;二是領會深層意思,即能看出寫了什麼意境(形象、氛圍),表達了什麼情感(情緒、心境),反映了什麼思想(態度、觀點)等。
  • 四年級上《古詩三首》:詩句表達哲理的理解,感悟細緻觀察的意義
    四年級上《古詩三首》:詩句表達哲理的理解,感悟細緻觀察的意義一、學習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古詩。藉助「注釋」,結合生活實際,了解詩歌意思,感受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景象,體會詩人細緻觀察的功力。聯繫全詩,結合生活實際,能說說對詩句表達的哲理的理解,感悟細緻觀察的意義。
  • 高考語文複習之詩歌鑑賞表達技巧篇:表達方式
    從「情」與「景」的角度賞析,本詩(詞)是怎樣表達作者情感的。詩(詞)中的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試作簡要分析。一、詩歌中的抒情詩歌最大的特點是抒情性,抒情是古詩創作中運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表達方式,它可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
  • 因為你還沒掌握這些詩詞的表達技巧與鑑賞規律
    一、古詩詞常用表達技巧詩歌的表達技巧多種多樣,常見的有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虛實相生、情景交 融、映襯對比、伏筆照應、借古諷今、託物言志直截了當地抒發了詩人甘願為了天下貧寒的知識分子而犧牲自己的真摯感情。(2)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指詩人通過描寫景物來抒發情感、表達思想。
  • 古詩文推薦|陳子龍《渡易水》
    譯文 昨夜寶刀在匣中幽幽鳴,燕趙的悲歌最能表達壯士心中不平。易水緩緩流淌,天青草綠,山河依舊,可惜這裡已無處送別像荊軻那樣的壯士賢良!
  • 託物言志文章對生命的讚頌
    剛剛講過蘇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詠物抒懷》,我發現在幾篇短短的託物言志文章中,無一不滲透著作者對生命的思考和謳歌。即使文中所言之志,讚美的是革命者、人民、戰士、鮮花,生命元素,像一條曲折蜿蜒若隱若現的小河,在其中暗流湧動,不經意間便會斬露頭腳。 《海燕》:生命,因勇敢搏擊而美!
  • 2021年高考古詩鑑賞複習——詩歌鑑賞表達技巧術語集釋
    詩人用一幅色彩鮮明、生機勃勃的初春美景圖,抒發了自己經過戰亂的奔波流徙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適、歡悅之情。②以哀景寫哀情。如杜甫的《登高》,全詩通過對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哀景)的描寫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哀情)。③以樂景寫哀情。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 花中四君子之古詩中的梅花
    花中四君子,即中國古詩文中常提到的梅、蘭、竹、菊。其中,梅迎寒而開,美麗絕俗,而且具有傲霜鬥雪的特徵,是堅韌不拔的人格的象徵。古詩中也有詩人常常提及,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有哪些古詩吧!梅花 王安石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 古詩難懂?給你一把閱讀古詩的鑰匙
    古詩,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經典。閱讀古詩,可以豐富語言積累、提升審美能力、提高文學素養。近年來,語文學科更加重視對詩歌閱讀能力的考查。如何讀懂一首古詩?這個方法管用!一、首先析題目。
  • 2020年浙江省中考語文真題分類彙編4:古詩鑑賞 答案版
    【答案】想像奇特,詩人將自己對朋友的情感寄託於「白雲」,「白雲相送」既表達了對朋友的同情和寬慰,又借「白雲」高潔的形象隱含著對友人的讚賞和激勵。22020年浙江省湖州市(四)閱讀下面古詩,完成第14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