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罕走廊

2021-02-08 新疆美

「新疆美」建議wifi條件下觀看!


瓦罕走廊,祖國西部邊陲一條充滿著神奇色彩又令世人嚮往的通道。這條橫亙在帕米爾高原上的「天路」, 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與貿易的重要通道,也是古往今來兵家必爭之地,更是我國與阿富汗之間的唯一陸上通道。


它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國接壤,素有「雞鳴四國走廊」之稱。藍天、白雲、雪山、牧場,仙境般地瓦罕走廊;戍邊、守防、執勤、站崗,鋼鐵般地邊關衛士。18年的邊關歲月,能作為這邊關軍人中一粒微不足道的「紅細胞」,我身感成分榮幸,每每回憶,有很多往事漸漸變得模糊,甚至淡忘,可是那些爬冰臥雪、執勤巡邏、抗缺氧、鬥嚴寒的畫面銘刻終生。


  瓦罕走廊長約400公裡,東西走向,其中在中國境內長約100公裡,南北寬約3至5公裡,最窄處不足1公裡;其餘300公裡在阿富汗境內,最寬處約75公裡。中阿兩國在狹長的瓦罕走廊東端相毗鄰,邊界線只有92.45公裡。瓦罕河由西向東流160公裡後,在當地主要村莊卡勒尼亞茲貝格,附近注入帕米爾河。


  塔什庫爾幹河的北面就是傳說中「漢日天種美麗神話」公主堡的遺址。相傳,在一千多年前,有一位漢族公主遠嫁波斯。當送親的隊伍來到克孜庫爾幹山下,突遇匪亂,為保護公主安全,就近把公主安頓在陡峭的山崗上面,四周嚴密把守,每天的飲食專門用一根繩子吊上去。不久,匪亂平息,隨從恭請公主啟程,不料公主居然已懷有身孕!原來,公主在山頂的時候,每天有一個騎著金馬的王子,從太陽裡飛出,來到山上和公主約會。公主腹中的孩子就是「漢日天種」。忠心的隨從就地安營紮寨,用石頭在山頂上建起宮殿(日後稱作「公主堡」),並擁立為王。隨從們則在山崗附近的開荒種糧。一年後,公主生下一個英俊的男孩,成為朅盤陀國人的祖先。


  與其遙相呼應,獨立紅頂樓房,便是常年駐守在這裡的喀什軍分區某邊防連所在地--卡拉其古,柯爾克孜語意為「黑洞」,因地處瓦罕走廊咽喉部位,常年狂風肆虐,環境惡劣而得名。

  「公主堡下練精兵,龍頭山上謀打贏。」該連連長劉建偉幽默地說道。「橫批,守瓦罕走廊」。沿喀拉庫力秋河向西約3公裡處。在克孜庫爾幹山和紅其拉甫群山簇擁的冰峰下,一座座紅房頂、金牆壁的「惠民」房映入眼帘。勤勞、純樸的柯爾克孜牧民在高原的陽光下,趕著牛羊放牧於山水之間。這個具高原色彩和時代氣息的原生態村莊,便是瓦罕走廊第一村――排依克村,它也是我國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唯一一個柯爾克孜民族的村莊。過瓦罕三橋,沿明鐵蓋河向裡約10公裡,就是中外著名的明鐵蓋達坂。塔吉克語意為「一千峰駱駝」。這一帶的最珍貴野生動物——帕米爾大頭羊是馬可·波羅經過這裡時發現的,他把這一發現寫入了《馬可·波羅遊記》,所以國際野生動物組織又將其命名為「馬可·波羅羊」。

  「古道倚長劍,邊關鑄軍魂。」一句樸素而富有激情的紅色標語在雪山之中顯的非常醒目。羅卜蓋孜前哨班駐紮在此。哨班向前約200米處,海拔4500多米羅卜蓋孜溝的山坡上,「玄奘取經東歸古道」紀念碑講述著《西遊記》中神話而又真實的史實。

  沿著瓦罕走廊繼續向西,便是瓦罕走廊中部的託克滿蘇。塔吉克語意為「水磨盤」。它像一個巨大的石頭製作而成的磨盤,在帕米爾高原不停的旋轉著,雖然哨所的官兵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是衛國戍邊的使命始終沒有變。
  再往西行,就進入了鮮花盛開的地方--克克吐魯克。這裡的守防官兵用「鮮花盛開」描繪著詩一般的冰川哨所。而「頭頂藍天、腳踏白雲,四季風雪、草木皆無」才是這裡真實的寫照。


  繼續向西南方向前進約20公裡,有一道鐵絲網靜靜地立在中國和阿富汗的邊界上。1963年11月,中阿兩國籤訂了《邊界條約》,正式劃定了兩國在瓦罕走廊的邊界線。中阿1、2號界碑就聳立在鐵絲網前50米處,這一立立出了全世界時差最懸殊的陸地邊境(中國和阿富汗相差3個半時區),也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陸地邊境之一。它雖是我國瓦罕走廊的終點,但卻是我們邊防軍人的守點。

  從公元399年,晉朝法顯西行求佛,到高僧玄奘取經東歸、唐朝高仙芝輕騎滅小勃律國,以及沿途中隱約可見的國民黨邊防軍營盤遺址。再到新中國建立以後,我國在瓦罕走廊建立起的堅固而強大國防。雖然瓦罕走廊失去了昔日來往不絕古絲綢之路的繁華,但是隨著鄰國之間的和睦相處、紅其拉甫口岸的開放,相信不久的將來瓦罕走廊仍會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新景象。
  風雪邊關,我們因為你而存在-邊關,祖國疆土的門戶,國家主權的象徵。而邊防軍人作為祖國邊境線最前沿的哨兵。他們始終牢記職責,時刻準備著,隨時為祖國和人民犧牲一切。仗可以百年不打,兵不能一日不練。作為瓦罕走廊的邊防軍人,肩負著守衛祖國領土完整、打擊敵對勢力和恐怖分子的神聖使命。如何沒有過硬的軍事本領,就很難擔負起強邊固防的職責。

  翻開瓦罕走廊的歷史。19世紀末,由於沙俄的侵略擴張,中俄兩國曾在包括瓦罕走廊在內的整個帕米爾高原發生爭端。與此同時,俄英兩大帝國由於在中亞爭奪勢力範圍,也不斷在阿富汗地區發生衝突。為避免進一步的衝突,1895年3月11日,英俄拋開了兩個最重要的當事國中國與阿富汗,籤訂了《關於帕米爾地區勢力範圍的協議》,不但劃定兩國在帕米爾的勢力分界線,而且將興都庫什山北麓與帕米爾南緣之間的狹長地帶劃作兩國間的「隔離帶」,即「緩衝地帶」。全長約460公裡的瓦罕走廊,而在我國境內僅有約90多公裡,其餘300多公裡在阿富汗境內。歷史上,瓦罕走廊曾屬我國管轄。這是一段恥辱的歷史,它深深地刺痛著邊關軍人的心,也正是因為這種傷痛,才讓我們這些邊防軍人更加懂得了――「邊關」。

  「沒有練就軍事硬功,不算合格邊關士兵」,這已成為瓦罕走廊裡邊防軍人的錚錚誓言。駐守瓦罕走廊之初,有一位久經戰場的老連長,為提高官兵們的軍事素質,在海拔4300米的雪山上,組織一次搶佔4700米山頭演習。結果,參加演習的40名官兵中,在規定的時間內,只有2名戰士上氣不接下氣地爬到了目的地,其他人員因強烈的高原缺氧反應,上吐下瀉,差一點出人命。為此,一個「如何適應高原缺氧,練就過硬軍事素質」的討論,成為了代代官兵不懈探索的課題。

  如今,零下三十多度,邊關戰士爭著在茫茫雪海裡進行耐寒訓練,一呆就是二三個小時。強烈紫外線下,官兵們戴上防護眼鏡和面罩進行耐高溫訓練,皮膚由白變紅、紅變黑,不知道脫掉了多少層皮。甚至有些戰友因訓練時防護不當,皮膚被紫外線灼傷後,帶著高原疤痕回家。

  嚴格的邊境管控,成功的涉邊處置,是檢驗邊防軍人軍事訓練的唯一途徑。2012年9月下旬,護邊員克裡木用CDMA手機報告,距達不達爾鄉還有3公裡的皮斯嶺山口發現可疑人員。某邊防連連長劉建偉迅速組織應急班出動,前往20公裡處的事發地點,僅用80分鐘,就成功抓獲了5名想潛逃到阿境內參加「聖戰」的恐怖分子。
  去年7月11日,在瓦罕走廊20多公裡,向右拐的一個山口,軍、警、護聯合出動,抓獲了1名因在塔吉克斯坦旅遊迷失方向誤入我境的德國男子。一個護邊員就是一個哨兵,一個蒙古包就是一坐哨所。塔吉克、柯爾克孜、地方鄉政府、邊防派出所已與駐守在瓦罕走廊裡的邊防軍人建立了軍、警、民、護四位一體的管邊控邊聯防機制,為維護祖國領土完整和邊疆社會穩定默默地奉獻著!

  冰封哨所暖,雪裹邊關固。近年來,由於瓦罕走廊逐漸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黨和國家也在逐步地改善邊防官兵的設施建設。先後配備多功能巡邏車、修建邊防執勤路、架設營區監控系統,特別是為守防官兵新建了功能齊全的第五代新營房,官兵們「吃上了營養餐、吸上了保健氧、學習有網絡、電話通家鄉」。雖然高寒缺氧的惡劣自然環境依然在考驗著每一名邊關軍人,但是訓練、巡邏、生活、學習等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託克滿蘇邊防連連長孫龍飛激動地說:「新的歷史時期,新的戍邊守防,邊關對於我們這些新一代邊防軍人來講,也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紮根帕米爾、忠誠戍邊關!」

  冰川點位,我們因為你而戰鬥-90多公裡的瓦罕走廊,幾十個海拔5000米上的冰川點位。 天宮巧匠勾畫出了帕米爾高原的自然奇觀,而終年駐守在這裡的邊關軍人用生命鑄起銅牆鐵壁般的邊疆防線。

  2001年「9·11」阿富汗戰爭的爆發,美國想借道瓦罕走廊,使原本祥和、寧靜的邊關,如似一盆熊熊烈火,引起國內外人們的關注。

  因為點位在那裡,瓦罕走廊裡的邊防官兵要歷盡艱險一次次奔赴;因為界碑在那裡,一代代帕米爾人要前僕後繼用生命去守護。這是一條神秘而又艱險的走廊,卻是邊關官兵日日月月要走下去的路。

更多精彩請關注新疆美!

新疆美公眾微信:xj8178
服務QQ:2542850107

為了美麗富饒的家鄉、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

在此邀請大家都做「新疆美」文化使者,傳播各種新疆美!

還在等什麼,一起把新疆的美分享給我們的朋友吧!

點擊右上角-點擊「分享到朋友圈」

  點擊右上角-點擊「發送給朋友」

如何每天收到此精彩的文章

  點擊右上角-點擊「查看官方帳號」-點擊「關注」

  打開微信-朋友們-添加朋友-搜號碼-查找「xj8178」

相關焦點

  • 神秘的瓦罕走廊(一)
    最近幾天,美軍空襲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中國邊境地區的東伊運訓練營地,神秘的瓦罕走廊又一次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中國的網絡上關於瓦罕走廊似是而非的傳言一直存在
  • 瓦罕走廊——被遺忘的古絲綢之路
    關於瓦罕走廊的正式記載始於玄奘法師。公元629年,玄奘花了七天七夜穿過瓦罕走廊。他在離開塔什庫爾幹之後進入瓦罕走廊,河流沿線山頂上矗立的古堡曾令他驚嘆不已。時至今日,一些古堡仍聳立在噴赤河對岸塔吉克斯坦境內。
  • 瓦罕走廊:中國與阿富汗的零距離
    整個走廊東西長約400公裡,南北最窄處僅15公裡,最寬處約75公裡。中阿兩國在狹長的瓦罕走廊東端相毗鄰,邊界線只有92公裡。長寬瓦罕走廊長約400公裡,東西走向,300公裡在阿富汗境內,最窄處僅15公裡,最寬處約75公裡,其中在中國境內長約100公裡。 中阿兩國在狹長的瓦罕走廊東端相毗鄰,邊界線只有92.45公裡。瓦罕河由西向東流160公裡後,在當地主要村莊卡勒尼亞茲貝格(Qal'eh-yeNiazBeyg)附近注入帕米爾河。
  • 瓦罕走廊,一個極端貧瘠而又獨特神秘的地方
    瓦罕農民沿瓦罕走廊繼續東進,中部是瓦罕河流經的地區。它由與巴基斯坦接壤的喀喇崑崙山脈提供水源。它蜿蜒穿過群山,是瓦罕走廊中部100多公裡長度範圍內人們的主要生命線。瓦罕河:8月的瓦罕河谷才漸漸有些春意,解凍的瓦罕河邊綠草青青。這水的亮藍色是由於冰川融水吸收了沿途土壤裡的礦物質所呈現的顏色。
  • 大河流過:騎山地車穿越瓦罕走廊
    瓦罕走廊被認為是我們這個星球上最偏遠、最險惡的地區之一。丹·米爾納的騎行之旅跨越250公裡,涉及三個海拔4900米以上的山口,一路上與他作伴的除了有著同樣目標的山地車騎友及嚮導之外,也就剩下白天的馬行小徑,和夜裡零下10度的營帳了。在瓦罕走廊騎行絕不是件簡單事。  本文圖均為 Dan Milner 圖起初我們看著馱畜們過河。
  • 阿富汗的「瓦罕走廊」有什麼戰略價值嗎?該不該利用?
    多看歷史,多看地理 瓦罕走廊既然是中國的為何不能完整的收復回來?還居然阿富汗300公裡,而我方只有近100公裡面積?如不能完整收復也應平分這近400公裡的該走廊的。 整條瓦罕走廊呈現東西走向,總長約300多公裡。
  • 阿富汗與中國原來是鄰國,人跡罕見瓦罕走廊風景如此美、如此荒涼
    阿富汗與中國原來是鄰國,人跡罕見瓦罕走廊風景如此美、如此荒涼瓦罕走廊,一個讓人聽起來陌生的地名,但它卻是未來中國通往中亞的重要通道。瓦罕走廊是阿富汗的一個狹長地帶,並且他與中國接鄰,位於帕米爾高原的南端和興都庫什山脈的北東段之間的一個山谷。西起阿姆河上遊噴赤河及他的支流帕米爾河,東接我國新疆自治區的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整個走廊東西長300公裡,最窄處僅約15公裡,最寬約75公裡。中阿兩國在狹長的瓦罕走廊東端相相鄰,邊界線約90多公裡。
  • 阿富汗伸出400公裡大長手,與我國接壤,瓦罕走廊是如何形成的?
    如果你仔細在地圖上看一下的話,就會發現阿富汗和我國之間有一條狹長的走廊,走廊的北面是塔吉克斯坦,南面則是巴基斯坦和克什米爾地區,這條走廊的東西兩邊則連通了我國和阿富汗,正是因為有了這條走廊,才使得阿富汗成為我國的鄰國之一。
  • 瓦罕(WAKHAN)
    在評價瓦罕熱情好客的傳統之前,巴達赫尚的同胞事先為瓦罕河谷的山地人取名「瓦赫尼斯(Wakhanis)」。事實上,瓦赫尼人的熱情好客應該是非常真誠的,其待客之道嫻熟親近。瓦罕人的熱情好客源於他們地處「瓦罕絲綢之路」的商旅通道,絡繹不絕的客人要麼南下印度,要麼東去中國。應該指出的是,在過去,任何一個到達這片土地的旅行者,都會得到悉心照料,住在哪個村莊?
  • 兩國間有條狹長的走廊!
    阿富汗與我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接壤,阿富汗之新疆有一條瓦罕走廊(又叫阿富汗走廊、瓦罕帕米爾),從地圖上看,瓦罕走廊是一個非常狹長的地帶,呈東西走向,走廊東西長約400公裡,在我國境內長約100公裡。阿富汗與我國新疆在瓦罕走廊的東端接壤,邊界線只有92.45公裡。
  • 阿克賽欽、喀喇崑崙走廊、加勒萬河谷,班公錯湖,都屬於中國
    帕米爾高原與喀喇崑崙山是中國新疆地區與中亞、南亞的天然屏障,但中間也有很多走廊,如瓦罕走廊連接中國與阿富汗,喀什崑崙走廊連接中國與巴基斯坦
  • 來自走廊的恐懼:恐怖電影裡,為何少不了走廊的橋段?
    她從迷宮和混雜的通道中進入了現代家庭走廊合理的比例和布局中。到了19世紀中葉,走廊在家庭住宅中大量出現後,「走廊鬧鬼」的故事便屢見報端:新聞報導、城市故事和荒誕奇談中都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他一下昏了頭,不敢相信,「在漫長的灰色走廊的盡頭」才清醒過來,「那是他黑暗隧道的另一端」。恐怖電影:走廊鏡頭在恐怖電影的視覺經濟中,走廊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所以至少在《卡裡加裡博士》(The Cabinet of Dr Caligari,1920年)的表現主義幽閉恐懼空間之後,走廊鏡頭就成了很常見的比喻方法。
  • 賓館走廊———標準化的困境
    賓館走廊常常千篇一律,按照一個標準建造,讓人產生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人們雖然處於不同的賓館,但是總認為環境熟悉,自身沒有變化什麼位置了。標準化的走廊並非不能突破設計困境,有的賓館在走廊裡放上桌子,桌子上放上花朵,地面鋪上地毯,牆壁用了帶花紋的布覆蓋,頂燈設計花樣翻新,牆上掛了名畫等等,但不管怎樣設計,走廊就是一條過道,沒有什麼其他的功能,也就失掉了風格和意義。從功能上來說,賓館注重的是外在形象,是每間客房的標準設施,是服務人員的服務標準,對於走廊並不是很重視。這就是大部分賓館走廊都成了整齊劃一風格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