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毀一個人的反思能力有多簡單?只要一直給他反饋

2020-12-10 魚堂主

最近,在知乎看到一個問題:如何才能摧毀一個人?

有一個回答,很有意思。它說:

不停的給他反饋,不需要經歷過程,慢慢就失去了思考。

這個回答很妙。

因為,它涉及到人性深層的一個機制。

有些東西我思考了很久,憋不住想任性表達出來。

這些思考困擾我很久,一直都是很零碎,當日落的時候,思想升起。現在正是開啟一場思維旅行吧!

第一個思考:信息讓世界變得更加擁擠了。

現在人的聯繫越發簡單,信息的傳播也變得便捷,這個世界充斥著各種信息,而個人的存在空間不斷被擠壓。

我小時候的聯繫方式叫「捎信」,就是幫忙帶一個口信。

比如,我要告訴隔壁村的誰一件事,看到同村的人剛好要去,就讓他幫忙帶個話。

遇到特別急的事會專門跑一趟,如果不急就看運氣了, 有可能幾天才能恰好趕上。後來村裡通了公交車,其實每天就一趟,早上出發,下午開回來。

這樣只能做到每天固定的捎信,還能捎帶一點東西,比如,油,面,其他用品。

慢慢的有了座機電話,外面打來電話說找誰掛斷,然後約好10分鐘在打了,在去鄰居家叫來等電話。

這些過程中間都有一個時間差,我們經常說過去的生活很慢,不是生活本身慢,而是傳遞信息的速度很慢。大家都習慣了等待,信息傳遞到個人總有一個圍欄。雖然分隔了信息,同樣也幫我們過濾了信息。

現在人人都有手機,信息變成了即時通訊。這個當然是好事,正面意義很多,我承認了,所以不要給我抬槓。

我說出來,就是想作為討論,我們失去的那些東西。

以前覺得吵,可以馬上走人,回到家就安靜了。現在可以躲開現實世界的吵鬧,卻躲不過網絡消息的噪音。

有時候反而覺得,現實世界的吵鬧能讓人安靜下來。

當然,我的思考是很膚淺的,最近看了《十三邀》許知遠採訪人類學家項飆,裡面提到了「附近消失」的概念,讓我聯想到一起。

附近的消失,讓每個人都可以聯繫在一起,打破了距離限制,也讓每個人都暴露在「即時反饋」中。

我們開始變得身不由己,聽說有公司5分鐘沒回微信就被開除,男朋友10秒鐘沒回信息就被分手,這種時刻準備的感覺讓人疲憊,個人的空間感越來越被侵佔,我們變得無處可躲。

以前的時間是線性的,我要去你家玩,首先要走到你家,才能開始玩。

現在的時間變得越來越碎片化,在去的路上就告訴你我到哪裡了,還能點個外賣吃,再回幾條其他朋友信息。

時間變越來越碎片化,但是我們對時間的感受又非常強烈,就好像我們可以接受時間被切割。同時做很多事,但是對別人回應自己變得越來越有控制欲。

別人晚回信息,快遞慢到了10分鐘,人就會變得非常焦躁,失去的控制感,讓人焦慮。

附近消失把空間釋放,整個世界變得擁擠。

第二個思考:只有反饋,沒有反思

時間的碎片化,人越來越需要被填滿。

時間一旦碎片化,就忍受不了完整的一段時間,接受不了一點空隙,總是想找東西填滿。

早上排隊買早餐,拿到號站在隊伍裡,馬上就掏出手機,左刷右點生怕浪費一點時間。(我不在批判什麼,不討論對錯,只討論社會現象)

反饋的觸達太快了,人越來越不想要經歷過程,馬上就要得到結果。

只要開始和結果,沒有過程,這一點多可怕。就好像每天起床,接著又躺下睡一樣,中間的過程去哪裡了,或者說被誰控制了。

一個個行為變成了開關,人人追求即時反饋,而人最厲害的反思能力正在下降。

好像一切東西都沒有距離了,如果不能達到即刻的欲望滿足,馬上就會很惱火。

而我們正在被這種即時滿足裹挾,而且是像看到骨頭,就留著口水跟著走了,也不考慮這個骨頭帶你去什麼地方。

被反饋佔滿會有什麼影響?

因為失去了反思能力,只是不停的接受,沒有反思就沒有推理,最後連理智都一起丟失了。

我們開始變得越來越情緒化,極端化,我們會對網絡一件事馬上抱有同情心和感動,因為某個人渣被揭露而憤怒,但是我們很快又被下一個熱點影響。

因為我們只要及時反饋,沒有參與過程,沒有過程就不可能參與行動,最後所有人都變成了旁觀者。

情緒越來越簡單直接,凡事只會表達情緒和觀點,而無法達成任何有價值事實。

第三個思考:剩女是自信喪失的代價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剩女居然變成了一個社會問題,結婚不是個人的事嗎,怎麼社會抱有這麼大的熱情。

我們被越來越多跟婚姻無關的事影響,因為這些東西,讓本來簡單的婚戀變得越來越複雜,也讓人慢慢喪失了原有的自信。

當婚姻開始變成數據對比的時候,也就是個人意志喪失的時刻。

以前兩個人喜歡就可以戀愛,現在變成了房子,車子,票子(追求這些沒有錯,我們只是討論現象)。剩女現象最大的受益者居然是房地產商,他們一直有意鼓勵剩女這個話語。

就是為了讓女生對剩女產生恐懼,逼著大家趕快去結婚,而在國內結婚最大的事情就是買房,也就推動了房地產的發展。

用許知遠的話說,就是房地產商創造出來一種「賤民」,本來大家都一樣生活,突然他們創造出了剩女這個概念,然後賦予剩女這個詞很多不好的解釋。

如果你不想做一個剩女,那你就得結合買房,這裡剩女就對等了「賤民」概念,你出身不好,如果你擺脫賤民身份,就得買一個贖罪劵;大概這個意思。

最後所有人都變成了輸家,本來自己正常生活,就被剩女了,道德上對不起父母,價值上又被社會羞辱。

更可怕的是社會共識開始接受這些觀念,所有人對生活的理解開始變得單一,但凡不想隨大眾就會立刻被孤立。

我們這個時代需要思考,需要對現象提出質疑的思考者。

當日落的時候,思想升起。

那什麼是人生的黃昏呢?(彩蛋:黃昏的時候,思想升起,此間用的正是黑格爾的辯證法,也呼應了密涅瓦的貓頭鷹。

在《法哲學原理》中,黑格爾提出了「密涅瓦的貓頭鷹」的說法。黑格爾說,哲學就像密涅瓦的貓頭鷹一樣。這是因為,貓頭鷹是在傍晚的時候才起飛,而不是在其他時候。

當日落的時候,思想升起。在許老師說起這句的時候,聽懂了他的隱喻,黑格爾傍晚的貓頭鷹在傍晚起飛,差點感動到哭。

當日落的時候,思想升起

會有一次迴光返照,突然重新愛上世界,愛上所有人,愛上所有的思想。

那一刻,就是我們黃昏的時候。

歷史是一個循環,惡俗消失,嚴肅回歸。

相關焦點

  • 摧毀一個人有多簡單
    編輯我們可以看到,要摧毀一個人,身體的傷害是最弱的,充其量只是讓人受到一點痛感,只能對意志力薄弱的人有用,對於真正受過這方面專業訓練的人來說,並不一定能造成摧毀的效果,說不定還能激起他更強的反抗心理。「上謀伐心」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突破一個人的心理防線,才能達到讓其崩潰的目的,而且更徹底,有些人你看他身體正常,但是卻失去了壯志,其實就是他已經被人從內心摧毀了,有人可以重建,有人則永遠失去恢復的可能。編輯那麼有那幾種方法可以從心理學角度摧毀一個人呢?
  • 從心理學的角度去摧毀一個人有多簡單,你知道麼?
    摧毀一個人是不是簡單,取決於這個人的內部的自我意識。自我意識由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調節構成。就是說,你認為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認為外部世界是怎樣?你對自己或者生活,有怎樣的情感體驗?你的行為模式是怎樣?…而靠外部環境去摧毀一個人是很難的。
  • 如何摧毀一個人的思考的能力?
    在開始這個話題之前,我想先問問大家,你們覺得要如何摧毀一個人的思考的能力?其實很簡單,讓他忙,或者讓他盡情娛樂。前者忙到昏天黑地,無暇思考,淪為用時間換金錢的器械,後者成為短期娛樂上癮,壓根不需要思考的機器人。這麼說起來,是不是感覺這兩種人在我們生活中都很常見?沒錯。因為思考說起來還真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
  • 心理學家:想要摧毀一個人的精神,這幾種簡單的方法就能做到
    人有多強大,就有多脆弱。當面對突發事件時,我們往往能展現出絕佳的韌性和品格。但面對持續的,細微的腐化,卻往往顯得不堪一擊。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想要瓦解一個人的精神意志,摧毀一個人的人格,其實很簡單,最常見的就有以下幾種。
  • 心理學:想要從心理層面摧毀一個人有多簡單?這3件小事就足夠了
    從心理學角度上將,想要摧毀一個人有多簡單?比你想像的還要容易。大量的心理問題的案例擺在那裡,從中你會發現,人的內心比想像的還要脆弱。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些事情,就能輕而易舉的摧毀一個人。比如下面這三件小事。
  • 摧毀一個人有多容易?心理學家:簡單的三句話就能做到
    人的心理有個非常明顯的特點:當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時,往往可以做到很堅強。所以你才能看到那麼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但面對潛移默化的改變,卻非常脆弱。很多能人志士,也許一開始都有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執著的目標。
  • 心理學:摧毀一個人可以多簡單?只需要持續做這5件小事就行了
    有時候,只需要簡簡單單的幾件小事,就能使一個人心理崩潰。下面這5件小事,都是曾經被心理學家們實驗過,並且十分有效。(1)持續否定如果一個人的心理素質不夠強大,其在面臨他人的否定時,就會產生心理壓力和自我懷疑。不過大多數人都能調節過來。但持續的否定則會使一個人對自我認知產生懷疑,其自信心,價值感都會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
  • 怎樣去徹徹底底的摧毀一個人的鬥志,答案很簡單
    如果想摧毀一個人,最直接的方法是,在其人生最巔峰時刻給他來個晴天霹靂,來個驚天大逆轉。從一個高富帥變成一個矮戳窮,在這樣的一個沉重的打擊下,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會變成廢材!在古希臘神話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西西弗斯因為在天庭犯了法,被大神懲罰,降到人間去受苦。對他的懲罰是:推一塊石頭上到山頂。每天,西西弗斯都要費很大的勁把石頭推到山頂,但是每到晚上休息的時候,石頭又自動從山上滾下來。
  • 「卡姆」吸毒事件,一個人價值觀崩塌有多可怕,優秀的父母會反思
    第二感覺:笑果文化的新聞真多,池子的事剛消停一會,又來一個更嚴重的新聞。新聞熱點就是不斷,吃瓜群眾只要有熱點,就有瓜子吃,好一幅「熱鬧繁榮」的景象,是不是你自己就是其中一員。吃瓜群眾吃瓜子,本沒有什麼不對,如果能把瓜子吃出美味,那才叫一個本事。
  • 如何從精神上徹底摧毀一個人?方法其實很簡單,掌握這三點就夠了
    生活中有很多打擊,有的打擊是表面性的,會讓一個人暫時失去生活的方向;有的打擊則會給一個人精神上的打擊,讓他由內而外的變得消極。 其中,效果最為明顯的莫過於從經濟上摧毀一個人,因為如果一個人如果沒有經濟能力,那麼無論是物質生活水平還是精神生活水平都無從談起。
  • 有一種能力叫簡單事情複雜化
    漢末時候有一個大將軍叫何進,他的姐姐是太后外甥是皇帝,當時他權利很大。當時的十個太監經常做壞事,何進想殺掉他們但是太后不支持。很多時候出現簡單事情複雜化就是因為組織的方案出自一個人之手,沒有進行討論或者即使討論了也沒有被負責人接納。沒有成長作為一個人犯錯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直犯錯誤就不可原諒了。真正的勇者不是百戰百勝而是越戰越強。
  • 心理學:精神上摧毀一個人,其實只要2個字「捧殺」
    卷首語:最近熱映的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中,有一句臺詞令人印象深刻——無論有病沒病,這人就是活的一個精氣神兒。電影講的是癌症背景下,一群患者如何掙扎著不被惡魔壓垮,以及這個過程中對命運的感悟與抗爭,抗癌家庭的酸甜苦辣,以及兩個少年的懵懂與相互救贖。
  • 杭州6歲中產女孩日程表曝光:摧毀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帶給你快樂。」從小用功學習,無疑是提升一個人底氣最好的方式。
  • 一個人最大的能力,是讓人對你放心
    大多數時間,你都提心弔膽,因為隨時要幫他填坑。我的前同事金萱,是一名新媒體編輯。她講故事的能力很強,擅長寫讓人感動的文字。但她的缺點也很突出:工作起來比較隨意,不喜歡及時反饋,細節問題不斷。不得不說,每次和金萱同組負責文章推送,我的內心都是崩潰的。不知道為什麼,她負責的事情,總能出現各種各樣的BUG,而且同樣的問題反覆出現。
  • 《認知覺醒》:一個人擁有這種能力,說明他很厲害
    換言之,如果一個人要是具有了這種自我覺察的認知能力,並且能用正確的方法來修正自己,那麼他一定是個厲害的人,或者正走向厲害的路上。德國心理諮詢師伯特·海靈格說,受苦比解決問題來得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來得簡單。由於他們不會自尋煩惱,看似這些人是大愚若智。然而毫無波瀾的日子,也註定他們會平庸地接近生命盡頭。另一類人相對來說,對自己的缺點是有所察覺,但是卻不願承認事實。
  • 一個人的意志力有多強,能力就有多強
    它不僅讓我看到了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拼搏的女排精神,更讓我懂得了,一個人的意志力有多強,能力就有多強。她十八歲被選上國家隊,原本以為可以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誰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無論是能力還是經驗,她都排不上號。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她連球都沒摸著,只能做一些很苦逼很勞累卻很基礎的力量訓練。對於教練的這種「歧視」和「針對」,年輕的郎平心裡自然很不服氣,也很委屈,於是她憋著一股子勁兒,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拼命加練,希望有一天可以用實力徵服教練。
  • 自省,對一個人有多重要?
    每個人都會犯錯,一個人犯了錯,能夠反躬自省,努力改正,這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偉大的人物之所以偉大,不是因為他們不犯錯誤,而是因為他懂得時刻反省自己。他在每天的日記中,都要將自己一天的言行,進行一番徹徹底底的反思、清掃。有一次,曾國藩與朋友小珊因小事產生嫌隙,經自省,認識到自己是犯了「盡人之歡,竭人之忠」的過錯,「宜速改過,走小珊處,當面自認不是」。
  • 心理學家:毀掉一個人的精神有多簡單?不用太複雜,只需這3句話
    人的堅強之處在於,當我們遇到某些突發性的「大風大浪」之時,往往可以頂得住,不被摧毀。而人的脆弱之處則是,長時間,微小的影響,能輕易地改變一個人的意志和精神。絕大多數人的墮落與頹廢,都是在「潛移默化」中實現的。比如說想要毀掉一個人,你只需要不斷對他說這些話。
  • 一個媽媽的深度反思:養廢一個男孩,到底有多簡單?
    更可恨的是,育兒過程中,他就像是我的實驗品,我總是後知後覺,出現問題了,才能得出經驗教訓。這一路,我和「如何養好兒子」這件事一直在打仗,偶有驚喜,大多打成平手,也有失敗得羞愧不已的遺憾。我常常反思,如果能重新養育一次兒子,我絕對不會再犯以下同樣的錯誤......
  • 不要小看落魄的人,只要他有這4個能力,很快就會「翻盤」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一時落魄不要緊,只要他有這4個能力,很快就會「翻盤」。一個人即便身處逆境低谷,只要擁有傑出的演講能力,也會聚攏資源、贏得人心、引起共鳴,扭轉乾坤。在種族戰爭中,黑人一直是處於被動的劣勢:他們成了弱智、粗魯、野蠻的代名詞,飽受歧視,被邊緣化到了最底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