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摧毀一個人的思考的能力?

2021-01-19 一樹綠葉

在開始這個話題之前,我想先問問大家,你們覺得要如何摧毀一個人的思考的能力?

其實很簡單,讓他忙,或者讓他盡情娛樂。

前者忙到昏天黑地,無暇思考,淪為用時間換金錢的器械,後者成為短期娛樂上癮,壓根不需要思考的機器人。

這麼說起來,是不是感覺這兩種人在我們生活中都很常見?沒錯。因為思考說起來還真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

大腦一開始設計出來,只是為了讓我們生存和傳承,至於思考這麼高耗能的想法,還是省省吧。

看到這可能很多人會說,你看,不想思考不是我的錯,是大腦的結構性缺陷。那如果你依舊想維持原始人的生存狀態,這篇文章看到這,基本上就可以關上了。

如果一個人不能克服自己的動物本性,那與獸何異?

有聽過「奶頭樂理論」嗎?如果沒聽過沒關係,「二八定律」和「貧富差距」應該聽說過。

世界上20%人佔有80%的資源,這個趨勢越演越烈,長期下去無法得到有效的解決,就會發生階級衝突。

那這一點在1995年就已經被考慮到了,他們舉行過一個集合全球500名經濟界、政治界精英的會議,該會議的主旨就是為全球化的世界進行分析與規劃,也就是上面說到的問題。

在會議上,布熱津斯基獻計獻策,創造了一個新詞彙——tittytainment「奶頭樂」,英文titty「奶頭」與entertainment 「娛樂」的組合,意指要使彼80%的人安分守己,此20%的人高枕無憂,就得採取溫情、麻醉、低成本、半滿足的辦法卸除「邊緣化人口」的不滿。

再通俗一點講就是在80%的人嘴裡塞個「奶嘴」,用娛樂化,遊戲化,機制化,等一些低成本就能得到的快樂。滿足底層人的願望,所以大量的娛樂,遊戲,充分佔據你的時間,讓你滿足與此。

這麼說起來,你是不是仿佛能理解,為什麼貧富差距會越來越大?為什麼身邊會有這麼多的娛樂時間搶佔我們的思考?

你品,再細品,是不是覺得細思極恐。

現在一個產品研發出來,都不會去和競品比功能,比用戶,而是比誰佔用的用戶時間長,誰更能在有休息的時間裡,第一個就想拿起這個產品消耗業餘時間。

每天的資訊也都在想著法子的創造「亮點」來搶佔你的業餘時間,很多自媒體作者都會去想如何才能抓住用戶的眼球,如何劍走偏鋒引來更多的流量。

他們的本質都是什麼?都想搶佔你的休息時間,碎片時間,讓你沉浸在娛樂和忙碌的世界裡,沒時間思考其他。

當然我們也不要去抨擊那些娛樂行業等,他們本質也是為了生存,雖然是他們為我們創造了牢籠,但我們也是心滿意足的主動走進去的。

話說回來,我也不是說我們不需要適當的娛樂時間,只是當你沉浸其中時,就需要格外警惕。

在刷劇或者刷各種短視頻時,你基本可以發現,只要一刷基本上就很難停下來。他的刺激一個緊接著一個,當你大腦一旦開始熟悉適應這種「上癮模式」,就很難拒絕。

它本質呢,是刺激了大腦的獎賞迴路,促進了多巴胺,產生了興奮感。

不過事情也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當你適應這個模式之後,大腦就很容易對這些低刺激的事情產生興奮感,而對需要長期操作才有回報的行為,感到沒興趣。

也就是說,當大腦適應這種低回報高刺激的閾值之後,就很難對讀書這類低刺激高回報的事情產生興趣。

之前有朋友說,我現在很難花時間認認真真去看一本書,老是忍不住想拿手機,想看視頻想刷朋友圈,就是這個原理。

反過來,如果你現在要適應高回報低刺激的東西,那可要費力多了,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鍛鍊,使得那條年久失修的神經迴路再度活躍。而這個過程中,仍然還有很多誘惑在等著你。

如果一直這樣下去,會有什麼後果呢?

大眾會失去思考能力,跟隨媒體主流走,往更大了說,階級會更加固化,貧富差距也會原來越大。

說到底,摧毀一個人的思考能力十分簡單,而鍛造一個人的深度思考能力則是難上加難。那我們該如何做呢?

說到底可能來來回回都是那麼幾個方法,你們可能聽膩了,我也說膩了,但是為什麼我還是會反反覆覆強調呢?

其實任何的操作方法,其原理無非都是那麼幾個,但關鍵就在於能不能堅持,芒格也說過他在商界一個最有用的古老法則:「找到一個簡單的基本道理,嚴格按照這個道理行事」。

1. 學會拒接

大學的時候,迷上一款手機遊戲——貪吃蛇(主要其他遊戲也不會,哈哈哈哈),每天無聊的時候,就忍不住掏出手機去玩,每達到一個記錄,就想突破下一個記錄,永無止境。

後來一天,心一狠,直接卸載了,之後的手機裡也再也沒有出現過任何遊戲APP。

逼迫我卸載的不是我覺得這個遊戲不好玩,是實在不能忍受被遊戲操作的那種感覺,是不能掌控大腦的那種感覺。

這種感覺讓我十分警惕。

當然,我也追過劇,知道那種甜甜瑪麗蘇劇情讓你上頭的那種感覺,比吃糖還甜的興奮感,完全停不下來。

以至後來基本很少看劇,電影居多。而真的到了到了陷入劇情的時候,我會選擇直接快進跳躍看完全集。

因為如果不看完,不知道結局,這個情景模式會一直佔據你大腦的隱形認知空間,也會想要去做完它。

當然,除此之外,各種媒體每天都會推送各種各樣的新聞,身邊也會有一些朋友,經常會沉浸在一些負面新聞當中,整個人就很抑鬱。

但其實,你想想即便你知道了這個新聞,對他們有多大的影響,能對他們產生幫助嗎?除了產生無效用的情緒以外還能做什麼?

那你為什麼要為此影響自己的情緒?為什麼要去深究?

這麼說可能會很無情,但是生活確實是這樣。作為普通人,你連自己的人生都過不好,還想著去兼顧其他人的一生,並幫他們分擔負面情緒嗎?

當然如果看到這個新聞,你能力所能及的去幫助做些什麼,那就另說,如果只是產生無意義的情緒以及當鍵盤俠肆意傳播無效情緒,只會產生越來越多的垃圾資訊。

請你始終要記住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針對產品也是如此。學會拒絕生活中不必要的資訊,會節省大腦不少的認知資源,千萬不要讓自己成為產品的奴隸。

2. 多做高回報的事情

前面也提及如果經常做高刺激低回報的事情,會讓大腦的閾值越來越高,很難對一些低刺激高回報的東西產生興趣。

如果要改變,那就需要不斷的刻意練習。控制自己的娛樂時間,增加自己閱讀思考時間。

前期可能會很難,經常會被打斷,那你可以試試用番茄鐘的方法,幫你集中注意力。前期可以設置保持20分鐘的注意力,設置一次獎勵回饋,後期慢慢延長。

但請記住,番茄鍾只是其中一種方法,本質是幫你更好的集中注意力,不要本末倒置。

3. 設置目標和方向

能有眾多的時間花在休閒娛樂上,其根本還是在於沒有自己的規劃,或者換一句話來說,即是沒有自己的目標和方向。

每天下完班到家,就覺得很累,往沙發上一攤,先來一盤王者榮耀。至於規劃嘛,等我休息好了再說,然後日復一日。

如果真的哪天覺得十分迷茫和焦慮了,不怕,可能是王者不夠香,或者是朋友不好玩,總之就是不會去解決那個最根本的因素。

在《什麼是真正的自律》中我也提到過,那些很自律的人,為什麼會自律,終究還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方向和目標,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從而也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等你哪天真的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之後,你就不會覺得學習很無聊,你就會感受到那種將新知識納入自己思維體系的快樂是無與倫比的。

你也會花時間在你所要追求的目標上,而不是浪費你的寶貴時間在無效用的娛樂上。

其實只要你能把第一點做到,就已經超越了很多人,至於第二第三點,也是逐一進化的過程,哪天當你做到第三點時,你會發現,你擁有的視野是以前不曾有的。

那種思考帶來的喜悅,是任何一種產品都無法替代的。

要摧毀一個人很簡單,但是要塑造一個人可謂難上加難。

相關焦點

  • 摧毀一個人的反思能力有多簡單?只要一直給他反饋
    最近,在知乎看到一個問題:如何才能摧毀一個人?有一個回答,很有意思。它說:不停的給他反饋,不需要經歷過程,慢慢就失去了思考。這個回答很妙。因為,它涉及到人性深層的一個機制。有些東西我思考了很久,憋不住想任性表達出來。這些思考困擾我很久,一直都是很零碎,當日落的時候,思想升起。現在正是開啟一場思維旅行吧!第一個思考:信息讓世界變得更加擁擠了。
  • 如何鍛鍊大腦,擁有超強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有聰明的頭腦,理解能力強、反應速度快。那你有沒有想過,是什麼決定了你大腦的反應速度?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啊,首先要了解一下大腦是如何思考問題的。
  • 「膚淺」會讓一個人逐漸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變得從眾,變得懶惰
    原因就是,既想要活得明白,卻又缺少這方面的能力。 今天實用菌就來分析一下: 「膚淺」會讓一個人逐漸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變得從眾,變得懶惰。 在表達看法上,想要與眾不同,就要培養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 這種能力,能夠讓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直擊問題的難點和痛點。 怎麼才能培養這種能力呢?
  • 摧毀一個人有多簡單
    編輯我們可以看到,要摧毀一個人,身體的傷害是最弱的,充其量只是讓人受到一點痛感,只能對意志力薄弱的人有用,對於真正受過這方面專業訓練的人來說,並不一定能造成摧毀的效果,說不定還能激起他更強的反抗心理。「上謀伐心」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突破一個人的心理防線,才能達到讓其崩潰的目的,而且更徹底,有些人你看他身體正常,但是卻失去了壯志,其實就是他已經被人從內心摧毀了,有人可以重建,有人則永遠失去恢復的可能。編輯那麼有那幾種方法可以從心理學角度摧毀一個人呢?
  • 如何從精神上徹底摧毀一個人?方法其實很簡單,掌握這三點就夠了
    生活中有很多打擊,有的打擊是表面性的,會讓一個人暫時失去生活的方向;有的打擊則會給一個人精神上的打擊,讓他由內而外的變得消極。 其中,效果最為明顯的莫過於從經濟上摧毀一個人,因為如果一個人如果沒有經濟能力,那麼無論是物質生活水平還是精神生活水平都無從談起。
  • 心理學:想要從心理層面摧毀一個人有多簡單?這3件小事就足夠了
    從心理學角度上將,想要摧毀一個人有多簡單?比你想像的還要容易。大量的心理問題的案例擺在那裡,從中你會發現,人的內心比想像的還要脆弱。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些事情,就能輕而易舉的摧毀一個人。比如下面這三件小事。
  • 怎麼從精神上徹底摧毀一個人?心理學家的答案很肯定
    但是呢,也有很多缺陷,比如說你利用心理的手段就會特別輕易的摧毀掉一個人。他不需要使用暴力。但是手段極其惡劣。第一個就是持續否認一個人的各種行為狀態如果你持續否認這個人,他會覺得當自己面對別人的否定和質疑,他們會很焦慮和感到壓力,如果經常被拒絕的話,不需要太多的時間,他的內心就會崩潰,其實就是當你的孩子受到父母的打擊的時候等等,就會有這種情況。
  • 是誰偷走了我們孩子的思考能力?又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看完這個讓人笑不起來的笑話,我禁不住在想:是誰偷走了我們孩子的思考能力?我們又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在我們的孩子普遍懶於思考的今天,這已經成為了我們家長無法迴避的一個問題。孩子養成了依賴家長的習慣後,就不知道什麼是思考,也不會去想如何解決問題,一切只等待著家長給自己出主意、想辦法。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沒有創新精神,只會人云亦云,不會有什麼大的作為。獨立思考的品質在人的一生中佔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如果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會善於發現問題,能夠通過思考、分析找答案,才會取得好的學習成績。
  • 心理學家:想要摧毀一個人的精神,這幾種簡單的方法就能做到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想要瓦解一個人的精神意志,摧毀一個人的人格,其實很簡單,最常見的就有以下幾種。(1)持續暗示曾經有個心理學家想要知道了解語言能力是怎麼形成的,於是他利用孤兒進行了這麼一個實驗:12名一切正常的孤兒被分成了兩組,其中一組被實驗人員不斷地暗示:「你有口吃」。另一組則什麼都不做。
  • 孩子遇事就喊「媽」,不思考就放棄,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學數學沒有數學思維能力,也不會自己思考問題,很多簡單的題目也不懂得自己思考。 其實,有這種困擾的家長不在少數。 4、父母對孩子過於溺愛,從小就包辦孩子的一切,不給孩子獨立思考或解決問題的機會。 5、孩子性格膽小、懦弱,遇到問題時就退縮,不懂得主動思考,習慣性迴避問題。 很多父母都沒有從小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等到需要孩子自己思考問題時,才發現問題。
  • 厲害的人是如何思考問題的?6個方法有效提高你的分析能力
    學習時,你需要把握重點,深入思考,總結復盤,實現個人的快速成長。 …… 大數據時代,分析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它是每一個想要在自身領域成為高手的人,必備的核心能力之一。 本期,唐歌為你分享的主題是:怎樣提高分析能力?厲害的人是如何思考問題的?
  • 心理學:通過這3種方式,可以從精神上徹底摧毀一個人,別不懂!
    直到你無法自拔並被摧毀的那一刻,你會發現你只是你情感的奴隸。心理學:通過這三種方式,一個人可以在精神上被徹底摧毀。不明白! 因此,如果一個人經常陷入情感而無法自拔,這個人就是最脆弱的群體。2.虛榮心是過分讚美人性的弱點之一。不拒絕聽好話是人的天性。畢竟,事情是可變的。我們做的每件事都可能不像預期的那樣。正是因為失望,希望才如此令人滿足。因此,當人們自誇時,人們的血流會加速,脈搏會擴張,身體會發熱。無論從心理還是生理的角度來看,高高在上總是會讓人快樂。
  • 怎樣去徹徹底底的摧毀一個人的鬥志,答案很簡單
    如果想摧毀一個人,最直接的方法是,在其人生最巔峰時刻給他來個晴天霹靂,來個驚天大逆轉。從一個高富帥變成一個矮戳窮,在這樣的一個沉重的打擊下,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會變成廢材!在古希臘神話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西西弗斯因為在天庭犯了法,被大神懲罰,降到人間去受苦。對他的懲罰是:推一塊石頭上到山頂。每天,西西弗斯都要費很大的勁把石頭推到山頂,但是每到晚上休息的時候,石頭又自動從山上滾下來。
  • 如何從精神上徹底摧毀一個人?心理學家的答案很肯定
    用心理學的角度看,就是說在精神上對一個人最嚴重的打擊不是巨大的壓力,而是心裡落差。 司馬光《訓儉示康》一書中講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句話揭示了人們生活習性的改變規律,也體現了人們心理上的價值取向和不良傾向。
  • 從熵減理論思考如何提升學習能力
    04那麼,如何利用熵減進行開放式學習創新呢?平靜的水面,如果不引入任何外部的力量,那麼它最終會成為一潭死水,但是水面上層層的漣漪告訴我們,外部的系統,可能是一顆石子,也可能是天空中的雨滴,打破了這種平靜,帶來了生命的活力。這就是熵帶給我們的意義。
  • 從心理學的角度去摧毀一個人有多簡單,你知道麼?
    摧毀一個人是不是簡單,取決於這個人的內部的自我意識。自我意識由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調節構成。就是說,你認為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認為外部世界是怎樣?你對自己或者生活,有怎樣的情感體驗?你的行為模式是怎樣?…而靠外部環境去摧毀一個人是很難的。
  • 心理學:通過這些方式,可以從精神上徹底摧毀一個人
    同樣,如果一個人沒有強大的精神世界來支持,就不會有力量追逐完整的物質生活。當一個人真正被擊倒、被摧毀的時候,絕不僅是一個方面。心理學家認為,這些方面都會導致一個人被徹底摧毀。失去與物質相關的社會關係我們生活在各種群體組成的社會關係網中,彼此的關係離不開各自的物質水平。
  • 摧毀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告訴他:「不斷努力,就能成功」
    「不斷努力,就能成功」,看似是給人希望的一句話,實則是摧毀人的一句話。那些被摧毀的人往往只是信了這句話的表面意思,他們非常的努力,但很多事情想要做好,靠傻傻的努力不夠,需要懂得很多巧勁,這些人不懂便會遇到失敗。
  • 如何提升自己的系統思考能力具備大局觀?
    但這種做事方法也存在缺點,當你職務提升、所負責的事情越來越複雜和龐大的時候,如果你的思維還只是容易沉浸、聚集在點上,就容易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看到自己熟悉或所負責的那一點,而不能全面系統的思考。這在高手和領導眼裡就容易變成「腦袋裡缺乏大局觀念」、不會系統思考。而框架思考則是從上到下思考,這也是高手和領導們的習慣。
  • 心理學:精神上摧毀一個人,其實只要2個字「捧殺」
    電影講的是癌症背景下,一群患者如何掙扎著不被惡魔壓垮,以及這個過程中對命運的感悟與抗爭,抗癌家庭的酸甜苦辣,以及兩個少年的懵懂與相互救贖。在這個電影中,這群癌症患者的一個力量的源泉,或者說第二個家,就是癌症患者互助會,最先成立這個互助會的女人,是一個已經康復的癌症患者,她面對生活樂觀積極,帶領一眾病友,每天大喊,「我不怕病魔!我不怕病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