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入大海的泥沙,為何沒使海床升高?原來這裡有道兩萬公裡的裂縫

2020-12-22 輕紅造了個白

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水流在流動的時候,會帶走一些泥沙,和大海聯通的所有河流最終都會把這些泥沙帶進大海裡,日積月累下來,海床應該會慢慢的增高,海平面也會上升。

科學家們計算過,每年流入大海的泥沙約有150億噸,雖然這和大海132.2億億噸的重量相差很多,但是要知道地球已經形成幾十億年了,這樣算起來,地球上河裡帶入大海的泥沙早就應該有兩萬米的高度,海洋裡的水應該也會因此漫延到全世界各地,就連珠穆朗瑪峰都會被吞沒,但是海床的高度卻沒怎麼增加,就連現在的海平面上升也和泥沙無關,是因為溫室效應造成的兩極冰川融化所致,那麼那些泥沙到底都上哪裡去了?

科學家們也對這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如果這些泥沙沒有將海床升高,那就一定是去了別的什麼地方,也許海洋中應該有一個巨大的縫隙,流入海洋的泥沙全都從這個縫隙流進去了,但是這也不對,就算是有個縫隙,也應該有一定的深度,總有被填滿的時候吧,那海床不還是有被升高的危險嗎?於是科學家尋找了很久,終於知道這些泥沙都去哪裡了,它們統統流入了大西洋洋中脊的一個大峽谷裡,這個大峽谷全長19000公裡,寬達20公裡,比地球赤道的直徑還要長,相當於把地球分成了兩半,並且還在不斷的擴寬

科學家還發現,這個峽谷的兩側越近的地方形成的山脊就越新,越往兩端就越古老,原來是這裡會有地下熔巖流出,產生新的地殼,然後把老的地殼不斷的像兩邊推移,這個裂縫就越來越大,所以流進去的泥沙無法把這個大峽谷填滿,而這些泥沙還會在潛入地幔深處,然後地下的巖層一點一點的露出來,周而復始,所以就算是不斷的有泥沙被帶入地幔深處,地球表面的泥土也沒有減少,一直維持在一個平衡的狀態。

上面說了,這個大西洋洋中脊的這個峽谷還在不斷的拓寬,那當它到了一定地步以後,地球板塊會不會產生什麼變化?

當然會,這個峽谷如此擴寬下去,總有一天會吞沒整個大西洋,這裡就會從大洋變成陸地,如此非洲和歐洲就會相連在一起,地中海消失,澳洲板塊也不再是獨立的板塊,和亞洲板塊連在一起,這還遠遠不會結束,因為就算是海洋消失了,這裡還是會不斷的擴寬,然後整個大西洋中脊也將陷落下去,各個大陸互相靠攏,最後形成以整片大陸,整個過程需要2.5億年的時間,然後再經過一些地殼運動,這整片大陸再次分離成新的大陸,周而復始,一直循環。

不用想到時候人類怎麼辦,因為人類種群能不能延續到2.5億年以後還是一個未知數,目前為止沒有一個種群在地球的存活的時間能超過兩億年,恐龍種族如此龐大又強壯,也僅僅維持了1.6億年,從地球現在的環境狀況來看,人類能不能安然渡過溫室效應造成的環境變化還難說。

相關焦點

  • 原來是消失的大洋給了黃河那麼多沙
    黃河每年攜帶著16億噸泥沙順流而下在山東東營匯入渤海,如果用那些從你旁邊呼嘯而過的土方車排隊拉,長度可繞赤道12圈。這些流入海裡的泥沙集散在入海口及周邊諾長海床,每天可新增相當於一個足球場的陸地面積。中華文明上下5000年,黃河卻不知流了多少年,黃河帶走了多少沙?造了多少田?估計神仙也算不完。
  • 長江流域發大水,為何不能及時排向大海?
    長江流域發大水,為何不能及時排向大海? 最近,長江幹流暴漲,給長江沿岸地區造成非常大的防汛壓力。進入汛期以來,長江幹流的水位和流量快速增長。7月3日,鎮江轄區高潮水位已達7.10米,首超警戒水位(7.0米),大通流量53000m /s。
  • 地球「第五大洋」可能在形成,裂縫已有56公裡
    其實,陸地和水域一直在發生變化,也許現在的陸地,曾經是汪洋大海,也許現在波光粼粼的江面,曾經很可能是非常乾旱的陸地。地殼運動,帶給人類很多神奇,也一點一點在改變我們的生存環境。當然,人類是十分能夠適應環境、改變環境的,要不然,人類也不會一直生存至今。但你知道麼?如今科學家公布了一項研究成果,我們地球將要發生巨大的變化!
  • 胡塞武裝放著不管,15萬噸石油將流入大海,紅海面臨嚴重汙染
    最近這段時間,紅海這個地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時常面臨石油流入大海,汙染水源的危機。12月15日出版的《海洋科學前沿》一篇刊文表示,遺棄在葉門紅海岸的"FSO Safer"號油輪已進入被腐蝕的末期,一旦油輪被腐蝕,該油輪上存放著11萬桶石油(約15萬噸)將會發生洩漏,如果流入大海,必定會汙染水源,帶來不可計量的災難。
  • 黃河已成懸河,為什麼不用挖泥船把泥沙挖走
    主要集中在黃河下遊地區,大概是從桃花峪到入海口之間的流域,大概有768公裡,主要集中在山東和河南地區。關於黃河的泥沙,主要是來自黃河中上遊的黃土高坡和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帶,這裡是我們祖先最早生活生產,經濟大繁榮的區域,因歷史上大規模開墾,這裡的生態環境已經遭受破壞,造成水土流失,大量黃土被雨水衝刷而流入黃河,再順著地勢由高入低
  • 世界盡頭的城市:去一次直線距離兩萬公裡,風景絕美帝王蟹白菜價
    世界盡頭的城市:去一次直線距離兩萬公裡,風景絕美帝王蟹白菜價 很多人說過旅行的意義就是從自己熟悉的地方換到了一個別人熟悉的地方,而我更相信旅行對於每個人而言都有其特殊的意義,有些人是為了看到更好的世界,有的人則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那麼這個世界有盡頭嗎?
  • 淡水資源不夠用,為何不攔截長江和黃河自用,而讓它們流入大海?
    奇思妙想的救水方法很多人聽見水資源稀缺的時候,總是會有一些奇思妙想,例如為何不攔截長江和黃河的水資源自用呢?而讓它們的水流入大海,變成海水。這個問題專家給予過非常充分的解釋。第一個原因是因為長江和黃河作為我國的兩條巨大的河流,它們最終都流入大海的原因和我國的地勢有很大的關係,它們形成了海陸之間的水循環,這樣的平衡已經持續了好幾千年了,是不能夠輕易被打破的。地球的生態平衡與水循環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貿然攔截長江和黃河的水源,會導致生態平衡發生改變。第二個原因則是長江和黃河的水流量太過龐大,我們無法攔截下來。
  • 05年的裂縫已長56公裡,有生之年能看到嗎
    但是根據各種地理學家的探測,地球的第八大陸似乎正在形成的過程當中,曾經在05年出現的裂縫,現在已經長到了56公裡,那麼有生之年我們真的能夠看到這壯觀的新大陸嗎?
  • 建國初期的泥沙古鎮
    泥沙古鎮,位於湖南省石門縣西北邊陲的渫水河畔,距石門縣城百餘公裡。
  • 地球「第五大洋」可能在形成,裂縫已有56公裡
    ▲裂縫照片專家表示,非洲的確正在分裂,裂縫已有56公裡。在2005年的時候,這一帶已經出現一個巨大的裂縫,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裂縫已經越來越大。而且在這一地帶地殼運動較為頻繁,目前這條裂縫的總長度已經達到了56公裡。當這個新的海洋形成後,地球上的海洋面積會比現在更多。相對而言,適合人類生存的空間就會更小。除了人類以外,其他生活在陸地上的生物也會受到一些影響。
  • 東非出現56公裡裂縫,「第五大洋」或將誕生
    地殼活動從來都沒有停止過我們也是知道的,按理說這些運動應該是很小的,在我們有生之年很難看到變化較大的地殼運動,比如我們知道東非大裂谷還在擴張,但是這麼多年也沒看出它有什麼變化,不過前段時間科學家有一個巨大的發現,我們這一代人可能要見證較大的地質變遷了東非發現56公裡長裂縫,或將繼續擴張成海洋
  • 秘寶海怪談第十期:泥沙之城—赫拉克利翁
    赫拉克利翁也稱為託尼斯,是尼羅河三角洲的一座古埃及城市,位於亞歷山大東北約30公裡處。它是埃及豔后克利奧佩特拉登基之處,也是當時地中海重要的商業港口。但由於地震引起的土壤液化,赫拉克利翁最終消失在海底。    公元前大約500年左右,赫拉克利翁曾經是埃及繁華的貿易中心,是希臘船舶沿著尼羅河進入埃及的重要咽喉要道。
  • 【考點探究】為何不清理黃河地上河沉積的泥沙?附中國水系考點
    其實很簡單,它流經的地區都是泥沙多的地區,因為帶著大量的泥沙,所以很黃。如今黃河已成「地上河」,為何不清理沉積的泥沙?在古代的時候,住在黃河邊上是非常方便的。因為灌溉的時候非常的方便,可以減少很多的體力。但是也是有一個缺點的,那就是黃河一旦泛濫,周圍的村民就會遭殃。所以黃河的治理從古代就開始了,很多帝王都在治理黃河。
  • 裂縫已經達56公裡,未來非洲將被一分為二
    並且這樣的情況其實已經開始了,目前阿爾法州已經出現了一條大裂縫,這條裂縫的長度已經達56公裡了,可以說已經把阿爾法州分開了。這條裂縫形成之後很多專家都去到當地考察,並且一致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這裡確實是在慢慢的分裂。而且根據科學家們的推測,大概在500萬到1000萬年以後,非洲將被一分為二,到了那個時候地球的第五大洋就正式形成了。
  • 義大利強震後山體現25公裡長裂縫
    亞平寧山脈的維多裡度(Vettoretto)山出現了一條長度約25公裡的巨大裂縫,從阿爾誇塔德爾特龍託(Arquata del Tronto)延伸到喀斯特魯西歐迪諾西亞(Castelluccio di Norcia)的平原。義大利烏爾比諾大學的地質學家馬可·梅尼凱蒂說,它是義大利地震事件相關的活躍斷層的首要證據之一。
  • 全世界唯一能同時觸摸兩大洲板塊的景點,神奇的冰島裂縫
    為什麼絲浮拉裂縫的水是世界最清澈的水?因為灌注於兩大洲之間的絲浮拉裂縫的水,其實來自於Langjkull冰川。隨著冰川融化,水經過冰島本身地貌的重重淨化後流入這個裂縫,經過幾十年的積累,水便達到了一定的深度。
  • 黃河泥沙去哪裡了?
    目前巴彥高勒至三湖河口已形成268公裡長的地上「懸河」,每年淤積泥沙0.52億噸。  與黃河勘測規劃設計公司課題組在黃河中遊一路調研中,《瞭望》新聞周刊記者發現晉陝峽谷河段,採沙場星羅棋布。據了解,近十年來,黃河中遊地區城鎮化提速,在基建和房地產拉動下,出現了「採沙熱」。  從山西保德縣城出發,順沿黃公路開行40公裡,沿河兩岸共32個沙場。
  • 《海底兩萬裡》海底比天空還神秘
    而我之所以有這樣的印象就不得不提這部由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創作的《海底兩萬裡》儒勒·凡爾納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小說家、劇作家及詩人。凡爾納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異旅行》為總名,代表作為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裡》《神秘島》以及《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遊記》等。他的作品對科幻文學流派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他與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一道,被稱作「科幻小說之父」。
  • 這個省有900多公裡的海岸線,大量泥沙淤積海岸,只能搞漁業生產
    說起東部沿海省份,大家都會想到的是碧海、藍天、沙灘等美麗的場景,我國的沿海省份較多遼寧、天津、河北、山東、江蘇、廣東、廣西、浙江、海南、臺灣等都是沿海省份,我國的海岸線總長度多達3萬多公裡。江蘇海岸線養殖區首先考慮地理原因,大家都知道形成優良的港口與海灘是需要天然條件的,江蘇省的水系眾多,形成各類河流攜帶大量泥沙入海。
  • 全球:3800平方公裡的「巨型冰山A68a」因撞擊海床而一角崩解!
    一塊被命名為「A68a」的巨型冰山的從一角開始崩解,目前看來可能是因撞擊海床而造成。這座面積有3800平方公裡的冰山此前一直在向南喬治亞島迫近,近日似乎正在隨著洋流轉向。不過隨著轉動,這個巨型冰塊的一部分可能與海床發生剮蹭,造成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