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腸劍,越王弄巧成拙,間接使吳王闔閭成為春秋五霸

2020-12-17 騰訊網

居心叵測之人常行弄巧成拙之事。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許多這類反面案例,甚至間接改變了歷史的進程。

名劍出爐

歐冶子,春秋末期越國人,中國古代鑄劍鼻祖,龍泉寶劍創始人。他的事跡見於《越絕書·越絕外傳記寶劍第十三》,曾為越王允常鑄五劍,名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巨闕。

越王允常不識寶劍,請來相劍師薛燭為其看劍。薛燭果然並非浪得虛名,仔細觀摩後作出結論:

當造此劍之時,赤堇之山破而出錫,若邪之溪涸而出銅,雨師掃灑,雷公擊鼓,太一下觀,天精下之,歐冶乃因天之精,悉其伎巧,一曰湛盧,二曰純鈞,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今赤堇之山已合,若邪之溪深而不測,歐冶子已死,雖傾城量金,珠玉竭河,獨不得此一物。

薛燭相劍本領猶如通靈一般,他在現場竟然感受到名劍中所蘊藏的信息。

湛盧乃「天下第一劍」。古書記載:劍之成也,精光貫天,日月爭耀,星鬥避彩,鬼神悲號。越王允常將這把鋒芒蓋世的寶劍收下,作為自己的佩劍,希望手握名劍戰無不勝、攻伐四方。

當薛燭看到魚腸劍時,感到一陣後怕,回答道:魚腸劍「逆理不順,不可服也,臣以殺君,子以殺父。」意思是這把劍天生逆理悖序,將來會弒君殺父,乃不祥之物。

越王聽後,對此不祥之物棄之如敝屣,不願將此劍留在越國禍亂朝政。他想出了一個不地道的主意,找了個合適的機會將此劍當作寶物進獻給了吳國,最後傳到了吳國公子光手中。

吳國,王位相讓

公子光,吳王諸樊之子。如果按照中國傳統的世襲制,父死子承,他應該是吳國君王的唯一繼承人,可是,他的父親諸樊是有名的孝子。

諸樊的父親吳王壽夢去世時,想把王位傳給四子季札。季札為人知書達禮、仁愛賢明,深得壽夢的寵愛,吳國的百姓也敬重他,希望他來主持吳國大局,

季札何許人也?孔子的老師,是孔子最仰慕的聖人,稱為「南季北孔」,歷史上南方第一位儒學大師,被稱為「南方第一聖人」。

季札不肯受位,吳國人堅持擁立季札,他便拋棄家室跑去種地當了普通的百姓,此事只得作罷,於是諸樊繼承王位。

吳王諸樊死後,遺命將王位傳給次弟餘祭,想依次相傳,定要將國家交給季札才罷休,以完成父親吳王壽夢的遺願。他的兄弟們也非常疼愛這個弟弟,在去世前都遵照大哥諸樊的遺願,依次兄終弟及,直到三哥夷昧去世時,輪到四弟季札了。

季札再次逃跑,這次逃得更遠更徹底,連人都找不到。吳國人便擁立夷昧之子僚為吳王,是為吳王僚。

公子光,不世之才

原本垂手可得的王位,就因為父親的婦人之仁而失之交臂,公子光一定無數次怨恨過自己的父親。他不得不保持低調,戰戰兢兢地在堂弟手下當好一名將軍。軍事上,公子光確實有著獨到的見解,為吳國立下了赫赫戰功,是不世之才。

吳王僚登上王位後,將軍隊交給了公子光,讓他指揮對外作戰。

吳王僚二年,公子光率兵攻打楚國,不幸戰敗,還將先王的王船丟給了楚軍。公子光懼怕這可能成為吳王加害他的藉口,便親率敗軍之師夜襲楚軍,成功奪回王船,反敗為勝。

吳王僚八年,公子光再次攻打楚國,大敗楚軍於雞父,將楚國的前太子建的母親從居巢迎接到吳國,借勢北伐,擊敗陳國、蔡國的軍隊,大獲全勝。

吳王僚九年,楚吳兩國因邊邑女子爭採桑葉爆發戰爭,公子光再次受命討伐楚國,攻佔楚國的居巢和鍾離二城凱旋。

公子光保持著常勝的記錄,在軍中威望如日中天,這也導致他心態發生了不可逆轉的變化。

結緣伍子胥

功高蓋主,這在春秋時期同樣如此。公子光不敢打敗仗,但同樣害怕功高蓋主,遭致殺身之禍。吳王僚也絕非等閒之輩,深知公子光並非池中物,又不能殺之而失民心,只能處處提防,安全保衛工作竟做得密不透風、毫無破綻,直到伍子胥的出現,打破了僵局。

伍子胥之父伍奢因受費無極讒害,和其長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從楚國隻身逃至吳國,投奔了公子光。公子光將其推薦給吳王僚,得到了吳王僚的賞識,視其為心腹之臣。

伍子胥心裡充滿了血海深仇,多次勸說吳王僚發兵滅楚。但公子光卻出人意料地出面阻止,對吳王僚說:「伍子胥的父兄被楚平王殺害,勸大王討伐楚國是為了報私仇罷了,攻打楚國未必能攻破。」因此,伐楚之事只得作罷。

城府極深的伍子胥當然明白公子光的用意,公子光必定是伐楚大軍的統帥人選,但目前吳國的軍事實力確實無法打敗楚國,一旦失敗很可能因敗軍之罪而遭致殺身之禍。

伍子胥也從中看出了公子光的無奈和野心,更看出了自己報仇的希望。公子光是想殺吳王僚而自立為王,如果自己助其一臂之力,定能成為其股肱之臣,到時報仇指日可待。

此事,伍子胥將勇士專諸推薦給公子光。公子光大喜,便以伍子胥為賓客,等待時機謀奪王位。

魚腸劍出鞘,成就吳王闔閭

公子光得到專諸以後,像對待賓客一樣地待他。

養兵千日,用在一時。機會終於在吳王僚十二年出現,吳王僚趁楚平王駕崩,派親弟弟公子掩餘、公子燭庸興兵伐楚。結果,這兩位都是庸才,被楚軍絕其後路,吳軍想退卻不能回國。

公子光見國內空虛,吳王僚又失外援,是奪回王位的大好時機。他和伍子胥謀劃,決定讓專諸刺殺吳王僚。一場魚腸宴就此拉開帷幕。《刺客列傳·史記》記載:

四月丙子,光具酒請王僚。酒既酣,公子光詳為足疾,入窟室中,使專諸置匕首魚炙之腹中而進之。既至王前,專諸擘魚,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專諸用越王敬獻給公子光的魚腸劍在魚腸宴上刺殺了吳王僚,自己也被吳王僚的衛士亂刀砍死。公子光趁機放出埋伏的武士,誅殺吳王僚的部下,將其全部消滅。

公子光於是自立為國君,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吳王闔閭。

小結

越王允常當初將這把不詳之劍敬獻給吳國,目的是為了引禍至吳國,他成功實現了自己的目的。但最終結局卻不是他希望看到的,吳王闔閭治國才能遠遠超過吳王僚,在伍子胥的輔助下,吳王闔閭強兵興國,吳國逐漸強大起來。

闔閭九年,闔閭親帥吳軍三萬,對陣楚軍二十萬,五戰五勝,直入郢都,成為春秋五霸。而越王心愛的湛瀘劍也因勾踐戰敗,無奈之下進貢給了吳王夫差。這是越王允常萬萬沒有想到的。

參考資料:《越絕書·越絕外傳記寶劍第十三》《刺客列傳·史記》

相關焦點

  • 橫向對比宋襄、秦穆、闔閭、夫差、勾踐,誰更有資格入選春秋五霸
    《墨子·所染》和《荀子·王霸》都認為五霸乃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漢書》則認為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夫差、越王勾踐。三種說法不盡相同,如此一來便有八位霸主了,所謂五霸只是舉出五個霸業最顯赫、最卓若的霸主而已。而春秋五霸的眾說不一,關鍵就在於對五霸的入選的標準不一致。因此,我們必須先定一個衡量的標準,通過橫向對此才能得出合乎客觀實際的答案。
  • 中華名劍:『越五劍』與『越八劍』指的是哪些劍?
    越國戰敗時理論上來說應該是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但很多資料都說吳王闔閭(夫差之父)就曾擁有此劍,不得其解(對原文注釋:當時吳強越弱,應該是越王允常為求和,將寶劍獻給吳王闔閭)。當時吳王僚穿了三重鐵甲,使兵衛陳道,立侍持刃保護。喝酒喝到暢快的時候,公子光假裝腳有毛病,進入地下室,讓專諸把魚腸劍放到烤魚的肚子裡去獻魚。吳王僚正注意烤魚異常鮮美的氣味之時,專諸猛拔魚腸劍刺向吳王僚。兵衛用兵器架攔,魚腸劍斬斷兵器,貫穿吳王僚三層鐵甲,直穿其背。吳王僚透胸斷骨,隨後公子光上臺,成為吳王闔閭。
  • 越王勾踐劍為何能千年不鏽?用X光檢測後,專家給出了答案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結果被越王勾踐打敗了,而闔閭也受了重傷,他在臨終之前囑咐自己兒子夫差要替他報仇,而夫差牢記了父親的話,加緊練兵。並在兩年之後將越王勾踐打敗,勾踐被包圍無路可走。這三把寶劍分別就是湛廬、勝邪、魚腸,都是有名的寶劍,根據《吳越春秋》和《越絕書》記載,越王一共鍛造了五把名貴的寶劍,分別是湛廬、勝邪、魚腸、純鈞、巨闕,每一把都是削鐵如泥的稀世寶劍,是戰國時期的鑄劍大師歐冶子親手鑄造的,珍貴無比。而吳王夫差拿到了湛廬、勝邪、魚腸這三把寶劍後很高興,便接受來了越王勾踐的投降。
  • 春秋鑄劍名師歐冶子的名劍作品中有五把都是為越王鑄造
    仿古湛盧劍漢·袁康《越絕書·卷十一·外傳記寶劍》記載歐冶子曾為越王鑄作銅劍五柄,「歐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盧,二曰純鈞,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歐冶子鑄的劍以湛盧劍最為有名,稱為「天下第一劍」。
  • 何為「春秋」「戰國」?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又是誰?
    其中又以公元前475年為界線,前段為春秋,因孔子曾編訂《春秋》一名而得;後段為戰國戰國,因為當時七個較強大的諸侯國互相混戰而得名。 春秋時,王室衰微,諸侯勢力崛起,同時中原諸侯又受到周邊少數民族威脅,於是各大國在「尊王攘夷」的口號下,爭當霸主。
  • 幹將莫邪,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卷四,劍鳴《太平御覽》
    春秋後期,吳、越之地成為天下的主要戰場,戰爭的需要和尚武的傳統,使吳、越之地成為傳世的寶劍之鄉。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卷四記載:春秋時,越國鑄的劍最好,因越國不僅出產的金鐵(銅錫礦石)質地好,而且越國有不少鑄劍的高手,越國的鑄劍技術在各諸侯國中是首屈一指的。
  • 古代霸王劍:已出土兩把,埋兩千年仍鋒利,二十張列印紙一划即透
    中國霸王劍,有人認為是西楚霸王項羽的劍。其實不然,中國霸王劍,指的是春秋五霸用過的劍。這種劍已出土兩把,埋兩各年鋒利如初,二十張列印紙一划即透。
  • 春秋五霸先後稱雄
    由於孔子編纂的史書《春秋》正好講述的就是這一段時期的歷史,所以一般也稱這段歷史時期為春秋時期。在歷史上,有「春秋五霸」之說,當然具體是哪五霸有好幾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另一種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無論哪種說法,實際上都反映了周朝中央王朝衰落,諸侯國實力大漲的歷史趨勢。
  • 越王勾踐:我的劍千年不腐,削鐵如泥,是天下第一劍
    考古專家仔細研究這把「神劍」後,發現它重875克,長55.6釐米,劍身鑲嵌了藍色玻璃和綠松石,燈光下晶瑩透亮,非常美觀。更為值得一提的是,在劍身的一側,有八個古文字清晰可見。據專家考證,翻譯成現代文是「越王勾踐自作用劍」。越王勾踐?他有什麼故事呢?
  • 這個國家曾經位列春秋五霸,為何沒成為戰國七雄?
    在春秋時期,春秋五霸成為該特定階段的歷史產物。一定程度上,諸侯稱霸戰爭也為戰國時期的兼併和統一戰爭奠定了基礎。對於春秋五霸具體是哪幾個國君,太史公在《史記》中採用了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但是在《荀子·王霸》中,則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 千年前的相愛與相殺——越王勾踐與吳王夫差「劍」
    楚、吳、越王之劍短柄可堪稱稀世珍寶。今天不妨來看下千年前這兩個冤家對頭之一的吳王所用兵器吧。 圖:越王勾踐劍,為1965年12月與湖北省江陵縣望山一號楚墓出土,劍長55.7釐米。劍首為圓箍形,劍格正面用藍色玻璃背面用綠松石嵌出花紋,劍身飾菱形暗紋。劍身有「越王勾踐自作用劍」8 個鳥篆銘文。製作精良、犀利異常,是東周兵器中的精品,反映出越國當時制劍工藝的高水平。
  • 匕首鼻祖魚腸劍的前世今生!
    魚腸劍,也稱魚藏劍,據傳是鑄劍大師歐冶子為越王所制,他使用了赤堇山之錫;若耶溪之銅,經雨灑雷擊,得天地精華,製成了五口劍,分別是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和巨闕。歐冶子,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越國人,作為古代中國鑄劍的鼻祖,他發現了鐵和銅的不同,龍泉寶劍就是由他打造的,同時他也開了中國冷兵器的先河。
  • 歐冶子所鑄九大名劍:每一把都有故事,最神奇誇張的是泰阿劍
    (出自《吳越春秋》。) 後由於吳強越弱,越王允常為求和,將寶劍獻給吳王闔閭。 勝邪劍樣式 8、魚腸劍(異名「蟠鋼」「松紋」) 魚腸劍故事: 公子光備辦酒席宴請吳王僚。
  • 勾踐臥薪嘗膽滅掉吳國,吳王夫差自殺前,為何一定要蒙上雙眼?
    到了春秋末期,吳太伯的第23代孫、吳王闔閭任用楚人伍子胥為相,以兵家創始人孫武為將軍,攻打楚國。楚國引七國聯軍相助,但最後還是被闔閭打敗。 一時間,闔閭稱霸江淮,徐、魯、齊均被闔閭打敗,周邊諸國紛紛臣服,闔閭也因此成為「春秋五霸」之一。(《荀子·王霸》版本的「春秋五霸」指的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 他因為怕老婆走上殺手之路,靠一招「劍藏魚腹」名垂青史
    專諸把魚腸劍藏在烤魚之中獻給吳王僚,趁機剖開魚腹,取劍行刺。吳王僚是何等身份的人,怎麼會輪到專諸近身去給他獻魚?其實這並不奇怪,因為當天公子光請吳王僚來自己府中做客,而專諸的身份正是公子光手下一名廚子。話說專諸本是春秋時期吳國堂邑人,屠戶出身,擅長烹飪。
  • 吳王夫差兵敗自殺,死前用白布蒙上眼睛,勾踐:幸虧你殺了伍子胥
    到了春秋末期,吳太伯的第23代孫、吳王闔閭任用楚人伍子胥為相,以兵家創始人孫武為將軍,攻打楚國。楚國引七國聯軍相助,但最後還是被闔閭打敗。一時間,闔閭稱霸江淮,徐、魯、齊均被闔閭打敗,周邊諸國紛紛臣服,闔閭也因此成為「春秋五霸」之一。(《荀子·王霸》版本的「春秋五霸」指的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 越王勾踐劍,為什麼被譽為天下第一劍?
    前言:人們所熟知的臥薪嘗膽的成語,講述的就是春秋末期的最後一任霸主越王勾踐,是怎樣一步步打敗強大的吳國的。而被考古發現的越王勾踐劍,其千年不鏽的特性,優美的造型,其蘊含的文化底蘊,讓他被稱為天下第一劍。越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為何越王勾踐劍會出土在湖北?
  • 越王勾踐劍究竟有多厲害?放在顯微鏡下檢測,專家直呼:這不可能
    越王勾踐是春秋五霸之一,他臥薪嘗膽的故事很多人可能都聽說過。作為春秋時期的五位霸主之一,他所用的佩劍絕對是珍貴至極,其重要性比吳王闔閭劍還要更勝一籌。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在兩千多年的時間過去後,吳王闔閭劍已經是鏽跡斑斑,而越王勾踐劍依然寒光照人鋒利無比。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全國各地都在大修水利,湖北省的江陵地區連續兩年遭遇了乾旱,更是迫切地需要挖掘一條從荊門漳河引水的水渠。
  • 吳王夫差其實很牛
    事實上,吳王夫差在霸業上的成就並不遜色於春秋五霸,雖然稱霸的時間短暫,但依然顯示出一代君王的雄心壯志與霸氣。亦或許是因為一號美人西施的緣故吧,夫差雖說是亡了國的人,可在這中國歷史上名氣還是挺大的,絲毫不亞於臥薪嘗膽、成功復國的勾踐!
  • 「越王勾踐劍」何以成「天下第一劍」?其承載了哪些中華文化內涵
    相傳湛廬、純鈞、勝邪、魚腸、巨闕,皆為當時獨一無二的寶劍。但後來越國在吳越夫椒之戰中被打敗,為了蓄勢待發,勾踐被迫向吳王夫差求和。除了被迫進獻大量物品之外,勾踐及其妻子以及範蠡,還到吳國伺候吳王並成為牧人。而越王勾踐也不得不忍痛割愛,將湛廬、勝邪、魚腸送給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