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算帳很簡單,但是到最後發現自己忽略了太多細節,不少人關鍵的原因就是帳沒算明白,一直以為自己是賺錢的,到最後運營出問題了才發現,原來很多地方一直在賠錢。是不是在開店之前就沒算明白帳,以為穩賺不賠,結果店都差點開不起來。
那麼在開店之前該怎麼算帳?開店都有著什麼樣的成本呢?如果加盟品牌的話,首先就是加盟費保證金,然後買設備的錢,店鋪房租,入場費,裝修費,還有人員工資,培訓成本,原材料採購成本,最重要的還有一點預留流動資金。具體算帳要先看好你選擇的這個店鋪人流量有多少,你開的這家店客單價有多少,每單能賺多少錢,還有就是你這家店每天最多能接待多少顧客,每單的平均毛利潤×你能接待的顧客數量-(每天的房租+工資+水電費),是不是覺得減去這些就是你的利潤?錯了,剛剛說了加盟費是我們開店的成本,還有場地,入場費裝修費也是成本,為什麼你不算呢?如果你不算的話,那怎麼算你多久能回本啊?記得要把你的成本均分到每一天,那怎麼均攤呢?這就得看你的生意怎麼樣,生意好的話你今天到半年,生意一般的話你就均攤到一年,那你的回本周期就這麼算出來了。算好一個預估值之後你再去開店,才知道你這個地方選得值不值,需要多少地方來當倉庫員工需要多少人,還有就是你開的這家店需不需要養店,如果需要的話,那你預留的資金夠不夠花,這就是你開店之前就要去算帳,而且這個帳還是有不確定性的,所以要承擔風險的能力。
這麼多東西終於把店開起來了,那你的店掙不掙錢呢?或者說怎麼去調整自己的運營方式,才能讓自己的店更掙錢?還是得來算,這個時候我們先忽略加盟費、入場費這樣的一次性支出,因為只要你是掙錢的,這個成本肯定是能賺回來,那你每天的成本就是產品原料的成本,人工成本,房租成本,水電費,物業費之類的場地附加成本,還有就是你的營銷成本,你的日常損耗。最容易忽略的是折舊成本,營銷成本比較好理解,你給大眾點評之類的平臺交的廣告費,或者是你搞促銷不賺錢的產品成本等等,那損耗成本就更容易被忽略了,比如晚上下班之後空調電腦沒關造成的電費損耗,或補充不及時導致的銷量損失等,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喝酒了。這個是財務裡面有一個知識,就比如你的裝修是每天都在變舊的吧,那到了三年的時候說不定就得重新裝修了,這個是不是還要做一版的設備電器,這些都是有壽命都是有折舊成本,想一下你平常算帳的時候有沒有算這些成本呢?你有沒有算明白你的實際營業額呢?大家在自己的收銀系統裡都能看到啊,但是實際營業額真的是跟收銀系統裡顯示的一樣嗎?就比如你還做外賣,那你的實際營業額=顧客支付的費用-配送費減去平臺的扣點+平臺的紅包。
那接下來你真正賺到的利潤就是營業額減去成本了,但是你可能沒有算清楚自己的實際營業額有多少,也沒算清楚自己的真正成本有多少,那現在你還敢說你的店鋪特別賺錢嗎?一定要算明白自己到底賺不賺錢,那怎麼從算帳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應該怎麼做才能更賺錢呢?我們可以先從小事做起,就比如之前說的損耗項目,規定好下班必須關電腦,空調缺貨,要在第一時間內補上有問題的水龍頭,每天檢查店鋪的燈光,不能因為店鋪形象的問題讓顧客體驗不好,從而導致復購率或者進店率下降,這都是一些小細節,一個月下來說不定你的利潤就能增加幾個百分點,還有比較普遍的就是你要每天分析。
賣利潤高是不是需要營銷投入一下,供應鏈是不是能跟上補貨的速度、賣貨的速度,賣得不好的產品該怎麼節省庫存成本等等,這個是上市公司都要做的事兒,希望大家在聽完之後對一家店鋪如何才算是賺錢,能有一個大概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