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上午,雷陣雨未至,氣溫在20℃左右,行走在瀋陽北站南廣場,感覺很是舒服。然而此時,在瀋陽北站南A1入口和北入口測溫排查點,瀋陽市第十人民醫院醫護人員已是汗流浹背、衣服溼透,他們克服著防護服帶來的「蒸桑拿」之感,堅守在疫情防控的關口。
測溫+流調常態化防控深入人心
9時30分,一名葫蘆島來沈務工人員從南A1入口進入,但兩次通過紅外線測溫儀時都顯示體溫高於37.3℃,工作人員將其引領至測溫點,進行體溫複測和流行病學史調查。第十醫院結核科四病區醫生周嫣嫣和結核門診護士長常豔紅馬上開始測溫和流調,常豔紅拿出幾張紙巾,對旅客說:「不用緊張,你先用紙巾擦拭下兩側腋窩,把汗擦乾淨,然後夾住體溫計。」
在進行體溫複測的同時,周嫣嫣仔細地詢問著旅客的流行病學史:「最近有發燒麼,是一直在瀋陽麼……」這名旅客十分配合,一一回答了醫護人員的詢問,他同時表示,自己一直在瀋陽打工,每天上工時也會做體溫檢測,從來沒有超過37.3℃。這次因為家中有人生病,可能是進站的時候比較急,出了一些汗,所以沒通過測溫儀的測溫。反覆三次雙腋下測溫過後,這名旅客的真實體溫在36℃左右,醫護人員對車站工作人員說明了情況,給予放行。
瀋陽北站北入口處,一名韓國籍旅客準備乘車前往哈爾濱。駐守留驗站的第十醫院結核胸外科醫生薑鵬和學生兒童結核科護士長王曉丹按照規定流程,在測溫和流調後,得出旅客體溫正常的結論,準予進站乘車。姜鵬告訴記者,現在已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進出火車站的旅客十分清楚疫情防控的相關流程,如果在紅外線測溫後體溫超標,大多會耐心接受醫護人員的測溫與流調。「旅客都知道這是疫情防控必不可少的環節,與人方便與己方便,每個人的配合度都很高。」
炎熱+防護服時刻都在「蒸桑拿」
此次駐守北站測溫點,是周嫣嫣第二次參與到「三站一場」測溫排查工作中。與6月初自己第一次參與時相比,周嫣嫣直言,炎熱是最大的困難。「今天天氣涼爽,但空氣無法和防護服內形成『對流』,感覺像是在蒸桑拿,全身都在出汗,防護服內的衣服已經溼透。」
周嫣嫣表示,與第一次相比,自己對整個流程已經清楚,心情不再緊張,「我一定堅守好8個小時,認真把每次測溫和流調做好,不漏掉一個發熱旅客。我們每名醫護人員都有決心有信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為沈城人民負責,紮緊疫情防控的口袋。」
與周嫣嫣搭檔的常豔紅是第一次入駐測溫點,此前已經通過醫院的工作群,詳細了解和學習了體溫計消毒、自身防護以及怎樣配合醫生進行流調等相關知識點。她說:「天氣雖然很熱,醫護人員都很辛苦,但我知道,旅客的安全、防控的責任重於泰山。我們一定做好防控不放鬆。」
北入口處同樣是「以老帶新」 的配置。姜鵬已經是第二次值守測溫點了,王曉丹則是第一次加入其中。姜鵬清楚記得,4月26日到瀋陽南站測溫點時,他穿的還是厚毛褲和薄羽絨服,這次來瀋陽北站,防護服下,只是短袖襯衣和長短褲。即便如此,還是汗如雨下。
王曉丹表示,第十醫院醫護人員在「三站一場」測溫排查上報名非常踴躍,她也是多次申請後才獲得了這個機會。「瀋陽北站是瀋陽疫情防控『外防輸入』最為重要的關口之一,雖然現在天氣炎熱,工作起來有一定的困難,但我們一定會堅守好自己的崗位,保護好沈城人民的安全,堅守到所有市民都摘下口罩,露出笑臉的那一刻。」王曉丹說道。
帥正新聞、沈報全媒體記者 嶽雨、張文魁
瀋陽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瀋陽網)編輯 王沛霆
【來源:瀋陽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